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時代一直往前邁進,醫療與科技不斷進步,生產率降低、生活質量提升、平均壽命 提高使得社會逐漸高齡化;通信技術快速電子化、運輸產能量化使得國與國的界線模糊 化,世界趨近於一個地球村,人與人的關係卻益發冷漠疏離。因著時空背景與人際關係 的變化,專家學者們所著重的特點也不同,為了認識休閒的基本概念,且對休閒參與有 更深入的了解,本節將分四個部分逐一說明:一、休閒定義,二、休閒參與的理論,三、

休閒參與的類型,四、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一、休閒意義

(一) 休閒的文化背景

現代英文中「休閒」 (Leisure) 一詞語源,來自拉丁文中 Licere 一詞,意 即「被允許」 (to be permitted) 。換言之,即是不受強制的自由狀態 (翁宗慶,

2008);現代法文 Loisir 一詞和英文 License 相近,亦指被允許的自由時間。社

13

會科學百科全書中提出,Leisure 一詞是源於希臘文的 Schole,是工作 (Business) 的反義詞,Schole 一詞日後更進一步發展為英文中的 School。由此可知,休 閒在西方觀念中,實有教育和深刻的人文意義 (謝政諭,1989) 。中文字源上,

對於「休」一詞由來,「卜辭」作:「人依木,會意」,意指人在過度疲勞時,

倚靠樹木以恢復氣力,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注亦採同樣看法。「閒」字通「閑」, 清代段玉裁注解「說文解字」中曾說明道:「閒」字是由「門」與「月」組合 而成,指「隙也,從門月,門開而月入,門有縫,則月光可入」 (高樹藩,2003) 所以「閒」有放鬆、自在之意 (呂建政,1994) 。

(二) 休閒在現代社會的評價

休閒的意涵和型態,會隨著文化背景有所不同。從「人依木」、「月入門」

等概念可知,東方對休閒一詞認知,接近「天人合一」概念,人需與自然融 合,才能真正放鬆;相較於東方,西方對休閒的概念,更強調教育和啟蒙意 義。但無論如何,兩邊都強調:休閒是一種免於謀生的時間,以休息、教育、

運動、藝術等行為,提升心靈的活動 (孫謹杓,2006) 。

休閒在不同的時空下,評價也會有所不同,對休閒活動影響最大的歷史 事件首推工業革命,工業革命以機器取代人力,人類休息時間較諸古代有明 顯提升;機械化的工作環境亦使人們難以從工作中滿足自我實現需求,使得 人們將工作情感移轉至休閒 (羅明訓,1999) 。Brightbill (1960) 年對休閒提出 定義:不被占據的時間內,各人可依自己的喜好,隨意從事休閒、娛樂、遊 戲或是其他有益身心活動。

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東方學者亦有類似看法。張春興 (1983) 認為「自 由時間內,可任意擺脫職業上有目的的活動,不做任何事,也可隨心所欲,

自定目標從事其他活動」。許義雄 (1980) 認為,休息意謂著從拘束性生活中 取得非拘束的時間。李明宗 (1988) 認為,休閒指的是「自由時間」 (free time) 或「可自由分配」的時間 (discretionary time) ,此段時間內,人可不受制於外

14

界加諸在身上的義務。

由此可知,現代對休閒的看法是:1.可自由支配的時間。2.解除工作和責 任的時間。3.滿足心靈活動的時間。

(三) 休閒的心理狀態

從休閒的基本字源可知,休閒的心理概念,是一種理念上的自由狀態 (an ideal state of freedom) 和精神啟蒙 (spiritual enlightment) ,也就是從休閒活 動中體會自在、放鬆、舒暢、淡雅的心情 (Kando,1980) 。Godbey (1985) 則 認為休閒是某種生活情境,在此情境中幾乎不受文化上或實際上的外在強制 力所逼迫。休閒時,在心態上會感受到自由,此心態也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 要件 (Grazia,1962) 。

