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司法違憲審查「制度創設正當性」之論辯

本節先探究「制度創設正當性」之論辯,並集中於前述兩個焦 點:一、司法機關行使違憲審查權,是否取得憲法授權?二、大法 官未經民主選舉產生,是否具有行使違憲審查權之正當性?

一、法院有無取得違憲審查之憲法授權

美國聯邦憲法第三條規範司法權,第一項規定:「美國之司法 權,屬於單一之最高法院及國會因時制定與設立之下級法院81。」

各種主張,出現於各種脈絡(contexts)之中,但無任何條理(thread)可以貫 穿所有脈絡。我們未必能夠區辨作者們所討論的議題是法律正當性、社會學的 正當性或道德正當性三者中的何種正當性類型。」See Fallon, supra note 26, at 1813; 是以,本文將美國司法違憲審查正當性各種論辯,用「制度創設」、

「制度運作」與「制度功效」三個環節來涵蓋,乃是經過觀察後的初步構想,

目的在嘗試將美國繁複的各種學術論辯進行類型化,以利於分析,非謂三個制 度環節之間可加以一刀兩斷式地截然劃分。

81 The judicial Power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vested in one supreme Court, and in such inferior Courts as the Congress may from time to time ordain and establish.

同條第二項規定:「司法權所及之範圍,應包括基於本憲法、合眾 國法律,及以美國權力所締結或將締結之條約而發生之一切普通法 和衡平法案件82。」從這些條文究竟可否解讀出憲法是否授與司法 機關行使違憲審查權呢?

否定論:憲法未明示授與法院違憲審查權

持否定論者,大致採取兩種途徑:一是從前述聯邦憲法第三條 的文字表面意義出發,採取原意主義論(originalism)解釋方法,

而得出否定之答案;另一個則在前述基礎上,基於一般性的認知為 基礎,認定司法違憲審查權是聯邦最高法院在一八○三年Marbury v. Madison案,經由Marshall首席大法官的巧妙論證而自我創設來 的,故非憲法之授權。

從憲法文本的字義推論而得出否定答案的,Paulsen的論證可 為代表。他認為,美國聯邦憲法沒有任何文字提及聯邦法院有權解 釋法律及聯邦憲法,聯邦法律解釋權並非特定列舉給任何聯邦政府 機構之權力83。聯邦憲法第三條授與法院的司法權範圍,僅限於在 個案(cases)及爭訟(controversies)中作出判決(render judg-ments)84,而法院遵守不提供政治部門訴外意見或憲政建議之

「諮詢性意見原則」(doctrine of advisory opinions),正是法院謹 守憲法分際的表現85。與Paulsen持相似見解者相當普遍,連力辯法 院應擁有釋憲終局權威地位的Alexander與Schauer也承認:「由豐

82 The judicial Power shall extend to all Cases, in Law and Equity, arising under this Constitution, the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Treaties made, or which shall be made, under their Authority.

83 Michael Stokes Paulsen, The Most Dangerous Branch: Executive Power to Say What the Law Is, 83 THE GEORGETOWN L.J. 217, 241 (1994).

84 Id. at 298.

85 Id. at 302.

富的歷史證據顯示,制憲者並無意使聯邦最高法院成為憲法終局解 釋者,各州憲法批准者亦未將聯邦最高法院理解為憲法終局解釋 者,憲法條文更未交付聯邦最高法院憲法終局解釋者之任務86。」

上述這種論述,與另一種否定說相互呼應,兩者可說是一體的 兩面。詳言之,在認定聯邦憲法未曾授權之前提下,論者便從歷史 實踐中去尋繹司法違憲審查制度之根源,結果「司法違憲審查權係 經由聯邦最高法院在Marbury案中自我論證而來」的論點,就得到 許 多 人 的 認 同 , 如Goldsworthy87、Kramer88、Dershowitz89、 Brewer-CarIas90、Wellington91等。Goldsworthy的下列論述,可以 說具有代表性:美國釋憲權的創設,乃是奠基於一般人對聯邦最高 法院類如Marbury案等論證92之默認。長久以來,美國司法違憲審

86 Larry Alexander & Frederick Schauer, Defending Judicial Supremacy: A Reply, 17 CONST. COMMENT. 455, 459 (2000).

87 Jeffrey Goldsworthy, Raz on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22 LAW AND P HILOSO-PHY 167, 169 (2003).

