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入長期照護機構前

當家中老人因殘病衰老無法執行日常生活功能時,家庭通常負起照顧 的責任。照顧自己年長的父母,或生病的配偶,是家庭的義務與責任,許 多家屬在安置老人入機構前,大多數已採取一段時間的家庭照護,而這一 段入長期照護機構前,家庭照護維持的時間,每個個案的情況不一,有的 1 年,有的 2 年,也有長達 15 年的,端視老人的健康狀況,以及家庭照護者 的個人情況(如:健康、經濟、家族間的支持系統等)。然而由於社會變遷 的種種因素,使得家庭照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了一些執行上的困

難,而讓家庭照護者在家庭照護的歷程中倍感艱辛,甚至感到無能為力,

而且當老人的健康情況越來越差,家庭間的衝突擴大,或者照顧者無法再 承受長期及沉重的照顧負荷時,家庭照護需尋找替代方案解決家庭的危 機,將老人安置於長期照護機構,理論上可以輕鬆解決家庭照護的困境,

並使老人獲得較專業的照護,但是這決定的過程中卻是暗潮洶湧,其背後 的內涵是文化與親情的衝擊。

本節即在闡述家屬安置老人入機構前,家庭照護的面貌與內涵,從研 究資料中歸納出四個主要的類別,即「盡己所能的家庭照護」、「時代轉換 中的家庭照護」、「煎熬的決策過程」,以及「矛盾的決定」。

一、盡己所能的家庭照護

家屬在安置老人於長期照護機構前的家庭照護,本於親情,而有捨我 其誰的照顧義務,然而隨著老人身體的衰弱、病情的加重,日復一日不停 歇的照顧工作,除了打亂了照顧者的日常生活作息、加重身心的負荷,照 顧者更可能因無時無刻的照顧工作,而犧牲了自己的社交生活而形成孤立 感,或者因缺乏支持系統,而孤獨承受辛苦的照顧責任。當照顧的壓力越 來越大,照顧者為了持續家庭照護,嘗試改變照護的策略,盡自己最大的 努力照顧家中殘病的老人,但是當老人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需要他人協 助的日常活動越來越多,照顧者莫不深深感觸家庭照護的無能為力。

孤獨感

那陣子就是會常常說要自殺,就這樣一直鬧一直鬧,啊神志都搞不清楚,那個微波

躺在地上鬧(指她婆婆),我這個責任有多大,我是該怎麼辦?對不對?很可怕!

或者是家中兄弟姊妹輪替老人的照護工作。

自己顧,顧到後來,921 地震那年,可能受到了風寒,後來就變氣切,氣切我們算

二、時代轉換中的家庭照護

農業社會轉型為工商社會的時代巨輪中,帶動了許多改變。當家中老 人殘病,需要他人的照顧,家庭自然而然負擔起照顧的責任,過去的農業 社會,因著家庭運作的模式與型態,總能恰如其分的扮演好家庭照護的角 色。而社會的變遷也改變了家庭在照護功能上的運作能力,如三代不同堂、

家庭手足各有各自的工作崗位與家庭、職業婦女的增多,這些蛻變中的社 會現象,都衍生了許多家庭照護的問題,甚至使家庭照護陷入困境。然而,

雖然家庭與社會的結構在變,某些深植於人心的傳統價值與信念,卻仍受 到一定程度的重視,時代轉換中的家庭照護,呈現出一幅傳統與現代交錯 的景象,也因這樣新舊的交錯,使家庭照護處於兩難的掙扎之中。

傳統孝道的堅持

孝道是我國根深蒂固的文化,雖然隨著社會變遷,某些社會價值已經 有所改變,然而孝道中的某些信念仍受到相當的重視。個案 2 為老人的媳 婦,遵守奉養服侍是為人媳的義務與責任,是盡孝道的表現,而堅持了 15 年的家庭照護。

像我老婆,他三十年如一日,大概就是說每天早上要上班之前,五點半起床,七點 出門,她就把午餐、晚餐都準備好。但是怎麼說,她(指他媽媽)就是蠻會挑剔的!...

因為,摁....做媳婦..,在我們中國的傳統,做媳婦就是說,義務也好,習慣也好,一定 要對上一代有某一種程度的表現,但她(指他弟媳婦)始終沒有。(No.3)

對啊,你怎麼能講出來你叫她去(入住護理之家)!對啊,也是女兒安排說要帶她 去,我都不敢帶她去!都是女兒她們講好,說要帶她去。要帶去的時候,就跟另外一個

媳婦,她就是從來也都不管的,他們帶她去啊。(No.2)

統,很傳統也是很傷腦筋!就是說,我住女兒那邊,好像有點不自在,畢竟那是女婿,

爸過世,她就去我那邊住了一年多,住了一年多,我就想說照顧不來,麻煩乾脆送來這

夾縫的中年

現代人晚婚的趨勢,使得中年時,子女都尚未成家,尚未獨立自主。

高教育時代以及面臨了愈加複雜和難以控制的各種日新月異的社會現象,

父母對養育子女投注的心力與財力,不可同日而語。中年世代的父母也逐 漸進入了老年,生活、經濟方面都需要子女的協助,家中「老」、「小」的 照顧都責無旁貸,夾在中間的中年世代在家庭照護的責任上倍感沉重。

