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文部分》

1. 王文科 (198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 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學的範疇,教師天地,75,2-11。

3. 王洪文 (1992),再談鄉土地理和野外實察,《菁莪季刊 12》,6-15。

4. 王淑芬 (2004),國民中學戶外鄉土地理教學模式及其評量之行動研究,台灣師 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5. 申世芳 (2004),桃園縣虎頭山地區高中地理實察課程教學資源的分析與應用—

以一年級通論地理課程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6. 朱慶昇 (1993),戶外教學設計原理之研究,環境教育,16,31-38。

7. 李崑山 (1993),戶外教學活動單設計思考模式,環境教育,台北,18,61- 67。

8. 李崑山 (1995),開放教育中的戶外教學,環境教育季刊,24,58-63。

9. 李崑山 (1996),國民小學戶外教學理論與實務初探,環境教育,29,62- 69。

10. 林建平 (2010a),低成就學童的心理特徵與原因之探討,國教新知,57(1),

43-51。

11. 林建平 (2010b),低成就學童的家庭環境與自我調整學習之研究,新竹教育大 學教育學報,27(1),93-123。

12. 林素卿 (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3. 吳明隆 (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14. 胡金印 (1998),校園附近中學地理實察教學之理論探討,雄中學報,1,71-84。

15. 胡金印 (1999),我國中學地理實察教學之困境與可行之道—校園附近之實察教 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9(6),87-115。

16. 凌蘋 (2013),科學遊戲融入引導式探究教學對國中低成就學生自然科學習成 效,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所碩士論文。

17. 施添福 (1989),中學地理教學理論與實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 員會印行,316-318。

18. 韋煙灶 、 陳秋月、張淑娟 、 黃應婕 、黃菁秀 、鄭淑惠 、曹美華 (1999),港南家 鄉探訪—地理科戶外教學「學習單」的編製與教學活動之實施,地理教育,

25:13-30。

19. 徐榮崇(1995)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理 系碩士論文。

20. 陳東陞(1993):低成就學生的診斷與輔導。研習資訊,3(9),17-21。

21. 陳伯璋(主編)(1986),教育研究的新取向,台北,南宏。

22. 陳培源(1990),北投貴子坑休閒活動區內之地質景觀-倒轉褶皺與不整合,地 質,10 (2),157‐165。

23. 陳新上 (2004),貴子坑,北投瓷土產地的風光,地質,10 (2),142-149。

24. 陳建宏 (2003),北投龍鳳谷地區水資源特性及其鄉土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台 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25. 陳國川 (1995),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26. 張春興 (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27. 張新仁 (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28. 梁琪琬 (2006),台中縣梧棲漁港地理實察課程設計與其評估之研究,彰化師範 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29. 許樺如 (2012),解決國中地理低成就學生的學習困難之行動研究,台中教育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班碩士論文。

30. 曾鈺琪、鄭辰旋、謝顥音 (2013),宜蘭縣國中小學教師之戶外教學認知研究,

環境教育研究,19(2),57-90。

31. 曾柏瑜 (2008),低成就學童的有效補救教學原則,臺東特教,27,25-29。

32. 楊志文 (2005),貴子坑戶外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之影響,台北 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系碩士論文。

33. 楊坤堂 (1993),低成就學生的診斷與教學,國小特殊教育,14,12-18。

34. 楊坤堂 (1997),低成就學生的輔導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2),54-60。

35. 楊榮祥 (1979),戴爾的經驗塔(上)-教學資源應用的原則,科學教育,25,9-13。

36. 楊榮祥 (1979),戴爾的經驗塔(下)-教學資源應用的原則,科學教育,25,8-13。

37. 歐用生 (1994),提昇教師行動研究能力,研習資訊,11(2),1-6。

38. 歐用生 (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

39. 廖財固 (2005),高中地理實察教學實踐之研究—以高一地理為例,台灣師範大 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40. 蔡清田 (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圖書。