88 Kramer, supra note 79.

89 DERSHOWITZ, supra note 7, at 4.

90 BREWER-CARIAS, supra note 4, at 136-37.

91 Harry H. Wellington, Foreword, in THE LEAST DANGEROUS BRANCH: THE SUPREME

COURT AT THE BAR OF POLITICS ix (2d ed. 1986).

92 首席大法官(the Chief Justice)John Marshall在其所主筆的1803年Marbury v.

Madison案判決中之論證要點,主要有四:國會立法權是有限的;憲法是 最高法律,違憲法律無效;解釋法律乃司法部門之專屬領域與職責;法官 應恪守憲法行使違憲審查權。有關John Marshall在Marbury v. Madison案論證之 分析,參考Paulsen, supra note 83, at 242-43; Edward White, The Constitutional Journey of Marbury v. Madison, 89 VA. L. REV. 1463, 1476-82 (2003); Horacio Spector, Judicial Review, Rights, and Democracy, 22 LAW AND PHILOSOPHY 285, 305-14 (2003); 嗣 後 , 聯 邦 最 高 法 院 雖 陸 續 於 Cooper v. Aaron (358 U.S. 1 (1958)), Planned Parenthood of Southeastern Pennsylvania v. Casey (505 U.S. 833 (1992))及United States v. Morrison (529 U.S. 598 (2000))等案,一再論證其擁有

查創始於Marbury案,幾已成為標準答案93。換言之,「憲法未授 權」、「聯邦最高法院自我論證」與「人民默認」等綜合論述,即 為「否認說」論者相對普遍的認知。

肯定論:憲法已默示授與法院違憲審查權

然而,持肯定立場者則有不同的詮釋,他們認為憲法已授與聯 邦最高法院違憲審查權。首先,早在一九五九年,Herbert Wechl-ser就曾援引美國聯邦憲法第六條「優位條款」(the supremacy clause),捍衛司法違憲審查權的正當性。由於該條款規定:「本 憲法、依本憲法所制定之聯邦法律,及基於合眾國權力所締結之條 約,均為吾國最高法律,縱與任何州之憲法或法律有牴觸,各州法 院法官均應遵守之94。」Wechlser即依據此條款所隱含之「憲法優 位論」及「法官有守憲職責」理念,導出他對司法審查正當性之確 信:「本人毫不懷疑司法違憲審查的正當性,無論個案中有疑義之作 為,屬於立法部門或行政部門,也不論其屬於聯邦的或各州的,均適 合加以審理95。」Wechsler援引「優位條款」作為捍衛司法違憲審查 正當性之依據,其論證雖並不深刻,惟對後繼者卻具有啟發作用。

違憲審查權之正當性,但美國學術界對於「聯邦憲法究竟有無授與法院司法違 憲審查權」之正當性爭議,仍聚訟盈庭。

93 Mary Sarah Bilder, Why We Have Judicial Review, 116 THE YALE L.J. POCKET PART

215, 215 (2007).

94 This Constitution, and the law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shall be made in pursu-ance thereof; and all treaties made, or which should be made, under the autho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be the supreme law of the land; and the judges in every States shall be bound thereby, anything in the Constitution or laws of any State to the contrary notwithstanding.

95 Herbert Wechsler, Toward Neutral Principles of Constitutional Law, 73 HARV. L.

REV. 1, 2 (1959).

其次,力辯聯邦憲法業已授與司法違憲審查權,且論證相當清 晰者,尚有Clark、Prakash與Yoo等人。Clark從憲法「優位條款」

的「文本」(text)、「歷史」(history)與「結構」(structure)

三個面向,論證聯邦憲法業已授與法院違憲審查權。就「文本」面 向言96,Clark從「優位條款」前半段「本憲法、依本憲法所制定之 聯邦法律,及基於合眾國權力所締結之條約,均為吾國最高法律」

