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藝術歌曲《天方夜譚》之曲式分析

第一節 〈亞洲〉

研究生按學者貝納克《法文藝術歌曲詮釋》的建議,研究生將歌詞與音樂的特色,分為 十一個段落。此章節以樂團總譜進行說明,並在第四章節探討鋼琴合作之詮釋技巧。

【表 3-1-1】〈亞洲〉樂曲分析之架構表

曲式架構 輪旋曲式21(Rondeau),共十一段落。

小節數 144 小節

(樂團版本 145 小節)

調性 Gb-D-A-F-C-Gb-C- Gb 中心調性為Gb

配器編制 獨唱、弦樂、打擊、豎琴與雙管制管樂

21源自法國巴洛克時期,為多段組合之樂曲形式。

第一段(第 1 至第 10 小節)

速度記號標示「非常緩慢的」(Très Lent),♩= 40,拍號為 4/4。

此段為敘說式的開場白,由歌詞點出主題「亞洲」,並以「夢幻神奇的大地」作為總 述,為聽眾鋪墊張力。

弦樂聲部以Gb的六級和弦開始,使調性的功能減弱,產生浮動的氛圍。

【譜例 3-1-1】〈亞洲〉第 1 到第 4 小節。

雙簧管的旋律線條,遊蕩的增減音程與弦樂聲部的和聲形成特殊的張力。

【譜例 3-1-2】〈亞洲〉第 1 到第 4 小節。

由小三度、增二度與完全四度組成三次的呼應,音域與音量皆逐次遞進,與樂團共同 呈現由遠而近的畫面感,宣告旅程的開始。

【譜例 3-1-3】第 3 小節至第 4 小節,聲樂的起始敘事線條。

樂團的過門,術語「加快速度」(Plus vite)。管樂演奏兩個小節的主題變化,保持音程的 動機,節奏變得更加複雜。

【譜例 3-1-4】第 5 小節到第 6 小節。

以穩定平順的音樂線條,將文字以清晰自然的方式表現。

作曲家為了避免寫在正拍上產生的重音影響聲樂的敘事線條、以及展現異國的曲調風味,

將每一段的聲樂旋律都譜寫在弱拍開始。

【譜例 3-1-5】第 7 小節到 10 小節,聲樂的敘事片段。

第二段(第 11 到第 30 小節)

♪= 96,拍號為 6/8 拍。

歌詞敘述主人公乘著夜色出航的景象,拉威爾使用音畫22的方式呈現歌詞的景象。

弦樂的中提琴、大提琴與低音提琴聲部為破曉前,岸邊波動的海浪音型:持續音聲部製 造踏板音的效果,節奏聲部重拍在第二拍,組成波動的拍型,此動機貫穿整個段落。

【譜例 3-1-6】第 11 小節到第 12 小節。

豎笛的獨奏樂段,展現海風的吹拂音型,並逐句堆疊音域的高度。

【譜例 3-1-7】第 12 小節到第 15 小節。

22 以音樂描寫事物,聽覺效果如繪畫所呈現的事物風貌。

拉威爾對應歌詞「Comme un immense oiseau de nuit dans le ciel d'or」,由開闊的音域以及 由高至低音域的下行音量變化,展現遠方的畫面感。

【譜例 3-1-8】第 27 小節到第 30 小節,聲樂與樂團音畫。

第三段(第 31 到第 37 小節)

♩.= 50,作曲家標示「稍微加快的節奏」(Plus vite)。

此段由豎琴滑奏,代表暗濤洶湧的大海「En écoutant chanter la mer perverse」,木管樂器 吹奏弱拍開始的節奏型,為前一段落的主題變形。

【譜例 3-1-9】第 31(速度標示處)到第 33 小節,管樂的主題變形。

【譜例 3-1-10】第 33 第 36 小節,豎琴滑奏片段,展現海面下的奔騰水流。

第四段(第 38 到第 54 小節)

♩.= 76,拍號 6/8 拍,速度為快板(Allegro)。

在這個段落,主人公的遊歷到了波斯、大馬士革,拉威爾將之前所使用的節奏與和聲素 材加以變化使用。

【譜例 3-1-11】第 38 到第 40 小節,管樂動機。

豎笛的主題素材,用節奏與音域的重複模仿出波斯音樂的搖擺,第 40 小節加入的長笛 與雙簧管則是使用第一段落的裝飾段素材。

【譜例 3-1-12】第 38 到第 39 小節,弦樂動機片段。

弦樂為缺乏三音的空心五度撥奏,使調性更為模糊,動機延續整個第四段。

第五段(第 55 到第 70 小節)

