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面性夥伴關係之原則

第四章 歐盟與東協全面性夥伴關係之建構

第一節 全面性夥伴關係之原則

一、求同存異

歐盟與東協全面性夥伴關係之建立,不僅替雙方制訂出一套可供遵循的規則 條款,而且為協調雙邊在行政相關領域的執行上取得共識,如關稅、商品標準與 認證及全球化問題等,更重要的是,亦提供了歐盟與東協更多元化的溝通管道與 機會。依照目前國際間相互依存程度越來越深的情況下,各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 同利益,全球化問題得到世人普遍關注,諸如經貿、金融、資訊科技、環保、恐 怖主義及資源等一系列議題上,而個別國家沒有能力單獨解決,因此,為尋求共 同利益的交集點,應將原有的成見及意識形態之爭擺在一旁,秉著彼此相互尊重 及平等的精神來「求同存異」,是達到共同利益之最佳指導原則,而且歐盟與東 協雙方認知到彼此間所累積成長的經濟合作關係,是兩區域間發展緊密而全面性 夥伴關係的基礎。209雙方從 1970 年代以來的經濟合作扮演了區域整合過程較具 共同利益的基礎,使得雙方在全球互賴愈深的情況下,能夠加強及深化彼此間關 係的開展。為了建立涵蓋雙方求同存異的議題以及平衡點之合作架構,可分為下 列階段:

(一)信心建立階段

1994 年歐盟開始以集團名義採取一連串對亞洲政策相關重大措施。1994 年 7 月歐盟各國於德國埃森舉行會議,歐盟執委會建議歐盟提昇與所有亞洲國家之關 係,並作出制定「邁向亞洲新戰略」之決議,表達對亞洲經貿利益的重視,以及

209 “The Asia-Europe Meeting(ASEM) – Asia-Europe Cooperation Framework”, 20 February 1998, London, (http://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asem/asem_process/aecf.htm).

希望改善政治關係。1994 年 10 月在新加坡舉辦的第三屆「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中,新加坡總理吳作棟提出「歐洲與東亞高峰會議」的構想,

論壇結束後,吳作棟訪問法國,並與當時法國總理巴拉杜( Edouard Balladur )舉 行會談,雙方一致同意有必要在亞洲、歐洲及北美的三角關係中來加強亞歐間的 關係,而且兩國總理均同意在所屬的區域組織內倡議召開亞歐會議,以增進亞歐 兩大洲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210

1995 年 1 月,吳作棟在世界經濟論壇所主辦的研討會中,說明亞歐會議的構 想,並尋求支持,在歐洲方面,由於當時法國輪值歐盟主席國,因此在法國的努 力提倡下,當時執委會主席桑特( Jacques Santer )表示希望該會能早日召開,而「歐 洲理事會」亦在同年 6 月就做出支持該高峰會的決定。同年 7 月,新加坡、馬來 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汶萊與越南等東協 7 國,加上中國、日本、南韓,

與歐盟三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歐盟執委會代表在汶萊就成立亞歐會議舉行 了首次協商。

有別於 1970 年代雙方初建立對話夥伴關係之際,此亞歐會議前置籌備階段 可明顯看出雙方亦對進一步發展全面性夥伴關係之企圖,其中以歐盟方面最為積 極。因為 1993 年起至 1995 年被稱作“歐洲的亞洲年”, 1993 年起,許多歐盟 國家首腦訪問了亞洲,英國首相梅傑( John Major )訪問了印度,法國總統密特朗 重返印度支那訪問了越南和柬埔寨,奧地利總理弗拉尼次基訪問中國,德國總理 科爾( Helmut Kohl )先後訪問了印度、 新加坡、印尼、日本、韓國和中國,這些 訪問開擴了歐洲人的視野,鼓舞了與亞洲合作的信心。211特別是在德國總理柯爾 的亞洲之行後,立即制定了新的德國亞洲政策,明確提出要發展“亞洲策略”,

同年 9 月德國政府首先成立「德國經濟亞太委員會」,並於 10 月間通過包含政治 與經濟面向之「亞洲綱領」( Asia-Concept ),該綱領重點是增加德國經濟界在亞 洲的直接投資,加強對亞洲的外交工作,加強經濟和技術的合作與亞洲建立密切

