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對話與合作之具體實踐

第三章 歐盟與東協經濟對話與合作

第二節 對話與合作之具體實踐

一、天然資源之供需

121 ASEAN Secretariat(ed.), “ASEAN-EEC Joint Declaration”, 7 March 1980, Kuala Lumpur, (http://

www.aseansec.org/7384.htm). ; ASEAN Secretariat(ed.), “Joint Statement on Political Issues, 8 March 1980, Kuala Lumpur, (http://www.aseansec.org/2328.htm).

122 R. H. Taylor and P.C. I. Ayre(ed.), ASEAN-EEC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lations (London:

External Service Divisio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1986), p.39.

123 Bull. EC, No. 3, 1980, point 2.2.67., pp.70-73.

1960 年代末至 1970 年代,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北方國家自南方國家進口原 料物品的需求遽增,結果穀物、礦產和其他原料造成供應上的短缺,因此南方國 家欲藉由其掌握之原料商品權力( Commodity Power ) 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 序,並在國際經貿體系中提升發言權以及促進其最大利益。124

在兩次石油危機中所引起資源匱竭的恐慌,對於歐體非常仰賴進口天然原料 以持續本身工業發展的情形,是極容易對其本身的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使得歐體 非常重視原料來源之穩定性,亦更加注意天然資源供應所造成的國際政經秩序混 亂的情勢。所以歐體便積極與掌握天然原料商品的開發中國家建立穩定的關係,

包括與非加太國家簽訂「洛梅協定」,而東協國家也獲得歐體同意加強其出口原 料商品利益的承諾,從中獲取從事國家發展所需之經費。125

在歐體眼裡,東協國家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資源生產與出口國,五個會員國 中,有四個會員國出產石油和天然氣,1975 年其生產之天然橡膠佔全球的 83%、

棕櫚油佔 84%、錫佔 72%、椰子佔 75%、香料佔 57%,其他如、熱帶木材、麻、

糖、菸草、咖啡、米等原料亦為重要供應者。126這些原料被替代性低,因此歐體 對於東協所出口之天然原料存有依賴性。127。所以依據歐體對於天然資源(泛指 所有能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與國民生活水準提升所需的原料商品)之需求,依照東 協官方統計年鑑中東協天然資源出口至歐體貿易項目的分類可分為五大項,分別 是食品與牲畜、飲料與菸草、非食用性原料(不含燃料)、礦物能源以及動植物油 脂類。128

1970 年代初期,東協與歐體間的貿易結構反映出典型的南北模式特徵。129此 時雙方開始建立對話夥伴關係,並順利開展雙向貿易,除了和國際政經秩序的轉 變有關,亦與雙方的貿易策略有關,一方面東協國家自 1960 年代中期開始先後

124 亞拉得等著(紐先鍾譯),《全球資源分享》(台北:台灣商務,1981 年),頁 3-4。

125 Alfredo C. Robles, Jr., op. cit., p.30.

126 Ibid., p.29. ; Hans-Dietrich Genscher, op. cit., p.5.

127 Stuart Harris and Brian Bridges, op. cit., p.28.

128 ASEAN Secretariat(ed.), “ASEAN Trade with European Union by Product Section(1993-2001)”, (http://www.aseansec.org/ Trade/Files/AN_EU_PS.xls).

129 Alfredo C. Robles, Jr., op. cit., p.31.

由進口替代轉變成出口導向作為經濟政策的主軸,外貿對東協的經濟成長重要性 相對提高,而歐體這一個工業化集團正適時的為東協的原料及勞力密集製造品提 供了重要且廣大的市場,並享有普遍優惠關稅;另一方面歐體正可提供東協在工 業發展逐步加速時,所必須的機械、交通設備、技術與資金等。由此可知,雙方 的貿易互補性相當大。