♩= 60,速度標示「緩慢」(Lent)。

此段落以速度與增值的音值,呈現出雍容華貴的市井容貌、以及人民的生活步調。

【譜例 3-1-13】第 55 到 57 小節,穩固和聲的弦樂聲部組成 G#為根音與 F#的大七合 弦。

此段落的旋律節奏以增值的手法,暗示著主角將視野更加聚焦,將觀察的對象由國家 特色縮小範圍至當地的人民,看見各式各樣的生活點滴。

第一段的動機音形再次出現,音長由八分音符增值為四分音符。

【譜例 3-1-14】第 55 到第 57 小節,聲樂旋律片段。

小提琴的獨奏聲部使用聲樂的旋律並加以變化而來,彼此呼應。

【譜例 3-1-15】第 57 到第 60 小節,小提琴獨奏聲部。

接續下個段落之前,樂團僅豎笛吹奏B-C#的長音,並藉由速度搖盪再次搖擺調性。

【譜例 3-1-16】第 67 到第 70 小節,豎笛獨奏片段。

第六段(第 71 到第 84 小節)

♩= 72,中等速度。

此段落將政治與現實的陰暗面以物寓人的方式描寫出詩人對於現實狀況的不滿抒發。

作曲家呼應歌詞「Qui du seul mouvement de leur doigt qui se penche,

Accordent vie ou mort au gré de leur désir」之情緒,將音域與音量向上提高,演奏法更加 緊湊,也是為之後的段落鋪陳情緒的張力。

【譜例 3-1-17】第 78 到第 79 小節,弦樂聲部。

第七段(第 83 到第 95 小節)

♩= 120,速度快板。

管樂聲部以Bb音為首的宮調式中國五聲音階,交織組成此段落的動機。

譜例以長笛與A 調豎笛為例,動機按音高組成,為 Bb-C-D-F-G。

【譜例 3-1-18】第 86(速度標示處)至第 87 小節,管樂聲部的緊湊動機。

第八段(第 95 到第 103 小節)

♩= 40,術語標示「非常緩慢」,沈浸在安詳的夢想中。

鋼片琴將第七段的中國五聲音階動機延續使用,速度與織度減少使畫面感漸遠。

【譜例 3-1-19】第 95 到第 96 小節,鋼片琴動機片段。

第九段(第 104 到第 115 小節)

♩= 72,速度標示中等的。

低音提琴以三次的模進片段,將緊湊的情緒張力逐次堆疊表現出來。

【譜例 3-1-20】第 104 小節到第 108 小節,弦樂低音部動機。

聲樂線條以三次的遞進堆疊方式,將情緒逐次向上提升,之後隨著歌詞「仇恨」(Haine) 在全曲的音域最高點爆發,後由樂團承接此情緒,演奏情緒豐沛的間奏。

【譜例 3-1-21】第 111 小節到第 115 小節,聲樂旋律線條。

第十段(第 116 到第 130 小節)

♩.= 40,速度標示為緩慢的,此段落為樂團間奏片段,並且重現了主人公在海上航行的

音畫,也暗示著旅程即將結束前,最後的高潮迭起。

節奏動機為第二段,描述主人公出海時的海風波動音畫。

【譜例 3-1-22】第 116 小節至第 117 小節,管樂節奏動機。

弦樂聲部再次以海浪的波動音畫呈現,力度與演奏法的變化,使張力的幅度加大。

【譜例 3-1-23】第 116 小節,弦樂低音部。

第十一段(第 130 到第 145 小節)

♩= 40,結束段落,描述主人公敘述冒險歸來的種種經歷,將節奏與和聲素材以碎片化的

方式呈現。

管樂與弦樂低音部的主題動機,皆重現第二段落之部分動機。

【譜例 3-1-24】第 141 小節到第 142 小節。

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延續動機,並隨音量逐漸消逝,第145 小節為樂團版本獨有之處,

在鋼琴版本中,因為樂器發聲原理不同,作曲家讓鋼琴延續低音直到自然消失。

【譜例 3-1-25】第 141 到第 145 小節,弦樂低音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