以心理狀態而言,休閒是:1.處在愉快的心靈狀態下。2.休閒強調的情緒,

而非動作。3.休閒時,人可依自由意志做出選擇,不受外在環境拘束。

二、休閒參與的理論

Nash (1953) 提出參與層級模式,再由 Godbey (1994) 依據這模式所提出的理 論,把休閒參與的價值分出層級「0 以下」是接近危害社會的參與,「0」是危害自 身的參與,「1」是旁觀的參與,「2」是情緒的參與,「3」是積極的參與,「4」為創 作的參與。

(一) 危害自身參與及危害社會參與的原因,最常見現象是吸毒、酗酒、飆車、閱覽 色情書刋或色情影音資料等。參與危害性的休閒活動,大多數是出現在暴力 或親子疏離缺乏關愛的家庭裡,因為親人缺乏何謂正確休閒的認知,導致孩 子在選擇休閒活動的時候,無法引導正當的休閒活動,而造成休閒行為的偏 差現象。

(二) 旁觀者的參與乃是指被動式的參與多數人的休閒活動,這是一種從眾行為,並 非依個人需要或興趣,而是配合式的依從眾人或僅只是打發無聊;此類活動 被動消極,毫無價值意義,最常見的現象就是無目的性的看電視、聽廣播、

15

遊蕩閒晃、做白日夢,來排解多餘的時間。

(三) 情緒參與是指當參與某些休閒活動的時候,會勾起某些以往參與活動時深受影 響的經驗,觸發內心共鳴。此類參與重在自我感覺,但不一定實際參與此項 活動。例如曾是一位網球運動參與者,當觀賞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時,個人情 緒會隨著比賽過程與球員表現起伏,並與之共鳴,還可能從比賽球員身上找 到了自我價值和肯定,而且期待自己和參與球員能夠成為生命共同體。

(四) 積極參與是指參與此類活動時能為個人帶來愉悅心情,參與者不但有有主動的 熱忱,積極的參與態度和無限的活力,即使是初步學習者,或者僅具備些微 基礎,仍然能在過程中保持一貫高昂的學習精神,並不因難易度或挫折而間 斷參與,並能從參與體驗的過程中獲得絕對的滿足感。

(五) 創作的參與是指個體藉由經驗與專業知識,不斷從自我學習、個人經驗情感、

智慧與悟性,甚至是客觀的材質上,不斷發想獲得創作靈感,例如發明家、

文學藝術創作家,科學家等。

三、休閒參與的類型

休閒參與活動種類很多,專家學者們在休閒的領域中,對休閒活動實證研究 時,為了研究及統計上的方便,將具有共同類型的活動加以整理歸納,把休閒活動 的分類使用三種方法: (一) 主觀分類法 (subjective categorization) ;二、因素分 析法 (factor analysis) ;三、多元尺度評定法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張少熙,

1994;黃立賢,1996;連婷治,1998;劉佩佩,1999;吳文銘,2001;孫謹杓,2006) 。 因素分析法及多元尺度評定法,可藉電腦的運用整合,將資料歸納為有意義的分 析。休閒參與的類型,因研究對象的不同,在分類上會有所不同,茲詳述於如下。

(一) 主觀分類法

研究者依個人主觀的看法及判斷,對休閒活動加以分類及命名。分類時 依研究者所需活動類型來分類,較能符合研究主題,因分類受個人主觀判斷,

故分類較不客觀。各研究對休閒活動的主觀分類,考量原則性為主,其歸納

16

結果。

(二) 因素分析法

以統計的方法,將休閒活動進行分類最主要的目的,是考驗量表的建構 效度,將休閒活動類型分配到不同的因素而命名,如依照活動參與的行為模 式、程度或頻率、參與次數等,再依代表因素中所包括的活動項目的特徵命 名 (陳冠惠,2003) 。此方法為研究者最普遍使用,在休閒類型分類上是較具 客觀,但缺點依舊無法將各休閒類型的特徵整合,因此造成各類型間關係的 不明確,其歸納結果。本研究於進行預試後,將採用因素分析法,進一步將 休閒活動予以分類。

