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分析與討論

一、樣本結構分析:本研究根據深度訪談人員基本資料之性別、工作類別、

工作職務、工作年資,分析如下。

在性別分佈上,男性比例多於女性約 80%,顯示在手機研發及相 關人員的職務上,男性遠多於女性,以工作類別分析,電子研發類佔 30%,機構外觀類佔 20%,工程技轉類佔 20%。專案管理、品保、資 料中心人員等,支援綜合類佔 30%。在職務結構分析方面,協理級佔 20%,經理/副理級佔 50%,課長/主任級佔 20%,工程師佔 10%。以 工作年資分析,10 年以下約 10%、10-15 年約 60%、15-20 年約 10%、

20 年以上約 20%。圖 15 所示。

圖 15: 樣本結構分析圖(資料來源:本研究)

二、知識管理理論應用在手機新產品創新設計之認知價值。

本研究依表 7 及圖 16 的量性評值可以了解,知識創造的部份較為 集中,因 C 公司在手機研發主要是以 OEM(委託代工)、ODM(設計加 工)、JDM(聯合設計製造管理)形態為主,在創新上較偏於開發新功能、

增加性能、軟體人機介面、新外觀的造型,所以在知識創造上較無明 顯的突破。在知識確認上各個功能類別看法較為分歧,主要在電子研 發類工程師注重實際實驗結果,在功能、性能、軟體人機介面操作上 是否會因知識創新的功能帶來對手機在品質上的影響?相對的機構外 觀需由客戶確認的工作形態,因此在知識確認這部份得分較低。知識 蒐集方面工程技轉類在量性評值較低。本研究發現該類別主要知識來 源是以電子研發類提供資料為主,在手機產品工程技轉的主要工作是 將研發部門新設計的產品轉移導入生產線,對產品量產,所得到的各 項創新知識來源皆承續研發部門,所以在知識蒐集得到的分數較低。

在知識分類儲存上,機構外觀類在量性評值上較不佳,本研究發現手 機的機構零件、外觀設計屬於自創性設計,該類別在分類上較為模糊,

尤其可以發現在外觀設計上只得到 3 分是值得注意,相信該類別在知 識分類儲存是屬較困難的。在知識分享方面,可以發現工程技轉類量 性評值較低,該類別資料例如:生產流程、生產效率、組裝程序、測試 軟體…等,屬於較多的數據報告,加上這些數據及機種時效性,所以 在知識分享較不願公開,造成量性評值上較低。相對的在知識取得、

知識運用也類似於知識分享的原因,在工程技轉類量性評值上較低。

表 7: 知識管理理論應用在手機新產品量性評價表(資料來源:本研究)

圖 16: 知識管理理論應用在手機新產品分析圖(資料來源:本研究)

本研究根據深度訪談第一次訪談內容分析如下:

(一)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知識創造理論對產生新構思的幫助

1. 電子研發類:目前開發的產品以系統整合設計為主,利用已存在且被 驗證過的知識,透過不斷的思考,並加上自我的創見可加速新構思。

2. 機構外觀類:知識創造主要是以不同性質或不同產業之思維混合,進 而發展出新的方法、技術及構思,外觀設計師在構想的初期需找尋很 多資料圖面參考,設計思考在靈機一閃的腦海中運作以產生靈感。

3. 工程技轉類:在工程端是將新產品由研發移轉至量產的過程中,藉由 研發與製造不同的立場與觀點,激發並創造出各自需要的知識產品測 試手法的改變以簡化生產流程。

4. 支援綜合類:組織本身無法憑空創造知識,員工個人知識是構成組織 知識的基礎。故在研發的案例中,都是個人知識轉化為對組織知識有 價值的貢獻。知識創造理論對於品質問題處理的過程中,會讓處理問 題的人員由外部客戶或廠商獲取更多的知識,在新知識的創造時亦能 提昇多方面的技術與實質上的應用價值。

(二)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知識確認理論對確認知識的幫助

1. 電子研發類:確認知識範圍並找出這些相關知識,作為知識收集程序 的來源。利用假設、解釋、測試與實驗方式來證明技術上的知識,我 們稱為「可行性評估」。經過討論與評估後,加入風險因素考慮,以 確保產品開發的成功率。

2. 機構外觀類:要以明確的手法或步驟來一一判定或解析,以確認知識 的正確性,設計師會因不了解而對新技術有所疑慮或誤用,有賴深入 了解該技術及分析評估多方面的確認。

3. 工程技轉類:開發過程主要是引用內部已知的知識及外部知識,在內 部知識方面,主要依靠知識管理系統上的資料收集,在外部知識方 面,經由各協力廠商的技術窗口,協助取得各項所須的知識。

4. 支援綜合類:知識是創造的過程除了由研發人員確認外尚須由其他外 部人員作科學驗證確認,其中也能釐清知識價值的準確度與建立共 識,以實際執行或再驗證的方式,確認所提出的改善方式,或所創造