41. 黃光雄 (1998),教育概論,師大書苑。

42. 黃朝恩 (1994),地理科戶外環境教學之實驗研究,地理研究報告,21,173-208。

43. 黃朝恩 (1999),鄉土教學的環境教育意義及其範例,環境教育,40,7-14。

44. 黃朝恩、陳燕釗、王淑芬、洪肇呈 (2002),國民中學師生的環境意識及環境教 育需求研究,地理研究報告,36,33-58。

45. 黃珮珍 (2008),應用社區資源進行高中地理實察之行動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地 理系教學碩士論文。

46. 黃鑑水(2007),貴子坑水土保持戶外教學園區--見證臺灣的造山運動,地質,

26 (3),54‐59。

47. 劉世和 (2005),利用社區環境資源進行學校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台北市 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48. 劉潔玲 (2001),學業成就不足與學習動機問題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9(3),

86-105。

49. 鄭夙玲 (2004),學校本位的地理實察教學設計與實施--以高雄市立鹽埕 國中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50. 歐用生 (1994),提昇教師行動研究能力,研習資訊,11(2),1-6。

51. 歐用生 (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改革,國民教育,39(5),2-12。

52. 歐用生 (2000),教師是轉型的知識分子--聲音的「政策」與「教學」 國民教育,

41,22-10。

《英文部分》

1. Ford, P. M. (1981):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Sons, Inc..

2. Grunebaum, M.G. (1961):A study of learning problem of children:Casework implications, Social Casecvork, 42, 261-468.

3. Idar, J.&Ganiel, U. (1985):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high school physics:Development of a remedial teaching method and assessment of its impact on achieve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2(2), 127-140.

4. Kearsley, G. (2000):Online education: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yberspace , Wadsworth:Thomson Learning.

5. George W. Donaldson & Louise E. Donaldson (1958):Outdoor Education a Definition, Journal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29:5, 17-63.

6. Smith, J.W. (1987):Outdoor education and it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Geography, 72(3) , 209- 216.

《網頁部分》

1. 中央氣象局(無日期):〈地面氣象觀測〉。2016/1/12 瀏覽。

http://www.cwb.gov.tw/V7/eservice/docs/overview/observation/metro/

2. 台北市大地工程處(無日期):〈園區生態及設施〉,《台北北投貴子坑水土保持 戶教學園區》。2016/1/12 瀏覽。

取自 http://swcclassroom.swcb.gov.tw/swcb_03/facility.asp

3. 台南縣本土教學資源網(無日期):〈構樹〉,《南縣教網》。2016/1/12 瀏覽。

取自 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6&bdsn=594

4. 台南縣本土教學資源網(無日期):〈羅氏鹽膚木〉,《南縣教網》。2016/1/12 瀏 覽。

取自 http://ltrc.tnc.edu.tw/modules/tadbook2/view.php?book_sn=6&bdsn=667

5. 徐偉哲(2015):〈跌水工法〉,《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2016/1/12

瀏覽。

取自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64150

6. 莊溪(無日期):〈落羽杉〉,《認識植物》。2016/1/12 瀏覽。

取自 http://goo.gl/5blle3

7. 莊溪(無日期):〈構樹〉,《認識植物》。2016/1/12 瀏覽。

取自 http://goo.gl/Q76cYC

8. 莊溪(無日期):〈羅氏鹽膚木〉,《認識植物》。2016/1/12 瀏覽。

取自 http://goo.gl/uWDYdQ

9. 黃芳謙(2012):〈瘤莖藤〉,《一花一木一世界》。2016/1/12 瀏覽。

取自 http://goo.gl/zuwkJV

10. 維基百科(無日期):〈自動氣象站〉,《維基百科》。2016/1/12 瀏覽。

取自 https://goo.gl/xSjpjj

11. 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無日期):地理科表現標準,國民 中學學生學習成就標準本位評量。2016/1/12 瀏覽。

