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就動機是調節記憶抑制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成就目標會影響 RIF。成就目標 會影響記憶的編碼的過程、改變提取記憶的動態系統,不同的成就目標會有不同的 記憶歷程,採趨向精熟目標能有助於深層的處理,能廣泛地注意、登錄目標相關的 項目、關係(Murayama et al., 2011)。採趨向表現目標者往往為求在考試評量上有 好表現,除了採取深度的認知策略外,也可能採取淺層的認知策略,相關研究上一 直未有穩定、一致的結果。但大部分的實證研究發現採趨向表現目標者較少使用精 緻化策略(Fenollar, Román, & Cuestas, 2007),較多使用記憶性複誦(Shih, 2005)。 Elliot 與 McGregor(2001)的研究結果顯也示趨向表現目標能正向預測淺層訊息處 理策略,無法預測深層訊息處理策略。

基於此點,Murayama 等人(2011)利用 remember–know 程序檢驗 94 名大學 生成就目標在記憶表現上的效果,發現在延宕的記憶測驗中,趨向精熟目標能提升 正確的記憶反應;而趨向表現目標則是在立即的記憶測驗中,能提升正確的記憶反 應。這時間的效果,證明不同的成就目標,會造成不同記憶編碼的過程,而改變提 取記憶的動態系統。因此,趨向精熟目標者能促進長期保留,因為其記憶編碼,會 創造更多項目之間的關聯性,這將持續支持記憶長期的保存與表現。而趨向表現目 標者則有助於表面的處理,能窄化注意力、特定項目的登錄,且能促進短期保留,

但也因為其特定項目的編碼,會造成快速的記憶衰退。

而 Ikeda 等人(2015)為檢驗成就目標如何影響提取引發遺忘,以三組不同且 已證實會有提取引發遺忘效果的實驗材料進行三個實驗,分別對 73、74、75 名自

由招募的成人,進行提取引發遺忘的派典,並利用後設分析三個實驗,使用隨機效 應模式(random-effects model)檢驗整合效果,以探討成就目標對提取引發遺忘的 影響。學者們將受試者隨機分為趨向精熟目標組與趨向表現目標組,實驗一開始,

告訴趨向精熟目標組受試者,完成記憶任務、拿高分是為了發展個人的心智能力,

並精熟呈現的資料,完成任務後會得到分數的回饋;而告訴趨向表現目標組受試者 完成記憶任務、拿高分是為了展現比他人優異的記憶能力,完成任務後會得到排名 的回饋。接著進行學習階段,將全部 42 個類別配對範例呈現,一次呈現一個,每 一次呈現 5 秒,前、後三個為填充配對,中間為隨機呈現。而提取階段則是前、後 3 個配對為填充配對,中間為隨機呈現的「類別-第一個字母」,如「FRUIT-A___」, 每個配對只呈現一次,時間為 8 秒。緊接著進行干擾階段,計算數學問題 3 分鐘。

最終測驗階段,則是一個個呈現所有「類別-第一個字母」,每次呈現 8 秒,並要求 受試者完成配對。最後操弄檢核的部分,則為七點量表,題目分別為「透過記憶任 務,我能發展心智能力。」,另一題則為「我企圖在任務中拿高分,以贏過他人。」

以確認操弄是否成功,利用兩組分別在趨向精熟、表現目標題目的得分作比較,檢 驗趨向精熟目標組的人是否較趨向表現目標組的人是否更傾向採用趨向精熟目標,

而趨向表現組的人是否較趨向精熟組的人更傾向採取趨向表現目標,結果顯示三 個實驗中趨向精熟目標組在趨向精熟題之自評顯著高於趨向表現標組在趨向精熟 目標題之自評,且趨向表現目標組在趨向表現目標題之自評顯著高於趨向精熟目 標組在趨向表現目標題之自評,代表操弄成功。而此實驗結果則是利用 Nrp 和 Rp-回憶率之差與零進行 t 檢定,在三個實驗中趨向精熟目標組 Nrp 和 Rp-回憶率之差 與零未達顯著不同,代表精熟組的 RIF 的抑制量未顯著不同於零,消除了 RIF 現 象;而趨向表現目標組 Nrp 和 Rp-回憶率之差與零達顯著差異,且差值為正值,代 表表現組的 RIF 的抑制量顯著大於零,有 RIF 現象。

Ikeda 等人(2015)的結果顯示,不同類型的成就目標會促進不同類型的登 錄過程,進而調節提取引發遺忘的現象。RIF 之抑制現象能藉由整合效果而消

除,當受試者若能發現目標項目與競爭項目之間的關係、共同的提取提示,例如 語義相似、精緻化的關係編碼…等,就能不用藉由抑制非目標的競爭項目,來幫 助目標項目的成功提取,因此 RIF 的效果就會減少,甚至是消除。

當鼓勵受試者在登錄編碼時,去發現、整合目標與競爭項目之間的相似性,會 減少 RIF 的現象,而若是去整合競爭項目間的相似性,則會增加 RIF。其他研究

(Levy & Anderson, 2002)顯示當受試者在學習階段,能整合分類間的項目,提取 引發遺忘即會大大減少或消除。利用整合效果,能將記憶項目成為更緊密的表徵,

使受試者感受到較少相關項目間的干擾,而較不需要抑制控制,因此進而減少或消 除提取引發遺忘之效果。另外,Chan、McDermott 和 Roediger(2006)發現,受試 者在目標項目與競爭項目之材料,有相互對應的高關連性的情況下,要求使用主動 控制的廣泛搜尋之策略,盡可能在回答問題時,回想所有相關的事實,不但能消除 RIF,甚至還能有提取引發促進(retrieval-induced facilitation)之現象,即 Rp-的回 憶率顯著高於 Nrp。

Ikeda 等人(2015)認為精熟目標組因登錄「關係」的過程會提升學習材料 的語意整合,擅於目標項目與競爭項目間關係的處理,而能促進整合效果,因此 不需要藉由抑制競爭項目來成功提取目標項目,而減少甚至是消除 RIF。但趨向 表現目標組擅於特定項目的處理,非整合處理,引起競爭更是不可避免的,抑制 非目標項目而成功提取目標項目,因而有 RIF 現象。而常用的記憶編碼、登錄之 策略,有「諧音」、「編成口訣」、「編成故事」、「形成圖像」、「低聲或在心裡覆 誦」、「形成整體印象」…等方式(Oxford, 1990),Craik 和 Lockhart(1972)以處 理層次的深淺來詮釋記憶的現象,將記憶材料處理層次的深淺,或意義化、精緻 化(elaboration)的程度,會決定記憶的深淺。在常用的記憶策略方式,其中

「諧音」、「編成口訣」、「編成故事」、「形成圖像」、「形成整體印象」皆將訊息作 意義化的連結,進一步做聯想、引伸,或和個人記憶中的知識做有意義的連結,

以便增進記憶,其處理層次較深,故筆者認為以上的記憶策略屬品質好的記憶策

略;而「低聲或在心裡覆誦」僅是維持性覆誦,重複地背誦記憶材料,處理層次 較淺,屬品質不好的記憶策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