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摘要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摘要 "

Copied!
1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摘要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智慧資本比有形資產更具價值的知識經濟 時 代。 知識取代了土地, 設備, 錢財 ,而成為經濟重心。

本文的重點將放在知識經濟對國際化 ,全球化 ,經貿趨勢之 影 響, 及台灣在知識經濟的潮流中高科技產業所扮演的角色, 與 受到的影響 ,企業經營的變化與成長 ,成功與失敗的例子 ,及 研 究發展投資與經營績效的探討。

針對我國前一百大, 智慧資本排行的電子業為樣本 ,對所得 資料進行SPSS統計軟體分析之, 並進行統計結果之驗證, 以 探討知識經濟未來的發展 ,提供給相關單位及企業經營者參考 。

關鍵詞 :知識管理、 智慧資本

(2)

Abstract

In century 21, is a knowledge economy age of wise capital more valuable them visible capital, land, equipment, money has been replaced by knowledge which become the key essence of economy.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research for the affection of trading trend to internationalization, globlization and the Acting role and influence on high tech field, the change and growth of enterprise’s management, successful and failure example, investment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the managing performance of knowledge economy in Taiwan.

Level at the first 100 big enterprises by wise capital in electronic field, proceeding analysis by SPSS software and verifying the statistic result, researching the futur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m provide to the governmental units and the conductors of enterprise for reference.

K e y w o r d s: K n o w l e d g e m a n a g e m e n t , W i s e c a p i t a l

(3)

目錄

中 文 摘 要 … … … ..… … … ..i

英 文 摘 要 … … … ..… ii

目 錄 … … … . . … ..iii

圖 目 錄 … .… … … ..… ..v

表 目 錄 .… … … ...… … … . vi

第 一 章 緒 論 ....… … … .… … … ..1

1.1 研 究 背 景 與 與 動 機 … … ..… … … .… 1

1 . 2 研 究 目 的 … … .… … … .… 5

1.3 名 詞 定 義 … ..… … .… … … .… ...6

1.3.1 知 識 … … … .… … … 6

1.3.2 資 訊 … … … .… … … 7

1.3.3 智 慧 .… … … .… … … ..7

1.3.4 知 識 經 濟 … … ...… … … .7

1.3.5 知 識 管 理 … … ..… … … .… … … … .8

1.3. 6 智 慧 資 本 … … ..… … … ..8

1.4 研 究 流 程 … … ..… … … 10

第 二 章 文獻探討… … ...… … … ..11

2 . 1 知 識 經 濟 的 演 進 … ..… … … .. 11

2.2 知 識 經 濟 的 定 義 … … ...… … … ..17

2.3 知 識 經 濟 的 影 響 … ...… … … ..22

2.3.1 知 識 經 濟 的 指 標 … … … ..22

(4)

2.3.2 知 識 經 濟 運 作 特 質 … … ...… … … ..24

2.3.3 知 識 經 濟 與 企 業 體 系 … … ...… … … .… … … .28

2.3.4 知 識 經 濟 與 國 家 發 展 … … ...… … … .… … … … .37

2.4 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差異之影響因素 … … … .… … … .39

2.4.1 傳統與現今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 … … .… … .39

2 . 4 . 2 企 業 市 場 價 值 與 帳 面 價 值 之 影 響 因 素 … … .… … … .. 43

2.5 技 術 人 力 資 本 … … ...… … … ..47

2.5.1 技 術 人 力 資 本 定 義 … … ...… … … ..47

2.5.2 技術人力資本在知識經濟下之發展… … … ...49

2.5.3 人力資本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 … … .… … … ...51

2.6 研 究 發 展 … … ..… … … 58

2.6.1 研究發展投資( R & D )與經營績效探討 … … … ..… ..58

2.6.2 研究發展投資 ( R & D )過去成敗分析.… … … ..62

2.6.3 研 究 發 展 投 資 (R&D)現 況 及 分 析 … … … .64

第 三 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 … … .70

3.1 研 究 範 圍 與 對 象 .… ..… … … ..70

3 . 2 研 究 架 構 … … .… … … 72

3 . 3 研 究 變 數 與 操 作 性 定 義 … … … 75

3 . 3 . 1 應 變 數 … … .… … … 75

3 . 3 . 2 研 究 變 數 … … .… … … 75

3.4 研 究 方 法 … … … ..… … … ...76

3.4.1 資料分析方法 ...… … ...… … … ..76

(5)

3 . 4 . 2 迴 歸 方 程 式 的 配 合 度 … … ...… … … . 7 7

第 四 章 資料分析 … … … ..80

4.1 原始資料分析全取 log 不刪除資本額 … … ...… … … ..80

4.2 全 取 log 刪除資本額 … … … .… … … .88

第 五 章 結 論 與 建 議 … ..… … … ..96

參考文獻 … … .… … … 102

(6)

圖目錄

圖 1.1 研 究 流 程 圖 … … … 10 圖 2.1 我 國 上 市 公 司 智 慧 資 本 趨 勢 圖 … … … . . 42 圖 2.2 歷 年 來 我 國 電 子 業 及 非 電 子 業 研 發 投 資 狀 況 … … … … . 67 圖 2.3 歷 年 來 我 國 電 子 業 及 非 電 子 業 研 發 投 資 報 酬 率 狀 ....… 69 圖 3.1 研 究 架 構 … … … 74 圖 4.1 回 歸 標 準 化 殘 差 … … … ... 88 圖 4.2 回 歸 標 準 化 殘 差 … … … ..… … … . 95

(7)

表目錄

表 2.1 資 本 主 義 的 特 徵 及 屬 性 ..… … … . . … … … 13

表 2.2 新 經 濟 與 傳 統 經 濟 之 特 徵 差 異 … … … . . 16

表 2.3 知 識 經 濟 的 意 涵 … … ...… … … 19

表 2.4 知 識 經 濟 的 運 作 特 質 … … … .… … … ..27

表 2.5 亞 太 國 家 之 知 識 指 標 … … … .… … … .. 32

表 2.6 全 球 貿 易 結 構 … … … 36

表 2.7 知識經濟時代 OECD 會員國的現象與說明… … … .… … 38

表 2.8 企 業 經 營 環 境 比 較 表 .… … … .. … … … 41

表 2.9 技 術 層 次 別 人 力 供 需 比 較 推 計 … … … 54

表 2.10 1998-2007 年 大 學 及 以 上 程 度 工 科 人 才 供 需 比 較 … … . 56

表 4.1 相 關 分 析 … … ..… … … .80

表 4.2 摘 要 模 式 d… ...… … … .84

表 4.3 係 數 分 析 b… … … 84

表 4.4 相 關 分 析 … … … .… … … ..89

表 4.5 摘 要 模 式 d1… ..… … … ...92

表 4.6 係數分析 b1...… … … 92

(8)

第 一 章 緒 論

1.1 研 究 背 景 與 動 機

在資訊技術的迅速發展, 全球化 、國際化的經貿趨勢, 以及 重視環境與生態保護追求發展的新世界理念下 ,技術創新仍是經 業在濟成長與提昇人類生活品質的希望, 而高科技產未來 ,仍 將 是引領全世界經濟發展的主力。

我國產業在 1950 年代為進口替代政策, 以發展勞力密集、

進口替代的輕工業為主, 於 1960 年代台灣正面臨由農業經濟轉 型為工業經濟, 透過出口擴張政策, 使輕工業以低廉工資的國際 比 較 利 益 , 迅速的打開國外市場; 1970 年 代 以 發 展 重 化 工 業 為 主 ,主張進口替代政策和出口擴張政策, 使工業產品出口結構得 以在石油危機、 保護主義壓力及勞力成本優勢削弱的情況下, 逐 漸由勞力密集的消費財逐步轉向技術密集之生產財 ,使產業結構 亦 隨 之 調 整 ; 1980 年代在國際競爭力及兼顧世界技術發展與市 場需求原則考量下, 採行策略性工業政策 ,依據市場潛力大、 產 業關聯性大 、技術層次高 、附加價值高、 污染程度低、能源依存 度低等二大 、二高及二低的新興工業選定原則 ,及財務支持、 技 術 、管理與市場輔導 ,逐漸發揮促進產業升級及產業結構 調整的 功 能。 也因此, 使得我國經濟快速成長, 每人國民所得大幅提高

, 被 OECD 譽 為 「新興工業化國家 」。

於 1990 年後政府除繼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外 ,更積極推動 以發展新興工業為主的高科技產業政策, 選定通訊 、資訊 、消 費

(9)

性電子 、半導體 、精密器械與自動化 、航 太、 高級材料、 特用化 學及製藥、 醫療保健及污染防治等十項高科技產業 ,作為發展之 重 點, 期望成為未來工業的主力 。

我國產業發展概況, 產業結構已由農業時代轉向製造業 、服 務業為主的時代 ,而製造業更在不斷的投入研發與提升技術下 , 轉向以技術密集為主的高科技產業。

政府政策對科技發展的成效已彰顯, 然而在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成 為國家政策以前 ,人為的努力及高瞻遠矚更不容忽視,在孫運璿

