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創造思考教學之模式與策略

創造思考教學(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是指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建立 一個支持性、能自由表達思想的環境,製造一種易於學習創造行為的氣氛,並依 據創造力發展的原理原則,有計畫的設計教材,運用創造思考的策略和方法,激 發學生學習的動機,鼓勵學生探索、創新及運用想像力,師生與同學間藉由互相 激盪、回饋想法,以助長其創造思考能力的一種教學活動和歷程(杜宓容,2013)。

茲就創造思考教學的原則、教學模式、教學策略三方面加以探討。

壹、 創造思考教學原則

學者陳龍安(2006)建議提供多元開放的支持性環境;累積知識基礎,以利 推陳出新;活動具體可行,將創意與生活結合增強解決問題能力;思考技巧自然 融入;擴散、聚斂思考兼顧,創意與批判思考並重;團隊合作學習;結合家庭社

會資源,配合多元智慧;採用多元評量;兼顧創意倫理;強化教師的教學反思及 學生的後設認知。張世彗(2007)則建議培育能充分適應社會瞬變的個人;讓學 生參與創造性的活動;透過練習強化創造力;提高創造力意識和態度;增進學生 對創造力的後設認知;教導創造思考技法。

依據上述原則,研究者於實施本創造思考教學活動時,應運用多元的教學策 略,教導思考的策略及情意的培養,並結合生活經驗,提供實作與練習的機會。

此外,應增加師生、同儕之間的互動與溝通,並製造相互尊重和接納的氣氛,幫 助學生勇於探索和表達,讓學生能盡力發揮潛能,達到創造力提升之教育目標。

貳、 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是指教學者運用創造思考教學之原則與策略,在教學 情境中設計教材、課程及實施有系統的教學歷程,以培養學生創造思考能力(杜 宓容,2013)。本研究主要採用的是 Parnes(1967)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 solving,CPS)的模式及國內學者陳龍安(1990)所提出的「愛的」(ATDE)

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一、創造性問題解決模式(Creative Problem Solving,CPS)

Parnes(1967)提出創造性問題解決(Creative Problem Solving,CPS)的模式,

包含下列五個階段(鄭素雲,2012):

(一)發現事實(fact finding,FF)

包括蒐集及審視一切跟問題有關的資料並加以分析、整理。

(二)發現問題(problem finding,PF)

分析問題中的每一個要素,重新釐清問題,並界定問題的目的。

(三)發現構想(idea finding,IF)

構想的產生與利用,要想出解決問題的各種點子。

(四)發現解決方案(solution finding,SF)

從各個點子中去評斷點子的好壞,找出最好、最實際、最合宜的解決問題 的構想,此階段有時會有批判思考產生。

(五)接受所發現的解決方案(acceptance finding,AF)

對解決方案作最後的考慮,以便決定最好的方案而付諸行動,確定這方案 是否有效,如果無效就要回到前幾個階段,找另一個可能解決的方法。

此種策略乃是利用系統化的思考過程,在問題出現時,儘量交叉使用擴散性 思考及聚斂性思考,以獲得最佳的解答,而後再行動,其步驟如圖 2-1。

擴散階段 (divergenet phase)

C P S 歷程 對問題的敏感性 (problem sensitivity)

聚斂階段 (convergent phase) 儘量想 一想 過去 的經驗

角色、情境等在目前顯露 那些難題

1.發現困惑 mess finding

接受挑戰,作有系統的努 data finding

大 部 份重 要資 料被 定義 或分析

儘可能 對主 要問 題或次 要問題作很多的敘述

3.發現問題

problem finding

一 個 工作 上的 問題 陳述 被選擇了

對問題 陳述 列出 很多可 能性的構想並加以列表

4.發現構想 idea finding

選 擇 了最 有保 証 或 最有 趣的意見

列出很 多評 鑑的 標準來 評估各種意見

5.發現解答

solution finding

選 擇 幾個 批判 標準 來評

acceptance finding

面 對 大部 份獲 証實 的解 答, 準備採取行動特殊 計劃也成形

行動或新的挑戰 (new challenge) 圖 2-1 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步驟

資料來源:陳淑絹(1991)創造性問題解決訓練課程對高中學生創造能力、科學

能力及科學相關態度之影響,頁 18。

二、「愛的」(ATDE)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國內學者陳龍安(1990)在綜合歸納各家學者之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後,建構 出一綜合教學模式,由問(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評(evaluation)

四項要素組合的「愛的(ATDE)」教學模式。ATDE 諧音為「愛的」,即「愛的 表現」;重視學生的知識及經驗背景,提供自由、民主、安全及和諧的環境與氣 氛,掌握推陳出新、有容乃大、彈性變化的原則,讓學生充分發揮潛能。

(一)問(asking)

教師依據學生的知識、經驗背景及需求設計或安排問題的情境,將所欲 進行 的學習內容編製成創造思考的問題,再提出問題以供學童思考,並且強調擴散性 問題與聚斂性問題,讓學童有創造思考與問題解決的機會。老師除了向學生發問 外,活動中也要多鼓勵學生發問問題。

(二)想(thinking)

提出問題之後,鼓勵學生擴散性思考與自由聯想,老師還要多給學生思考想 像的時間與空間,即提供學生開放的氣氛和環境,以尋求創意。

(三)做(doing)

