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企業海外投資相關理論

針對企業海外投資的相關理論,最早由歐美日學者針對已開發國家企業 海外投資的研究,近期學者對開發中國家對外投資亦多有著墨,茲整理如 下。

(一) 壟斷優勢理論(Monopolistic Advantage Theory)

Hymer(1976)提出,主張市場是屬於不完全競爭的環境,在此理論架構 下,企業因擁有較地主國企業更多的有形或無形資產的專屬優勢

(firm-specific advantage),如資金、資訊與管理經驗、核心技術、品牌優勢、

規模經濟等,使得企業在海外投資有超額利潤足以彌補在海外陌生環境投資 所增加的成本而產生海外投資動機。

(二)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International 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

Vernon(1966)將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 分成創新期、成熟期、

標準化時期三個階段,認為企業會隨著產品生命週期的歷程,逐漸將生產據 點由產品發源地移至其他先進國家,最後再移至開發中國家。產品生命週期 理論反映了同一產品在不同國家市場上的競爭地位的差異,從而決定了國際 貿易和國際投資的變化。

(三) 內部化理論(Internalization Theory)

Peter.J.Buckley& Mark Casson 在 1976 年提出內部化理論,認為企業的對

外投資行為是將外部市場建立在公司內部的過程;強調在市場不完全的情況 下,企業為追求整體利潤極大化,傾向以較低的成本將中間產品如工藝技術、

管理經驗、營運能力等知識性的無形資產優勢透過內部組織體系在企業內部 移轉,由母公司轉移至地主國的子公司,以內部市場來代替外部市場。過去 對國際投資的研究多探討已開發國家企業海外投資動機與決定因素,內部化 理論的提出為多國籍跨國企業 MNCs 的性質、起源與投資形式提出了完整的 解釋。

(四) 折衷理論(Eclectic Paradigm)

Dunning(1977)提出的折衷理論則是以國際生產角度討論 MNCs 的所有 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和地主國的區位優勢這三組變數對國際直接投資的影響,

不同組合將決定一國企業國際經濟活動的策略。各國企業考慮進行跨國投資 時,往往會評估這三種優勢相對力量大小,權衡其所帶來利潤與成本的影響 程度,以作為海外市場經營或是否投資海外的策略基礎。生產折衷理論被稱 為是國際海外投資理論的集大成者,因為它除了討論跨國公司國際生產的決 定因素,也為跨國公司的國際經濟活動建構了統一的理論體系。

(五) 比較優勢理論

日本學者小島清(K. Kojima,1978)以日本企業的國際化活動發展提出 比較優勢理論,又稱邊際產業擴張理論。小島清認為,日本企業的對外投資 多為移轉國內較不具競爭優勢的產業至海外仍有競爭優勢的國家,形成良性 的國際分工有利日本產業的長遠發展。

早期對於企業海外投資的理論基礎都是從歐美日已開發國家的國際貿 易經濟活動為出發點所研究,並不能完全說明開發中國家的海外投資策略選 擇。80 年代以後,EMNCs 開始大規模向海外投資,傳統的國際投資理論無 法完整解釋為何開發中國家普遍有資金缺口的情形下仍從事 FDI 的活動,因

此,學者開始針對開發中國家的海外投資活動提出研究 FDI 的動因、投資決 策和投資方向。吳鈞(2006)在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後發優勢探析中提到已開 發國家的對外投資是以比較優勢為核心,對於開發中國家的對外投資則參考 以下學者的理論用後發優勢來做解釋。

(六) 資本相對過渡積累理論

李偉杰、余亮(2009)引用前蘇聯學者阿勃里茲若伊利提出資本相對過渡 積累理論,該理論運用產業經濟學與發展經濟學原理解釋開發中國家在資本 絕對短缺與產業相對過渡積累的二元格局下,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可 能性。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往往同時存在傳統落後的農業部門與實施新技術的 現代工業部門的"二元經濟結構",80 年代開發中國家海外投資的動力通常來 自因現代化工業的結構性供給過剩所產生的相對過度資本積累,而傳統農業 部門在供需上較無彈性,無法有效反映現代化工業部門提供的經濟發展機會,

使產業間的差距進一步擴大。因此,開發中國家會產生整體國家資本短缺但 個別產業出現結構性供給過剩而發展對外投資。

(七) 小規模技術理論

對於技術不夠先進、經營範圍和生產規模不夠龐大的開發中國家企業如 何與 AMNCs 在海外投資策略上競爭,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Louis T. Wells 在 1977 年提出的小規模技術理論來解釋。Louis 認為國際市場是多元化、多層 次的,與 AMNCs 相較,開發中國家企業跨國投資的比較優勢在於擁有為小 市場需要提供服務的小規模生產技術、開發中國家在民族產品的海外生產上 具有優勢與低價產品行銷戰略。小規模技術理論摒棄只能依賴壟斷的技術優 勢打入國際市場的傳統觀點.將開發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競爭優勢的產生與 這些國家自身的市場特徵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為後來研究 EMNCs 對外直接 投資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八) 技術地方化理論

英國經濟學家 SanjayaLall 依 Louis 的概念繼續深入討論,Sanjaya 用技 術地方化理論來解釋發展中國家對外投資行為。他認為,雖然 EMNCs 的技 術規模小、使用標準化技術和勞動密集性技術,但這種技術並不只是單純的 模仿與抄襲,而是理解後的創新活動企業內在的創新活動。EMNCs 能夠將 引進的技術知識進行當地化,使其產品在當地或鄰國市場產生競爭優勢,並 在生產過程中緊密結合產品與當地供需條件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使已開發 國家移轉過來的技術更能適應開發中國家的環境與市場需求,從而使開發中 國家的企業可以取得比較優勢從事跨國投資生產。

(九) 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

John Cantwell 與 Paz Estrella ETolentino 針對開發中國家對已開發國家大 舉投資提出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用以解釋 80 年代以來開發中國家對已 開發國家 FDI 加速增長的趨勢。兩位學者認為,開發中國家 MNCs 的對外 投資策略受其國內產業結構和內生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會先進入以自然資 源開發為主的生產活動,然後轉變為以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不局限傳統產 業也從事高科技領域的生產和開發活動。因受到“心理距離”的影響,開發中 國家企業在海外投資方向一般會遵循從周邊國家開始,再往其他開發中國家 發展,最後進入已開發國家投資的漸進式發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