、 徐賢修等幾位具遠見的政府首長的推動下, 以及產研各 界精 英 的努力 ,才能有今日台灣的高科技產業。

工研院 【 47】 談論到由於半導體產業 、資訊產業、 光電產業 等的蓬勃發展, 除帶動相關上中下游產業投入電子領域, 如化工 業投入電子化學品之開發 、材料業的電子構裝材料 、鋰電池等之 研 製、 機械業投入 IC 設備之研製等風潮外; 另一方面, 電子 、 資訊等產業亦運用其優勢跨入不同產業發展不同產品。因 此, 電 子 、資 訊、 半導體、 光電等相關領域之產業勢 將成為我國未來高 科技產業發展之主流 。

在勞動力的時代 ,產業界注重產量之提升 ;由於技術的進步 而進入生產力的時代 ,大家注重成本的降低; 而到今日由於資訊 的快速流通 ,高科技的快速發達及全球化市場之發展,已形成競 爭力的時代 ,產業界注重價值的創造 。因 此, 企業發展若仍是以 生產為本位 ,則由於競爭障礙較低, 極易遭遇同業的挑戰 ;特 別

(10)

是在東亞國家貨幣貶值之後,這些國家企業, 長期將對台灣以生 產為本位的企業形成很大的威脅 ,台灣企業應及早因應, 強化行 銷與產業創意、 技術能力 。

1996 年 ,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發表了一篇名為 「以知識為基 礎 的 經 濟 」 (The Knowledge -Based Economy) 的 報 告 , 指 出 OECD 成員國的經濟 50%以上以建立在知識基礎上 。從這一篇報 告發表後, 「知識經濟」 這一名詞在國際輿論上引起了廣泛的注 意 ,說明發展國家在經濟成長中 ,愈來愈重視知識的作用 。

學 者 Alvin Toffler【 59】 在 1980 年出版的「 第三波」 (The Third Wave)一 書 中 , 將 人 類 經 濟 的 演 進 分 為 三 個 階 段 : 十 八 世 紀中葉以前為農業階段, 其動力是勞力; 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 紀末為工業階段 ,其動力是機械和藍領工人; 從二十世紀末開始 則進入第三階段 ,即為資訊或數位階段, 其動力是資訊和知識工 作 者。 第三波經濟屬於資訊網路和知識經濟的時代 ,由腦力取代 肌肉力量, 而成為主要的生產因素。

在第三波革命中 ,近年來資訊革命大步開展, 科技創新一日 千 里。 面對以科學技術知識為基礎, 講求速率 、效率的新世紀 , 科 技 創 新 將 主 導 未 來 產 業 發 展, 資 訊 科 技 、 網 路 應 用 、 自動化 技 術、 智慧型生產等將普遍滲透到每一工業, 生產與消費活動都 將充分運用科技 ,提高生產效能與生活品 質, 工廠無人化 、自 動 化 、零庫存 、清潔生產, 機器精密化 、材料性能高級化及廢棄物

(11)

充分回收利用等都會逐步實現, 在未來十年, 資訊 、通信 、電 子

、 生物技術 、航 太、 自動化機械等高科技工業將成為工業發展的 主 流, 而高科技產業是以科技發展為基礎 ,最大的成長要素是創 新 ,創新能力則源於持續不斷的人力投資與研發, 未來高科技產 業將更重視研發 ,傳統產業亦需靠研發來加速轉型與升級 。

管理大師彼得. 杜拉克【 55】 在 1965 年 曾 提 到, 知識將取 代機器設備 、資 金、 原料或勞工 ,成為企業經營最重要的生產要 素 。換言之 ,企業不再是以所謂土地 、設 備、 廠房等實體資本作 為競爭優勢的來源, 無形資產及知識創造的價值將是決勝的關鍵

, 而在企業中所謂的無形資產及知識創造的機制, 就是一般所稱 的 智 慧 資 本 (Intellectual Capital)。 因此管理學大師杜拉克就深信

, 我們已步入後資本主義時代, 資本家與無產階級將被知識工作 者與服務人員所取代的時代,而 「後資本主義社會經濟的成敗 , 將取決於知識工作及知識工作者 。」

美 國 近 十 年 來 由 於 資 訊 通 訊 科 技 (ICT)的 發 展 與 運 用 , 使 其 經濟發展達到 50 年來的最高峰, 因此世界上以 OECD 為主之先 進國家以及新興工業國家 ,紛紛採取立法及相關措 施,推動知識 經濟的發展 ,使發展知識經濟成為世界潮流, 也宣告著知識經濟 時代的來臨 。

「 知識經濟是未來的趨勢 ,我們如果要在經濟方面更上一層 樓 ,未來一定要走這條路 。另一方面 ,也必須認清 〝知識經濟的 重點不是知識, 而是轉知識為利潤〞」。 這句話也是半導體產業

(12)

的教父張忠謀先生所提出的,除了本身對產業環境有深深刻的瞭 解之外 ,「 轉知識為利潤 」這番話, 更是喚醒了多少盲目應和的 企業與主辦官員 ,經營企業的目標應正如諾貝爾獎得主費德曼所 言 -利潤最大化 ,任何新的經營概念 ,導入企業實務之際 ,都 必 須符合具備獲利性的原則 。

正如資訊工業策進 會董事長黃河明先生所言, e 世代新經濟 以智慧資產為主 ,包括專利權、 著作權、 文化 、價值觀、 人才 、 專業知識與技術等, 都必須不斷創新 ,才能保有其智慧資產的價 值 ,而良好的知識管理, 是企業不間斷創新的泉源 。瞭解知識在 商業領域的定義與來源, 以及知識管理最終的目的在轉知識為利 潤 ,就不會流於空喊口號 ,也確認業界在知識經濟時代該走的路

1.2 研 究 目 的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在以研發技術與創新為重要依據 的高科技產業充斥之下, 技術的快速創新與知識的大量累積應用

, 使的企業所面臨的大環境已逐漸改變, 而面對不確定的環境 , 有關處理並 有效運用數碼化知識的智慧資本, 組織必須強化學習 的能力 ,把系統設計成可以留住內在知識 、建立個人不斷學習的 智慧存貨, 以及讓這些資產立刻可被所需者使用, 為組織創造有 效附加價值 。在這個從工業經濟邁向知識經濟的時代中, 基於競 爭模式轉移 ,知識是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 ,傳統產業最 重視的四種資本 ,包括土地、資 金、 原料與勞動力等有形資產 ,

(13)

已經不再主導企業之競爭優勢, 企業價值的來源從傳統的固定資 產 ,轉變為 「顧客關係管理」、「 人力資源 」、「 營運流程及組織文 化 」、「 創新與研發能力」 等無形資產 ,這些資產正是企業的智慧 資 本 (Intellectual Capital)之 所 在 , 且知識的最大價值是無限的分 享 。 台灣經濟發展亦不在例外,資訊硬體產業(以下稱資訊產業) 和 IC 產 業 ,是目前台灣產業發展的主力 。因 此, 本組將以電子 業為例 ,篩選出五個對與知識經濟密不可分的重要變數, 探討知 識經濟與當紅的高科技產業之間的關係, 並產生什麼影響 。本 組 由 R&D 投 資 金 額、 市值 、研發強度 、員工生產力及員工附加價 值五個變數等方面來研究這些變數對高科技產業的影響程度本組 將對以下問題深入探討之 :

1. 探討知識經濟對產業結構的影響 。 2. 探討知識經濟時代產業發展的趨勢。

3. 探 討 R&D 投 資 金 額 、 市 值、 研發強度 、 員工生產力及員工 附加價值五個變數對台灣高科技產業所帶來的影響 。

4. 提供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建議與參考。

1.3 名 詞 定 義

1 . 3 . 1 知 識

陳雅琴 【 26】 提出知識最根本的特質是無體性 ,通常須透過 人力資本與技術方能具體呈現, 例如傳統的書面、 文件、 口耳相 傳 、實體資本、 組織制度乃至先進的資訊網路均成為資訊與知識 流通之重要管道 。由組織知識的觀點 ,認 為「 知識是一種流動性 質的綜合體 ;其中包括結構化的經驗 、價 值、 以及經過文字化的

(14)

資 訊, 此外也包括專家的獨特見解, 為新經驗的評估、整合與資 訊等提供架構。 知識的分類可分為內隱與外顯 ,可存在於個體與 團 體。 知識不同與資訊, 其特徵在資訊要經過學習過程與價值認 知方能形成知識 。劉常勇 【 30】 提出知識也不同於技術, 技術是 產品與服務的具體組成部份,因此僅屬於有形知識的一部份, 而 知識還包括產品與服務的抽象組成部份, 並作為驅動技術創新與 產品創新的重要基礎 。

1 . 3 . 2 資 訊

資 訊 是 一 種 訊 息 (Message), 它 通 常 透 過 文 件 或 其 他 視 訊 系 統來傳送, 因此有傳送者與接收者; 資訊必須能夠啟發接收者 , 並 進 而 影 響 其 見 解 與 判 斷 。 通 常 我 們 是 使 用 文 字 化 (Contextualized) 、 分 類 (Categorized) 、 計 算 (Calculated) 、 更 正 (Corrected)、 濃縮 (Condensed)等方法將資料轉變為資訊。