之旨意推演,「聯邦法律」只有在「依本憲法所制定」之前提下,

始具有至高性。依此旨意,唯當聯邦法律不違反聯邦憲法時,法院 才加以適用。若從「優位條款」後半段「縱與任何州之憲法或法律 有牴觸,各州法院法官均應遵守之」分析,州法官負有宣告「違反 聯邦憲法之州法律無效」之國家義務,而依據聯邦憲法第三條賦予 聯邦最高法院上訴管轄權之旨意,即可導出聯邦最高法院亦有違憲 審查權之結論;就「優位條款」的「歷史」面向言97,Clark從制憲 史資料檢視,認為制憲者在處理「聯邦與各州」之關係上,設立了 兩大目標:貫徹聯邦憲法的至高性;限制聯邦權力免於侵犯州 權與人權。為了達成第一個目標,制憲代表們曾先後提出三個方 案:即賦予聯邦政府以武力強制解決;授與國會否決州法律,

及在聯邦法院管轄權拘束下,要求州法院貫徹聯邦法律。結果,

前兩項方案遭到代表否決,最後採用第三方案「優位條款」。

Clark總結指出,制憲者採行「優位條款」入憲而拒絕「國會否決 州法律」方案,即有意要法院(而非國會)來裁斷國會是否逾越憲 法界限之明證98;最後,Clark另從憲法「結構」面向分析,認為制

96 Bradford R. Clark, Unitary Judicial Review, 72 THE GEORGE WASH. L. REV. 319, 323 (2003).

97 Id. at 325-31.

98 Id. at 328.

憲者亦知若由國會自行判斷自己的立法是否違憲,等於讓國會球員 兼裁判,自然違反了「無人得於自己為當事人之案件中擔任仲裁 者」之法學公理(maxim)。是以,「優位條款」加上「法院獨 立」(終身職與薪資保障)的憲法結構設計,即是授與司法違憲審 查以制衡聯邦權力濫用之良好機制99

Prakash與Yoo之論證與Clark類似,但略有差異。相同的是,

兩者皆從聯邦憲法的「文本」、「結構」、「歷史」三面向論證,

不 同 的 是 :  在 「 文 本 」 方 面 ,Clark 聚 焦 於 「 優 位 條 款 」 , Prakash與Yoo則除「優位條款」外,另引聯邦憲法第三條授與法院

「個案與爭訟」之審判權,推論出司法審判權與違憲審查權之必然 連結,導出司法違憲審查權之正當性100;在憲法「結構」方 面,Clark認為司法違憲審查是憲法賦予法院以制衡聯邦權力之制 度設計,Prakash與Yoo則根據權力分立理論(三部門均具有成文憲 法下之同位格地位)、核心權理論(違憲審查權是司法權之核心功 能)與聯邦憲法第六條第三款宣誓條款(維護聯邦憲法是公務員之 憲法義務)等101,論證司法機關應有違憲審查權之憲法基礎;

在制憲史方面,Clark認為制憲者採行「優位條款」入憲而拒絕

「國會否決州法律」方案,即明顯有意讓法院擁有違憲審查權以限 制聯邦權力,Prakash與Yoo則舉制憲與憲法批准期間之若干證據,

證明制憲父執輩們認同法院行使違憲審查權。這些證據包括102 制憲前即有若干州在無文本授權下,行使違憲審查權;有十數位 制憲代表主張司法違憲審查權;憲法批准階段有許多聯邦主義者

99 Id. at 332-33.

100 Prakash & Yoo, supra note 7, at 356-57; Saikrishna B. Prakash & John C. Yoo, The Origins of Judicial Review, 70 THE U. OF CHI.L. REV. 887, 899-904 (2003).

101 Prakash & Yoo, supra note 7, at 358-61; Prakash & Yoo, id. at 914-27.

102 Prakash & Yoo, supra note 7, at 368.

與反聯邦主義者,公開為文支持法院的違憲審查權;憲法批准後 各界對於司法違憲審查權,已有相當共識;以及前述聯邦憲法第 三條與「優位條款」已有文本授權。

還有論者從美國獨立之前業已慣行的司法經驗、憲政思想及政 治思想(司法獨立性),推定制憲者已默認法院之違憲審查權。

Bilder即舉殖民地時期即有司法違憲審查之事實,推論制憲者已承

Bilder即舉殖民地時期即有司法違憲審查之事實,推論制憲者已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