東協出口以初級原料商品為主,在 1973 年至 78 年的貿易總出口中,初級原 料商品就佔了 70%以上(表 3-1)。東協自歐體進口方面則以製造品的需求最大(表 3-2),幾乎佔了近九成的進口,其中以機械與交通設備最為重要,化學製品亦是 重要進口項目。1973 至 1978 年間,東協自歐體進口機械與交通設備有明顯增加,

尤其佔總進口比重更高,顯示出東協於工業持續發展之際需要進口該種設備以利 製造技術的提昇,而該類產品屬高附加價值製造品,歐體有意藉此出口來消除雙 方的貿易逆差。對東協而言,其亦能避免過於依賴美國、日本在製造品項目的進 口比重。

表 3-1 東協總出口及出口至歐體之商品項目別所佔比重

單位:%

總出口 出口至歐體 商品項目

1973/74 1977/78 1973/74 1977/78 0 食品與牲畜 14.5 15.7 16.1 24.8 1 飲料與菸草 0.8 0.7 2.2 1.5

2 非食用性原料 (不含燃料)

27.1 19.9 34.7 26.0

3 礦物能源等 25.9 30.6 5.2 4.6 4 動物與植物油 5.0 4.9 11.0 8.8 5 化學製品 2.2 1.7 1.5 0.5

6 基礎製造品 11.3 9.6 15.1 15.7 7 機械與運輸設備 6.9 9.4 7.1 8.5 8 多方面製造品 3.3 4.2 5.6 7.8 9 未細分商品 3.0 3.3 1.5 1.8

0-4 初級原料商品 73.3 71.8 69.2 65.7 5-8 製造品 23.7 24.9 29.3 32.5 0-9 總計 100.0 100.0 100.0 100.0

資料來源:Narongchai Arkrasanee and Hans Christoph Rieger(eds.), ASEAN-ECC Economic Relations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 Studies, 1982), p.20.

相對的,歐體的對外出口方面是以製造品為主,天然原料商品進口則佔相當 大的比重。在 70 年代,歐體出口中高達 70%為機械、交通設備、基礎製造品與 化學製品,亦有高達 40%的進口屬食品、牲畜、農工原料與礦物能源製品,因此 歐體與東協之對外貿易與經濟結構呈現相當明顯的差易。(表 3-2)

表 3-2 東協總進口及自歐體進口之商品項目別所佔比重

單位:%

總進口 自歐體進口 商品項目

1973/74 1977/78 1973/74 1977/78

0 食品與牲畜 10.7 9.4 5.1 4.2

1 飲料與菸草 0.8 0.8 1.6 1.8 2 非食用性原料

(不含燃料)

6.8 6.7 1.7 1.3

3 礦物能源等 14.4 20.0 1.2 1.5 4 動物與植物油 0.9 0.9 0.3 0.2 5 化學製品 10.4 9.1 22.3 18.1

6 基礎製造品 19.8 16.1 16.2 13.8 7 機械與運輸設備 30.0 30.3 42.5 51.8 8 多方面製造品 4.9 4.9 6.9 5.3

9 未細分商品 1.3 1.8 2.2 3.0 0-4 初級原料商品 33.6 37.8 9.9 8.0

5-8 製造品 65.1 60.4 87.9 89.0 0-9 總計 100.0 100.0 100.0 100.0

資料來源:Narongchai Arkrasanee and Hans Christoph Rieger(eds.), op. cit., p.21.

