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統與現今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

在文檔中 摘要 (頁 46-54)

第 二 章 文獻探討

2.4 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差異之影響因素

2.4.1 傳統與現今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

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 ,經歷第三次工業革命, 微電子、 電腦

、 電信 、特製材料、 機器人及生物科技, 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面貌

, 我們的作為及作法都是前所未見。 知識 ,取代了土地、 設備 。 我們進入了以知識為經濟重心的時代 。

在第三波經濟時代中 ,由於資訊科技的衝擊, 企業經營環境 已經和第二波經濟有很大的不同 ,己經由過去的工業時代轉變為 21 世 紀 的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如 今 企 業 創 造 價 值 的 主 要 來 源 ,企 業 己由過去的實體資產轉變為現在的無形資產, 即智慧資本 。到 了

21 世 紀 , 一 個公司 的 智慧資 本 將會比 有 形資 產 更 具 價值 。在 知 識經濟的時代裡 ,股票市場上衡量企業價值的方式有兩項引人注 目的焦點分別是 :

1. 企業的市值與帳面價值的差異己逐漸擴大 。

2. 投 資 人 對 於 新 經 濟 公 司 與 產 業 的 喜 愛 , 他 們 特 別 偏 好 那 些 在 運用網路潛力佔有領先地位的公司。

有些公司才不過幾年前還是高獲利的公司 ,現在卻奄奄一息

。 有些公司則不到十年間便躍居產業領導地位 ,相信這與一個公 司如何管理其智慧資本以獲得財務成功必有所關聯 。茲將其彙總 說明如表 2.8:

表 2.8 企業經營環境比較表

項目 從工業的模式或 工業的角度來看

從知識的模式或 知識的角度來看

人員 產品成本者或資源 產生收益者

經理之權益基礎 組織層集之相對程度 知識之相對程度 權力之掙扎 勞工相對於資本家 知識工作者相對於經理們

管理之主要任務 監督屬下 支持同仁

資訊 為控制之工具 溝通之工具、資源

產品 勞工把物質資源處理 創造成為有形產品

知識工作者把知識轉 變成無形之結構 資訊之流動 經由組織層極 經由同仁之網組 收益之主要形式 有形(錢財) 學習、新創意、新顧客、

R&D 生產瓶頸 財務資本及人員技術 時間與知識 生產之顯示 有形產品(硬體) 無形結構(觀念與軟體) 生產之流動 機器導向,有秩序 意導向、混亂無序

規模效果 過程之規模經濟 網組之規模經濟 顧客關係 透過市場之單向關係 網組之互動關係

知識 工具或資源中之一項 商業之重心

學習之目的 新工具之應用 創造新資本

股市價值 由有形資產決定 由無形資產決定

經濟 報酬遞減 遞增及遞減皆有

資料來源:【 23】

從 上 表 2.8 中 , 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 企業股市價值的衡量 決定因子已從有形資產轉變至無形資產。 這一點, 我們可以從圖 2.2 中略窺端倪。 圖 2.1 係統計我國上市公司從 1990 年 至 1999 年年底的市場價值與其資產負債表中的普通股淨值 ,將企業市場 價 值 與 企 業 淨 值 的 差 異 稱 為 「 智慧資本」, 並以智慧資本除以企 業淨值 ,所 得到的趨勢線 。從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 整體上 市公司股票市場的智慧資本平均維持在淨值的一倍到兩倍之間 , 但 自 1994 年 以 後, 資訊電子類股的智慧資本比重開始超越整體 市 場, 一直到 1999 年 底 ,攀升到 4.8 倍之多 。換句話說 ,若 依 照市場對企業價值的評估 ,則市場所估計的價值比會計所估計的 價值高了近五倍 。

圖 2.1 我國上市公司智慧資本趨勢圖 【 46】

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電子股 14.38% 54.14% 13.94% 158.23% 193.23% 113.19% 137.02% 254.42% 214.60% 485.77%

整體市場 73.35% 114.48% 54.43% 157.17% 166.46% 83.29% 123.95% 150.42% 98.74% 204.87%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4.2 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影響因素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所記載的淨資產價值 ,與其在市場上被 投資人承認的市場價值鮮少有相等者 ,而此種市場價值與帳面淨 值不對稱的情況 ,以高科技產業為最 。一個公司的市價淨值比如 果 超 過 1, 顯示股票市場對該公司的評價 ,大於該公司己入帳的 淨資產 ,即代表該公司擁有智慧資本 。然 而,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 因可能有兩種:

1. 股票市場失靈 ,股票超漲。

2. 財務報表所列示之帳面金額未能衡量出企業的真正價值。

其 中 , 由 於 效 率 市 場 (efficient market)的 假 設 大 體 上 可 以 成 立 , 市場價格即使一時超漲 (跌 ), 亦會回到應有之水準 , 因此 , 市場價值與帳面淨值會產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應為財務報表上所 列示的金額 ,無法正確衡量出企業真正的價值 。

Lev(1996)認 為 高 達 95%的股價變動是與非財務資訊有關的

。 因 此 ,為 了 能 瞭 解 財 務 報 表 為 何 無 法 對 公 司 真 正 價 值 做 出 正 確 的評價 ,本文將從會計、 經濟及企業管理者的觀點出發, 以進行 探 討。

1. 會計面的因素

財務報表在編製上, 有其先天的限制 ,而造成財務報表上的 淨資產和公司的市場價值不一致 ,茲將各個學者所提到的因素 , 彙整於下:

(一 ) 歷史成本的限制

資產負債表上所列示的金額,大部份都不是現值。 鄭丁旺【

32】 認為有價證券扱資及存貨採成本與市價熟低法評價, 當市價 高於成本時不承認增值的利益。 固定資產亦多以歷史成本減累積 折舊評價, 其帳面價值可 能與公平價值相去甚遠。