指「活動或操作」,利用各種活動方式,讓學生從實際的活動中尋求解決問 題的方法,亦即「由做中學」,並付諸行動。其原則如下:採用多樣彈性的方法 引起學生思考,安排合適的學習環境和教學氣氛,勵全體學生參與並主動地注意 個別差異,盡量運用五官並用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集體想像和創作,訓練學生 視聽的技巧。

(四)評(evaluation)

指「評鑑、評量」,師生可以共同討論並訂定評價標準,選擇最適合的答案 彼此互相欣賞與尊重,使創造思考由萌芽進入實用階段。而師生間的回饋和尊重,

也可以幫助學生檢討回顧,,藉由彼此的交流激盪出更好的創造。此階段強調創

造思考中「延緩判斷」的原則,並希望能透過形成性評量來修正教學的方式,以 引導學生用自我評鑑來取代傳統的紙筆評量。

參、 創造思考教學策略

創意思考教學策略可分為「擴散式」(開放式思考)、「聚斂式」(分析式 思考)、綜合「擴散式」與「聚斂式」的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杜宓容,2013)。茲就 本研究將用於教學中的腦力激盪、六 W 檢討法、屬性列舉法及分合法等策略,分 別說明如下:

一、擴散式創造思考教學策略

腦力激盪法(brainstorming)是由 A.F.Osborn 於 1939 年所提出,旨在短時間 內利用集體思考、互相激發想法以產出大量的構想,引導創造思考並從中引發新 穎的構思(李倍締,2012)。腦力激盪的步驟如下:(1)選擇與說明問題;(2)

說明必須遵守的規則;(3)組織並激發團體的氣氛;(4)主持討論會議;(5)

記錄大家所提出的意見;(6)共同訂定標準和評估,以選取最好的意見。其實施 原則有下列四項:

(一)延緩批判:鼓勵大家提出見解,無論見地好壞都給予鼓勵,意見提出之時,

不批評別人或自己的想法。

(二)自由聯想:標新立異、不合邏輯或不切實際的想法常會觸動別人的靈感,

因而想法越奇特越好。

(三)由量生質:在思考的過程中,見解越多,越可能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因 此想法越多越好,數量多後從中得到好意見的可能性也越高。

(四)綜合與歸納:參與討論的成員,除了提供意見,亦須留意聽取他人見解,

利用改進別人的意見,使成為自己的意見;或綜合歸納二個或三個以上的 觀點,而產生新的主意,使之趨於完美。

陳龍安(1990)指出腦力激盪法採用合作式的活動,強調集思廣益的精神,

是學生實作時最常使用的策略。腦力激盪法的第一個原則:拒絕批評,是一個很 重要的原則,因為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總會受限於害怕被批評。當這個前提被挪

走後,可以幫助學生勇敢的提出各式各樣的想法,培養彼此包容的精神,有助建 立支持性的環境。

二、聚斂式創造思考教學策略

(一)六 W 檢討法

六 W 檢討法是針對現有的方法或問題,從六個角度來思考方法的可行性及合 理性,在消極的方面可找出問題的缺點,積極的方面,則能增進思考的效率以解 決問題(劉丙燈,2003)。陳龍安(2006)指出,它可依照問題的性質不同,用 各種不同的發問技術來檢討,這六個問題是:(一)why(為什麼)?(二)what

(做什麼)?(三)who(何人)?(四)when(何時)?(五)where(何地)?(六)

hwo(如何)?

(二)屬性列舉法(Attribute Listing)

Crawford(1954)所倡導,他認為每一事物皆從另一事物中產生,一般的創造品 都是從舊物中改造。實施時,先列出所有重要的項目屬性,然後再提出改變各屬 性的方法,使該物品產生新的用途。

此外,還有另外四種類型(陳龍安,2006):(1)「優點列舉法」(Strong Listing):

逐一列出事物的所有優點,進而探討解決問題與改善的對策。(2)「缺點列舉法」

(Defect Listing):把產品的缺點,毫不客氣地指出來,然後再針對這些缺點設計 改良。(3)「特性列舉法」(Character Listing):依物品的構造及性能,按名詞 (物質、材料、製法…)、形容詞(形狀、顏色…)、動詞(技能、相關動作…)特 性列出,再檢討每一特性可改良處。(4)「希望列舉法」(Expect Listing):就 某項物品積極地幻想,不斷地提出「希望」、「怎樣才能更好」等理想與願望,

且不論可行性為何都將之列出,今日的幻想,可能是明日的產品。

三、綜合擴散式與聚斂式的創造思考教學策略

分合法(Synetic)是由美國麻省發明研究小組主席 Gordon(1961)所倡導的 一套團體問題解決、集體發明的方法(劉丙燈,2003),其運作的過程可分成二 種心理歷程:

(一)使熟悉的事物變得新奇(由合而分)

指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運用隱喻和類推的技巧,讓學生對某種熟悉的事物 去除舊問題、舊觀念,並以嶄新具創意的觀點去重新理解,如用新奇的角度去審 視舊觀念、舊問題、舊事物,以產生學習興趣。

(二)使新奇的事物變得熟悉(由分而合)

首先運用分析的方法將事物分成若干小部分,並針對每一個小部分加以研究

首先運用分析的方法將事物分成若干小部分,並針對每一個小部分加以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