資料本身不具意義, 無法提供任何判斷、 分析與行動的依據

, 但是資料是組織創造資訊的重要原料。 對事件審慎、客觀的紀 錄 」。

1 . 3 . 3 智 慧

是一種直覺性知識 (Intuitive Knowledge), 即 能 有 效 率 、效 能地把知識應用於某方面 ,由真理的錘鍊 ,逐漸累積成智慧。

1 . 3 . 4 知 識 經 濟

朱 雲 鵬 和 吳 進 泰 【 6】 就是直接建立在知識與資訊的激發、

擴散和應用之上的經濟, 創造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 力與效率, 凌

(15)

駕於土地、 資金等傳統生產要素之上 ,成為支持經濟不斷發展動 力 。 根據 OECD 將知識經濟定義為: 以知識資源的擁有、配 置

、 產生和使用, 為最重要生產因素的經濟形態 。 1 . 3 . 5 知 識 管 理

根 據 美 國 生 產 力 及 品 質 中 心 (APQC)的 定 義 , 知 識 管 理 是 一 種使適當的人在適當的時間獲得適當知識的策略, 同時能幫助成 員分享情報並化之為提昇組織效益的行動 ;藉由知識共享 ,發 揮 集體智慧, 進而提高組織應變與創新的能力。 有關知識的清點 、 評 估、 監督 、規 劃、 取得 、學習 、流 通、 整合 、保 護、創新活動

, 並將知識視同資產進行管理, 凡是能有效增進知識資產價值的 活 動, 均屬於知識管理的內容。 結合個體與團體, 將個體知識團 體 化, 將內隱知識外顯化 ;結合組織內部與外部, 將外部知識內 部 化, 將組織知識產品化 ,則屬於知識管理的過程 。

1 . 3 . 6 智 慧 資 本

所謂的 「智慧資本」 ,是指每個人與團隊能為公司帶來競爭 優勢的一切知識與能力的總和。 這和一般企業所熟知的土地、 工 廠 、機 器、 現金等有形資產,在根本上是完全不同的。智慧資本 是無形無相的, 他是企業內人力資源的知識總和, 他是存在於發 明 10 億美元新藥的化學家身上的專業與經驗直覺 ,他是能夠想 出方法提昇作業效率的工人身上的技術, 他是 企業內部的資訊系 統 ,他是公司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關係, 他更是企業在市場中的 形象與信譽 。一言以蔽之 ,凡是能夠用來創造財富的知識 、資 訊

(16)

、 技術 、智慧財產、 經驗 、組織學習能力 、團隊溝通機制 、顧 客 關 係、 品牌地位等, 都是智慧資本的材料組合 。

(17)

1 . 4 研 究 流 程

本研究流程如圖 1.1 所 示 :

研 究 方 法 與 內 容

資 料 搜 集

國 內 外 碩 博 士 相 關 論 文 國 內 外 相 關 文 獻 回 顧

知 識 經 濟 對 高 科 技 產 業 之 現 況 與 影 響 研 究 動 機 與 目 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知識經濟 」濫觴於第三波資訊與網際網路革命, 其核心價 值 與 思 想 則 是 「 智慧資本」; 而日新月異的資訊科技之應用, 已 使得世界各國經濟紛紛朝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 ,這些先進國家或 是新興工業國家 ,無不藉由立法方式及採取相關措施,來推動該 國的知識經濟發展。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僅 是 表 相 和片面的認知, 因為資訊科技與其他組織功能的最終目的 ,都 是 促使企業累積知識, 並將知識較化為創造利潤的工具。新經濟時 代中的知識以逐漸取代傳統經濟時代金、 土地與資源的地位, 成 為企業創造財富的依據。 由於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知識的大量蒐 集 、妥善累積、 迅速流通與適當應用已經成為企業經營最重要的 主 軸, 而組織知識則必需仰賴完善的知識管理系統來進行運作 , 是故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企業知識管理系統架構的完備與 否將影響企業的競爭優勢甚鉅。

2.1 知 識 經 濟 的 演 進

一開始 ,在農業經濟時代 ,土地和勞動力是核心生產要素,

雖然與耕作技術和生產經驗有關的知識對於提高農作物產量有重 要作用 ,但對於以自然資源為基礎的產品而言 ,知識並非主要的 生產因素。

在工業經濟時代,由於資本 、 有形資產(設 備 )和勞動力為核 心生產要素 ,其 中, 與生產技術和組織管理有關的知識在工業生 產過程中固然扮演重要的角色, 但在以大量生產、 生產標準化和

(19)

系列化產品的發展形態中 ,知識的重要性仍不及資本、設備與勞 動 力。

在 1770 年 代 由 於 煉 鐵 術 ,蒸 汽 機 ,工 業 用 車 , 紡織業機械化 及工廠系統之建立等之發 明,造 成 1781 年之後經濟快速成長 , 1830 年 至 1850 年 間 ,因為蒸汽機帶來之鐵路及汽船運輸 ,瓦 斯 照明燈等之發明 ,以及紡織業及鋼鐵業之技術及效率持續提昇 , 使得經濟成長快速; 1860 年 至 1900 年 間 ,除了汽油動力內燃機

、 電燈 、電 力、 煉油術、 電氣化學、 電氣金屬等之發明外 ,各 項 工業皆出現相當大的進步 ,而鋼鐵、 石油 、電 力、 電話及汽車則 是主要領先工業 ,且其影響持續存在 ; 1895 至 1930 年 間 ,創 新 率卻減慢; 1930 至 1950 年 間 , 雖然紡織 ,鐵 路 ,瓦斯燈 ,煤業等皆 已達到飽和或停止成長、 創新分散, 但創新之領袖廣泛, 使合成 物質及電子業成為主要領先工業 。對 於 1975 年以後之發展, 此 期間之領先工業為電腦與長距離通訊 ,有待克服之障礙包括資料 安全之確保 ,以及訂定軟體系統的統一標準。

Dunning【 53】 認為在經濟演化的過程中, 若以時間作為劃 分基礎 ,將經濟演化劃分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 知識經 濟 」 三 個 時 代, 根 據 (一 )財 富 來 源 (二 )主 要 經 濟 活 動 (三 )影 響 的 空 間 維 度 (四 )組織內的互動關系等四個構面,並進一步以核心生 產要素 ,主要生產工具、 生產方式、 企業經營 、市場銷售及產品 創新等不同面向 ,說明三個時代所具有的屬性 ,由下表 2.1 中 可 明顯察覺, 知識經濟時代更注重生產的網路化 ,虛擬化與即時化

(20)

, 管理方式的資訊化 、人性化, 創新與適應性 ,整體產品 、市 場

、 技術與產業趨勢已朝向產業技術與知識密集等智慧化, 個性化

、 全球化、 數化位等以知識為基礎的發展方向 。 表 2.1 資本主義的特徵及屬性

項 目 1 7 - 1 9 世 紀 初 農 業 時 代

1 9 - 2 0 世 紀 末 工 業 時 代

2 0 世 紀 末 知 識

時 代

財 富 來 源 土 地 機 器 知 識

經 濟 活 動

型 式

農業、畜牧 加 工 、 製造 、 金 融

製 造 、金融與服 務

空 間 維 度 地方/區域 區域/國家 國家/國際 主 要 組 織

型 態

封 建 / 企 業 經 濟權力分散化

管理/階級對立的 經濟關係

結盟分層結構合 作的經濟關系 核 心 生 產

要 素

土地、勞動 資 本 、 有形資產

、勞動

知 識 .無形資產

、人力資本

主 要 工 具 手工 機器 電腦、網路

生 產 特 徵

個體、分散,

無計劃

規 模 化 、自 動 化

、集中、計劃

快速繼產 、網路 化 、 虛擬化、即 時化

管 理 特 徵 粗放 科 學 管 理、 成 本

、質量、效率

資 訊 化、 人性化

、創新、適應性 產 品 特 徵

以自然條件為 基礎

以技術為基礎、

標準化、系列化

以知識為基礎、

智 慧 化、 個人化

、全球化、多變 市 場 特 徵 自給自足 全 國 性 、相 對 穩

全球性、多變 流 通 特 徵 不發達 有仲介的市場貿

非仲介的電子商 務

技 術 特 徵 基於經驗 大規模生產技術 智慧化、數位化

、以知識為基礎 產 業 特 徵

依靠勞動力 製造業為主 、 服 務 業 為 輔, 資 本 密集

技術密集 、知識 密集

其 他 特 徵 教育不重要 高 等 教 育、 職 業 教育

終身教育 資料來源: 【 13】

(21)

儘管由於知識本身難以定量和定價, 以及知識產業的範圍難 以界定 ,使得知識經濟的測度相當困難, 但由此可知,以科學知 識為主的創新、 技術瓶頸之突破與技術擴散, 是促進工業長期發 展的重要因素, 而愈依賴知識和科技創新為主的產業,則能有較 長的生命週期。

