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這個小節當中我們將討論應力效應對2C 及 3C 產物的反應路 徑上之關鍵中間體的影響,在我們計算各中間體相對形成能的應力 模型中,我們並沒有考慮水層、負電位及負極周圍電雙層的影響,

32 顆水分

子及1 顆納原子的水層,在 2C 路徑上我們討論2 𝐶𝑂 → 𝑂𝐶𝐶𝑂 的 能障,在3C 路徑上我們認為第三個碳來源應該來自於表面上存在 最多的碳來源-一氧化碳,我們也參考了先前的文獻挑出兩個在二 碳反應路徑上可能停留的中間體 𝐶 2𝐻及 𝐶𝐶𝑂𝐻 作為起始物 111,計 算出其與 𝐶𝑂 產生鍵結時之反應能障,作為三碳反應是否容易發生 的依據。

i. 二碳反應路徑

從先前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知道在銅(100)二碳產物反應路徑上關鍵 步驟是兩個一氧化碳形成碳-碳鍵結,此步驟的能量障礙在之前的 DFT 計算中得到的結果並不是很一致,在不考慮水層以及不同的水 層模型下之值為 0.33-1.20 eV 不等117-120,而在最新的文獻中也已經 指出必須透過足夠數量的水分子作為模型內的水層,同時考慮電雙 層及電極電位下,才能適當的模擬出接近證實的能量障礙121。因此 在這裡我們採用了 32 顆水分子及 1 顆鈉原子的水層模型,透過適當 的分子動力計算達平衡後,在進行熱力學的計算。在這個水層模型 中,透過work-function 計算得知我們的模型相當於 RHE -0.62V 的 電極環境。在這裡我們討論的三組應力環境(Na,Nb)分別為(0,0)、(-6,10)及(-10,10),往後以 ID111、ID55 及 ID11 代表之。在我們計算 當中,2 𝐶𝑂 𝑏 → 𝑂𝐶𝐶𝑂 的反應能障(𝐸𝑎)在 ID111、ID55 及 ID11 分

別為0.53、0.58 及 0.51eV,影響並不明顯,而在反應能的部分則分 別為0.26、0.11 及 0.33eV,在應力(Na,Nb)=(-6,10)的環境下最終產 物的能量較無應力時下降0.15eV,和我們先前對 𝑂𝐶𝐶𝑂𝐻 相對形成 能計算的結果一致,但由於從先前研究得知 𝑂𝐶𝐶𝑂 + 𝐻+ + 𝑒

𝑂𝐶𝐶𝑂𝐻

∗ 的能障並不高,因此 𝑂𝐶𝐶𝑂 的穩定對二碳產物的選擇性影 響較小,但因為起始物 𝐶𝑂 𝑏在應力條件下將變得更加穩定,使得表 面上被其佔據,因此相互結合形成 𝑂𝐶𝐶𝑂 的速度應該會增加,進而 增加二碳產物的選擇性。

圖 3-18. 二氧化碳還原反應路徑中(a.) 二碳反應及 (b.) 三碳反應路徑的關鍵 步驟之反應能量圖。

ii. 三碳反應路徑

度的增加不僅提高了二碳產物的選擇性,往往也伴隨著三碳產物的

出現107, 108, 122,因此接下來我們將討論是否在此應力模型中可以找

到可能的三碳產物反應路徑,並且其能量障礙是否可以在可接受 值。

我們在a 軸壓縮的模型中發現,當壓縮比例在 7~10%時有可能會 出現表面銅原子的錯位,而形成三個銅原子組成之三角形與四個銅 原子組成之正方形比鄰出現的結構,從先前的研究我們可得知,在 銅原子表面上形成碳-碳鍵結的反應能障,受表面上銅原子的排列 影響很大,例如在相同水層模型下,銅(111)及銅(100)的2 𝐶𝑂 𝑏

∗𝑂𝐶𝐶𝑂的反應能障可以差距到0.33eV 之多118,因此我們認為此表 面銅原子錯位之結構有機會催化第三個碳將其加成到二碳產物上,

原因是錯位的銅原子形成之三角形之一端點銅原子,提供了第三個 碳來源(在這邊我們假設應是 CO)吸附的位置,使其可以從斥力較小 的方向去攻擊二碳中間體,與之成鍵。而此猜測也在計算出的過度 態結構中得到應證。

在本篇研究中,我們主要討論第三個碳原子如何加成到二碳中間 體上,我們參考了Goddard 教授提出的銅(100)催化二碳產物反應路 徑,從中挑選了 𝐶 2𝐻及 𝐶𝐶𝑂𝐻 作為二碳中間體,並假設第三個碳 原子的來源應該由表面上最豐富的 CO 提供,選擇此兩中間體的原

因係因為其進行氫加成的最低能量路徑為加成在碳原子上,代表此 時碳原子的反應性優於其他原子,理論上也會有較小的CO 加成反 應能障,我們也考慮了兩組應力將其結果做比較,其(Na,Nb)分別為 (-10,0)及(-10,10),在之後以 ID1 及 ID11 稱之。

圖 3-19,在 𝐶 2𝐻的起始結構中我們發現,碳-碳鍵長為 1.31Å,

應屬於雙鍵,但 C-C-H 的鍵角為 143.61,和預期的sp2混層應有的 120有差距,代表此碳原子可能具有較高的反應性,在先前研究中 也指出此碳原子為其為(𝐻++ 𝑒)對加成的位置,顯示其反應性較 高,另外在不同應力環境下我們發現b 軸無伸長下,起始物和產物 的結構較為相似,特別是在銅原子與非加成位置的碳原子的距離 上,在能障較小的 ID1 的反應路徑上,其𝑑𝐶𝑢−𝐶分別為2.21、2.16 及 2.05Å,而在能障較高的 ID11 則分別為 2.34、2.25 及 2.09Å,該方 向的銅原子距離在三碳加成時不能太遠,會造成非加成位置的碳原 子在反應路徑上較大的位移。

a.

INITIAL TS FINAL

圖 3-19. ID11 中三碳路徑中(a.) 𝐶𝐶𝑂𝐻 + 𝐶𝑂 → 𝑂𝐶𝐶𝑂𝐻 (b.) 𝐶2𝐻+

𝐶𝑂 → 𝑂𝐶𝐶(𝐻)𝐶 之結構模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