到底這種工業社會,專心一個人來顧老爸,還可以。但是你要想還有後一代,三、

四個小孩,所以很苦啦。孩子的註冊費,一期 20 萬不夠,現在是高教育社會,你說除 非家裡很有錢,要不然又要養兩個重度傷殘的長輩,又要養這群小孩,實在是沒有辦法,

所以有時候說,很不得已。...所以有時工業社會,高消費,人要認真去賺錢,才有飯 吃,我們不是共產黨,大家都有飯吃,我們不能說又要為一家來拼,又要照顧父母,就 是要有割捨。(No.1)

現在小孩的教育環境,已經不是像以前那個樣子了,你要讓他有起碼的一個競爭 力,你要投入一個相當的心力、投入一個相當的教育經費。那反過來,年紀大的,你要 給他比較舒服的話,你自己也比較輕鬆愉快的話,你一定要交給這個照護中心,你才有 可能比較輕鬆,但是就會造成經濟壓力,你這邊底下也有經濟壓力,上面也有經濟壓力,

那自己本身你未來退休的時候,又要有所準備,你有多少能力!?那你一定會意識到,

將來年老的時候一定會帶給小孩同樣的問題嘛!(No.8)

三、煎熬的決策過程

前面的努力已盡過,仍然不能使老人得到妥善的照顧,不能使照顧者 減輕肩上的重擔,心力交瘁感使得家屬不得不開始考慮將老人安置於合適 的長期照護機構,在決定的當下,試著與老人溝通安置問題,徵求老人的 同意,或者用隱瞞的方式,讓老人能入住機構。

迫不得已的抉擇

在部份受訪個案的思考邏輯上,安置老人於長期照護機構是一個最後

老人。

一直維持到現在。她這個現象,是在大概幾個月前吧,她跟我說,唉,這個地方好像還

四、矛盾的決定

家屬在決定要將家中老人安置在長期照護機構時,心裡面有兩股力量 在拉鋸,一方面是親情與文化的考量,割捨親情,忍受機構的負面文化意 涵;另一方面則是現實情境的考量,機構照護有專業人員,可以使老人得 到妥善的照顧,並減輕家屬的照顧負荷。然而孰輕孰重?這樣的權衡,應 是在家屬心中的天秤擺盪不已!

親情之割捨

對於將老人送入機構,某些層面上是解決了照護的問題,但畢竟是自 己的父母,對於不能親自照顧父母,必須做某個程度的割捨,對家屬來說,

是心理上的痛!

我們把他送來這裡,雖然對親情來說是一種割捨,但我們有辦法讓他得到更好的照 顧,是這個情形。(No.1)

啊我二哥是說,如果要請外勞來顧,同樣也是差不多要那些錢,因為要包括她雜雜 總總的,吃、住等,想說這樣算一算沒有比較省,所以就把她放在那裡,只是說..,她 得不到親情啦,沒有辦法說常常在她身邊。...啊那裡他們把我們照顧的很好,只是說 她就欠缺親情。因為我們要看她的時間,比較不能隨時隨地啦,也是要我們有時間才有 辦法,大家都是在討生活,為了生活忙碌!(No.4)

有時候我們想說很不忍心,因為剛開始我們也是很不忍心,因為想說她在這邊,好 像都沒有親人在身邊,只有說我們有空才有辦法過來。(No.11)

機構的負面標籤

由於長期照護機構發展的初期,撫孤濟貧的慈善色彩濃厚,再則因為 傳統的孝道文化規範,使得長期照護機構常與「孤苦無依」、「子女不孝」、

「遭家人遺棄」等標籤作連結,家屬在送老人入機構時,常常必須接受這

顧,他說住在那裡,人家把我們顧得好好的,啊如果在家裡,我們自己不會照顧。(No.4)

專業的事情讓專業來做,嗯,比方你是設計師,那你就設計的專業,像我是工程師,

就有工程師的專業,那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我們的心靈也需要專業,台灣的社會比較還 沒有重視到這個,其實他們(指機構中的護理人員)也相對的在治療我。如果我跟他們 沒有那麼多的互動,我可能到現在還很想不開。(No.5)

我還是覺得我媽有一個專門的安養機構比較好,畢竟...畢竟我不是正統的醫護人員 啊,有些事情我處理得...,我是按照我一些經驗,我認為應該對的來處理,我並不是正 統的醫護人員,這也不是很好啊。而且如果是要接受一些比較好的照護和醫療,我覺得 應該是交給院方比較好吧。(No.7)

在這邊有醫護人員可以看著他,還是說有什麼事情可以馬上處理。啊你說在家裡,

像我們出去啦,我們上班啦,還是做什麼事情的話, 還是沒有一個人他身邊,還是等 於要請一個人看她,但是這也不是專業人員,反而我們會不放心,啊這邊是比較專業啦,

像我們出去啦,我們上班啦,還是做什麼事情的話, 還是沒有一個人他身邊,還是等 於要請一個人看她,但是這也不是專業人員,反而我們會不放心,啊這邊是比較專業啦,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