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回顧

誠如前述,由於國內學術研究對「楊格夫人」的注意光芒未露,因此,不論是 全國博碩士論文、學術期刊或專書等,研究者尚未發現任何相關文獻。然在美國近 年來以「楊格夫人」為探究主題的專書或期刊,則陸續出版與發表,且在博碩士論 文方面,亦有多篇提及楊格夫人,其中更有兩篇直接以她作為探討的焦點。基於此,

本節試將「學位論文」、「學術期刊」、及「專書著作」等類文獻之搜尋結果及其探討 內容,分從「前人研究形式分類」及「前人研究回顧」兩方面說明。

壹、前人研究形式分類

首先,在「學位論文」類方面,研究者利用ProQuest 系統,鍵入「Ella Flagg Young」

為關鍵字進行檢索11。搜尋結果經研究者檢視之後,共發現有七筆相關的文獻,其中 兩筆直接以楊格夫人為研究主體,亦即論文題目出現「Ella Flagg Young」等字眼,

分別為 Donatelli(1971)及 Goddard(2005);其餘幾筆則是在行文之間述及,或為 單章、或為單節、或者僅是數行。

其次,在「學術期刊」類方面,就研究者搜錄到的期刊文獻而言,或從楊格夫 人之生平故事著眼,探究其在美國史上的特殊地位;或從單一教育議題著手,探究 楊格夫人對該議題的觀點。總括來說,綜合這些文章,不難剖析楊格夫人在美國教 育史上承載著革新思想(民主、女權觀念)與實踐先鋒的形象;又因和杜威曾有過 一段情誼,此亦常成為期刊論文探究的焦點內容之一。

復次,在「專書著作」類方面,目前搜錄有五本/篇相關文獻,雖依其編纂形式 將可細分為「專書」及「書籍中的單篇」兩類,但觀其內容,亦大體不出「對楊格 夫人生平事蹟的介紹」範疇。此外,研究者搜錄的參考文獻,尚有國外教育研究研 討會之會議論文等類。

11 研究者於 2008 年 8 月 27 日檢索。

貳、前人研究回顧

現擬將以上諸類文獻進行綜合性回顧與討論12,而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尋找出本研究的定位。

綜觀前人研究之探究主題,可將之歸納為「以楊格夫人為主體:從生平與思想 談其對美國教育的影響和貢獻」、「以單一教育議題為重心:談楊格夫人的主張與作 為」、及「醉翁之意不在酒:以楊格夫人為例開顯現代意義」等三類。而有關各筆文 獻在上述三類主題中所呈現的概要內容,依次分析如后。

一、以楊格夫人為主體:從生平與思想談其對美國教育的影響和貢獻 從現存文獻看來,多篇內容係聚焦於楊格夫人本身,著重從生平事蹟談其在美 國教育史上的地位,以及從一手著作中探究其獨到的教育觀點,以發後人之深省。

這類文獻計有Beirnard(2004)、Bennett(1915)、Blount(2002)、Donatelli(1971)、

Goddard(2005)、Smith(1977)、Smith(1979)、Smith(1994)、Webb & McCarthy

(1996)、Webb & McCarthy(1998)等篇。13茲依出版年份將內容摘要及研究者之評 論,分述於下。

(一)Bennett(1915)在〝Ella Flagg Young〞一文中對楊格夫人的描述,主要是 從她正式參選芝加哥教育局長後談起;文中紀錄有精彩的參選過程,以及上任後在 課程、學生、及教師權益方面的改革措施,其餘生平則不詳。其中,特別之處是作 者於文中透露自己曾於楊格夫人當選教育局長後,奉命至芝加哥市採訪她,親眼見 過楊格夫人是一名「頭髮灰白、個頭嬌小、身著深色套裝」,但行動卻仍十分靈活的 女性,尤其讓人不察她已年屆六十四歲高齡。

因此,這篇文章所異於其他文獻之處,主要在於它是時人對楊格夫人的評述,

並提供有對她的第一印象,而其重要價值同時顯現於此。

12 研究者依據 Rudestam 和 Newton(1992: 51-53; 引自朱浤源,1999:106-107)建議的簡易文獻評論 架構,其主張以「相關性」將文獻區分為背景文獻、相關文獻、及最相關文獻三種。而本文此部份 的討論則主要聚焦於與本研究相關及最相關之文獻進行回顧。

13 本部份僅簡單列出各筆文獻之作者、出版年份、書名或篇名等,其餘資料請詳見文後之參考文獻。

(二)Donatelli(1971)的 The Contributions of Ella Flagg Young to the Education Enterprise 博士論文主要採用傳記研究的取徑,針對楊格夫人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事件 進行長期研究,故較屬「生命史」研究類型。其次,在章節架構方面,本文共分十 章,相對側重於描繪自1887 年起,楊格夫人開始擔任助理教育局長之後的生活事件,

篇幅佔有五分之三強之多。在書寫方式上,作者採用夾敘夾議的方法,在感覺極像 是個人歷史故事的閱讀中,又不忘於編年方式的陳述裡,強調楊格夫人對芝加哥教 育之貢獻。在時代脈絡方面,本文第二章即以「歷史背景(1865-1914)」為題進行鋪 陳,綜觀內容則發現除當時代的教育問題以外,探討焦點雖觸及因都市化程度過高 所導致的諸多社會問題,如政治腐敗、移民暴增、乃至生活品質下降等問題,但多 數篇幅係集中於「勞資衝突」(如罷工事件)的撰寫,其餘問題則略而未詳。此外,