儘管專家預測全球的原料供應將日趨減少,使得 1970 年代原料商品價格高 漲,東協國家出口貿易因而增加並帶動經濟成長,然而這可能只是一種經濟循環 現象,整個世界對於原料的需求成長之長期趨勢似乎是下降而非上升,而且到了 1970 年代末,已開發國家逐漸促使鼓勵節約、資源再生,以及找尋合成物、科 技產品、能源物品來取代傳統原料物品,同時並積極轉變產業結構,欲逐漸轉為 資訊科技與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目的是為了脫離受制於天然原料供需的不穩定現 象,不過這尚屬仍在發展中的過渡階段。130所以,體與東協在 1978 年同意建立 共同基金來進行「商品整合計畫」( Integrated Programme for Commodities, IPC ) 以穩定原料的物價水準,並透過安排適當的個別原料商品協定以確保天然原料商 品的利益。131一方面歐體可以享有平穩物價的原料供應,不致使其工業化成本與 風險提高,而且可維持其共同農業政策以及農民所得;另一方面東協亦可獲得平 穩的原料價格收入,以持續促進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在往後的幾年中,雙方皆 同意長期延續出口商品物價穩定的協定,並積極擴展至其他個別商品項目,包括 國際天然橡膠、咖啡、錫、糖、可可亞和熱帶林木協定。132

130 Alfredo C. Robles, Jr., op. cit., p.33. ; 史佩洛著(楊鈞池等譯),前揭書,頁 240-241。

131 ASEAN Secretariat(ed.), “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First ASEAN-EC Ministerial Meeting”, op. cit., pp.4-5.

132 ASEAN Secretariat(ed.), “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Fourth ASEAN-EC Ministerial Meeting”, op. cit.,

1980 年代中期以後,已開發國家逐漸轉變產業結構,使得天然原料需求減 緩,造成天然原料供給大於需求,因此價格下降,使得東協國家不得不面臨產業 轉型的課題,尤其是印尼,在原油價格高漲的 1970 年代,石油、天然氣的收入 約佔國內生產毛額的 25%,政府收入的 70%及出口的 80%皆依賴此,所以不得不 全力推動工業化來謀求經濟安定成長的產業結構調整策略。133

因此,影響東協等開發中國家的原料商品價格下降因素,除了整個國際供需 市場的不成熟與不穩定外,歐體等已開發國家對普遍優惠關稅的執行程度有極大 相關性,儘管如此,歐體仍提供東協一系列的發展合作計畫,來協助東協的產業 轉型。134從 1970 至 86 年在東協對歐體的出口商品方面,以初級原料商品為主,

佔了非常高的比例,但製造品的比例亦逐年增加,至 1986 年東協製造品的輸出 有 49.3%首次超越初級原料商品的 47.2%。135往後兩者差距逐漸加大,1994 年東 協製造品的輸出佔對歐盟總進口更高達 79.7%;而歐盟對東協之輸出則一貫的以 製造品為主(表 3-3)。

表 3-3 歐體與東協貿易主要商品項目金額與比重

單位:百萬歐元

歐體自東協進口 歐體出口至東協 商品項目

1980 1988 1994 1980 1988 1994 食品與牲畜 1,296.05 2,254.95 2,539.56 180.61 389.94 721.60 飲料與香菸 106.34 99.61 106.92 106.29 233.12 409.23 未加工原料 1,555.57 1,629.45 1,614.16 25.57 137.86 348.64 石油、油脂、臘 447.26 625.96 1,090.02 9.72 37.99 31.38

p.4. ; ASEAN Secretariat(ed.), “Joint Declaration of the Fifth ASEAN- EC Ministerial Meeting”, op.

cit., p.6.

133 櫻花綜合研究所環太平洋研究中心編著(黃綵璋譯),《亞洲新世紀發展構圖》 (台北:聯經,

1996 年),頁 121-122。

134 Alfredo C. Robles, Jr., op. cit., p.32.

135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ASEAN”, Europe Information(External Relations), 92/88, April 1988, Brussels, p.2.