(二 ) 部分有價值的資源無形貨幣化

財務報表僅反應企業過去特定時點的經營成果 ,非為企業未 來的獲利預估。 鄭丁旺【 32】 主張於資產負債表中僅包括能加以 數量化並以貨幣表達的經濟資源 ,許多有價值的經濟資源均被排 除 。例如管理當局的才幹 、市場地位的優越性 、公共關係良好 、 員工士氣旺盛等 ,均為企業極有價值的資源, 但因無法以貨幣加 以衡量 ,故完全無法在財務報表中表達。

(三 ) 部份科目需賴主觀判斷及估計

財務報表中部份科目的評價,需要依據主觀的判斷及估計,

例如應收帳款的收現可能性、存貨的變現性、 固定資產的耐用年 限及殘值等 。由於需要依賴判斷及估計, 使得財務報表的客觀性 降 低, 並且管理當局也有可能為了要窗飾財務報表 ,而進行盈餘 操 弄。

(四 ) 部份有經濟效益之費用無法資本化

公司必須要遵照財務準則公報來編製財務報表 ,因 此, 會產 生一些有爭議的分類問題 。例如公司投入的研發費用、廣告費用 等 ,這些對公司可以產生未來經濟效益的投資 ,因為其未來的效 益不確性過高, 因此必須列為當期費用, 無法將其資本化 ,而 加

大了市場價值與帳面淨值的距離 。 (五 ) 缺少資本間流量的紀錄

資產負債表如同瞬間拍下的照片 ,絕對無法告訴我們任意兩 件事物之間 還存有哪些東西。我們的目的是想幫助企業管理智慧 資 本 , 所 以 這 種 Snapshot 的 方 式 似 乎 是 不 太 合 適 的 。 Snapshot 的方式常常不會去說明為什麼事情會如此發展 ,還有事情的結果 是怎麼來的 ,因 此, 要瞭解不同資本間的存量變化情形, 就必須 去仔細檢視資本間的流量關係。

2. 經濟面的因素

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 ,己經由過去的工業經濟轉變為現在的 知識經濟時代, 在過去企業重視有形資產的生產力 ,現在企業則 重視無形資產的創造力。 這些經濟上及觀念上的改變,不只影響 了企業管理當局 ,同時也改變了投資人的想法 。

(一 ) 由工業經濟時代進入知識時代

傳統經濟學認為企業財富的生產要素主要來自於土地、 資本

、 勞工及企業領導人 。土地及資本被視為較不易取得的資源; 勞 工則是土地及資本擁有者用以開發其它資源的勞動力,而非知識 與創新的來源。 很明顯地 ,這樣的觀念無法涵蓋目前企業經營環 境中所有可以為企業產生財富的各項資源 。因為現在外部環境的 轉變太快, 我們相信傳統管理與評估的方式己不敷所需。

(二 ) 知識與資訊的報酬遞增法則

傳統經濟學強調土地 、資本和勞力是依照報酬遞減法則進行

, 即生產者運用資源製造商品, 若使用特定資源的次數越多, 則 生產者所能額外增加的獲利將逐漸減 少, 亦即當產量增加到一定 程度時 ,每單位產出的成本反而會隨之上升, 它適用於解釋有限 物質資源的環境中, 特別是涉及大量生產過程與原物料的產業 , 如汽車 、石 化、 紡織等製造業。 但是知識與資訊卻是呈現報酬遞 增法則 ,特別是經由分享 、傳播 、交 流、 瞭解 、轉 換、運用的過 程 ,且當使用的人數越多 ,其創造的價值也越高。

(三 ) 企業在有形與無形資產投資趨勢的改變

根 據 統 計 資 料 解 釋 , 企 業 在 有 形 資 產 的 投 資 將 從 50%緩 慢 降 低 至 10%, 但智慧資本的投資將從 50%慢慢提昇 90%, 在 全 球競爭激烈與經濟結構變動下, 經理人不得不在產品、服 務、 流 程或關 係上 ,投注更多的心血與智慧 ,造成智慧資本的持續累積 與 上 揚 。 根 據加拿 大 會計師 協 會(CICA), 針對加拿大 300 家 金 融交易公司與美國前 500 大企業所做的調查顯示, 知識資源將成 為企業成功的關鍵。 而 Brooking 協會也調查顯示企業有形資產 在 1982 年大幅成長, 有形資產佔市場價值的 62%, 但到了 1992 年 卻 跌 至 38%, 可 見 有 形 資 產 的 投 資 明 顯 下 滑 , 相 對 在 無 形 資 產的投資逐漸上升。

3. 企業內因素

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淨值除了上述會計及經濟面的因素會產 生差異以外 ,尚需考慮到企業管理者的因素, 可能的因素如下 : (一 ) 管理當局未察覺智慧資本的存在

許多經理人認為這種智慧資本報告沒有意義。 他們所獲得對 公司年報的反應只有來自財務分析家 ,而那些財務分析家對於非 貨幣性指標這類的資訊總是跳過不看 ,因為他們不知該如何詮釋 它 們, 也沒有時間去學習如何詮釋。

(二 )管理當局當刻意不發佈此類訊息

有些公司不公開非貨幣性指標, 是因為害怕洩露商機或資訊 而被外界過度詮釋。

(三 )管理當局不知該如何發佈此類訊息

就目前而言 ,智慧資本的衡量, 仍缺乏嚴密且一致的理論模 型 。而且會計制度並非為此目的而設計, 使這類重要指標的發展 困 難、 昂貴 、且無法作比較。

在文檔中 摘要 (頁 46-5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