此一現 實的經濟現象 ,在 1980 年代以後 ,尤其深刻。 特別 是由於各國政府與企業研究發展投資增加 ,加速創新知識的產生

、 資 訊 科 技 進 步 使 電 腦 日 益 普 及 、 傳 輸 控 制 協 定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 網 際 網 路 通 訊 協 定 (Internet Protocol)(一 般 合 寫 為 TCP/IP)的 制 訂 , 使得網際網路(Internet)成為全球最大的開 放系統 ,以及長途電話線路數位訊號傳輸量大幅增加,使得網際 網路運用更具效率後等因素,加速創新知識的擴散 ,使得知識愈 來愈成為經濟成長和品質提高的主要動力 。

最 後, 儘管在知 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源並不能完全排除土地

、 資本在經濟中的作用, 但由於人的知識 、技術水準的提高和擴 散 ,改變了傳統生產要素的組合方法和作用方式, 提高生產力 , 除了可能使農業 、工業生產流程知識化, 有效地滿足傳統消費品 個性化和品質的要求外, 也衍生新的產業型態 。

在經濟演進的過程中 ,科技發展一直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網 際 網 路 (Inter-net), 資 訊 科 技 及 電 子 商 務 的 迅 速 展 與 普 遍 運 用

, 成 為 人 類 邁 入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的 關 鍵 。 陳 雪 美 【 25】 和 竹 內 宏 / 李 毓 昭【 7】 主張資訊技術和全球化, 以完全不同於工業化時期

(22)

的方式 ,重新塑造現代社會形貌 ,新經濟的前景可在不受傳統經 濟周期限制的前提下穩鍵成長, 其主要原因乃高生產效能使經濟 在沒有通貨膨漲的壓力下 ,長期且持續性的成長, 由於知識經濟 之生產要素的投入具有「 外溢效果」 和「 規模報酬遞增」 的特點

, 且知識的 「共 用」 並無任何額外的成本產生 ;生產與定價機制 明顯異於傳統工業, 經濟成長與生產要素投入間的線性關系不復 存 在。 網路經濟全球產業加速變動與交互影響的時代已來臨, 各 國政府無不卯足全力 ,以建構合宜的環境 ,迎接數位經濟可能帶 來的衝擊與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新經濟可以塑造並引領經濟時代 的變革 ,可以就其與傳統經濟的差異 ,請參閱表 2.2。

(23)

表 2.2 新經濟與傳統經濟之特徵差異

項 目 傳統經濟 新經濟 市 場 穩 定 動 態 競爭範圍 國 內 全 球 組織型態 層 級 式 、 官

僚權威式

網 路 式 、 企 業 功 能導向

企業跨區移動性 低 高 經濟特徵

區域間競爭程度 低 高

生產組織 大量生產 彈性生產 主要生產因素 資 本、 勞力 創 新、 知識 主要技術驅動力 機械化 數位化 競爭優勢來源 規 模 經 濟 、

降低成本

創 新、 品質

研發創新重要性 中 度 高 度 產 業

與其他廠商關系 單打獨鬥 聯盟及共同研發 工 作技 能 專業技術 廣 泛 技 術 、 跨 業

訓 練 教育訓練 單一技術 終身學習 雇主關係 對抗關係 合作共存 勞動市場

就業特性 穩 定 充滿風險與機會 企業與政府關係 強制性 協 助 企 業 創 新 成

長 政府功能

政府管制 命令與控制 市場導向 資料來源: 【 54】

(24)

過去傳統經濟時代下, 企業組織由於運輸與通訊技術的限制 或市場地域範圍的侷限, 企業經營者僅能結合人力 、物力及金錢 等資本 ,以有形資產投入資源的競爭中, 在此一組織中, 企業經 營 者 使 成 為 主 要 的 決 策 者 。 方 至 民【 2】 談到在進入知識經濟時 代之後 ,企業組織除了運用技術與知識外 ,尚需扮演技術與知識 創造者的角色, 因此 ,為維持組織於市場上之競爭優勢, 創新並 學習融合其他技術領域或企業的優點 ,將其轉化為自身優勢已是 大勢所趨, 在此種情形下 ,企業的經營者應將自身決策者的角色 作一轉換, 取而代之的是經營責任的下放 ,適時適地四由最接近 顧客的組織中各部門人員進行決策。

2.2 知 識 經 濟 的 定 義

為了解 「知識經濟」 的真正涵意 ,本文嘗試整理相關文獻加 以 定 義 , 最 早 提 出 「 知 識 經 濟 」 相 關 概 念 的 學 者 有 馬 克 洛 普 Fritz Machlup 【 60】 。 他 根 據 美 國 從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以 來 至 , 1950 年 代 的 社 會 生 產 發 展 與 產 業 結 構 變化 背 景 , 首 先 提 出「 知 識產業 」 (Knowledge Industry)的 概 念 ,並將知識產業分為 :教 育

、 研究發展 、傳播業 、資訊設備與資訊服務業五項 。透過這五項 產業產出的評估計算 ,他發現 1958 年 美 國 GNP 有 29%來 自 知 識產業 ,在 1957~1958 年 期 間, 知識產業以平均每 10.6%的 速 度 遞 增, 是同期 GNP 成長率的 2 倍 。 而貝爾出版的後工業社會的 思想中對知識經濟作了全面的理論闡述和實例分析 。他提出「 後 工 業 社 會」 的五大基本內容 : (一 )在 經 濟 上 ,由製造業經濟轉向

(25)

服務性經濟 ; (二 )在 職 業 上 , 專業及科技人員取代企業主而居於 社 會主導的地位; (三 )在中軸原理上,理論知識居於中心,是 社 會革新和制定政策的泉源; (四 )在未來方向上, 技術發展是有計 劃 、 有限制的; (五 )在制定決策上 , 依靠新的「 知識技術」。 彼 得杜拉克【 55】 在 Post-Capitalist Society 書中更進一步說 :「 在 新的經濟體系裡 ,知識並不是與人力 、資本或土地等並列為製造 資 源, 而是唯有意義的一項資源 。」

高希均 【 21】 對 「知識經濟」提出綜合性的解釋: 知識經濟 泛指以知識為基礎的 「 新經濟」 (New Economy)運 作 模 式 。「 知 識 」需要獲取、 累積 、擴 散、激 盪, 應用與修正, 綜合各專業學 者之論以名稱、 意義 、類 型、特 色、 發展的驅動力與測度指標等 七項構面彙整並簡述知識經濟的意涵 ,如 表 2.3 所 示。

(26)

表 2.3 知識經濟的意涵

名 稱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1996 年度報告中提出 「 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一 詞 ,簡稱為 「 知識經濟」;

此 一 名 詞 於 美 國 有 國 所 謂 新 經 濟 , 日 本 有 所 謂 經 濟 或資訊經濟之之稱。

意 義 OECD 定 義 知 識 經 濟 為 「 建 立 在 知 識 和 資 訊 的 生 產

、 分 配 和 使 用 上 的 經 濟 」 而在世界銀行 1998/99 年 世 界 發 展 報 告 中 提 及 「 經 濟 不 僅 建 立 在 實 物 資 本 及 技 能 累 積 上 , 還 建 立 在 資 訊 、 學 習 和 知 識 吸 收 改 造 上

知 道 是 什 麼 Know-what

歸類性知識

知 道 為 什 麼 Know-what

知 道 如 何 做 Know-what

OECD 分 類

沉默性知識

知 道 誰 會 做 Know-what

技術知識 例 如 操 作 、 科 技

、 會計等 類 型

世界銀行分類

屬性知識 例 如 產 品 品 質 、 僱員性格等

一、經濟生產要素為勞動、土地、資本,資源及知識 二 、知識可重複使用 ,具有無限性質

三 、國家不易以法律及關稅作為貿易限制手段 四 、產品及服務因知識強化而增強

五 、地理位置差異淡化, 知識透過網路化提高價值 特 色

六 、人力資本競爭力是企業價值的關鍵元素 一 、生產及市場全球化

二 、知識及資訊密集化 發 展 的

驅動力

三 、網站及資訊連結化 一 、知識的測度

二 、知識投入測度

三 、知識儲備及流通測度 四 、知識產出測度

五 、知識網路的測度 測 度 指

六 、知識學習的測度 資料來源 :【 4】

(27)

之 間 都 有以上為知識經濟的定義,然又要如何判斷知識經濟

, 知識經濟的基本特點如下:

1.經濟發展可持續化

傳統技術發明的目標是單一的, 盡可能地利用自然資源 ,以 獲得最大利潤, 而不考慮生態環境效益。 建築在自然資源取之 不 盡 、環境容量用之不竭的基礎上 ,甚至以掠奪自然為目的 ,這 不 能不說是技術與科學分離的悲劇 。而知識經濟產生在多種自然資 源已近耗竭 、環境危機日益加劇的時代, 它把科學與技術融為一 體 ,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界與社會的全面認識。 知識經濟的指導思 想是科學、 合理 、綜 合、 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 ,同時開發尚未被 利用的自然資源 ,取代已近耗竭的稀少自然資源。

