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導實驗之目的是為挑選實驗材料,包含以下三個步驟。首先,透過國中生 的調查結果,將國中生不熟悉的王維與杜牧之特質進入候選;接著,與現任國文 老師共同討論,從學生大多不知道的特質中各挑選 12 個特質作為詩人王維、杜 牧之特質;最後,再以黃金蘭等人(2006)複製基本 RIF 派典的特質之原則將特 質進行修改。以確保實驗刺激材料,能形成對詩人的鮮明、整體的印象,且非國 中生已熟悉材料,減少受試者原有的知識、記憶,影響實驗結果之可能。

一、 方法

(一)研究參與者

1. 學生:本研究以便利取樣,在台北市某國中進行預試,共取樣 102 人。將重 複題答題不一致及回答具特定型態者,視為不認真作答者而刪去。有效樣本 為 86 人,男女比例近 1:1 的基準。

2. 現任輔導老師:台北市某國中之輔導老師 2 名,為主試者,協助進行施測。

3. 現任國文老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之現任國文老師 2 名,了解王 維與杜牧之生平,協助挑選詩人特質。

(二)實驗材料

前導實驗的實驗材料共有兩種版本,主要差異在於要求受試者所填答的相關 特質之所屬詩人不同,分別為王維與杜牧。王維、杜牧版本皆有楊國樞(1999)

的華人七大所涵蓋的 90 個正面表述形容詞列表,其中「樂觀的」為重複題,有 2 題,共有 91 個特質陳列,並有相對應的「符合」、「不符合」與「不知道」之選

項,以讓受試者塗選每個形容詞是否符合王維/杜牧的特質。見附錄一。

(三)實驗工具

前導實驗的實驗工具為雙面列印的實驗材料之 A4 白紙,兩面共 1 張。

(四)實驗程序

請輔導老師利用上課的十分鐘,進行施測,共進行四個班。每班有一半的學 生,拿到的是王維版,另一半為杜牧版,且彼此皆不知道對方所拿到的版本為 何。主試者要求受試者依照其現在對王維/杜牧的了解,決定每個特質形容詞是 否為該詩人所具備之特質,並鼓勵學生若不清楚就填答「不知道」。另要求受試 者只能以逐一塗選的方式填答,不能用勾選的方式,以避免漏答之情形。

二、 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分別就王維部分與杜牧部分進行處理。王維部分以不知道比例高達 近六成的形容詞,而杜牧部分則以不知道比例高達近七成的形容詞,進入候選的 特質,以減少受試者原有的知識,影響實驗結果之可能。如表 2。

以表 2 與兩名現任國文老師共同討論,從學生大多不知道的特質中各挑選 12 個特質作為詩人王維、杜牧之特質。為使所選特質可以形成對詩人的鮮明、整體 的印象,王維主要從誠信淡泊、豪邁直爽的向度挑選,而杜牧則從外向活躍、精 明幹練的向度中挑選。

表 2

詩 人

不知道 之比例

特質

= .69 守規矩的、敬業的、脾氣好的、溫文儒雅的、慢條斯理的、淡泊 名利的、直率的、豪邁的、有英雄氣概的、兇狠的、滿腔熱血 的、見多識廣的

根據黃金蘭、林以正、葉怡玉(2006)複製基本 RIF 派典的特質之篩選原 則:第一字不是破音字、所有選出的特質形容詞之間第一字不能為同音字及避免 在受試者執行印象形成作業時形容詞間會造成衝突對立感。因此,將「有正義感 的」改為「富正義感的」,將「能患難與共的」改為「患難與共的」,將「好心腸 的」改為「心腸好的」,將「有氣魄的」改為「氣魄的」,將「有英雄氣概的」改 為「英雄氣概的」,將「有思想的」改為「具思想的」。結果如下表 3 所示:

表 3

詩人王維、杜牧所配對之人格向度與特質

詩人 人格向度 特質

王維 誠信淡泊 清廉的、富正義感的、倔強的、患難與共的、心腸好的、

自重的

豪邁直爽 瀟灑的、氣魄的、剛直的、英雄氣概的、滿腔熱血的、俠 義心腸的

杜牧 外向活躍 能幹的、足智多謀的、腦筋靈活的、優秀的、具思想的、

多才多藝的

精明幹練 人緣好的、關心別人的、主動的、友愛的、外向的、熱心 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