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品內容分析與詮釋

作品的構思創作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對自然界的觀照,呈現自然與當 下的和諧。第二部分是對生活經驗的感懷,傳達出詩意寫實的觀點。

一、對自然界的觀照,呈現自然與當下的和諧

構思創作多半與個人的生活經驗密不可分,特別是在一方小小的角落裡,生 命中某一重要的時刻當下,發現石縫間、樹根下,由自然物象具體演出的真實戲 劇場景,此一場景打破了觀察自然與對景寫生之間的界限,讓生命中的偶然時 刻,化身為大自然應運而生的隨處生機,以及持續旺盛的生命力。

在週而復始中,草木枯榮、萬物成毀、四時嬗遞、人之生死、天地終始之中 得以見出一個天道運行的生生之理出來;生命是一場生生不息、返返復復的進 化,生命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秉持著虛靜的心,即能感受到萬物間各自的生 長,靜靜的體會著生命的回歸。一切存在如此錯雜紛紜的生長著,總是會各自回 復到原本的生命本源。生命的奧妙在自然中展現出不可思議的力量,持續延續著 自然率的循環,任何生命不論是植物或是動物,只要給予機會,再艱困的環境,

都是希望能有生存下來的機會,進而來展現生命成長過程中的力量。

藉由創作開啟與內心自我的心靈對話,一如徐志摩(2002,p.50)在《朝 霧裡的小草花》說:「這豈是偶然,小玲瓏的野花!……我此時在蔓草叢中過路,

無端的內感惆悵與驚訝,在這迷霧裡,在這岩壁下,思忖著,淚怦怦,人生與鮮 露?」於是,糾曲蒼勁的樹幹纏滿了歲月的皺紋,連接土地的根部湧出鲜活的生 命,在眾多枯葉中櫛次排比的大小石頭堆,從中體現的無非是光陰流洩其間的痕 跡。爬蟲偶然間的經過顯得更加生趣盎然,微風吹過的午後時間悄然靜止,駐足 聆聽彷彿可以聽到樹葉婆娑起舞的聲響和童年往事的回憶。

誠如英國詩人布雷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所言:「在一粒沙中看世 界,在一朵花中看天堂。」自然的景物與人的心靈相通,物我的分際漸漸消失,

自然景物轉為內在風景。藉自然界樹石、花草,擴大內心悠遠開闊的嚮往,在刻

劃自然界的永恆中,藉由精神與天地萬物的共長存,彷彿豁達了對生命本質的理 想境界。

作品一《存在》 作品二《過往足跡》 作品三《時光記憶》 作品四《當下》

作品五《在這之後》 作品六《遇見》 作品七《午後微風》 作品十六《流轉的瞬間》

作品十七《凝望》 作品十八《過往的追尋》作品二十《內心的寧靜》

一、對生活經驗的感懷,傳達出詩意寫實的觀點 的意味,在事物自身中發現其新的意義。Schelling(1775-1854)(引自徐復觀 1979)

說:「美是在有限中看出無限。」心的虛靜是具有生命力,生命力由虛靜而得到

作品八《與你共舞》 作品九《心的距離》 作品十《對話》 作品十一

《危機伺伏的寧靜》

作品十二《徬徨》 作品十三《現在呢?》 作品十四《終於》 作品十五《獨行》

作品十九《旅途的體驗》 作品二十一《心之眼》

作品一:存在 尺寸:91× 2.5cm 創作媒材: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2007

創作理念:

筆者在行經森林步道路旁時的一景,當時正逢夏轉秋季,周圍林木的葉子已經 開始由綠轉黃,有些則已經開始掉落,地上有許多枯萎的落葉。而在眾多石頭堆 當中,沒有預警的出現生機,一抹新綠悄然竄出。糾曲蒼勁的樹幹纏滿了歲月的 皺紋,在這連接土地的根部突然湧出鲜活的生命。這一刻,當個人歸於中心觀望 著植物的生活姿態,可以看到生命純然存在的力量,轉折和起伏,不受壓抑扭曲 而與真實對應的律動美感。當下筆者覺得深切感動,即使有挫折的生命也如同這 旺盛的綠意般感到無限希望的可能。存在,就是真實的活在當下,沒有焦慮。直 接而誠實的面對。

作品二:過往足跡 尺寸:91×72.5cm 創作媒材: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2007

創作理念:

這是筆者在台中新社漫遊時路過的一條步道,可以在假日與三五好友暢遊郊 外,愜意的享受自然風光、蟲鳴鳥叫,實乃一件愉悅的事,因而將心中感觸作為 留念。生命旅程就是一步一步走踏著步伐,與世界和諧存在、在與人互動時分享 真實的片刻美好。而個人自我的狀態,就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的際遇,雖 然某些時候像天外飛來一筆,突然發生,而無法歸納出事件發生的歷史淵源,看 似無常,但實際上,所有事情的發展都是有脈絡可循的,現在是由過去駛來,而 未來是由現在駛去,是有一個軌道所串聯,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累積過程,人所 走的每一步都會有或大或小的影響。