2.全球經濟一體化

知識經濟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的經濟 。僅以資訊技術為 例 ,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在電腦技術、 微電子技術、 光電技術、 晶 片技術 、大型積體電路技術、光纖技術、 電射技術 、網路技術 、 軟體技術以及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產業中全面領先。 任何一個國家 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資源 ,在全球市場中占一席之地, 成 為全球經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經濟決策知識化

知識經濟是以知識決策為導向的經濟 ,知識經濟的決策和管 理必須知識化、 科學化, 正確的總體調控作用在知識經濟中有日 益 增 強 的 趨 勢 。 美 國 政 府 提 出 的 資 訊 高 速 公 路 (information

(28)

highway)等一系列高科技導向政策, 對美國經濟持續成長發揮龐 大作用 ,如美國的汽車工業不是在全球市場的價格競爭中消極等 待 ,而是由政府引導大公司向傳統汽車注入高科技 ,又奪回了汽 車王國的寶座。

4.資產投入無形化

知識經濟是以無形資產投入為主的經濟。 傳統工業經濟需要 大量資金、 設備 ,有形資產具有決定作用 ,而知識經濟則是由知 識 、智慧無形資產的投入來發揮作用 。當 然, 知識經濟也需要資 金投入 ,對高科技產業甚至是高風險產業投入資一 ,但如果沒有 更多的資訊 、知 識、 智慧的投入 ,它就不是高科技產業。 目前在 一些已開發國家中, 許多高科技企業的無形資產已超過了總資產 的 60%。 無 形 資 產 的 升 值 也 將 帶 來 社 會 價 值 觀 的 變 化 , 擁 有 更 多知識的人獲得高報酬的工作增多, 知識強國的產出將大幅提高

5.發展創新企業

在知識經濟 發展中, 已開發國家也面臨調整國家研發政策以 適應新經濟模式的問題。 近年來 ,已開發國家在研發領域中出現 了企業投入以及專案比例超過國家投入的現象 ,這反映出國家研 發的投資由於預算緊縮等原因而減少 ,私人企業為保持長期發展

, 而對創新產品的研發有更多的投入 。鼓勵科技人員將專利作為 投資帶到企業生產中 ,准許研發人員到企業兼職, 參加董事會 , 放寬研發人員在企業任職和開發專利所得報酬的限制,以扭轉研

(29)

發成果難以轉化為生產力的狀況 。 6.建立知識網路

知識經濟高度重視資訊和技術的發明 、傳播和使用 。小至企 業 ,大至國家, 經濟成功的因素比以 往任何時候更加取決於收集 和使用知識的效率, 因此知識網路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傳統的創 新模式是單向直線型的,即 「 研究à 開發à 生產à 銷售」,知 識經濟中創新模式是互相作用型的, 創新過程中的研究、 知識的 潛在市場、 發明或實際構思、設計與實驗 、生 產、 銷售等各個階 段縱橫交錯的相互作用關係。

2.3 知 識 經 濟 的 影 響

2.3.1 知識經濟的指標

1998 年 , 美 國 「 前 瞻 政 策 研 究 所 」 為區分新舊經濟的特質

, 使針對知識經濟特質訂出許多 「知識經濟」 指標 ,這些指標除 可用以說明 「知識經濟」 的核心理念外, 也可提供知識經濟在應 用上的一些具體 方向 , 茲敘述說明如下:

1.核心技術的知識程度需求提高

林秀英 【 12】 提 及知識經濟發展意謂著工作機會的取得 ,需 要更高的教育知識水準, 而非一般基礎性質的訓練所能及 ,於 是

, 終身學習成為職場重要的觀念 ,在職訓練呈現逐年的成長, 高 等知識教育需求越加普及 。

2.即時性為成功關鍵

高 希 均 【 21】 指 出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不 衹 是 比 「誰 能 創 新 」,還

(30)

要 比 「 誰 能 最 早 創 新」, 最早者可取得較大優勢 , 此一現象於資 訊科技產業中最為明顯, 是經濟活動和企業成功的主要關鍵及變 數 。

3.創新突研是成功新利基

Thurow【 58】 論 述 一 個 經 濟 體 能 容 納 多 少 快 速 成 長 的 企 業

, 意 味 著 該 經 濟 體 能 夠 容 納 多 少 「創 新 」。 企業了解到只有更快 有新技術才能有新的突破與發展 ,所以需要經常快速發明最新的 技 術。

4.辦公室經營形態的成長

知識經濟時代下 ,無論產品、服務及生產都將朝彈性化的趨 勢前進 ,但這並非標準化的大量生產不再重要 ,而是高生產力不 僅是表現在產品的生產上 ,重要的是創造資訊的價值,及提供良 好快速的服務。

5.增加消費者的選擇

Tapscott【 57】 主 張 傳 統 經 濟 標 榜 標 準 化 大 量 生 產 , 而 知 識 經濟則強調創新原則 ,因 此,所生產的產品將朝向少量多樣化且 更具有彈性 ,而愈彈性化的公司 便愈容易在競爭市場中取得競爭 利 基, 更為豐富消費者的選擇。

6.企業經營新型態 -「 合作競爭共存 」

以往的企業競爭是「 你死我活」 的零和遊戲, 然而在知識經 濟時代 ,即使彼此互為競爭對手 ,也常會因某種策略考量結為策 略聯盟 ,企業間的關係漸由「既合作又競爭」 的方式來運作。

(31)

7.國外資源直接投資

國外企業增加對當地的投資,主要是為了進入當地市場 ,而 知識經濟則為尋找新技術或創意的趨勢, 則以控制當地特定公司 的股權或是成為當地新公司的主要投資者為其主要的投資方式 。 8.知識經濟創造出全球議題

Tapscott【 57】 談 及 在 激 烈 競 爭 環 境 下 , 持 續 創 新 便 成 為 致 勝的成功因素, 當各國間貿易量大幅成長 ,即表示國際間在產品

, 服務上的競爭愈益激烈 ,許多人在此種情況下並不歡迎全球化

, 但面對全球化的議題上我們應該向前進 ,面對全球化趨勢的挑 戰 ,創造互相依靠與快速的成長 。

2.3.2 知識經濟運作特質

美國憑藉者電氣化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 ,在第二次世界大 戰 後, 則依賴電子科技成為超級經濟強國 ,近十年來,美國得以 保持高經濟成長與低失業率乃基於產業結構升級, 其中首要關鍵 即在於知識軟體公司的蓬勃發展 :這些產業的主要特徵為 「注 重 研 究 發 展 、 強調科技創新」。 因此 , 美 國 前總統柯林頓上任以後

, 美國並沒有像其他國家採取調整外匯匯率、 增加關稅、 擴大投 資 、貿易保証等修正措施以強化國家競爭優勢 ,而是大力鼓吹以 知識及資訊為主的產業全力發展 :

1.知識是經濟成長最重要的資源與資本

傳統的經濟成長型態大都憑藉土地、 廠房 、資 金、 勞動力等 有形資本的增加 ,倘若有技術和知識的投入, 也大都附屬於有形

(32)

資本之上。 陶德言【 27】 認為唯知識經濟乃將知識重新定位, 視 為 獨 立 的 資 本 型 態 ,其並不需依賴有形資本便可發揮功效:「 新 成 長 理 論 」 (New Growth Theory), 主 張 經 濟 成 長 的 關 鍵 在 於 資 本 ,人力資本, 非技術勞力和新思想等四項生產要素。由此觀之

, 知識的特性決定了傳統與現代經濟的分野乃無庸置疑。

2.知識不會耗盡,且可無限複製

王 立 德 【 45】 談 到 在 農 業 經 濟 與 工 業 經 濟 時 代 , 生 產 要 素 ( 如 廠 房 , 機 器 設 備 , 原 料 )必 定 隨 著 時 間 耗 損 、 折 舊 , 所 有 行 為 都 有 物 質 經 歷 轉 換 的 過 程 (如 種 子 澆 水 與 施 肥 長 成 農 作 物 , 原 料 經 過 加 工 轉 變 為 各 式 各 樣 的 商 品 等 ): 然 而 在 知 識 經 濟 的 時 代 , 其生產要素 -「 知識 」卻不會耗盡, 可重複使用並且無限地複製

, 因此絕無資源匱乏的窘境。

3.知識經濟徹底改變了資本主義對資源的傳統觀念

有財產制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特色之一 ,股東是公司獲利最大 的受益人; 但是在知識經濟的網路世界中 ,股東與員工或利芽採 二者各半的比例分配 ,企業雖為股東的私有財產, 但員工都是企 業盈虧的受益人也是受害人,完全打破資本主義社會中股東為最 大利益分配者的傳統法財 。所以 ,在知識經濟的時代中, 掌握 「 專 業」、「知 識」 的員工使為企業營運成功的關鍵人物;在企業獲 利的同時, 這些員工的利潤絕對超過傳統的利潤分配。因 此, 人 力資本與資金在現今企業營運過程中均扮演著一樣重要的角色 。 4.知識具有邊際效用遞增的特殊現象

(33)

