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協同寫作 協同寫作 協同寫作 協同寫作

wiki 提供教師和學生一個全新有活力、且可協同合作的寫作空間,教 師不僅可強化和學生之間的互動、掌握學生完整的創作歷程,也可適時給 予建議或個別指導,進而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然而,國內對於 wiki 的 研究尚處於萌芽階段,在教育應用的研究不多,且多以資訊課程為主,所 以本研究希望將 wiki 系統與英文作文教學結合,將 wiki 運用於教學中,

除了介紹這項新工具並鼓勵學生在生活中使用 wiki 外,也能幫助學生成 為有強烈動機且優秀的寫作者,讓學生使用許多不同的溝通格式、增加與 他人的互動和合作,培養有效率的溝通、合作技巧。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協同寫作 協同寫作 協同寫作 協同寫作

本節共分為六部分,介紹協同寫作的定義、協同寫作的理論基礎、協 同寫作的優缺點、網路協同寫作工具、網路協同寫作的優點及相關研究。

壹、 協同寫作 一、 定義

寫作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行為,而是一種社會交際活動,是作者與讀 者之間的對話活動。讀者的訊息回饋對作者的思想表達以及寫作水準的提 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Cooper & Holzman, 1989;王篤勤,2001)。所

以寫作不應只是個人內在的行為,而是與社會文化互動的產物。因此,

LeFevre 認為寫作應是作者、讀者和社會脈絡一起共同創造的藝術作品 (引自 Armetta, 2007)。

寫作是複雜的過程,寫作者在這過程中必須不斷決定內文內容,且在 各不同階段可能會改變之前的決定。所以為了彌補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法的 不足,並為學生創造一個無威脅的學習環境,許多寫作的相關研究者和教 學者都建議採用協同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成員們不斷地協調、腦力激盪,

以獲得全體的共識、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並完成連貫且統一的文章 (Passig & Schwartz, 2007; Sapp & Simon, 2005)。

Ede 和 Lunsford (1990)將協同寫作定義為兩人以上的人一起創作一 個書面文件,且每個人都必須為這份文件負責。Dale (1994)認為協同寫 作是指共同執筆 (coauthor),可泛指許多共筆活動,如合作計畫、書寫 文本各別部分等。而 Morgan (1987)則認為協同寫作是指小組成員在文本 創作時,成員之間的有意義的互動、共同決定和分擔責任。

協同寫作是指一群學生在每個寫作階段和小組成員或同儕協同合 作,以達到對某個觀念、問題解決與創作文本的共識 (Al-Ahmad, 2003)。

藉由回饋的提供與接受,學生可了解寫作並不是孤獨的行為,而是一種社 會互動的過程,且具有良好規畫的小組活動可提升學生在學業上的表現和 寫作能力。

Semones (2001)認為,寫作的程序建構在行動與反應答覆上,透過這 逐步形成溝通的過程,較無技巧的寫作者可藉由和他人協同學習或寫作提 升自己的寫作技巧,並與較有技巧的寫作者交換意見,在老師評閱前嚴謹 的思考他們的寫作作品。利用協同創作,團體中每位成員在自己的專業領 域中貢獻一個段落,來幫助完成這個任務,所以,學生可簡化寫作並持續 激發彼此,而團隊也擁有一致的目標 (黃政嘉,2007)。

Galegher 和 Kraut (1994)強調協同寫作的本質,包含 1. 事實意義的 協調、2. 取得共識的需求、3. 公平的勞力分工、4. 個人貢獻的協調、

及 5. 小組權威問題的解決方案。

Posner 和 Baecker (1992)則提出協同寫作的寫作策略,並將其分為 以下四類:

1. 任務 (task):每個小組成員都有提升自己小組地位的任務,如寫作 者、顧問、編輯和校對者。

2. 活動 (activity):在協同寫作的過程中,可以有許多活動,如腦力激 盪、初期計畫、最後的編輯和校對。

3. 文本控制 (text control):協同寫作運用許多控制文本的方法,如(1) 統一法 (centralized method):在寫作過程中由一位成員控制文本的發 展;(2) 協同過程 (collaborative process):每位成員隨時都能修改文 本;(3) 保守法 (conservative method):每位成員輪流獲得文本的控制 權,所以每個成員在過程中的某個時間點都可自由控制文本的發展;(4) 獨立法 (independent method):整個過程中,成員各自完成文中的特定 部分。

4. 寫作策略 (writing strategy):在協同寫作的過程中,小組利用不同 方法設計文本,例如:單一寫作者、各別寫作和共同寫作。

綜上所述,協同寫作強調同儕或成員間彼此的互動,大家共同尋決解 決方案、一起做決定、達成共識和分享責任的過程。它不只能夠提升學生 的寫作能力,對學生的人際互動也有正面的影響,亦能減輕學生對於寫作 的焦慮。

貳、協同寫作的理論基礎 一、社會建構理論

社會建構論 (Social Constructivism)將學習視為一種主動建構的過 程,強調學習是個體根據自身經驗與外界互動而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 非被動的接受或記憶知識,唯有當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有興趣的知識時,

才 會 有 最 好 的 學 習 效 果 。 社 會 建 構 理 論 較 注 重 社 會 環 境 (social context),人們分享或質疑他人觀點來建構或修正自己的知識。而跟隨這 股潮流,教學的目的在意義的分享和所有學生積極的參與。