210 毛惠民,「亞歐會議與 APEC 會議之初步比較」,(台北:歐洲聯盟研究論壇,2002 年 10 月),

頁2。

211 周榮耀,「歐亞關係前景」,亞非縱橫,第 3 期(中國:亞非發展研究所,1996 年),頁 7。

的夥伴關係。212在德國的影響下,英、法相繼公佈其亞洲新政策,主要表現在提 供大量經貿訊息及加強互訪,法國於 1994 年 2 月發起「法國在亞洲的主動行動 計畫」,意圖增加對亞洲之出口與投資,期望在五年內將法國對亞洲的出口比重 由 7%提高至 10%,隨後法國政府亦推出亞洲戰略 15 點計畫,決定通過舉辦大型 展覽會以促進法國對亞洲的出口,英國也提出把促進與亞太地區的經濟關係作為 主要目標,為促進對中國大陸的貿易與投資,並設立半官方性質的團體,為相關 公司提供資訊諮詢的服務,除此之外,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芬蘭 與瑞典也陸續擬出亞洲政策或召開亞洲問題研討會,設立東亞中心,以加強與亞 洲的經貿關係。213這些良性的外交接觸是促使歐盟支持亞歐會議舉辦的信賴基 礎,也是歐盟對於東協國家友善的表現。有了歐盟國家的支持,亞洲各成員國首 長們均抱持樂觀、明朗的態度來看待亞歐會議的進展。

(二)互信貫徹階段

為了貫徹求同存異的合作原則,在雙方建立信心之後,首先就是要有完整的 合作架構來為歐盟與東協間的全面性夥伴關係確立優先合作項目。(圖 4-1)

圖 4-1 亞歐會議架構

212 夏治沔,「德國積極推崇歐盟發展亞洲關係」,新華社波恩,1996 年 2 月 18 日。;吳東野,「後 冷戰時期德國亞洲政策之研究」,第一屆亞歐學術研討會(嘉義:南華歐研所,1997 年),頁 6。

213 丁奎松、倪霞鈞、尚前宏,「亞歐首腦會議背景與影響」,現代國際關係(中國:中國現代國

際關係研究院,1996 年 2 月),頁 8-9。

資料來源:”The ASEM Structure”, (http://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asem/asem_

process/structure.pdf).

1. 政府首長高峰會議

實際上,亞歐會議內各國政府首長高峰會議的安排主要是就特定議題來集中 討論,特別是選定能夠形成具體、實質共識的議題取向,而且避免與其他論壇有 重複討論的議題來儘可能避免會議的冗長及有效運用,同時將以會議所形成的討 論和決定以共同宣言的方式來彰顯對整個亞歐會議的進程有所貢獻,以促進歐盟 與東協對於未來合作的關係有樂觀之期待,以及吸引國際傳媒和公眾的關切。214 亞歐會議各成員國首長們均抱持樂觀的態度來看待亞歐會議的進展。尤其對 東南亞各國而言,各方均認為此亞歐會議提升了該地區各國的國際地位,讓以往 亞歐地緣的南北關係,轉變為實質的東西關係,並建立平起平坐的新夥伴關係。

215中國前總理李鵬認為:「亞歐會議使亞歐兩大洲政治家加強直接接觸,有助於 推動建立和平、穩定、公正、合理的的國際政治與經濟新秩序」;泰國前總理班 漢則認為:「亞洲和歐洲處於可以一起確定新國際秩序的獨一無二的地位,應該 在新的國際格局中形成一種“新的夥伴關係”,並創造出類似亞太經濟合作會議 的新合作模式,必可為世界三個經濟中心帶來新的均勢」;歐盟執委會前主席桑 特認為:「對歐盟而言,亞歐會議是一種長期投資,亦是建立歐盟與東協間公開 對話的橋樑,歐洲並非以征服者或是昔日殖民統治者的繼承人身分前來亞洲,我 們是以歐洲聯盟的名義前來,希望和亞洲夥伴共同開創前途」。216歐盟執委會副 主席布列頓( Leon Brittan )認為:「亞歐會議在長久運行下,將使分處於地球兩端 的成員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障礙及妨礙彼此合作發展之刻板觀點逐漸消弭。」

214 European Commission, “Vademecum – Modalities for Future ASEM Dialogue Taking the Process Forward”, 18 July 2001, Brussels, (http://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asem/min_other_meet ing/vade.pdf), pp.9-11.