王立德 【 45】 認為由於工業經濟以實體物質為基礎 ,將隨著 人 力, 資金等生產要素的投入, 而呈現邊際效用遞減的現象, 故 各國的經濟成長皆日益困難,可是美國近年來經濟情勢的好轉 、 通貨膨漲及失業率的降低 ,証明了知識經濟已破除了邊際效用遞 減原理 ,而成為邊際效用遞增的最佳教材 ;其主要關鍵除了知識 有不會耗盡 ,可無限地複製的特質之外, 更重要的是在於知識具 有自我增值的特殊現象, 有如一片肥沃的土地在經過多次的播種 之 後, 將會漸趨貧瘠 ,但知識卻在運用的過程中會轉化為新知識

, 並隨著使用次數的不斷增加, 其價值亦逐漸提升 。

在知識經濟的運作機制當中,知識的生產 、分配與應用主要 是依據市場基本規律進行 ,在知識生產方面、 分配與應用是由無 數可自由進出市場的行為主體共同參與。 再者 ,多元主體透過競 爭機制獲得在知識生產、 分配與應用過程中的位置與收益 ,若 就 以上兩體而言, 知識經濟與工業經濟的市場運作機制使有異曲同 工之妙 ,然兩者仍有些許差異, 此可從高希均 【 21】 所提出之差 異性來瞭解知識經濟運作特質, 有關其內容如表 2.4 所 示:

(34)

表 2.4 知識經濟的運作特質

項 目 傳 統 經 濟 特 質 現 代 經 濟 特 質 生 產 要 素 重視有形生產因素,

如土地 、勞 力

重視無形生產因素, 如 知 識、 組織 、關 係 資 源 的 投 入 有 「土 」斯有財 有 「人 」斯有財 企 業 經 營 優

先 次 序

募集資金、 開發市場

、 重視硬體發展

掌握人才、 掌握知識 、 掌握軟體

人 力 的 運 用 優秀人才常投入瑣碎 事務的管理 ,導致人 力浪費情形發生

優秀人才不再投入日常 瑣碎的管理 ,而是投入 具有風險的策略創新 經 濟 活 動 的

限 制

受制於國界 、地 域、

時間等因素 ,難以全 球 化

透過網際網路運用, 打 破時空限制 ,走向全球 化

經 濟 活 動 的

差 異

供需決定價格, 使用 者付費 ,交易成本高

供給可以主導價格, 速 度具吸引力 ,出 現「 免 費 」資 訊, 交易成本低 企 業 的 利 潤 在安定中尋求穩健成

在創新及冒險中去開創 獲利雙贏

投 資 預 期 方 面

相 信「 賺錢有理 」的 實質世界

相 信「 冒險無罪 」的 虛 擬世界

產 品 之 走 向 產品變化少 ,生命週 期 長, 附加價值低

產品變化大 ,生命週期 短 ,附加價值高

公 司 文 化 講求秩序與和諧 強調速度 企 業 失 敗 的

原 因

成本高 ,效率低 產品與市場脫節 ,顧 客 轉 移

變 革 的 態 勢 處變不驚, 靜觀其變 分秒必爭 對 政 府 的 態

偏愛政府保護, 津貼

、 獎勵

希望政府鬆綁、 民營化

、 公平競爭 人 才 的 特 質 規矩的公司人受到賞

顛覆傳統的人受到青睞 企 業 經 營 的

敵 人

競爭對手 競爭的 「替代者 」 資 料 來 源 :【 21】

(35)

2 . 3 . 3 知 識 經 濟 與 企 業 體 系

對企業體系而言 ,在知識經濟時代, 企業所面臨的大環境已 逐 漸 轉 變 , 並 且 普 遍 存 在 以 下 之 特 徵 : (1)企 業 之 間 的 互 動 與 連 結 益 趨 密 切 ; (2)每 一 企 業 之 活 動 對 於 其 他 企 業 以 及 大 環 境 都 會 產生正向或負向的「 回饋迴路」 (Feedback loop); (3)競爭環境變 得 高 度 不 確 定 性 , 甚 至 是「 混 沌 」 (Chaos)狀 態 。 面 對 不 確 定 的 環 境 , 有關處理並有效運用數碼化知識的 know-how, 對 企 業 尤 其重要 ,而為建立「 內在知識」 、充分利用智慧資本,組織必須 強化學習的能力 ,把系統設計成可以留住內在知識 、建立個人不 斷學習的智慧存貨, 以及讓這些 資產立刻可用被所需者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 根據 Papaconstantinou 教 授 對 OECD 國 家 的 研 究, 高科技產業的出口競爭力取決於研究發展, 而其他產業的 出口表現主要受技術擴散的影響 ,而市場競爭亦有助於促進新技 術的供給與應用 。換言之 ,在知識經濟時代, 高科技產業唯有藉 由不斷的研究發展與創新 ,方能提高競爭力。 以下七個發展情勢

, 說明了知識經濟與企業體的關係。

1. 科技創新加速, 產品生命週期縮短

1980 年 代 以 來 , 科 技 進 步 使 經 濟 社 會 發 生 極 大 變 化 , 電腦

、 網際網路 、行動電話以及新藥物等技術已經改變人類生活、 工 作 、旅 行、 購物 和通信方式,而此種科技創新的速度,遠比過去 任何時期更為快速 。 特別是透過網際網路 (Internet), 促進了科技 創新資料的交流與檢索, 研究人員亦漸漸利用網際網路來進行研

(36)

究 。創新知識產生與擴散效率的提高 ,使得自工業革命以來, 日 漸縮短的科技創新週期, 愈來愈短。 對產業發展而言,由於電腦 輔助與網路系統架構下, 產品研發不再依靠草圖、 模型, 而得以 在三度空間產品的模擬中 ,對產品性能進行評估, 將大幅縮短產 品由構想至完成之時間, 產品的精確度也因而提高 。此一趨勢對 產業發展最明顯的影響是產品生命週期大幅縮短。 根據對 189 家 美 國 企 業 進 行 的 研 究 發 現, 1990 年新產品從概念到產品重大改 進 (生產 )約 需 35.5 個 月 ,而 1995 年這一時間已縮短到 23 個 月 , 而另一項研究更顯示 ,企業平均研究開發周期已從 1993 年 的 18 個月下降到 1998 年 的 10 個 月 ,時間縮短了 45%, 此現象顯示 企業藉由應用研究開發效率的提高, 縮短研發與產品生命週期 。 2. 消費需求層次提昇、 知識型產品興起

在知識經濟時代 ,消費者可以從廣播 、電 視、 網路 、電子郵 件 、 資 料 庫 (databases)檢 索 、 書 本 、 雜誌等取得各項與產品事實 有 關 的 知 識 (know-what), 以 及 向 誰 購 買 (know- who)的 知 識 , 使 充分掌握產品品質、 價格與相關資訊 ,尤其是網路商店 24 小 時 開 放, 網路商店貨品種類齊全, 並提供配套資訊, 使消費者對品 質的要求日高, 且對價格亦有較高之敏感度。

對 此, 企業除了紛紛透過網際網路, 設立具有廣告 、推 銷、

宣 傳、 公關 、零 售、 發行 、客戶支援服務等功能之網頁外 ,廠 商 對產品研發的實施, 也由過去依循研究、 計畫 、製 造、試銷等過 程 ,並在產品上市, 顧客有機會試用並做出回應之後再修正「 線

(37)

性 程 序 」 , 逐 漸 改 變 為 「 感 測 反 應 」 (sense-and-respond)模 式 , 縮短研究和策略規畫時間 ,儘快提出產品原型 、測試市場 ,收 集 市場資訊, 並解析所得資訊,然後很快地回應 ,利用新知識使產 品升級或重新思索策略。

3. 產業的無形投資增加

為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激烈國際競爭 ,企業界愈來愈依賴研 發及創新提高其競爭力, 目前 OECD 國家於研發經費佔 GDP 的 的 比 例 達 1.8% , 而企業自行負擔的研發費用比率在過去 15 年 來 增 加 30% 。 企 業 對 高 科 技 商 品 和 服 務 的 投 資 大 幅 增 加 ,除 了 對電腦和其他設備的有形投資外 ,對研究發展 、人員的訓練、 電 腦軟體 、專利技術和技術服務的無形投資 ,也日益增加。 加上資 訊技術的應用日漸普及, 知識的商業價值更趨明顯 ,使個人和組 織的學 習日益重要, 導致廠商組織變革越來越重視分權和組織彈 性 。

4. 智慧財產權成為產業致勝工具

在知識經濟時代 ,與創新知識有關之智慧財產權成為決定產 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擁有智慧財產權愈多的國家 ,其產業科技 競爭力愈強。根據世界銀行 「一九九九年世界發展指標 」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1), 如 表 2.5, 1996 年日本和美國之本 國人所擁有的專利分別高達 34 萬 件 和 11 萬 件 ,遠高於其他亞太 地 區 國 家 之 總 和 , 其 中 美 國 在 1990 年 專 利 和 授 權 費 用 收 入 為 166.35 億 美 元 , 1997 年 倍 增 為 336.76 億 美 元 ,扣除其支出後之

(38)

