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社會技巧的訓練

社會適應需要具備適當的社會能力(social compe- tences),社會能力可包括四個主要成分:(1)社會技巧的有 效應用;(2)無不適應行為;(3)與他人維持積極關係;(4) 適當的社會認知(Hallahan,Kauffman & Lloyd,1999)。不 過,此四項成分之間亦具有密切關係,有的學者雖亦就相 關名詞作一區分(洪儷瑜,民 91),但多數學者則未就社會 能力及社會技巧作明確區辨,社會技巧亦常作為社會能力 之替代名詞。因此,以下即採較常被使用社會技巧一詞。

社會技巧即個人處理人際關係,解決社會互動問題的能 力。Sakatchewan(2002)指出,應付日常生活的重要社會 技巧包括:(1)傾聽的技巧;(2)獲取社會接納的技巧;(3) 憤怒情緒(自己與他人)的處理技巧;(5)採取行動之前先作

充分思考的技巧;(6)接受某些事情之結果的技巧;(7)處理 同儕的壓力之技巧;(8)增進自我形象的技巧;(9)問題解決 的技巧。

Mercer(1997)則將社會技巧分成四項主要領域:(1)與 人交談技巧:應用身體語言傳達訊息、判斷他人表情及聲 調所代表之意義、自我介紹、主動傾聽、回答他人問題、

適當的打斷他人談話或插話、向他人提問、歡迎、自我介 紹、回答問題、告辭技巧、保持交談等;(2)建立友誼的技 巧:交朋友、說謝謝、向人祝賀、接受他人道謝或道賀、

表示贊同、協助他人、參與活動、表示同情或同理、安慰 他人;(3)困窘情境處理技巧:提出批評、接受他人拒絕、

接受批評或抱怨、對他人嘲諷的反應、抗拒同儕壓力、致

歉等;(4)問題解決技巧:問題嚴重性之判斷、談判、說理、

說服、問題解決、請求協助、要求回饋。

Vaughn 及 Sinagub(1998) 亦 將 社 會 能 力 (social competence)分為二大類,每大類又可細分為許多相關之 行為表現:

(一)社會決策(social decision-making)

社會決策行為包括:(1)自我控制:仔細而正確之傾 聽、遵照指示、心情不好時保持靜默、在適當的時間及以 適當的態度與人交談;(2)應用社會覺查(social awareness) 及團體參與:判斷他人是否需要協助、要求他人協助、信 任與贊賞、瞭解他人觀點、正確選擇朋友、適當的加入團 體、協助與批評的給予與接受;(3)社交問題解決:對自己

及他人所傳達的內心感受之查覺、確定問題的性質、決定 及選擇目標、替代性的解決方法、預測行為及事情可能的 結果、選擇最佳的解決方法、檢核可能遭遇的困難、由以 往的類似經驗獲得啟示或教訓。

(二)正向社會技巧(prosocial skills)

正向社會技巧包括:(1)班級生活相關技巧:傾聽、要 求協助、給予協助、道謝、贈送禮物、遵照指示、完成分 配的工作、參與討論、忽視干擾刺激、修正自己的行為、

選擇自己適任的工作、設定工作目標;(2)交朋友:自我介 紹、引發話題、結束談話、加入他人的談話、參與遊戲、

求助、提供協助、表示贊同、接受贊同、提供建議、分享、

道歉;(3)處理內心感受:瞭解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感

受、確定他人感受、對他人感受表達自己的理解、表達關 心、處理自己的憤怒、處理他人的憤怒、表達自己對他人 的好感、處理恐懼、自我獎勵;(4)避免對人攻擊:自我控 制、要求同意、他人嘲笑的處理、避開困窘情境、避開可 能造成鬥毆的情境、問題解決策略、接受結果、處理他人 的指責、與人談判協商;(5)處理壓力:處理沈悶氣氛與無 聊、應對問題製造者、抱怨、回應他人抱怨、處理自己的 損失、表現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處理受人冷落、處理困 窘、處理失敗、接受與表示拒絕、放鬆心情、處理團體壓 力、處理他人不當的要求、作決定、誠實等。

在社會技巧的訓練方法上,Mercer(1997)也曾提出四 項教學的方式:(1)說明:教師說明如何應用社會技巧於社

會情境之中,此一說明過程可以採用圖片、影片、故事或 實例、情境演示等方式輔助說明;(2)示範:透過實際表演、

影片、影帶或圖片的示範,讓學生明確瞭解實際之做法,

並要求學生仿效及演練;(3)反覆練習:要求學生覆誦並記 住行為步驟,並給予角色扮演等實際的練習機會,除教室 中之練習之外,並應逐漸將所學技巧應用於日常生活之實 際情境中;(4)回饋:指出學生正確與待改進的行為部分,

並給予學生肯定與增強。

洪儷瑜(民 91)亦指出,社會技巧之訓練應注意以下訓 練過程之應用:(1)引起學生之訓練動機;(2)確定演練情 境;(3)確定技巧之成分與步驟,並以適當方式提醒學生;

(4)教師採取放聲思考方式作示範;(5)讓學生在訓練情境中

作實際之演練;(6)對於學生之演練給予明確之肯定或修正 回饋;(7)修正學生之演練過程;(8)利用多種情境讓學生作 演練及類化。

雖然社會技巧訓練之重要性深受肯定,但有些學者綜 合相關研究卻發現,社會技巧訓練方案之訓練成效、效果 維持、效果類化等方面,皆仍有很大的限制。因此,他們 提 出 幾 項社 會技 巧 訓練 之 注 意事 項 Gresham,Sugai&

Horner,2001;Vaughn & Sinagub,1998)):(1)訓練次數要 多,訓練時間要長,10-12 週或 30 小時以內之訓練,其成 效 將 受 到 較 大 之 限 制 ; (2)缺 陷 性 質 可 分 為 習 得 方 面 (acquisition) 、 表 現 方 面 (performance) 、 熟 練 方 面 (fluency)、類化方面(generalization),技巧訓練需配合學

生之缺陷性質;(3)明確界定學生具有缺陷之社會技巧;(4) 引發學生改變或增進自我社會技巧的動機;(5)教育人員及 環境中之重要關係人需對社會技巧訓練之重要性有共同體 認;(6)使用同儕合作、同儕誘導、同儕示範、同儕抑制等 方法;(7)斷絕未訓練前不當行為可能獲得之增強機制;(8) 實際情境及偶發情境之充分訓練;(9)重要情境之相關人員 應納入整體教學配合之中;(10)評量方式應採實際情境之 觀察評量而非紙筆式評量,且應注意評量方式之信度與效 度;(11)訓練過程明確且前後一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