(三) 多元尺度評定法

此方法主要把休閒活動兩兩相配,形成多組相對的休閒活動,由受試者 依據自己的知覺從最相似到最不相似加以評定,然後分出其相似類型。以多 元尺度評定法所分類的結果較簡單,一般分為二、三類型,因此可以清楚地 了解每一類型休閒活動特性,且各類型之間的關係很清楚 (陳冠惠,2003) 。 且此法採取兩兩相對,有 N 個休閒活動尌有 N (N+1) /2 種配對,因此可以分 析的休閒活動相當有限,一般來說不會超過 12 個活動項目。Brent (1975) 所 提出的休閒參與類型,即依據此法的配對方式編製其休閒內容,例如,主動-被動性、個人-團體性、心智-非心智性、戶內-戶外。

四、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Ragheb (1980) 研究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及休閒態度,以 383 位美國青少年 為對象,研究結果指出,休閒參與的決定因素是休閒態度、年齡及性別,將休閒參 與活動區分為六個型態,分別為「大眾媒體」、「文化活動」、「運動類活動」、「社交 活動」、「戶外活動」、「嗜好活動」。在大眾媒體方面是以看電視、看電影、看報紙 或雜誌等。運動方面則可區分為體適能活動如游泳、團體運動如足球、個人運動如 高爾夫、雙人運動如網球。社交方面則是以探訪朋友、招待朋友、約會、參加聚會、

17

社交、跳舞、室內遊戲聚會等。文化方面則是以參加音樂會、參加芭蕾舞、音樂、

歌劇、舞蹈、參觀藝術博物館、參加戲劇等。戶外活動方面則是以野餐、釣魚、打 獵、園藝、徒步旅行、划船、露營等。個人嗜好方面則是以雕刻、繪畫、收集、縫 紉、製陶、攝影 (王梅香,2003;孫謹杓,2006) 。

高俊雄 (1999) 認為衡量個體的休閒參與法有兩類:一是自由時間運用 (free time use or time budget) ,一是休閒活動參與頻率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frequency) 。自由時間運用乃將一個人在一天中分成數個單位時間, 將每一個時 段從事的活動加以紀錄。參與頻率法為將一個人在某段時間參與某一種活動的頻 率,以數字或描述差異,如很少參與、經常參與等方式表達。一般休閒活動的實證 研究過程分析,常將休閒活動類型加以整理及歸納,將具有相同相似屬性的休閒活 動加以歸類成一體,分成數個具代表性的類型,再加以分析探討。陳南琦 (2000) 亦 將休閒參與研究方法分為兩類,第一類以參與活動頻率的多寡來探討,運用因素分 析 (factor analysis) 、集群分析 (cluster analysis) 等統計方式將活動項目歸類。第 二類則以時間運用探討參與活動時所花費的時間及在什麼時間參與活動。前行政院 體委會針對國民參與休閒運動調查顯示,國人經常參與之休閒運動項目中,以「戶 外活動」最受國人所青睞,其次依序為保齡球、登山、游泳、籃球、羽球、網球、

高俊雄 (1999) 認為衡量個體的休閒參與法有兩類:一是自由時間運用 (free time use or time budget) ,一是休閒活動參與頻率 (leisure activity participation frequency) 。自由時間運用乃將一個人在一天中分成數個單位時間, 將每一個時 段從事的活動加以紀錄。參與頻率法為將一個人在某段時間參與某一種活動的頻 率,以數字或描述差異,如很少參與、經常參與等方式表達。一般休閒活動的實證 研究過程分析,常將休閒活動類型加以整理及歸納,將具有相同相似屬性的休閒活 動加以歸類成一體,分成數個具代表性的類型,再加以分析探討。陳南琦 (2000) 亦 將休閒參與研究方法分為兩類,第一類以參與活動頻率的多寡來探討,運用因素分 析 (factor analysis) 、集群分析 (cluster analysis) 等統計方式將活動項目歸類。第 二類則以時間運用探討參與活動時所花費的時間及在什麼時間參與活動。前行政院 體委會針對國民參與休閒運動調查顯示,國人經常參與之休閒運動項目中,以「戶 外活動」最受國人所青睞,其次依序為保齡球、登山、游泳、籃球、羽球、網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