對筆者而言,再多的假設、理論、分析都比不上真實的感受與見證。生命,

就是通往經驗奧祕的旅途。窮究到底的道理,其實並不是大不了的重要。所有可 以具體計畫、研究、測量的事,也不過是滄海一粟、隨著春花秋月生滅演替。而 經歷生命的奧祕,只是在當下的片刻千金不換的珍貴。人類的生命是數不盡的過 往與當下的累積,如果計畫太多,就會失去當下每一剎那的新鮮感,善加把握住 每一時刻充實的好好活下去,才是重要的。因此,每一剎那都是新的、真的、善 的、美的,若以這種眼光看待世界,才能時時刻刻體悟到生命的真善美。

作品三:時光記憶 尺寸:91×72.5cm 創作媒材: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2007

創作理念:

在冬季時的某一下午,筆者在東海校園尋找構圖的題材,當逛至教師校舍區 時,著實有時光倒流之感。那邊老舊的校舍是兩層樓高的獨棟房子,家家前方有 小花園,栽種了許多植物花草。筆者彷彿走進了童年中祖父母的家,記憶中那是 個軍人的眷村,圍牆都不高,有些則是以栽種灌木叢當圍牆,每家都有庭院,種 滿了花草,四季都是綠意盎然。走在巷道中,心情就會無緣由的變的寧靜。

筆者幼時,最愛在庭院花圃中挖土栽種植物,從種子到幼苗每每樂此不疲,

當隔一陣子回到祖父母家,發現自己親手栽種的植物又長高的心情,是無法言喻 的快樂。因此,對探視祖父母的假日是相當期待的,而當時的童年時光,是相當 快樂與悠閒。但是當軍眷社區改建,拆除老舊房子而重新興建大廈,往日美好時 光也隨著時間流逝逐漸不復存。有時候筆者也會夢到幼年時光,但醒後總覺得那 是相當遙遠之前的事情,就像是一場夢,夢醒了徒留空虛之感。所以當看到似曾 相似的眷村場景,那種感覺相當微妙,如同舊地重遊,但物是人非之感。筆者的 創作構思藉石頭與植物的重疊,反覆排列呈現一種類似螺旋的形狀,用來表達歲 月四時嬗遞,人間生老病死本是常態,萬物成住壞空亦是必然。變化既不可免,

與其等待變化的來臨,不如積極的掌握變化的軌跡,紀錄並留此作紀念。

作品四:當下 尺寸:91×72.5cm 創作媒材: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2007

創作理念:

筆者藉著植物在石頭的包圍下依然蓬勃生長,傳達即使身處在艱困中依然要 有持續往前走的動力。生活週遭人、事、物的影響,就如同背負沉重的石頭,感 到窒息與困惑。圍繞在自身週圍的石頭,使人舉足不前且迷惘找不到出路,即便 感到石頭的沉重,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放下它,一直都在承受這個沉重的負擔。

因此,只能繼續背負這顆重石,直到石頭重得難以忍受,身體也虛弱不堪且筋疲 力竭時,只好放下。放下之後,才突然間體會到放下的益處,立即覺得較舒適,

也較輕鬆,並且明白背負著一顆石頭是個相當沉重的負擔。背負著沉重包袱是沒 用的,相反地,放下,才會帶來來舒適與輕安。

個人在創作構思過程中曾歷經深刻情感的體驗,對於世間人與人之間相處的 緣分,筆者向來都是很珍惜,畢竟能因為同一時刻、同一個地方,有緣而相聚在 一起實屬不易,正因為遇見所以格外珍惜。但是當情感轉為負擔,個人的自尊與 仰賴的自我意識,就如同被石頭壓住、生長倍受阻礙的植物,曾考慮要放下自我 時,會懼怕沒有之後會一無所有。然而,終於放下它時,覺悟到不執著的輕鬆和 自在,只有當心境真正自由後,石頭便不再是沉重的包袱與阻礙,而能適意的呼 吸、自由的生長。

作品五:在這之後 尺寸:91×72.5cm 創作媒材:油彩、畫布 創作年代:2007

創作理念:

在創作構思中,筆者安排多顆石頭隨意閒散堆疊在冬日的枯葉之中,會選擇 以石頭為主題,主要是它能抗化天地之間的風雨,經的得起時間性的考驗,再來 石頭的形象完整,每顆石頭的形狀乃是經過日曬、風吹、雨打、海水的雕琢,歷 經久遠的時間才成為現在的樣子。泉水、雨水一點一滴的打在石頭上,會形成凹 洞;長時間的河水衝擊、石塊推擠和風吹日曬都會讓石頭由大變小或成為細沙;

海邊的石頭經過海水拍打、海風吹襲,也會慢慢的改變。它們雖然不會說話,但 卻默默的記錄下自然界物理運動力量的變化形狀。

石頭隱喻著筆者寄望堅若磐石的心,用來隱喻個人自我意識的情感、情緒的 純然存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面臨生活中種種挫折,如情場失意、官場失職、

商場失利等各方面的打擊;也可能承受委屈時的苦悶、挫折時的悲觀、選擇時的 徬徨。而生活需要心靈充滿勇氣地面對各種難關,在面對逆境時,心態的調整是 相當重要的,與其逃避嘆息,不如微笑以對。抱持著豁達與勇氣,敢於面對一切

商場失利等各方面的打擊;也可能承受委屈時的苦悶、挫折時的悲觀、選擇時的 徬徨。而生活需要心靈充滿勇氣地面對各種難關,在面對逆境時,心態的調整是 相當重要的,與其逃避嘆息,不如微笑以對。抱持著豁達與勇氣,敢於面對一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