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分析與討論 資料分析與討論 資料分析與討論 資料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wiki系統於高中學生英文寫作教學時,對於提升 他們在段落結構與內容方面表現的成效。本章主要在分析實驗結果,以驗 證研究假設,並加以討論。全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主要說明兩組學生在 寫作表現的分析與討論;第二節主要說明兩組學生在寫作態度上的分析與 討論;第三節主要說明學生對課程回饋單的回答情形。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寫作表現之分析與討論 寫作表現之分析與討論 寫作表現之分析與討論 寫作表現之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中,兩組學生在接受英文寫作教學實驗前與實驗後,均進行實 作兩篇文章,作為學生英文寫作的前、後測表現,以控制未能隨機抽樣、

隨機分派造成不等組的影響。評分時,以研究者參酌依據大學學科能力測 驗及指定科目考試的英文作文評定標準所編製之寫作評定量表,由三位評 分者依據「英文寫作評定量表」所評之分數,作為學生寫作表現之代表。

量表分為內容(5分)、組織(5分)、文法及句構(4分)、字彙與拼字

(4分),及體例(2分)五個向度,並加總以為學生寫作整體表現之依據。

所得資料,以寫作表現前測得分為共變量,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比較 兩組學生在英文寫作表現上,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以下就兩組學生,在 英文寫作評定量表總分、及其各分項量表等六個項目上,分別比較兩組學 生表現上是否存有差異。

表 4-1-1 兩組受試者在寫作表現前、後測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得分比較

實驗組 控制組

寫作表現 組別

N M SD N M SD 內容 前測 31 1.50 .52 32 1.19 .74

後測 31 2.78 .58 32 2.33 .59 組織 前測 31 1.18 .48 32 .78 .65 後測 31 1.89 .59 32 1.83 .68 文法 前測 31 1.10 .47 32 .72 .63 後測 31 2.52 .51 32 2.09 .47 用字 前測 31 1.08 .43 32 .59 .45 後測 31 1.95 .54 32 1.66 .72 體例 前測 31 .65 .29 32 .22 .33 後測 31 1.19 .25 32 1.14 .29 總分 前測 31 5.50 1.82 32 3.98 2.56

後測 31 10.32 2.19 32 9.05 2.34 由表 4-1-1 前、後測的得分情形發現:實驗組學生在英文作文評定量 表的五個分量表中的得分,後測分數皆高於前測分數,且呈現上升的趨 勢;而未接受實驗處理的控制組成員,在所有的分量表中的得分,亦呈現 上升的趨勢。

為進一步探究兩組學生在英文寫作的表現差異,以兩組受試者的前測 分數為共變數,就兩組受試者在英文作文評定量表之後測得分進行單因子 共變數分析。其分析結果說明如表 4-1-2、表 4-1-3 與表 4-1-4 所示:

表 4-1-2 兩組學生寫作表現後測之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寫作表現 Source of Variation SS df MS F Sig.

of F 內容 組間(組別*內容前測) .68 1 .68 3.74 .058

組內(誤差) 10.66 59 1.18

組織 組間(組別*組織前測) .76 1 .76 3.64 .061 組內(誤差) 12.25 59 .21

文法 組間(組別*文法前測) .03 1 .03 .16 .689 組內(誤差) 11.06 59 .19

用字 組間(組別*用字前測) .43 1 .43 .27 .264 組內(誤差) 19.81 59 .34

體例 組間(組別*體例前測) .01 1 .01 .24 .624 組內(誤差) 3.50 59 .06

總分 組間(組別*總分前測) 8.58 1 8.58 3.49 .067 組內(誤差) 145.20 59 2.46

*

p<.05;

**

p<.01;

***

p<.001

表 4-1-2 為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結果,英文寫作態度量表的總量 表與五個分量分皆未達.05 的顯著水準,接受虛無假設,表示三組迴歸線 的斜率相同,亦即共變項(前測成績)與依變項(後測成績)間的關係不 會因自變項各處理水準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測成績 來預測後測成績所得到的各條迴歸係數並無不同,符合共變數分析中組內 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定,所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

表 4-1-3 兩組受試者在寫作評定量表各量表之後測得分的單因子共變數 分析摘要表

寫作能力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of F 內容 組間 .96 1 .96 5.07* .028

