• 沒有找到結果。

圖 4-7 是由六位受訪者的共識構念所建構的共識地圖。

圖 4-7 受訪者共識地圖

根據以上共識地圖,可以得知,在受訪者的想法認知中,他們認為創意城市最重 要的元素是「環境」、「環境保護」、「生活」和「藝術文化」;透過城市景觀、設計規 劃、綠能、色彩等手段或工具,最後形成「共同記憶共同情感」、「城市生命力」、「舒 適」、「自由」、「美感」、「開創性」和「樂趣」為受訪者共同的認知價值。以下就各項 共識構念,及構念之間關係作說明。

(一)環境(N=3)

受訪者認知的「環境」包含了兩大部分:城市景觀(N=2)與大自然(N=6)。在 城市景觀方面,一個創意城市必須要擁有見證時代的歷史建築,這樣具有年代的建築 可以凝聚城市的共同記憶和共同情感。而創意城市中除了歷史建築,也要有城市的代 表性建築,以作為城市的區域座標。舉凡國際性大城市均可見此實例,如巴黎的艾菲 爾鐵塔,可以作為吸引人潮的城市座標。

大自然包含了水文(N=4)。受訪者認為一座創意城市裡的水文,不僅是一座城 市的起源,還是城市的脈動。如受訪者所提及的新加坡河,城市的樣貌和活動環繞著 河道而生。一條河的故事,也是一座城市的興衰見證。

(二)環境保護(N=2)

受訪者認為環境的保護是建立在有計劃性地的行動。美麗的環境是仰靠設計與規 劃的綠化行動去營造出環境的舒適度。創意城市裡的風景必須依理性的規劃去塑造出 城市整體的環境氛圍。而開發新能源或是推動綠能則是一個城市發展的新方向。

(三)生活(N=3)

市民的生活應該是創意城市裡的重要元素,創意城市不僅是塑造整個硬體環境,

也是在營造一種讓人能夠感到舒適、安全、放鬆的生活氛圍。市民在城市裡工作、居 住、進行人際交流,整體的空間營造與功能、交通運輸等建設要更重視人性與科技平 衡發展。

(四)藝術文化(N=4)

創意城市必須要擁有自己的文化底蘊,並且藉藝術媒介作為施展手段,去結合傳 統和現代,以創意開創城市的可能性。城市的生活、市民的生活態度、生活風格,會 共同形塑一個創意城市的城市文化。從此觀念來看創意城市建設,才是真正具有以城 市市民主體性的「建構」。

再與台灣創意城市創意指標做對照分析。饒凱斐(2006)參考 Florida 與 Landry 提出的評估指數,以德爾菲法及層級分析法建立指標系統呈現出科技、人才、社會、

文化藝術、經濟五項體系構面,及 19 項評估指標;曾耀瑩(2008)同樣以 Florida 提 出的 3T 為架構,參考其他國外文獻,透過德爾菲法建立指標系統呈現出五項體系構 面,及 27 項評估指標。將以上資料與本文研究結果作一比較如以下表 4-2 所示:

表 4-2 研究結果比較

編號 饒凱斐(2006) 曾耀瑩(2008) 本研究結果(2011)

1 科技 科技創新 環境保護

2 人才 人力資源 *

3 經濟 開放包容 生活

4 文化藝術 文化創意 藝術文化

5 社會 社會環境 環境

本研究整理

在本研究創意城市的議題訪談過程中,僅一受訪者提及「公部門治理」,大部分 受訪者的關注焦點,主要在城市整體環境及生活氛圍的塑造。在創意指標部分,科技、

科技創新是針對研發人力及經費、網路使用、人均專利數等作為構面,在本研究中,

受訪者提出科技的發展是必須立基於人性,「環境保護」的內涵為以科技發展為基礎,

而開發新能源與新技術是為了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人才與人力資源之構面為高等教育人數、青年創業人數、勞動力參與率等,本研 究受訪者雖無直接針對此部份做意見發表,但仍有意見認為一個創意城市應該具備良 好的養成環境,讓個人可以在此發掘自我潛力,發展其興趣與學習。

受訪者提及的創意城市所產生的生活幸福感,是建立在物質與心靈追求的平衡之 上,城市對所有的族群甚或生物都應抱持絕對的包容,也因此而形成創意城市裡的多 元性;比起創意專才的育成,受訪者更在意一般民眾是否也可以輕鬆地投入參與城市 裡的各項活動及展演,並擁有選擇權,代表了一個創意城市的居民更重視「審議式民 主」或「公民社會」的教育養成;藝文活動的興盛與民眾的參與程度也關係到整座城 市的基本美感教育;創意城市裡除了不斷的創新,還要有在地化的文化認同感,這些 傳統歷史所累積而成的內涵,可以凝聚文化背景不同的族群,作為形成創意城市集體 議事的重要關鍵因素,故城市的軟、硬建設目標應著重在如何使城市裡的居民主動學 習生活週遭的事物,並能夠接納新觀念與多元化的文化匯集。

因此,總結本文運用質性研究的 ZMET 來探究創意城市的結論,與量化研究方 式的創意指數所顯示,除了得以相互印證之外,亦能進一步深入瞭解受訪者屆視覺影 像闡述的背後更豐富的意涵。是以,經由本文的研究說明,將 ZMET 應用在創意城 市的探索,是足以做為當前慣以問卷調查方法之外,另一可用以作為補充瞭解創意城 市内涵的研究方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