淨專利和授權費用收入高達 242.65 億 美 元 ,更是超過其他國家

。 相對地, 其他開發中國家如大陸、 泰國等國 ,雖然藉由外人投 資引進技術 ,使 其 1997 年高科技產品出口佔製造業出口比重達 21%和 43%, 但在專利和授權費用方面卻呈現逆差 ,且外國在其 國內申請之專利遠多於其本國人所擁有的專利 ,此現象突顯出開 發中國家產業發展面臨智慧財產權受制於人的困境 ,以及工業國 家運用智慧財產權保障市場商機的優勢。

智 慧 財 產 權 的 保 護 已 成 為 各 國 政 府 鼓 勵 創 新 的 重 要 工 具,

1990 年 代 以 來 , 美 國 司 法 部 門 致 力 於 保 護 其 國 內 廠 商 的 智慧 財 產權以助其國際競爭力, 此種轉變對生物 、化 學、 半導體 、資 訊

、 機電業等與專利有關的產業產生重大的影響 。對這些廠商而言

, 研發的工作不再是用以支援製造部門生產所需, 研發部門甚至 可以成為公司獲利最高的單位。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利潤 戰 爭 中 ,智慧財產權資產已成為一項有利的武器,其中又以智慧財 產授權使用之獲利最為驚人。

(39)

表 2.5 亞 太 國 家 之 知 識 指 標

高科技產品出 專利和授權費用 專利申請 百 萬 佔 製 收入百萬美 支出百萬美元 本 國 外國人 年 度 1997 1997 1990 1997 1990 1997 1996 1996 澳 洲 6,415 39 162 295 826 1,074 9,196 34,125 加 拿

大 33,068 25 .. .. .. .. 3,316 45,938 智 利 480 19 0 83 37 53 189 1,771 中 國 33,344 21 0 55 0 543 11,698 41,016 香 港 7,392 29 .. .. .. .. 41 2,059 印 尼 4,474 20 0 .. 0 .. 40 3,957 日 本 152,431 38 2,866 7,303 6,051 9,620 340,861 60,390 南 韓 44,433 39 37 252 1,364 2,413 68,446 45,548 墨 西

哥 29,692 33 73 130 380 501 389 30,305 紐 西

蘭 428 11 0 0 0 0 1,421 26,947 秘

魯 99 10 0 5 80 52 565 菲 律

賓 6,249 56 1 18 38 158 163 2,634 俄 羅

斯 17,758 19 .. 176 .. 11 18,138 28,149 泰 國 197,657 43 0 44 170 804 203 4,355 美 國 197,657 44 16,63

5 33,676 3,136 9,411 111,883 111,536

(40)

5. 產 品 「 價廉」 與「 交貨期短 」的新競爭情勢

在知識經濟時代 ,由於生產自動化和廉價的能源與組件 ,製 造商可以以更低的價格, 提供更佳品質的產品 。相對地, 消費者 可 以 從 廣 播 、 電 視、 網 路 、 電子郵件、 資 料 庫 (databases)檢 索 、 書 本 、 雜 誌 等 取 得 各 項 與 產 品 事 實 有 關 的 知 識 (know-what), 以 及 向 誰 購 買 (know- who)的 知 識 , 使 充 分 掌 握 產 品 品 質 、 價 格 與 相關資訊, 尤其是網路商店 24 小時開放 ,網路商店貨品種類齊 全 ,並提供配套資訊 ,使消費者對品質的要求日高 ,且對價格亦 有較高之敏感度 ,這兩股力量促使許多大量生產之產業出現「 愈 好反而愈便宜」的 現 象 (如 個 人 電 腦、 行動電話等), 此現象使得 各國採購商 、進口商及零售商, 積極尋求降低存貨 、降低成本之 道 ,而在供應鏈管理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中 , 運用迅速回 應系統 ,縮 短「 下單 」到付運的時間 ,減低存貨量 ,便成為其主 要策略 。例如電腦價格下降,使得國際電腦大廠紛紛採行 「接 單 後 生 產 模 式 」 (bill-to-order; BTO), 由 美 、 日大廠先接到訂單後

, 再通知國內系統廠商, 如大同 、宏 碁、 神達等 OEM 廠商生產

, 以縮短美 、日大廠及其行銷代理商產品存放待售的時間 ,相 對 地 , OEM 廠商則必須進行全球運籌管理 (global logistic), 建 構 全 球運籌分工體系 ,在客戶指定的銷貨地點設置生產或發貨倉庫 , 俾使行銷代理商接到訂單後就直接到 OEM 廠商的生產據點或發 貨倉庫提貨 。

為因應此一發展趨勢 ,各類產業之間將不再是單獨的企業或

(41)

集團間的競爭, 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間之整體策略的競爭 ,而 如 何建構由客戶、 企業別供應商之有效服務導向供應鏈流程 ,透 過 資訊科技來連結產品或服務供應鏈上之相關企業, 以達成企業間 核心競爭力之互補效果、 分享客戶與市場 、技術研發成果與人力 資 源, 進而擴大產能與企業規模 、降低時間成本、 分擔成本, 已 成為獲得優勢競爭的重要課題。

6. 貿易投資自由化增進知識擴散

貿易自由化對工業生產和服務業發展有關知識之擴散, 至為 重 要 。 一般均衡模式(CGE)評 估 、 烏拉圭回合談判達成協議之影 響發現多種纖維協定(MFA)之 逐 步 取 消, 將使主要出口國之產值 增加最為顯著, 關稅調降與非關稅障礙撤除, 也有利於開發中國 家 輕 工 業 發 展 , 而 工 業 國 家 (如 美 、 加 、 日 、 歐 市 及 其 他 西 歐 國 家 )汽 車 、 電 子 、 製 藥 、 機 械 等 高 科 技 製 造 業 、 資 本 財 、中 間 製 品和服務業將有正成長, 此結果亦反映出全球貿易自由化增進了 與工業生產和服務業發展有關知識之擴散 ,不但使掌握知識產生 或創新之廠商或國家 ,增加其全球市場影響力 ,也使得開發中國 家得以藉由進口機器設備 、原料 ,或經由吸引外人投資, 引進技 術知識 ,進而達到學習與知識運用和擴散的效果, 而得以參與國 際分工 。

就全球貿易結構而言 ,由於工業化發展和科技創新知識擴散 的 加 速 進 行, 已 使 得 工 業 產 品 佔 全 球 貿 易 的 比 重 由 1990 年 的 70.5%, 快速成長至 1995 年 達 74.4%, 其 中, 電子資訊佔全球貿

(42)

易的比重達 12.2%且 其 1990-95 年平均年成長率達 14.8% , 如 表 2.6, 顯 示 由 於 科 技 創 新 知 識 的 產 生 和 擴 散 加 速 進 行 , 全 球 貿 易 中高科技產業所佔比重日增, 除了 OECD 國 家 間 貿 易 外 ,高 科 技產業佔開發中國家與工業國家貿易比重亦日漸成長。

(43)

表 2.6 全球貿易結構

1990 1995 平均年成長率 農 業 產 品 12.2 11.8 6.9

礦 產 品 14.1 10.5 1.3

工 業 產 品 70.5 74.4 8.8

鋼 鐵 3.1 3.0 7.2

化 學 品 8.7 9.6 9.6

其 他 半 成 品 7.7 7.9 8.1

汽 車 9.5 9.3 7.3

電 子 資 訊 8.8 12.2 14.8 其 他 機 器 17.5 17.4 7.4

紡 織 品 3.1 3.1 7.8

成 衣 3.1 3.2 8.2

雜 項 8.9 8.7 7.3

合 計 3.387 兆 美 元 4.89 兆 美 元 7.6 7. 策略聯盟與購併擴大知識優勢

由於產品生命週期縮短與市場的快速變動 ,企業間之競爭更 重視知識優勢的取得與知識管理架構之建立, 而結合不同領域的 知識與經驗 ,亦 成為擴大知識優勢的主要策略 ,此一需求使得企 業 積 極 實 施 策 略 聯 盟 與 購 併 活 動 , 俾 於 彈 性 的 結 合 外 部 資 源 (如

(44)

競爭的虛擬企業 。其 中, 策略聯盟使企業將原有核心技術 ,擴 展 至其他相關技術 ,開發新產品並培養新市場, 拉大與競爭對手之 差 距, 特別是組成研發同盟、或利用聯盟夥伴既有的營運基礎延 伸 營 運 觸 角 (如 筆 記 型 電 腦 業 藉 由 策 略 聯 盟 進 入 網 路 、 軟 體 、 微 處 理 器 等 產 業 )、 或 上 中 下 游 的 策 略 聯 盟 (如 個 人 電 腦 產 業 中 之 IBM 與 宏 碁 、 Compaq 與英業達等 ,利 用 Internet、 EDI、 ERP 與 SFM 等 )資訊科技系統 ,構建全球供應鏈以提供顧客接單後生產 與組配服務 。

2.3.4 知識經濟與國家發展

1990 年 以 來 , 全球經濟發展趨緩 , OECD 主要會員國對於 知識的主要使用和配置之需求日益殷切, 促使全球經濟由 「工 業 經 濟 時 代 」 轉 型 為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根 據 蔡明宏【 31】 統 計 , 其 會 員 國 之 經 濟 發 展 有 50%以 上 是 以 知 識 經 濟 為 基 礎 , 具 體 事 實如表 2.7 所 示 。