組內 11.34 60 .19 全體 432.75 63

組織 組間 .84 1 .84 3.89 .053 組內 13.01 60 .22

全體 242.00 63

文法 組間 .98 1 .98 5.31* .025 組內 11.09 60 .19

全體 351.00 63

用字 組間 .001 1 .001 .004 .95 組內 20.24 60 .34

全體 230.75 63

體例 組間 .14 1 .14 2.44 .124 組內 3.51 60 .06

全體 90.25 63

總分 組間 .42 1 .42 .16 .688 組內 153.78 60 2.56

全體 6236.25 63

*

p<.05;

**

p<.01;

***

p<.001

由表 4-1-3 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顯示:經由不同的實驗處理,兩組 受試者,在排除前測的影響後,在「組織」、「用字」、「體例」及「總分」

得分並未達到顯著的差異(

p

.05),亦即經教學實驗後,實驗組成員在「組 織」、「用字」、「體例」及「總分」分量表上的得分並未顯著高於控制組,

故本研究假設 1-2、1-4、及 1-5 並未獲得支持。但兩組受試者在「內容」

及「文法」得分達到顯著的差異(

p

.05),為進一步瞭解其平均數的差異 情形,列出其調節後平均數,如表 4-1-3 所示。

表 4-1-4 實驗處理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內容、文法與句構後測之調節後 平均數

寫作能力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調節後平均數 內容 實驗組 31 2.77 2.67

控制組 32 2.33 2.42 文法 實驗組 31 2.52 2.44 控制組 32 2.09 2.17

如表4-1-4顯示,實驗組接受wiki系統與協同寫作教學後,在「內容」

及「文法」的得分顯著高於控制組,故此項結果支持假設1-1及1-3。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寫作態度之分析與討論 寫作態度之分析與討論 寫作態度之分析與討論 寫作態度之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以研究者依據語意差異法所自編的「英文寫作態度量表」來探 討協同寫作與wiki系統對高中二年級學生英文寫作態度之影響,此量表共 分為「實用程度」、「喜好程度」、及「信心程度」等三部份。

所得資料,以兩組學生在英文寫作態度量表前、後測分數進行成對樣 本t檢定分析,考驗兩組學生在接受不同的教學實驗後,英文寫作態度是 否改變上,且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以下就兩組學生,在英文寫作態度量 表總分、及其各分項量表等四個項目上,分別比較兩組學生表現上是否存 有差異。

圖 4-1 兩組學生寫作態度前測比較圖

圖 4-2 兩組學生寫作態度後測比較圖

圖 4-3 實驗組學生寫作態度前後測比較圖

圖 4-4 控制組學生寫作態度前後測比較圖

由圖 4-1 可知實驗組學生在「有目標的」選項上的態度較控制組學生

正向,兩組相差約 0.7 分,其餘選項兩組學生在英文寫作態度前測上的態 度表現並無明顯差異。而圖 4-2 顯示兩組學生在英文寫作態度後測表現有 明顯差異,實驗組學生的態度較控制組學生正向,實用程度分量表上的分 數相差 1-2 分,喜好程度分量表上的分數相差 2-3 分,信心程度分量表的 分數相差 1-4 分。

由圖 4-3 可知實驗組學生的前後測態度有明顯的改變,在實用程度分 量表的表現上,除了「重要的」選項上差別不大外,態度普遍往正向偏 1 分;在喜好程度分量表的表現上,除了主動、積極與用心的選項上的改變 不明顯外,其他選項普遍偏向積極;而在信心程度分量表的表現,實驗組 學生態度普遍往正向偏 2 分。而圖 4-4 顯示控制組學生在英文寫作態度的 前後測表現並無明顯差異。

表 4-2-1 兩組學生整體寫作態度前後測統計量與成對樣本 t 檢定

實驗組 控制組

量表內容

M SD t M SD t 總分 前測 70.19 16.02 73.88 19.62

後測 57.42 13.59

3.49**

69.97 12.88 .91 實用程度 前測 21.74 7.38 24.25 8.49

後測 18.94 6.58 1.68

20.34 5.46 2.10**

喜好程度 前測 30.74 7.18 31.41 8.49 後測 24.97 6.54 3.44**

41.84 7.37 -.22 信心程度 前測 17.71 3.63 18.22 5.50

後測 13.52 3.64 4.61***

17.78 4.50 .35

*

p<.05;

**

p<.01;