社會建構論強調學生間的會話是有效的學習途徑,而寫作則是一種內 在化的社會交流的表露。所以藉由協同寫作或討論有關寫作的話題,學生 都可互相學習。Vygotsky (1986)認為在學習上,應該重視的是學生在他 人協助下最大的可能表現或潛能,所以學習發生在每個共同執筆者的近側 發展區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T),而因為每一個學生 都可能在寫作的某個方面優於其他同學,所以在協同寫作的過程中,每個 學生都可發現自己的長處並幫助其他同學,而學生發現自己優勢能力的過 程,則可幫助學生的認知發展。且同學通常比教師更了解寫作的困難和困 惑,也更能予同學實質的幫助 (Collins, Brown & Newman, 1989,引自 石洛祥,2005)。

二、建構主義

建構理論 (Constructivism)學者如 Novak (1998)和 Resnick (1997) 認為知識建構來自於學習者過去的經驗與觀察結果,為了學習新事物,個 體必須改變過去經驗的認知,也就是說,學習意指建構或修正個體的內在 知識架構。在這種過程中,學習者積極學習,而不是消極接收或發現知識。

協同寫作的潛力是立基於一個假設,即共同寫作可以使學生就一個 共同的話題,觀察出替代的認知過程和學習策略外,也會產生認知衝突 (cognitive conflict) (Daiute & Dalton, 1988; Dale, 1994)。一些研 究顯示,大多數初學作文的人並不認真設計和修改文稿;相反地,擁有豐

富 經 驗 的 作 者 會 在 內 容 或 寫 作 過 程 都 有 相 當 細 膩 的 安 排 ( 石 洛 祥 , 2005)。此外,認知衝突是協同寫作另一個關鍵因素,因為透過認知衝突,

協同寫作的成員可以重新建構自己的思維、激發新思想和新方法,進而使 學習成為一個主動的過程。

三、互動假說

協同寫作的本質是社會互動,所以 Long (1983)所提出的互動假說 (interaction hypothesis)是協同創作另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礎。互動假說 的主要觀念和輸入 (input)與輸出 (output)有關,當學習者和他人接觸 互動時,一方面接受訊息,另一方面則建構自己的知識。互動假說認為學 習就在互動中發生,學習者透過和他人交談而獲得知識 (Long, 1983),

如果第二外語的學習者有機會藉由對話解決溝通問題,學習效果將會提 升。而語言學家亦指出,協調意義的過程對語言學習特別有幫助(石洛祥,

2005)。

參、 協同寫作的優點與缺點 一、協同寫作的優點

根據 Noël 和 Robert (2003)以及 Al-Ahmad (2003),協同寫作備受歡 迎是因為它有以下優點:

1. 幫助個體節省時間和勞力,並創造出更好的作品。

2. 可激發對計畫或文本有益的想法和觀點。

3. 藉由責任的分擔,協同寫作可降低學生的焦慮和建立小組和諧的關係。

4. 提 升 學 生 的 參 與 度 , 進 而 減 少 學 生 的 破 壞 性 行 為 (disruptive behavior)與無聊感。

5. 可增加學生在寫作上的自信心、安全感或責任感。

6. 可增加學生對作品的批判力和觀察力,找出作品的不足之處、組織缺

點、語意不清的字句與不合邏輯的想法提供同儕更深入且有用的回饋。

7. 提供學生真實的讀者,學生不再只以寫作者的觀點進行寫作,而會嘗 試以讀者的觀點審視自己的作品。

8. 讓學生了瞭解寫作是一個循環的操作,容許學生專注在每個階段的寫 作程序。

二、協同寫作的缺點

而 Speck, B. W. (2002)則提及協同寫作應用於教學上有以下困難:

1. 花費太多時間

2. 如何安排授課內容和幫助學生批判思考能力 3. 易造成學生的緊張和不安

肆、網路協同寫作工具

近二十年來,許多研究者為了發展協同寫作的工具,探討協同寫作不 同面向 (Passig & Schwartz, 2007),他們探討運用電腦工具進行協同寫 作和傳統紙筆方式的不同,發現兩者有很大的不同。結果顯示傳統紙筆方 式的寫作是線性模式,先進行腦力激盪,再將想法具體、清晰化。所以,

最初的草稿完成後,會伴隨許多不同版本的修改版;而電腦化的協同創作 較為完整、連貫,當小組成員創作最初的草稿時,他們能很快地達到立場 和意見的妥協,所以他們能比利用紙筆方式進行協同寫作的小組更早將文 件規畫、定型 (Goldberg, Russell, & Cook, 2003)。

網路寫作環境可區分為以下四種:

1. 利用 e-mail 往返訊息:

e-mail 被認為是最廣泛使用的非同步 (asynchronous)協同寫作工 具,大多數人利用 Word 編輯好文本後,再利用 e-mail 將文本傳送給小組

成員,而 Word 的追蹤修訂功能可讓使用者追蹤文本的變動和進行不同版 本之間的比較 (Eapen, 2007; Hansworth, 2006)。所以,當 2-3 位成員 共同編輯文本時,e-mail 是很方便、有效率的工具,但當更多成員想一起 編輯或寫作時,成員將無法清楚了解目前最新的發展,使得協同寫作過程 變得累贅且笨重 (Passig & Schwartz, 2007)。

2. 利用及時通 (Instant Messengers)或聊天室 (chat room)討論:

即時通和聊天室可供多人一起進行文本或專案的討論,打破時間和空 間的限制,但無法提供成員共同線上編輯的功能。

3. 利用 Blog 討論或進行寫作:

Blog 亦是廣受歡迎的協同寫作工具,學生可在 Blog 上發表、觀看及

Blog 亦是廣受歡迎的協同寫作工具,學生可在 Blog 上發表、觀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