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休閒場域、活動、經驗與認同的相互建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休閒場域、活動、經驗與認同的相互建構

影響認同發展的領域,除了工作、宗教、性別…外,休閒也是這個過程的 一部分。根據 Caldwell (2005)探討青少年發展與休閒的關係,表示休閒場域是 指影響休閒活動的所有因素,而休閒不僅是活動,還包含著心理的體驗與感受,

也就是說休閒體驗來自休閒活動,休閒活動和休閒體驗皆立基於休閒場域中。

影響青少年發展的休閒因素有機會、社會的結構、成人的指引和支持、友伴和 物質環境;而要讓青少年發展朝正面積極的休閒活動特性是目標取向和 或創 造和表現,以訓練為主的活動,需要技能和能力,需長時間持續的進行;休閒 體驗有可能是感到有趣、享受活動、滿意、有流暢感、充滿能力感,但也可能 是負面消極的感到無聊、焦慮、有壓力。根據 Caldwell 的理論指出青少年的自 我認同形成與休閒有密切的關係,而本研究欲探討同志的身分認同構成與休閒 的相互關係,因此引用 Caldwell 的分析架構,將休閒場域、休閒活動參與及其 而感受的休閒經驗,在形塑同志身份認同的相關概念上三者相互建構,做進一 步的探究。

壹、影響同志認同發展的休閒場域要素

休閒的英文 leisure,源自拉丁文的 licere,意指「被允許」(to be permitted)、「可以自由」(to be free)的意思,適宜的休閒活動,可以幫 助紓解壓力、調節身心、增進個體表現、維持人際互動與自我成長(涂淑芬譯,

1996)。然而休閒並不是純屬個人玩樂,還是自我認同構成的社會空間之一。

Caldwell (2005)指出,休閒場域(context)意謂著休閒環境所有的因素,和 可以影響休閒行為的特別情境。所以個人條件的年齡、性別、過去經驗以及社 會環境、休閒資源的使用及分配都是影響場域的重要因素。以下探討影響同志 認同發展的休閒場域要素,分別就社會環境和結構、休閒機會、休閒空間、友 伴和團體的部份做一討論。將其影響同志認同發展的休閒場域要素,整理說明 如圖一。

22

圖一 休閒場域( Leisure context)

資料來源:改自 Caldwell (2005)

一、社會環境和結構

Calhoun認為性傾向壓迫與種族壓迫或性別壓迫不同,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 都是被壓迫到社會「底層」的劣勢地位,但同志的被壓迫卻是被排擠到社會的

「外面」,根本沒有位置(張娟芬譯,1997)。同志想在社會過生活,就必須偽 裝成異性戀。其他的弱勢者被歧視為「沒有能力」,可是同性戀卻被歧視為可疑 的、變態的公民。結果是同性戀在公領域與私領域裡,都受到壓迫歧視。

換言之,同性戀在我們這個為異性戀體制所主宰的社會中,其形象往往鑲 嵌於誤解、偏見中,因此生活受盡歧視與不平等對待。它展現在各個不同的生 活領域中,包括法令、工作、教育、空間…(吳翠松,1998;吳鳳雪,1994;

張喬婷,1998,2000;強淑敏,1998;畢恆達,2001,2004;賴麒中,1998;

Kelly,1999)。因為主流社會價值的污名化,同志被迫隱身,為了維護自身的安 全,必須製造謊言,過著雙重生活,導致同性戀者不能和家人、朋友分享自己 的生活,因為異性戀者出於恐懼,可能會斷絕與同志朋友的交往,甚至會有 Caldwell,Kivel,Smith&Hayes(1998)指出父母對同性戀傾向的孩子可能不旦 不支持,可能進一步還會有口語傷害、身體上的暴力行為。同志的社會處境就

場域Context

活動Activity

經驗Experience

一、社會環境和結構 二、休閒機會 三、休閒空間 四、友伴和團體

23

是處在一個恐同的環境下,必須承受社會污名化的現況,因此會壓抑、否認、

偽裝、掩飾…自己的性傾向,在這樣的社會脈絡下,休閒的環境有較大的靈活 性,可以表達個人在其他社會環境中受到壓抑的部分,Mannell和Kleiber(1997)

表示休閒不僅是讓人感覺「自由」,還讓人感覺「新的可能發展」。因此休閒 提供的自由空間,更顯得其重要性。

二、休閒機會

Caldwell (2005)指出休閒場域提供發展的機會。而機會有二個不同的涵 義,指提供青少年參與休閒活動的選擇,意涵著擁有選擇使用資源的情況;或 指促使青少年積極發展的環境,也就是說提供各種可能性的發生。不幸的是,

對同志來說,缺少使用休閒資源的機會是個大問題。Gibson指出,通常年輕人 有許多機會和活動可以發展友誼和親密關係,但對同志而言,卻沒有相同的機 會,許多休閒內容是針對異性戀的,公開的活動,例如:學校的舞會…,而男 女同志對此類活動是無法參與的(引自Kivel,2000a)。同樣的,Godbey也提出 性傾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休閒生活。帶有同性戀傾向的男孩和女孩,入學後很 快就會意識到大部分的社會生活模式無法滿足他們,尤其是休閒的需要(張春 波、陳定家、劉鳳華譯,2000)。所以在同志族群共同體的層次上,以同志為 主體的休閒,其休閒機會的爭取之行動策略,就是要挑戰建立在性取向上的休 閒資源配置不平等。