***

p<.001

表 4-2-1 為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前後測基本統計量與成對樣本

t

檢 定,由表得知實驗組總分的前、後測平均分數各為 70.19 與 57.42,相差

12.77 分,

t

= 3.49,

p

= .002,仔細探討三個分量表,在實用、喜好、

及信心等分量表之後測平均分數各為 18.94、24.97、13.52 分,

t

值分別 為 1.68、3.44、4.61,其中喜好及信心分量表

p

值各為.002 與.000 達顯 著差異,故此項結果支持假設 2-2 及 2-3。

而控制組總分的平均分數降低 3.91 分,

t

= .91,

p

= .369,未達顯 著差異,而在實用及信心等分量表之平均分數分別相差了 3.9、.44 分,

而喜好分量表之平均數則相差了 10.43 分,三個分量表的

t

值分別為.91、

2.10、-.22、.35,其中實用程度分量表之

p

= .045,達顯著差異。控制

組學生的英文寫作態度只有在實用程度上有所提升,但對英文作文的喜好 反而降低,而實驗組學生對英文作文的喜好與信心則有提升現象。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教學課程回饋問卷回答情形 教學課程回饋問卷回答情形 教學課程回饋問卷回答情形 教學課程回饋問卷回答情形

為了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經過十週的實驗教學後,對於整個學習 過程的感受與回饋,因此在實驗課程結束後,各對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實 施「教學課程回饋問卷」。其目的是為了解學生對於wiki系統使用情形與 對於課程進行方式的意見,以進一步提供未來教學的參考。

本研究之「課程回饋單」共有四部份,第一部份是對課程的看法,第 二部份是對本課程寫作活動的看法,第三部份是對於協同寫作的看法,第 四部分是對 wiki 系統的看法,控制組學生填答第一、二部分,而實驗組 學生則填答全部問卷。問卷題項採封閉式問題與開放式問題的形式,封閉 式問題由團體成員就題目敘述內容的同意程度,在適當的方格內勾選,「非 常同意」者計四分、「同意」者計三分,「不同意」者計二分,「非常不 同意」者計一分,分數愈高表示同意程度愈高,茲將各部份填答的結果整 理如下:

壹、 兩組學生對課程的看法 一、封閉試問題

此部份共有六個題目,目的在瞭解受試學生對課程內容與課程安排的 看法,茲將兩組學生在各題項分數的平均數、標準差列於表 4-3-1。

表 4-3-1 實驗組學生在「對課程的看法」各題目分數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實驗組 控制組 題目

平均數 標準差 平均數 標準差

1. 我認為本課程可以增進我的寫作能力 3.19 .60 3 .75

2. 我認為本課程可以增進我的字彙量 3.12 .71 2.97 .62

3. 我認為本課程可以增進我的文法觀念。 3.16 .74 3.03 .73

4. 我認為本課程可以增進我的溝通能力 3 .77 (不需作答)

5. 我認為本課程可以增加我對英文作文的認識。 3 .54 3.13 .63

6. 我認為本課程可以增加我對英文作文的興趣。 2.58 .56 2.79 .72

由表 4-3-1 發現,實驗組學生在 1-5 題的平均數界於「同意」(M=3) 和「非常同意」(M=4)之間,標準差介於.54 和.77 之間,顯示實驗組學生 對「課程的看法」1-5 題題目的同意程度極高,表示本課程可有效增進學 生的寫作能力、字彙量、文法觀念、溝通能力及對英文作文的認識。而第 6 題平均數為 2.58,標準差為.56,平均而言,學生認為本課程亦可提升 多數學生對英文作文的興趣。

而控制組學生在第 1、3 及 4 題題目平均數界於「同意」(M=3)和「非 常同意」(M=4)之間,標準差介於.63 和.75 之間,顯示控制組學生對「課 程的看法」1、3 及 4 題目的同意程度極高,表示本課程可提升控制組學生 寫作能力、文法觀念及對英文作文的認識。而 2 及 4 題題目平均數各為 2.97 及 2.79,標準差各為.73 及.72,平均而言,學生認為本課程亦可提升字

彙量及對英文作文的興趣。

二、兩組學生「對課程的看法」的改變原因

綜合整理受試學生對於參與課程後的改變原因,主要改變原因如表

綜合整理受試學生對於參與課程後的改變原因,主要改變原因如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