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實驗設計與前期研究

4.5 任務設計與修正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4.2 TopicWave

第二個實驗資料 TopicWave 是關於臉書上一篇文章評論情況的視覺化 [55],簡稱為 T 圖,如圖 4.10所示,呈現一篇臉書貼文的留言、回覆的情況,原始資料為「ETtoday 新聞雲」粉絲專頁上的一篇貼文「拒絕 22K!台男:大學畢業在菲律賓月領 50K」。

圖 4.10 T 圖

外圓與中間的時間軸為相同內容,但是呈現方式不同,藍色部分是針對該貼文的 留言(comment),綠色是回應留言的回覆(reply),顏色深淺來自按讚數,藍色面積大 小來自按讚數和回應數的加權,綠色面積大小來自按讚數;中間時間軸部分由按讚數 決定高低;所有的地方滑鼠移上(mouse on)可看見原留言或是回覆的情況。

4.5

任務設計與修正

此小節包含兩部分,先設計出具體任務後,找非受測對象、兩位實驗資料的作者 來測試,進行任務修正,為什麼用非受測者來測是因為視力條件符合的人較少,需將 他們留給之後的正式實驗。

4.5.1 任務設計

任務設計的步驟是先定義出一個互動式資料視覺化有哪些功能,並且參考 3.1 節提 過的任務設計方法來出任務,再將任務改寫成較趨近真實的問題,同時改進從文獻探 討中大部分實驗以選擇題進行的方式,因為有時候受測者其實完全不能理解內容,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可以從答案中推測,甚至直接猜,所以此次實驗改為簡答題,避免選項引導答題的狀 況發生。

以這次的實驗來說,就是以小編會感興趣的方式提問,例如 S 圖的其中一題原本 是:「請問左圖外圍圓圈大小的意思?」改寫成「請問這段時間內哪一篇貼文得到最多 likes?」答題者同樣都需要理解圓圈大小的原因,但是後來的問法才是小編想知道的,

為了掌握哪類的貼文可以引起較多的反應。題目的順序可否調換需視情況而定,這次 的實驗中因為視覺化本身較為複雜,所以題目有引導受測者循序了解這個視覺化的用 意,因此順序不可調換,若是簡單易懂的視覺化,建議讓題目出現的順序隨機,避免 順序對答題正確率的影響。

如何從方法延伸出任務,以下將從 S、T 圖中分別介紹幾個例子,列於表 4.2,完 整的任務設計列於附錄二、三。

下表 4.2舉例部分任務是如何發想的?任務為何?並解釋出題用意。

全沒有得到回覆 (replies)?

能否觀察出設計的意義,留言與回 覆的關係。

資料分布

T12:承上題,在同一個留言 (評論、

comment) 裡,綠色的人對藍色的是 贊同還是反對?

實際閱讀留言內容,並為其分類。

過濾、

範圍區間

T13:得到第二多留言 (評論、

comment) 的謝柔暖,這則評論的按 讚數是否超過最多按讚數的一半?

必須先找到謝柔暖,且知道最多按 讚數該如何觀察到,才能回答。

評論、comment,回覆同時是 reply。S 圖則是加上一些指示,以降低題目難易度,並 收斂答案的可能性,例如 S 圖第 10 題直接給予提示:「請先點開左圖中有白色環狀的

前期研究(pilot study)之目的為測試整體實驗設計、評估指標的可行性,根據觀 察與結果修改正式實驗的進行方式,且發展出更多分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