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依據相關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臺北市地政士的建議

(一) 地政士應多元化的參與休閒活動

曾國晃(2009)的研究指出多元化的參與對於打破懼怕運動的刻版印象有功 效。甚至可以導入參與較辛苦、多技巧性的運動以加強運動動機休閒克服無聊 感。本研究建議取得充足的休閒知識,如運動好處及休閒運動知識教育。整理 休閒阻礙研究結果,發現最主要為場地與環境阻礙,最高阻礙因素為休閒場所 太擁擠,其次為場地設施環境不好,顯示地政士在找尋休閒環境的應做出適度 調整,又因為家人朋友及個人經濟狀況的阻礙程度較低,建議參加戶外團體休 閒運動,以克服休閒場地與環境的限制。

(二) 對臺北市地政士公會的建議

臺北市地政士年齡層多落在 40~49 歲之間、且 40 歲以上人員佔總比例的 65.5%,屬於年齡偏高的族群。周勝方(2003)與關勝方(2012)對臺中市刑警休閒 現況的研究指出,因為受測者年齡偏高,不易主動養成運動習慣,所以建議管 理階層積極促進運動社團的建立以促進團隊交流及提升運動風氣。本研究因此 建議臺北市地政士公會及主管相關單位,應多針對地政士辦理休閒相關活動,

除了靜態的文化活動外,更能多主辦如健行或騎自行車等動態的活動,進而帶 動地政士的休閒參與頻率,讓地政士能藉由參與協會規劃完善的活動中培養出

87

自己的興趣,無形中培養參與良好的休閒活動的習慣,進而提升生活品質及減 少休閒無聊感。

(三) 對高中 (職) 學歷之地政士的建議

高中 (職) 學歷地政士相較於其他人所遇到的休閒阻礙更大。王梅香(2003) 指出此現象可能是學業成就及家庭社經地位等因素所造成,然而他們也是最投 入於休閒參與的族群,建議在生活中增加休閒知識,如閱讀宣揚運動好處的資 料,及政府出版的各類休閒運動基礎知識。因為家人同儕能夠提供有效的支 持,所以鼓勵家人好友一同參與建立良好的休閒模式都能夠減低高中 (職) 學 歷地政士所遭遇到的休閒阻礙。

(四) 臺北市地政士之休閒無聊感程度偏高

在休閒無聊感方面,得分愈高,無聊感程度愈高,本研究休閒無聊感各題 項皆高於平均分數 2.50 分,顯示在休閒無聊感方面地政士皆有偏高的感受度,

無法充分運用休閒時間並獲得滿足。建議再加強休閒活動的技能,及培養更多 元的興趣,才不會在休閒生活中產生無聊感。

由於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間的相關性,本研究建議不止需要減低休閒 阻礙的程度,更需要在心理層面降低休閒無聊感的感受,藉由降低無聊感,除 了場地與環境的部分礙於現實環境無法降低,其餘各項休閒阻礙構面如支持與 愉悅、知識與自信、意願與興趣、同好與時間等都能有效降低。

江彥德(2010)調查高雄柴山健行者後指出所有阻礙因素均不足以阻礙登山 健行者進行登山健行活動,本研究建議可以從較不受阻礙的休閒活動如健行的 推廣開始,以降低地政士的休閒無聊感。

二、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 以不同的研究方法來進行臺北地政士的相關研究

本研究係以問卷方式進行量化研究,但為了使有關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 休閒無聊感感受情形,可以透過更真實且貼切地傳達受試臺北地政士之想法,

88

本研究建議在後續的研究中以質性或適度地加入質性的訪談部分,將地政士的 實際感受更為清楚的呈現出來,預期會使相關研究具完整性,其研究結果對相 關人員也更具參考價值,使建議更符合受試者的需求。

(二) 增加研究範圍與研究對象

本研究樣本之選取與研究之範圍僅局限於臺北市的地政士同仁,雖然按照 2014 年底的地政士開業資料,臺北市之地政士佔全體地政士的 14.2%,有一定 的侷限性。故建議未來研究可擴大調查的範圍與對象,針對不同地區的地政士 為研究對象,進一步與本研究結果相互比較,將可更清楚瞭解地政士在休閒參 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之實際情形。

本研究由問卷調查所得到的樣本與全國相比在年齡上稍微年輕化,除了問 卷研究法的限制外,也有臺北市年輕的地政士較多的原因,然而整體而言地政 士年齡層偏高是事實,所以建議未來的研究能夠調查與探討高齡化在運動及休 閒各層面上的影響。