初級原料商品 3,405.22 4,609.97 5,350.66 322.19 798.91 1,510.85 燃料產品 220.15 38.76 243.65 48.90 47.60 365.54 化學製品 35.15 135.50 511.73 680.58 1,533.98 3,177.12 以原料分類之

製品

951.28 1,492.41 3,070.43 677.67 1,516.85 3,706.17

機械與運輸設

770.00 3,195.84 13,171.30 2,851.31 4,769.13 15,288.50

多種類製造品 690.76 2,513.46 6,986.12 325.27 1,010.68 2,629.71 製造品 2,444.19 7,337.21 24,345.80 4,534.83 8,830.64 24,801.50 其他 784.70 216.79 606.24 463.56 1,011.15 1,081.26 總計 6,857.26 12,202.73 30,546.35 5,369.37 10,688.30 27,759.15 初級原料商品

比重*(%)

49.7 37.8 17.5 6.0 7.5 5.4

製造品比重*

(%)

35.6 60.1 79.7 84.5 82.6 89.3

* 初級原料商品佔總計之比例 ; 製造品佔總計之比例。

資料來源: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Creating a new dynamic in EU- ASEAN relations”, Annex 2.2., 2.3, COM (96) 314 final, 3 July 1996, Brussels.

二、普遍優惠關稅之確立

1968 年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達成工業國家應給予開發中國家關稅優惠的 原則性協議,稱為「普遍化優惠關稅制度」(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s, GSP,

以下簡稱GSP ),1970 年第四次特別委員會議期間由 18 個工業先進國家贊同實 施之一種貿易優惠制度藉以促進開發中國家之出口,改變其產業結構提高其國民

所得以達民生富裕之目的。136歐體首先於 1971 年 7 月 1 日,響應「聯合國貿易 暨發展委員會議」之呼籲,對聯合國認定屬於開發中國家的「七七集團」國家及 地區,外銷歐體之所有工業成品、半成品及部分天然原料產品,實施 GSP,歐體 接受其他開發中國家之申請,以個案審查之方式來給予優惠,於 1971 年間使執 行第一個 10 年期限優惠制度,而第二個 10 年期限的優惠制度自 1981 年始。137此 GSP 具有以下特色:第一、普遍性,即對所有開發中國家一體實施,無差別歧視 待遇;第二、便利性,即受惠國家自動享有優惠,不必經由談判程序;第三、單 方受惠,即開發中國家係單方面受惠,不必給予歐體相對優惠,不適用傳統國際 貿易上之最惠國待遇及互惠貿易原則;第四、自主性,歐體所給予之單方面優惠 待遇,其擁有完全的自主權來決定項目與程度。138

儘管此時歐體對於東協之基本貿易政策乃主張「加強給予東協出口之優惠以 換取東協原料之進口」139。然而其貿易政策仍端視下列情況而有所不同:第一、

其產品在歐體擴張速度。歐體一向不喜歡來自亞洲國家的產品超過某一比例,尤 認為當其競爭力超過拉丁美洲、大洋洲或非洲時,或該產品對歐體本身生產者構 成威脅時,便施予嚴格限制。第二、歐體各會員國對競爭激烈之產品,採取保護 之態度與措施。因歐體各會員國間經濟發展程度各異,當彼此對所欲保護產業之 內容或範圍有不同意見時,亞洲開發中國家通常受到較多限制。第三、歐體「共 同農業政策」(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 ) 之取向,大體而言,對來自亞 洲之熱帶作物施予關稅配額進口上限的管制、對糖或米採行高關稅或行政干預及 對動物飼料、樹薯和非食用性穀物採取數量限制,使印尼和泰國受害最深。140

136 史佩洛著(楊鈞池等譯),前揭書,頁 232。

137 Alfredo C. Robles, Jr., op. cit., pp.65-67.

138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 Guidelines for the 1990s, COM (90) 329 final, 6 July 199 0,Bru- ssels, pp.2-3. ; 杜筑生,《歐洲經濟共同體之對外關係》(台北:正中,1987),頁 88。

139 Aldo Romoli, The EEC’s External Relations-Stocking and Consistency of Action (Brussels: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tte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82), p.76.

140 Alfredo C. Robles, Jr., op. cit., p.71. ; 徐茂炫,「歐體對亞洲開發國家的貿易政策」,貿易週刊,

第1221 期(台北,1987),頁 22-2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