的新的流程,必須經實驗確認有了實質的數據或有效的確認。

外觀設計部蔡經理認為:設計構想具體化的過程包含造型、色彩、材 質等要素。許多工藝、新技術發展和應用更是日新月異。設計師常常 會因不了解而對新技術有所疑慮或誤用,所以必須時時吸收新知或透 過各種實務機會了解技術趨勢。但如何確認該技術、知識是最適當的 方案,有賴深入了解該技術及多方面的確認。透過知識確認理論程 序,能讓設計師有效的確認知識的正確性與否。

(三)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知識蒐集理論對吸收、擷取知識的幫助 1. 電子研發類:網路時代,知識多樣化且傳播迅速,知識蒐集比以前方

便很多,能快速利用關鍵字找到相關資訊,擷取吸收所需之知識,

加上以前的設計經驗與新的零組件資訊,對於產品開發的初步架 構,有決定性的影響。

2. 機構外觀類:知識需求者迷失於”量”的收集,失去了”質”及”精”的解析, 而資料來源是否有經過系統化的分析,重整再歸類也是知識蓃集是否 有價值的要因,在外觀設計的產品工藝及新技術日新月異,甚是跨界 設計、或異業合作等。外觀設計師要了解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資訊 蒐集及轉換為有用的知識就更形重要。

3. 工程技轉類:開發過程主要是引用內部已知的知識及外部知識,在內 部知識方面,主要依靠知識系統上的資料收集,在外部知識方面,

經由各協力廠商的技術窗口及網路搜尋,協助取得各項所須的知識。

4. 支援綜合類:內部知識部分經由內部獎勵提案方式鼓勵員工提供各項 知識應用,外部知識部分經由相關網路論壇與供應商資訊交流或客 戶討論方式建立知識蒐集管道,知識蒐集理論可幫助收集前機種品 質問題改善經驗,將知識確認中所找到有實際效能的新知識。

(四)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知識分類儲存理論對分類儲存知識的幫 助

1. 電子研發類:組織將有價值的知識經過選擇、過濾、加工與提煉後,

儲存在適當媒介內使能更便利、快速地擷取,對於有機密性與特 殊性的知識,必須加以保護或申請專利,才能提升企業與產品的 競爭力。

2. 機構外觀類:知識的分類應該是給需要的人,知識能準確,快速且 方便的搜尋到,如果沒有很專業的知識分類,即使有再多再有用 的資料庫也乏人問津。將個人的資料庫變為組織的知識庫,以知 識分類及儲存就更形重要,尤其是外觀設計、變更、修改…等。

知識做有系統的分類,對於日後其他外觀設計師的參考會有很大 的價值。

3. 工程技轉類:產品開發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知識包含在各個不同 領域之中,經由討論及分類,由各個功能別的組織將知識整理分 類並儲存。在產品由研發移轉至量產的過程中,所須要的不只是 產品技術上的知識,有一部份也包含了作業流程與作業程序上的 知識。

4. 支援綜合類:資訊因網際網路應用的普及變得容易與雜亂,故透過 知識分類的幫助能對知識作更有效管理,同時過濾出有價值的資 訊。知識分類儲存理論可以幫助快速搜尋在知識庫裡的資訊,尤 其是機種很多及累積過多且未整理的資料,而且,依不同組織、

不同產品領域、不同功能,其知識內容有一定的方向,對所有應 用者的知識發佈及搜尋也易於說明及管理。

(五)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知識分享理論對分享、擴散知識的幫助 1. 電子研發類:知識的獨占會降低其創新性及價值,藉由全體的分享

及使用可以提升知識的活用性。而且也可以快速傳播知識,縮短 各成員之學習時間。經由分享及擴散知識,才能每個人都同步前 進,不會有空洞缺口造成設計或生產產品上的缺失。也可以增進 全體團隊的共同認知,減少誤解與失誤,進而提高團隊的效率與

戰鬥力。

2. 機構外觀類:知識分享的主要目的在於快速讓整體人員的知識能 力及觀念到達一定的水準,但員工如果太過於依賴知識分享造成 內部人員的思考墮落化,每個人一發生問題就會不假思索地去”

查”答案,而失去思考最佳解的動力。 外觀設計成果的最終得以 產品展現,設計師如何將這些個人”內隱”的知識透過知識的分享 而擴散為”外顯”的知識,並分享給其他同仁,如此才能提升組織 的整體競爭力。

3. 工程技轉類:知識分享的程度,主要依靠知識蒐集、消化、記錄等 過程的嚴謹程度,在記錄詳實的報告中較能完整取得所須的知 識,應用者與創造者面對面的知識分享,或者團隊的共同思考,

3. 工程技轉類:知識分享的程度,主要依靠知識蒐集、消化、記錄等 過程的嚴謹程度,在記錄詳實的報告中較能完整取得所須的知 識,應用者與創造者面對面的知識分享,或者團隊的共同思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