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全球化影響下的影視產品

一、 全球化的影視產品市場

全球化時代來臨,影視產品產出之後,不僅會在產製國內流動,更會積極往 海外傳播。由資本主義邏輯所統御的媒體業,縱使自家生產的影視產品推出之後,

如願在國內市場受到熱烈歡迎,海外市場那塊大餅的魅力依舊不減。以探索傳播 公司(Discovery Communications)為例,自 1985 年於美國創立以來,其所有頻 道已將觸角延伸至共 225 個國家,包含旗下的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

旅遊生活頻道(TLC)、動物星球頻道(Animal Planet)等在內,所有的節目加 總起來,在全球握有 26 億收視群,整個企業在 2014 年的年收高達 62.7 億美金,

而海外營收佔了 50%以上。此外,2014 年,美國電影票房前二十名當中,海外 票房營收都佔了總營收之 30%以上;其中海外營收佔總營收 50%以上者共有 18 部之多。由此觀之,海外市場能使得總營收翻倍成長,其龐大的吸引力可見一斑,

影視內容產製端不再滿足於國內市場,也垂涎著國外市場(李政忠,2003),而 積極向海外擴張,台灣也包含於其中。

二、 台灣電視台的影視內容

1960 年代台視、中視與華視三台相繼成立,全台收視戶由無線電視三台掌 握;1993 年,有線電視開放後,有線電視台如雨後春筍般相繼成立。雖然頻道 大量出現,但影視內容生產的速度並沒有因此跟上,在影視內容供不應求的狀態

台屬於營利事業,眾多電視台瓜分台灣有限的觀眾與廣告收益,自然造成僧多粥 少的局面,營收大幅減少(陳炳宏,2002)。面對著轉盈為虧的山雨欲來之勢,

只能在越來越窄的夾縫當中尋找轉圜餘地。因此,如何用較為低廉的成本,換得 營收最大化,也就成了電視台的生存考驗。

電視台的節目來源有二:自製及外購,而營收不足的窘況也就提高了電視台 業者投入資金自行製作節目的風險與成本(李天鐸,2002)。一方面,就台灣影 視內容自製成本而言,2005 年時,自製電視劇單集之製作經費約在 90 萬左右(顏 雅玲,2005);2014 年每小時電視劇的製作成本已高達 101 萬(文化部,2014)。

另一方面,以購買外國節目的成本來看,以購買日劇單集最為昂貴,需要約兩萬 五千元美金,換算新台幣大約為 75 萬元,韓劇及大陸劇單集則平均需要一萬五 千元美金,換算為新台幣大約為 60 萬元(褚姵君,2004;楊起鳳,2005)。相 比之下,相較於自行出資製作節目以滿足己身對於內容的渴求,購買外國影視產 品因為成本較為低廉且固定,更能保障電視台的基本利潤(顏雅玲,2005)。

除了上述對於成本的考量之外,就消費者需求面來看,外國影視產品也更能 確保收視率,維持營收。根據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ation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以下簡稱為 NCC)所釋出之《103 年電視使用行為及滿意度調查 報告》,有近四成受訪者(N=4,325)對於本國自製戲劇節的品質感到不滿意(包 括不太滿意、非常不滿意兩個選項)。進一步瞭解受訪者對於本國自製節目何以 不滿意,以「劇情不吸引人(57.8%)」與「內容品質不佳(56.71%)」居於首 位。可見本國自製節目目前尚且無法滿足民眾。而曾收看過外國戲劇節目的受訪 者(N=3,546)表示,收看外國戲劇節目之原因,乃是因為「劇情緊湊、精彩(58.4%)」

以及「題材新穎多元(34.01%)」。換言之,外國戲劇節目之利基正是因為外

國戲劇節目題材新穎精彩,恰巧補足了本國戲劇節目之不足。而就外國節目受歡 迎的程度而言,平常會收看外國電視節目的民眾當中,約有 73%的民眾(N=1,121)

收看美國節目,以日本(38.72%)、韓國(38.01%)居於第二、第三。可見美 國節目在台灣民眾的收視習慣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媒介產品本身屬於文化產品(cultural goods),本身所挾帶的文化色彩使得 產製端在將產品推向海外市場時,無法藉由標準化的機制取得最大規模經濟效益

(李政忠,2003)。頻道業者自國外引進之後,並無法直接使用,必須經歷「在 地化(localization)」過程。因此,下一部分將針對媒介文化產品在跨國流動時,

當地頻道業者的在地化的策略加以描述。

三、

全球化影視內容產品之在地化

在地化研究多以市場營收考量作為研究之切入點(李政忠,2003;張玉佩,

2012;蘇蘅、鄭淑文,2009)。本土業者引進節目之後,必須根據消費者的喜好 將內容稍作調整,才能在當地確保市場利益的最大化,學者故相繼提出產品設計 時期,就不以文化色彩過於牆內的內容做為題材,以 降低文化氣味的策略

(Iwabuchi, 2002),使得異文化閱聽眾亦能輕易得到共鳴。

全球流動的影視內容產品若欲於在地市場發行,為了協助觀眾跨越語言的藩 籬以及文化上的距離,在地化可以滿足在地觀眾的喜好。就電視節目而言,在地 化歷程中所遭遇的語言及文化障礙可以運用語言翻譯、配音、字幕呈現等三種基 本元素去克服,進而與在地產生連結(黃琮軒,2015)。因此,當地業者在購買 節目之後,可將其後製的程度繪成以積極與消極為兩端的頻譜。消極的在地化可 理解為避免觀眾理解障礙而作為,旨在跨越語言藩籬,讓觀眾能夠較為自然地消

分意識到文化差異,且試圖於配音、翻譯、字幕等後製元素中融合在地文化,產 出與原始文本截然不同的全新文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