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任務科技適配度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任務科技適配度

任務科技適配度理論主要是源自於Vessey (1991)的認知成本理論,在認知成 本理論的觀點中提到有關認知適配理論。而認知適配理論主要是在瞭解科技特性 對於與其所要支援的任務特性的適配度。當認知適配模式可以滿足適配度時,將 會對於績效有所幫助。也就是在於解決問題的輔助工具與所需解決任務的問題上 的適配,當有達到適配時將減輕任務的複雜度。因此,能提升解決問題的效率。

任務科技適配度理論認為,使用者對於任務、科技與的觀感將會影響對資訊 科技的採用(Goodhue, 1998; 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而當使用者認為資訊 科技能夠支援任務時,觀感將會提升,使用者即會習慣去使用資訊科技。另外,

若資訊科技的功用對任務有所幫助,這意味著為資訊科技的功能性將能夠協助任 務的執行,並且減少在任務執行的花費或執行任務更容易的完成。因此,Goodhue 與Thompson提出任務科技適配度理論,主要是以使用者的態度與任務和科技的 適配理論為基礎所提出來的理論,而以這兩個研究也具有互補的功能,以下分別 介紹如下:

一、使用焦點研究 (Utilization focus research)

在科技-績效鏈(TPC)中,有二個具互補性的研究,第一個以“使用為焦 點”(Utilization focus),應用於使用者的態度與信念去預測對於資訊科技的使用 (Cheney, et al., 1986; Davis, 1989; Davis, et al., 1989; Doll and Torkzadeh, 1991;

Lucas, 1975; 1981; Robey, 1979; Swanson, 1987; Thompson et al., 1991)。圖 8 為使 用焦點研究的概要模式,並指出科技的特性將會影響到績效。

科技特性 使用前提:信念、

外在影響等 使用 影響績效

圖 8:使用焦點研究

許多研究中指出「使用」是基於態度與行為理論(Bagozzi, 1982; Fishbein and Ajzen, 1975; Triandis, 1980),相關研究議題如:科技的採用(例如:高品質系統 (Lucas, 1975)、計費政策(Olson and lves, 1982)等。態度與行為理論將會衡量使用 者對於系統的態度(信念、外在的影響),例如:有用性(Davis, 1989)或使用者資 訊滿意度(Baroudi, et al., 1986)。而在社會規範之中的使用態度(Hartwick and Barki, 1994; Moore and Benbasat, 1992)與其他情況因素,將會導致使用系統的意圖以及 最後將會影響到使用。而使用焦點模式的限制是使用者不是出自於自願使用資訊 系統,若使用者不是自願去使用資訊系統,績效影響將相依於任務科技適配度而 不是使用。除此之外,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也指出使用系統的頻率將會 影響績效,因為使用頻率越高即會越熟悉資訊科技,進而提升員工績效。

二、任務科技適配度焦點研究 (Task-technology fit focus research)

有少數的研究焦點是從任務科技適配度中,假設資訊科技的使用與其所支援 任務特性是有影響的,也就是當資訊科技所提供的特性和支援任務的需求時,可 達到適配的程度,換言之,當適配度成立時將會影響到績效的程度。如下圖 9 所示。

任務特性

科技特性

任務-科技適配

使用 影響績效

圖 9:適配焦點理論

「適配」焦點是以圖形與表格方式來呈現,探討適配度是否影響到個人決策 的績效。此外,也有兩份研究報告也指出,在績效的資料上看起來是相依於任務 的適配度。(Benbasat, et al., 1986; Dickson, et al., 1986)。另外,其他研究也指出當 資料的呈現為科技的特性與任務不適配時,決策績效將會下降(Vessey, 1991)。這 意味著適配模式與績效之間的連結關係有強烈的支持(Jarvenpaa, 1989; Vessey, 1991)。而任務科技適配度焦點模式的重點在於適配度上,其限制是沒有考慮到 使用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使用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除了適配之外,可能還有其他 因素的影響,如習慣、社會規範與其他情況因素之下的影響。

三、科技-績效鏈(Technology-to-Performance Chain)

因為使用焦點模式與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皆有不足的地方,因此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提出了新的理論,科技-績效鏈(Technology-to-Performance Chain),此模式也是任務科技適配度理論的概念,如下圖 10所示。在此模式分 為兩個部分,分別為適配理論與態度行為理論。在適配理論模式中包含了任務特 性、科技特性個人特性與任務科技適配度,若任務特性、科技特性與個人特性三 者之間的互相適配時就會影響到績效。而另一部份,即為態度與行為理論,在此 部分包含使用之前因素,即信念、態度、社會規範與習慣等因素,將會影響到使 用者是否要使用特定的資訊系統。而適配理論和態度行為理論結合起來即為任務 科技適配度理論。

任務特性

科技特性 任務-科技適配

使用

績效產生 個人特性

使用前因素:

信念, 態度, 社會規範, 習慣, 輔助條件

態度與行為理論 適配理論

回饋

回饋

圖 10:科技-績效鏈理論

此外,Goodhue and Thompson將此模式中的各個構面定義加以解釋如下所 示:

1. 科技特性 (Tool):是指一種工具,可藉由此工具來協助使用者完成任 務。而在資訊領域研究中,科技特性包含電腦系統(如硬體、軟體與資料) 和使用者支援服務(如教育訓練、服務熱線等)來協助使用者完成任務。

2. 任務特性 (Task):定義為個人的想法輸入轉成輸出行為,包含了使用者 更依靠資訊科技採用的改變。例如:使用者的任務是需要回答許多有關 於公司營運的不同或不可預料的問題。此外,使用者還可以依靠資訊系 統,來處理相關問題。

3. 個人 (Individuals):是指使用者使用科技去協助任務。個人的特性(例 如:訓練、電腦經驗)會影響到使用者去更容易的去使用科技。

4. 任務-科技適配度 (TTF):定義為「科技協助個人完成自己的任務」。任 務-科技適配度是指任務特性、個人能力與科技的功能性三者要相符合。

而Goodhue and Thompson主要是針對適配理論構面作研究,並沒有對於態度 與行為理論做研究分析,僅對於適配理論作驗證。而本研究焦點在於唯一的輸出 變數「實際使用」。因此,在本研究將以Dishaw and Strong (1999)所提出的任務-科技適配理論(Task-Technology Fit, TTF)為研究主體(如圖 11所示),在此理論中 主要是認為資訊科技對於績效表現有正面的影響,也就是資訊科技能滿足工作需 求並且提升績效,但前提是採用此科技的使用者必頇接受且願意使用。在此模式 中,任務特性會對任務科技適配度有影響,而科技特性對任務科技適配度有影 響,任務科技對個人成效與實際使用有影響,工具經驗(包含個人能力)對實際使 用有影響。

Dishaw and Strong (1999)也指出理性的、有經驗的使用者會選擇與他的任務 需求相符合的工具或方法,來使得他們可以用最大的效益來完成任務。因此,本 研究將利用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來探討房屋仲介業務員使用行動商務技術與對 於行動商務技術所支援的任務能否達適配。

任務特性

科技特性

任務-科技適配

工具經驗 實際使用

圖 11:任務-科技適配度模式 (Goodhue and Thompson, 1995)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1-3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