雖然作者曾言,勾勒社會問題,「將有助於瞭解她[楊格夫人]的教育觀點」,但若與往 後章節核對,作者似乎僅將這一層「瞭解」的功夫留予讀者,在文中未曾深入討論。

進一步來說,由於思想的形塑難免深受時代價值氛圍的影響,因此,若能與歷 史背景相互觀照,相信將能更加整全知悉楊格夫人之教育觀點的形成淵源。然而,

在這篇以「楊格夫人對芝加哥教育的貢獻」為題的學位論文中,對事件的流水式記 述,多過於事件背後意義的探討,因此「歷史背景(1865-1914)」一章形同獨立成篇,

往後章節多未能與之相互扣連。易言之,雖然作者已初步點明楊格夫人的生長年代,

適逢美國工業成長大幅興盛之際,芝加哥城亦隨之蓬勃發展,卻疏於從當代工業社 會可能衍生的問題思考楊格夫人的思想與作為,以致讀者未能確切明瞭楊格夫人行 為背後的動機和淵源。此外,在格式上,或許係因本篇論文成書年代較早,其文字 編排與引註格式14皆顯得不夠精緻和精確。

(三)Smith(1977)的〝Progressive School Administration: Ella Flagg Young and the Chicago Schools, 1909-1915〞一文係為一篇研討會論文。從 Smith (1977, 1979, 1994)

之相關著作大抵觀之,其多以楊格夫人之生平故事為撰寫重點,並且認為關於楊格 夫人的研究,實可作為探究二十世紀初期,進步主義教育史與職業教育史的一部份。

14 主要以 APA 格式為標準而言。

就本文架構而言,共分有六大部份:第一部份概述楊格夫人的原生家庭與其成 為教師的過程;第二部份討論 1899 年至 1904 年之間,在經營實驗學校的過程中,

楊格夫人和杜威的夥伴關係;第三至五部份重於談論楊格夫人一躍而為教育局長的 背景,並從大量文獻(如報紙資源、出版或未出版的檔案)中,耙梳出楊格夫人的 教育局長圖像,連帶探討其相關成就;最後一部份則概述楊格夫人辭去教育局長後 至辭世前的幾年生活。

(四)Smith(1979)的 Ella Flagg Young: Portrait of a Leadership 一書係是除 J. T.

McManis 於 1916 年所著之「楊格夫人傳記」以外,另一本記錄楊格夫人生平事蹟甚 為翔實的專著。

本書以時間作為鋪陳的主軸,從楊格夫人孩提時期的家庭背景談起,詳細記錄 其在教育工作上的多次輾轉,以及雖歷經不少波折,卻一路受到愛戴與拔擢、扶搖 直上,最終登上名聞全國的舞台,以女性身份同時擔任芝加哥教育局長與全國教育 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NEA)主席,成為寫下美國教育史上眾多第一 次的女性教育家。直至1910 年代,隨著保守份子與楊格夫人之間緊張關係的惡化與 雙方對立氣息的白熱化,在衝突聲浪中,楊格夫人自行選擇劃下句點,辭去教育局 長一職,同時結束逾五十年的教育工作生涯。

雖然這本著作讀來感覺像是楊格夫人的故事集,但在研究者蒐集文獻的過程 中,發現該本書主要係從該作者的博士論文15改編而成,加上一、二手資料的並用和 善用,故應有其一定的學術價值。再者,全書以230 頁的篇幅記錄楊格夫人的一生,

難免多處流於事件的簡單記述,較乏深層意義的探討。儘管如此,它卻能與成書於 1916 年的「楊格夫人傳記」互為增補,至少其文字流暢度與易讀性皆較高。又因其 撰寫年代貫穿楊格夫人的一生,因此,研究者深以為,將其視作楊格夫人的「準傳 記」應不為過。16

15 係指 Smith, J. K. (1976). Ella Flagg Young: Portrait of a Leadership. Ph.D. dissertation, Iowa State University.

16 一如正文所述之寫作風格,Smith(1994)亦以時間為主軸,鋪陳楊格夫人的一生:從孩提時期、

求學階段、乃至踏入職場、終於大戰時期,尤其著墨於擔任教育局長期間所提出的主張,以及曾面

(五)Webb & McCarthy(1996)的〝Ella Flagg Young: Tribute To a Pioneer Leader in Education〞一文除簡略描述楊格夫人的生平事蹟之外,尚著重從其位居「芝加哥 師範學校校長」一職,談論楊格夫人如何透過師資培育課程的改變,冀以提升未來 教師之素質。此外,則特別強調楊格夫人如何以女性身份名垂青史,以及其如何為 美國社會留下別具劃時代之歷史意義。

是以,本文側寫面向主要符應於時代氛圍(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之女權 運動),除強調楊格夫人濃厚的女權意識外,更重要的則是顯露楊格夫人深具革新觀 念,因而名之為「教育領導先鋒」,視之為進步主義改革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足可 見楊格夫人在美國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Webb & McCarthy (1998)的〝Ella Flagg Young: Pioneer of Democratic School Administration〞一文與上一篇內容雖重複之處頗多,但書寫重心卻不盡相同。兩文 除同樣簡略描述楊格夫人的生平之外,此篇探討面向相對側重於她的教育觀點,尤 其聚焦於「民主化的學校經營理念」。文中據以論證的文獻相當多元,除楊格夫人的 論著以外,更含有當時的報章雜誌與新聞媒體報導,以及教育局例行會議紀錄等;

(六)Webb & McCarthy (1998)的〝Ella Flagg Young: Pioneer of Democratic School Administration〞一文與上一篇內容雖重複之處頗多,但書寫重心卻不盡相同。兩文 除同樣簡略描述楊格夫人的生平之外,此篇探討面向相對側重於她的教育觀點,尤 其聚焦於「民主化的學校經營理念」。文中據以論證的文獻相當多元,除楊格夫人的 論著以外,更含有當時的報章雜誌與新聞媒體報導,以及教育局例行會議紀錄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