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背景緣由

在九項綠建築指標中,基地保水為十分關鍵的一項,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林憲德,2009)對於基地保水的界定為:「藉由蓄留及滲透設施來增加基地 之保水能力,若將基地保水蓄留及滲透設施與自然界對比,由水文循環就能 顯現出保水蓄留及滲透設施所具的雨水保持機能。」在「建築技術規則」第 17 章「綠建築基準」第 305 條中對基地保水有更加明確之定義:「建築基 地應具備原裸露基地涵養或貯留滲透雨水之能力,其建築基地保水指標應大 於○.五與基地內應保留法定空地比率之乘積。」(李瑞騰,2012)。我國自 1999 年開始實施綠建築評估,同時委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編定「綠建築評 估手冊」以提供建築師設計與評估標準。評估手冊中同時以「基地保水評估 表」作為建築從業人員檢核以及計算之工具,表中將保水手法分為二,一為

「常用保水設計」以及二「特殊保水設計」,其中包含的工法相當多種,舉 例如下:

(一)常用保水設計:1.裸露土地保水量、2.透水鋪面設計保水量、3.人工地盤 花園貯留設計保水量。

(二)特殊保水設計:1.地面貯留滲透設計保水量、2.地下礫石滲透貯留保水 量、3.滲透排水溝設計保水量、4.滲透陰井設計保水量、5.滲透側溝保水量。

二、基地保水的重要性

16

所謂基地的「保水性能」,就是建築基地涵養水分及貯留雨水的能力。

不用一般「透水」之名,而取名為「保水」之原因。基地的保水性能愈佳時,

基地涵養雨水的能力愈好,有益於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進而改善土壤之有 機品質並滋養植物,對生態環境有莫大助益,這是在綠建築中推動生態環保 不可或缺的指標。過去的建築環境開發常採用不透水舖面設計,使得大地喪 失良好的吸水、滲透、保水能力,剝奪了土壤內微生物的活動空間,減弱了 大地滋養植物的能力。同時因為土地失去了蒸發水分潛熱的能力,而喪失調 節氣候的功能,甚至引發居住環境日漸高溫化的「都市熱島效應」。

過去我們的大地環境可說是充滿態有莫大的傷害。此外,過去的都市防 洪觀念,都希望把自家的雨水盡速往鄰地排出,因此所有住家大樓都把自家 基地墊高,或者設置緊急馬達以排除積水。這種「以鄰為豁」的觀念,造成 都市公共排水設施莫大的負擔,每到大雨,永遠有低窪人家匯集眾人之雨水 而淹水。事實上這種不考慮土地保水、滲透、滯留的排水觀念,是一種很不 生態的都市防洪計畫。現在歐美最新的生態防洪對策,常規定建築及社區基 地必須保有滲透、貯留雨水的能力,以吸收部分洪水量,而達到軟性防洪的 目的。本指標希望能藉由促進基地的透水設計並廣設貯留滲透水池的手法,

以促進大地之水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緩和氣候高溫化現 象,並進而降低公共排水設施、減少都市洪水發生率。現代的城鄉環境不但 使地面大量不透水化,也使地面喪失許多積水的濕地埤塘,連地面下的土壤 也因地下室建設與土壤改造而漸漸「無孔隙化」而減弱涵養水份的能力。

基地保水指標之重要性在於促進建築基地的透水設計並廣設貯集滲透 水池的手法,以促進大地之水循環能力、改善生態環境、調節微氣候、緩和 氣候高溫化現象,並進而降低都市公共排水設施負擔,減少都市洪水發生率 (林憲德,2006)。都市災害防治技術的建構方面,基地保水性能的提高,能 夠有效的降低地表逕流量,減低地表排水系統的負荷,減少水災的發生。洪

17

水可由地表的滲透,使低漥地區的積水能盡快消退,降低人民生命財產的損 失及整體社會成本的消耗,這些在都市災害的防治上,都具積極性的意義。

「基地保水設計」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直接滲透設計」,二是「貯留 滲透設計」。所謂「直接滲透設計」就是完全利用土壤孔隙的毛細滲透原理 來達成土壤涵養水分的功能。所謂「貯留滲透設計」就是設法讓雨水暫時留 置於基地上,然後再以一定流速讓水滲透循環於大地的方法。

三、基地保水性能的工法與案例簡介

基地保水的工法依據上述可以分為「直接滲透設計」與「貯留滲透設 計」,其中「直接滲透設計」以 1.裸露土地設計、2.透水鋪面設計、3.透水 管路設計為代表;而「貯留滲透設計」以 1.貯集滲透設計、2.地下礫石滲透 貯集設計、3.花園土壤雨水截留設計等為代表。

(一)直接滲透設計 1. 裸露土地設計

保留大自然的土壤,亦即留設綠地被覆蓋地草溝讓雨水直接滲入之面 積。綠地:大自然之土壤地面。被覆地:以地被、樹皮、木屑、礫石覆蓋之 裸露地面,具備孔隙可保水。草溝:利用地形洩水波坡射設計自然排水路是 最佳生態排水工法。

案例 7:裸露土地(雲林縣大興國民小學)

施工前 施工後

18

2.透水鋪面設計

由表層至基層均有良好的透水性,只要在表層採用孔隙率高的耐壓材料 (如連鎖磚、植草磚、透水性瀝青),並以透水性高的砂石(如壂砂、級配)為基 層,則降水可由表層面材間的縫隙滲入地表下,使得整體能夠具有相當良好 的透水性。「鋪面」,大略可依其部位區分為上下兩部分:上為表層:通常 為「耐磨材」,如面磚、石材、木材、或其它的面材。下為基層:通常為「承 載層」,如砂石級配構成。依鋪面表層及基層的材料種類,可發展出許多不 同型式的透水鋪面,目前多以多孔質的連鎖磚、植草磚、水泥板塊、砌石來 鋪設地面,為相當普遍的透水鋪面方式。若能確保人工透水鋪面其透水性優 於裸露土壤,可使雨水自然入滲至地面下。

案例 8-1:透水性鋪面(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結合生態工法,參與推動城市綠化生態,

藉由硬體圍牆生態綠籬化,矮化圍牆高度並增加圍牆透空率,讓中山校園之 古樸美與逸仙樓三級古蹟之神秘面紗,展現於社會大眾之眼前,提昇校園與 社區的視覺友善交流;相對而言,校園形象也柔化了都市叢林的僵硬與冰

19

冷,創造親和的都市綠洲。

施作透水磚鋪面之前,最底層先以 15 公分厚的碎石級配鋪底,其上 擺放 3 公釐的襯墊細石,再鋪設不織布,上置透水磚,再以細砂填縫。兩 兩透水磚之底部均以 2 種分隔塊(方型及 T 型)支撐,藉以強化舖設後之 地面平整性。另外新作花台環保洗石子界石,花台裏有 15 公分厚碎石級配 及以 1:3 水泥砂漿固定,花台下方為透水設計,界石亦預留排水孔。樹穴 周圍先以枕木石板環繞,土層表面再以小卵石鋪面修飾,一方面增加美觀、

另一方面可避免因下雨沖刷造成樹穴表層之土壤流失(黃郁宜、楊世瑞、

黃士哲、鄭鈺樺、張慧瑩,2010)。

施工前 施工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