(三) 增加研究變項

本研究僅針對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無聊感等三個變項之間的相互關 係進行研究探討,然而,在地政士的工作與休閒的生活當中,造成其休閒阻礙 的原因,及影響休閒無聊感的因素仍多,建議可加入不同的社會因素變項以加 以探討,另外,在休閒參與的部分,本研究僅以十六類休閒活動做為區分,建 議後續研究可以開放式,或者搭配網絡時代的影響,將上網部分更細分為影音 類或遊戲類,提供地政士填答,藉此清楚瞭解實際參與休閒活動的項目,對應 於休閒無聊感上,將可提供相關人員更具體之建議。

89

引用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2000) 。休閒活動專書。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王梅香 (2003) 。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參與型態與偏差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全 國 法 規 資 料 庫 (2014a) 。 地 政 士 法 。 取 自 全 國 法 規 資 料 庫 網 站 , 網 址 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全 國 法 規 資 料 庫 (2014b) 。 土 地 法 。 取 自 全 國 法 規 資 料 庫 網 站 , 網 址 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江彥德 (2009)。高雄市柴山登山健行者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2011) 。運動城市調查。臺北市:體委會。

吳文銘 (2001) 。人格特質、自我娛樂能力、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線性關係結構之建構 與驗證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吳佳玲 (2003) 。觀光業職業婦女角色衝突、休閒阻礙與休閒活動參與之探討 (未出版 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俊瑩 (2007) 。臺灣代書的歷史考察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呂建政 (1994) 。展開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教育研究,2 (33) ,21-28。

呂淑菁 (2013) 。高雄市國小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休閒活動參與類型、休閒阻礙與休 閒無聊感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明宗 (1988) 。人與休閒;遊憩學。戶外遊憩研究,2 (2) ,1-12。

李枝樺 (2004) 。臺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 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90

李美婷 (2010) 。行政院各部會員工休閒態度與休閒無聊感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邢慧芬 (2013) 。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健康-以某醫學中心淡水院區為 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林明芳 (2011) 。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休閒因應策略、休閒參與和身心健康關 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林芯榆 (2012) 。未婚熟齡女性生活型態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思誼 (2013) 。網球運動休閒阻礙階層性與協商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周勝方 (2003) 。影響警察工作疏離和休閒活動參與因素之研究—以臺中市警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周慶和 (2006) 。臺北市公立學校人事人員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清發 (1999) 。老人的休閒參與程度與休閒體驗中自由感、無聊感及休閒需要間之關 係 (未出版碩士論文) 。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洪春昇 (2012) 。警察人員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以嘉義縣警 察人員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許豐祺 (2006) 。北部技專校院教師休閒需求、休閒參與及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翁宗慶 (2008) 。國軍義務役士官兵休閒態度、休閒需求、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之研 究─以臺灣本島及金門外島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銘傳大學,臺北市。

高俊雄 (1994) 。休閒參與體驗行程之分析。戶外遊憩研究,6 (4) ,1-12。

高俊雄 (1999) 。臺灣地區居民休閒參與之研究─自由時間的觀點。臺北市:桂魯。

高樹藩 (2003) 。正中形音義綜合大字典。臺北市:正中書局。

91

張少熙 (1994) 。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玉玲 (1998) 。大學生休閒內在動機、休閒阻礙與其休閒無聊感及自我統合之關係研 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秀慧 (2001) 。國中生刺激尋求動機、休閒意願、休閒無聊感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俊一、許建民 (2012) 。原住民老年人的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體育學報,45 (3) , 247-260。

張春興 (1983) 。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澤君 (2011) 。臺北市高中職軍訓教官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梁鴻鑑 (2013) 。醫療單位工作人員休閒覺知自由、休閒無聊感與休閒利益之探討 (未 出版碩士論文) 。明新科技大學,新竹市。

許建民 (1999) 。休閒活動形式與國小學童知覺能力、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 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許吉雄 (2007) 。臺北市天母古道使用者休閒效益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建民 (2001) 。國小學童休閒內在動機、休閒知覺自由與休閒無聊感關係之研究。體 育學報,31,115-124。

許義雄 (1980) 。休閒的意義、內容及方法。體育學報,2,27-28。

連婷治 (1998) 。臺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淑湘 (1999) 。青少年休閒生活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休閒同儕關係、休閒活動選 擇與休閒無聊感之形態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臺中市。

陳南琦 (2000) 。青少年休閒無聊感與休閒阻礙、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度相關研究 (未

92

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臺中市。

陳冠惠 (2003) 。青少年生活型態、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冠惠 (2003) 。青少年生活型態、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