(45)

表 2.7 知識經濟時代 OECD 會員國的現象與說明

現 象 簡 要 說 明

電 腦 、 電 子 、 航 太 與 生 物 科 技 等 產 業 成 長 迅 速

1970 年 至 1993 年 間 高科技 產業佔製造業產值和出口比率逐 年 增 加 , 以 美 國 為 例, 1970 年 高科產業佔製造業產值和出口比 率 各 為 18.2% 和 25.9% , 而 在 1993 年 則 提 升 為 24.2%和 37.3%

, 發展速度相當驚人 。

高 科 技 的 應 用 愈 趨 普 及

高科技產業的成長促使勞力 密集製程自動化, 使得紡織、 鋼 鐵與汽車業等成熟產業的產品品 質大幅改善; 同時 , 彈性化的製 程使產品更能符合消費者大量客 製化的需求 。

高 科 技 商 品 和 服 務 投 資 比

例 增 加

由於資本技術應用的普及和 知識商業價值的日趨重要 ,導 致 企業組織漸朝分權化和彈性的趨 勢 發 展, 而為了因應此一趨勢 , 企業紛紛投入大量資金於電腦及 其 它 有 形 的 實 體 設 備 (如 人 員 訓 練 , 產品研發 、電腦軟體 、專 利 技 術 和 技 術 服 務 等 )成 隱 性 的 服 務 上。

研 發 需 求 日 益 增 加

OECD 各會員國的國內企業 研發費用比率已較十五年前增了 三成以上 ,明顯增加其對科技研 究人員與高科技技術的需求, 亦 促使知識密集型服務,如教育 、 通訊及資訊服務業等的迅速成長

。 資料來源:【 31】

(46)

各種現象的顯示全球經濟已逐漸轉變為知識密集型的經濟型 態 , OECD(1996)根據知識經濟的運作特性, 歸納四大原則以評 估國家政策邁向知識經濟的可行性, 其內容說明如下:

1. 知 識 內 含 文 化 特 色 , 有 其 侷 限 性 : 換 句 話 說, 知 識 相 當 於 原 物 料 經 過 文 化 加 工 的 結 果 , 可 能 因 文 化 背 景 的 不 同 , 無 法 放 諸四海而皆準。

2. 知 識 成 長 與 生 產 製 造 , 民 生 消 費 可 以 同 步 進 行 , 也 就 是 說 , 在個人累積財富的同時, 亦可帶來社會經濟的成長 。

3. 時 間 、 空 間 和 組 織 不 可 預 測 的 現 象 有 增 無 減, 社 會 大 眾 可 能 質疑數位資訊基礎建設的成效, 因此必須加強宣導 。

4. 競 爭 優 勢 將 建 立 在 高 效 率 的 學 習 , 充 分 的 信 任 與 人 力 資 本 的 透明化上。

2.4 企 業 市 場 價 值 與 帳 面 價 值 差 異 之 影 響 因 素

2.4.1 傳統與現今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差異

我們所處的經濟環境 ,經歷第三次工業革命, 微電子、 電腦

、 電信 、特製材料、 機器人及生物科技, 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面貌

, 我們的作為及作法都是前所未見。 知識 ,取代了土地、 設備 。 我們進入了以知識為經濟重心的時代 。

在第三波經濟時代中 ,由於資訊科技的衝擊, 企業經營環境 已經和第二波經濟有很大的不同 ,己經由過去的工業時代轉變為 21 世 紀 的 知 識 經 濟 時 代 ,如 今 企 業 創 造 價 值 的 主 要 來 源 ,企 業 己由過去的實體資產轉變為現在的無形資產, 即智慧資本 。到 了

(47)

21 世 紀 , 一 個公司 的 智慧資 本 將會比 有 形資 產 更 具 價值 。在 知 識經濟的時代裡 ,股票市場上衡量企業價值的方式有兩項引人注 目的焦點分別是 :

1. 企業的市值與帳面價值的差異己逐漸擴大 。

2. 投 資 人 對 於 新 經 濟 公 司 與 產 業 的 喜 愛 , 他 們 特 別 偏 好 那 些 在 運用網路潛力佔有領先地位的公司。

有些公司才不過幾年前還是高獲利的公司 ,現在卻奄奄一息

。 有些公司則不到十年間便躍居產業領導地位 ,相信這與一個公 司如何管理其智慧資本以獲得財務成功必有所關聯 。茲將其彙總 說明如表 2.8:

(48)

表 2.8 企業經營環境比較表

項目 從工業的模式或 工業的角度來看

從知識的模式或 知識的角度來看

人員 產品成本者或資源 產生收益者

經理之權益基礎 組織層集之相對程度 知識之相對程度 權力之掙扎 勞工相對於資本家 知識工作者相對於經理們

管理之主要任務 監督屬下 支持同仁

資訊 為控制之工具 溝通之工具、資源

產品 勞工把物質資源處理 創造成為有形產品

知識工作者把知識轉 變成無形之結構 資訊之流動 經由組織層極 經由同仁之網組 收益之主要形式 有形(錢財) 學習、新創意、新顧客、

R&D 生產瓶頸 財務資本及人員技術 時間與知識 生產之顯示 有形產品(硬體) 無形結構(觀念與軟體) 生產之流動 機器導向,有秩序 意導向、混亂無序

規模效果 過程之規模經濟 網組之規模經濟 顧客關係 透過市場之單向關係 網組之互動關係

知識 工具或資源中之一項 商業之重心

學習之目的 新工具之應用 創造新資本

股市價值 由有形資產決定 由無形資產決定

經濟 報酬遞減 遞增及遞減皆有

資料來源:【 23】

(49)

從 上 表 2.8 中 , 我們可以明顯的知道, 企業股市價值的衡量 決定因子已從有形資產轉變至無形資產。 這一點, 我們可以從圖 2.2 中略窺端倪。 圖 2.1 係統計我國上市公司從 1990 年 至 1999 年年底的市場價值與其資產負債表中的普通股淨值 ,將企業市場 價 值 與 企 業 淨 值 的 差 異 稱 為 「 智慧資本」, 並以智慧資本除以企 業淨值 ,所 得到的趨勢線 。從圖中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 整體上 市公司股票市場的智慧資本平均維持在淨值的一倍到兩倍之間 , 但 自 1994 年 以 後, 資訊電子類股的智慧資本比重開始超越整體 市 場, 一直到 1999 年 底 ,攀升到 4.8 倍之多 。換句話說 ,若 依 照市場對企業價值的評估 ,則市場所估計的價值比會計所估計的 價值高了近五倍 。

圖 2.1 我國上市公司智慧資本趨勢圖 【 46】

0.0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電子股 14.38% 54.14% 13.94% 158.23% 193.23% 113.19% 137.02% 254.42% 214.60% 485.77%

整體市場 73.35% 114.48% 54.43% 157.17% 166.46% 83.29% 123.95% 150.42% 98.74% 204.87%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50)

2.4.2 企業市場價值與帳面價值之影響因素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所記載的淨資產價值 ,與其在市場上被 投資人承認的市場價值鮮少有相等者 ,而此種市場價值與帳面淨 值不對稱的情況 ,以高科技產業為最 。一個公司的市價淨值比如 果 超 過 1, 顯示股票市場對該公司的評價 ,大於該公司己入帳的 淨資產 ,即代表該公司擁有智慧資本 。然 而,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 因可能有兩種:

1. 股票市場失靈 ,股票超漲。

2. 財務報表所列示之帳面金額未能衡量出企業的真正價值。

其 中 , 由 於 效 率 市 場 (efficient market)的 假 設 大 體 上 可 以 成 立 , 市場價格即使一時超漲 (跌 ), 亦會回到應有之水準 , 因此 , 市場價值與帳面淨值會產生差距的主要原因, 應為財務報表上所 列示的金額 ,無法正確衡量出企業真正的價值 。

Lev(1996)認 為 高 達 95%的股價變動是與非財務資訊有關的

。 因 此 ,為 了 能 瞭 解 財 務 報 表 為 何 無 法 對 公 司 真 正 價 值 做 出 正 確 的評價 ,本文將從會計、 經濟及企業管理者的觀點出發, 以進行 探 討。

1. 會計面的因素

財務報表在編製上, 有其先天的限制 ,而造成財務報表上的 淨資產和公司的市場價值不一致 ,茲將各個學者所提到的因素 , 彙整於下:

(一 ) 歷史成本的限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hou, “The Application on Investigation of Rice Field Using the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1/3)”, Agriculture and Food Agency, 2005. Lei, “The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apply for a permit to employ Class B Foreign Worker(s), an Employer shall provide reasonable employment terms and register for such employment demands with local

Should an employer find it necessary to continue the employment of the Class A Foreign Worker(s), the employer shall, within four (4) months prior to the expiration of th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Monopolies in synchronous distributed systems (Peleg 1998; Peleg

Corollary 13.3. For, if C is simple and lies in D, the function f is analytic at each point interior to and on C; so we apply the Cauchy-Goursat theorem directly. On the other h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