215 湯紹成,「一九九六年曼谷亞歐會議的後序發展」,問題與研究,第 37 卷第 3 期(台北:政大 國關中心,1998 年 3 月),頁 37。

216 潘光、崔宏偉,「世紀之交亞歐合作的發展及其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學術季刊,第3 期(中國:

上海社會科學院,2000 年),頁 69 和 73;湯紹成,前揭文,頁 37;宋鎮照,「從亞歐高峰會看 東亞政經發展」,美歐月刊,第11 卷第 8 期(台北:政大國關中心,1996 年 8 月),頁 118。

217法國總統席哈克則認為:「歐洲需要亞洲,亞洲也需要歐洲,歐洲過去在殖民 時期沒有平等對待亞洲,並給予應有的尊重,加上半世紀的漠不關心,使雙邊產 生偏見與錯覺,所以亞歐會議是促使雙方決定轉變過去態度的結果。」218

2. 部長會議

外交部長及其所屬高級官員會議是負責籌備亞歐會議,以及所有亞歐會議活 動進行的總體協調,同時並提供所有會員國相關資訊及溝通管道,在歐盟方面,

其總理和執委會是負責協調歐洲部分,而越南和日本則是負責協調亞洲部份。219 然而,在外交部長、財政部長與經濟部長會議方面,前者負責政治、社會與文化 方面合作的協調事項,後兩者則負責經貿領域合作的協調行動,各自領域中的高 級 官 員 會 議 ( 財 政 和 經 濟 領 域 中 的 高 級 官 員 會 議 分 別 為 ( Finance Deputies Meeting、Senior Officials Meeting on Trade and Investment, SOMTI )是扮演任命專 家小組負責規劃、組織亞歐各國均能達成共識的工作計畫的協調者,而且亞歐會 議中大部分議題的提倡也都是出自專家小組負責的工作計畫所制定。220

此層級會議是延續並強化 1972 至 1992 年的部長級會議而來,因為歐盟與東 協間合作互賴關係的加深與擴展,所以需要更嚴謹的組織架構來促進雙方合作的 有效性。然而,更重要的是,有別於過去大部分多關注經貿方面的議題,此階段 欲建立政治、經貿、社會與文化同步發展的全面性夥伴關係。

3. 社會精英會議

亞歐會議中議題、倡議的形成另有一部分是來自各會員國的民間私人企業、

企業代表、非官方的專家(包括學術研究機構、智庫、社會代表等)建議,例如透

217 Leon Brittan, “Europe and Asia Can Be Closer,” Far Eastern Review (20 February 1997), p.31.

218 張亞中,「亞歐新關係」,前揭文,頁 114。

219 “The Asia-Europe Meeting (ASEM) – Process: Background documents”, October 2002, (http://euro 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asem/asem_process/bachg_process.htm).

220 “The Asia-Europe Cooperation Framework(AECF)2000”, (http://europa.eu.int/comm/external_

relations/asem/asem_process/aecf_2000.htm).

過「亞歐商業論壇」( Asia-Europe Business Forum, AEBF )舉辦工商企業論壇與中 小企業會議等管道,為歐盟與東協領導人和企業界進行直接對話機會,而「亞歐 基金會」( Asia Europe Foundation, ASEF )則協助辦理學術界、教育和文化界的交 流。

因此,有助於推動歐盟與東協合作發展關係進展的重要因素──議題的倡 議,這亦是雙方確立求同存異的優先合作項目的來源,透過亞歐各級會議的協調 與交流,遂形成促進各會員國積極合作、對話的具體共識,而且由高級官員會議 和協調者會議所扮演檢視和評估議題、倡議的樞紐角色,亦能讓合作所形成的共 識更加穩固。221如此一來,從上至政府領袖、官員,下至非政府代表的雙向對話 途徑,乃是亞歐發展全面性互賴關係的最佳方法。222歐盟與東協雙方所建立全面 性夥伴關係原則──「求同存異」,可擴大解釋為以下的五大運作原則:第一、

歐盟與東協各會員國秉持平等的夥伴關係為基礎,以相互尊重和互蒙其利。第 二、亞歐會議是一個開放及漸進發展的過程,所有的合作行動應有助於歐盟與東 協合作之進展。第三、透過對話的過程以促進成員國相互的認識、了解,並且在 一致認同、支持的行動中合作。第四、亞歐會議仍屬一非正式的過程,因此尚不 需制度化,以保持會員國對話和合作的彈性;而各層級的協調會議均是避免對話 與合作議題重複的機制,以保持歐盟與東協進行合作的時效性和效率。第五、提 昇與擴展歐盟與東協兩區域間私人企業部門,以及人民間的對話與合作,並同意 邀請非亞歐會議成員國、國際組織以及制度來共同參與特別合作事項,例如環境 保護、反恐行動等。223

二、推動國際政經新秩序

221 European Commission, “Vademecum – Modalities for Future ASEM Dialogue Taking the Process Forward”, op. cit., pp.3-4.

222 Ibid., p.6.

223 “The Asia-Europe Cooperation Framework(AECF)2000”, op. cit.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