三、休閒空間

自我認同是跨越不同交往環境、相對持久的自我,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都 會產生一個積極的自我認同。影響認同發展的生活領域不是彼此獨立的,除了 工作、宗教、性別和政治意識形態外,休閒也是認同構成的場域之ㄧ。如同 Kuentzel(2000)表示,休閒自然的提供一個特殊的生活空間,讓人們可以積 極、正面的自我轉變,培養新的自我定義。也就是說,休閒有助於自我提升,

自我發展和建構心理發展、積極自我轉變的自我認同。

Chauncy曾對一個男同志社群進行研究,研究過程中他發現性別是一社會關 係的建構過程,而不是一穩定不變的事。此外,他也進一步提出,性別如同其

24

他的社會關係,是藉由特別空間建構而成 (引自吳美枝,2003),如同畢恆達

(2001:116)曾提出「我們本來以為公共空間是一個去性或無性別的空間,可是透過日常 生活中的重複表演與行為規範,卻發現公共空間其實是異性戀空間。」在日常生活裡,合 宜的裝扮和行為是屬於異性戀的性別認同展現,因為同性戀身分的污名,同志 們往往被迫在異性戀社會中隱身,因此想要擁有同志空間的權利,是必須從「既 得利益許久的人」手中創造或爭取來的。不論是以創造或是抗爭方法爭取同志 空間的存在,目的在讓社會必須張大眼睛,不得不正視同志社群的存在,給予 公平合理的對待方式。

而在休閒空間的使用,Mowl和Towner在1995年提出,為了交友或休閒的需 要,同志們傾向開發具有群體認同性質的「私有地點」,將休閒空間創造為有 利於形成族群認同的一個「意義中心」,例如同志酒吧(引自鍾兆佳,2003),

而為了維護安全、免於騷擾,同志的休閒空間往往具有一定的領域界定性,使 外來者不易干擾它的使用;又具有迷宮特質,需有特定的人物帶領,否則不易 進入同志們休閒交誼的現場。

四、友伴和團體

Argyle 和 Furnham 在 1983 年提出朋友關係可以滿足三個部分。首先是,物 質和工具性的幫助,朋友雖然不如家庭重要,但透過社會整合的增加,朋友的 網路可以促成團體合作而提供集體的好處;再者是,社會和情緒的支持,朋友 的網絡有助於心理健康,人會孤單,是因為缺少一個親密的社會關係,或是因 為缺少社會團體中的互動;最後是,共同的興趣、活動,尤其是共同的休閒(陸 洛譯,1995)。因此,在這種脈絡中,以同志主體為號召所舉辦的社團,以聊天 聯誼的休閒活動為內容,組織起一個奠基同志身分的團體,並且提供交友的平 台,讓社團成員彼此「看見」,真實接觸。

團體提供了個人的歸屬感以及社會的歸屬標誌,標示的方法就是「我們這 個圈子(we group)」,這種團體的歸屬感對於同志族群尤為重要(趙冉譯,

2000),在研究中發現同性戀者覺得較孤單,較同齡的朋友感到苦悶,因為普 遍而言,同志的性身分若無法獲得原生家庭承認,在這種侷限下,友誼取代以 往異性戀家庭扮演的角色,成為社會支持主要的提供者。另外,Mannell 和

25

Kleiber(1997)指出,人們的自我意識和自我形象是源自於他人的反應以及跟 自己的互動,使形象的形式持續和穩定,認同就建立了。隨著成長和發展,認 同雖然會改變,但是源自他人一致的訊息是穩定不變的。也就是說,個人認同 不是在真空中建立的,而是存在於「收與受」的社會互動中(趙冉譯,2000)。

因此友誼和與友伴互動有關的休閒行為是建構自我認同的重要因素。在多樣 的、有彈性的背景中,休閒成為一個社會生活的領域,人們可以發展自我認同 及發現那些由朋友情感所支持的認同。

貳、促進同志認同的休閒活動

透過休閒活動,個人獲得生活的滿足及角色的認同,也就是說休閒提供特 殊的情境協助個人在生命過程中自我發展和改變行為,如同李素馨(2002)指 出社會上較弱勢的族群,透過休閒的參與過程,能協助角色定位、瞭解權力的 賦予和建立自我的意識,在其研究中就指出女性透過休閒參與,產生較積極的 勝任感,及對生活掌握的支配感。而社會的弱勢族群往往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壓 迫, Calhoun 表示除了性別壓迫外,還有種族壓迫或性傾向壓迫(張娟芬譯,

1997),所以男性主義之下的女性,種族偏見下的不同族群及異性戀霸權底下的 同性戀者,都是社會上較弱勢的族群,因此,同志透過休閒參與的過程,同樣 有助於的角色定位及建立自我意識。

Caldwell (2005)指出活動(Activity)發展於場域(context)中,但並 不是所有的活動都有相同的效益,需要判斷力、自我決定、目標導向和有未來 展望的活動,是屬於效益較高的活動。而能促進同志認同的休閒活動,就以能 扭轉社會觀感、創造和表現自我、爭取同志空間和資源的休閒活動為主要的探

Caldwell (2005)指出活動(Activity)發展於場域(context)中,但並 不是所有的活動都有相同的效益,需要判斷力、自我決定、目標導向和有未來 展望的活動,是屬於效益較高的活動。而能促進同志認同的休閒活動,就以能 扭轉社會觀感、創造和表現自我、爭取同志空間和資源的休閒活動為主要的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