取自 http://sbasa.ntnu.edu.tw/SBASA/Subject/SubjectGeography_1.aspx

《報紙部分》

1. 〈貴子坑溪積砂久不清除,雨後淹埋良田農民訴苦〉(1973 年 9 月 18 日)。中 國時報,第七版。

2. 〈上游採土危害農作〉(1976 年 8 月 3 日)。中國時報,第六版。

3. 〈採磁土餘砂下流害農田〉(1977 年 6 月 20 日)。中國時報,第六版。

4. 〈薇拉颱風直撲東台,全省均應嚴加戒備〉(1977 年 7 月 30 日)。中國時報,

第一版。

5. 〈寧靜半小時,轉瞬風雨驟〉(1977 年 8 月 1 日)。中國時報,第一版。

附錄一

11. 貴子坑水保園區有地面天氣觀測坪,觀察後回答下列問題。

A. 地面天氣觀測坪設置在 □水泥地 □草地上 為什麼?

B. 百葉箱設置的地方在觀測坪的 □正中間 □偏北角落 □偏南角落 為什麼?

C. 百葉箱面向的方位是 □北方 □南方 為什麼?

D. 百葉箱的材質是 與顏色是 為什麼?

E .百葉箱內有 □最高溫度計 □最低溫度計 □乾溼計 □氣壓計 F. 風向風速計目測離地約 公尺以上,且附近不能有遮蔽。

G. 雨量計包括 □外筒 □內筒 □集雨斗,貴子坑雨量計的設立方式是:

□以支架豎立在離地面 70 公分高處

□ 將部分外筒埋入觀測坪,以固定之。

附錄二

附錄三

跌水工法解說登錄表 名稱:跌水工法

景點位置: 編號 1

描述:

解說觀念:

在坡度較陡的河段,採用跌水工法,顧名思義,就是讓水跌一跤,

減緩它的流速,減少水流對河床的侵蝕,設施包括:

1. 階段式的河床 2. 齒狀消能塊 3. 靜水池

貴子坑溪的河床屬於過去的施工手法,採用鋼筋混凝土為主要材 料,近年已有生態工法的施作,以「就地取材」的概念來進行跌水 工程,如大溝溪生態治水園區,即是使用石塊建構出階梯狀的跌水 工法。

註、資料來源:

1. 科技部高瞻自然科學教學資源平台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64150 2. 貴子坑水保戶外園區

http://swcclassroom.swcb.gov.tw/swcb_03/facility.asp

附錄四

沉砂池解說登錄表 名稱:沉砂池

景點位置:編號 2

描述:

解說觀念:

利用自然沉降的作用,去除水中沙粒及雜物,有滯洪與避免砂石帶 向下游,保護下游的功能;據解說員講解,貴子坑水土戶外園區的 沉砂池有六公尺深,自設立至今,從沒有清除泥沙的必要,顯示上 方水土保持的成功。

註、資料來源:

1. 解說員的解說內容

附錄五

人工模擬降雨沖蝕槽解說登錄表 名稱:人工模擬降雨沖蝕槽

景點位置:編號 3

描述:

解說觀念:

人工模擬降雨沖蝕槽為一個實驗槽,模擬山坡地在有、無或不同植 被的覆蓋下,雨水沖刷對於地表的影響;上方有模擬天然降雨的水 管,下方三塊不同的山坡地樣貌,由圖的右到左,分別是植草區、

地毯草覆蓋區以及地表裸露區,各有一個地表逕流收集槽,可觀察 在同樣雨水沖刷後的水位高度與水質濁度表現。

註、資料來源:

1. 解說員的解說內容

附錄六

地面氣象觀測坪解說登錄表 名稱:地面氣象觀測坪

景點位置:編號 4

描述:

解說觀念:

地面氣象觀測坪是收集氣象資料的基本設施,地點多選擇在平坦開 闊、無積水疑慮的草地上,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氣象觀測坪 擺設的主要設備包括百葉箱、自記式雨量計、蒸發皿與風向計。百 葉箱架高地面約 1.5 公尺,四面都採雙層百葉,以利通風,箱子漆上 白色,以反射陽光,可惜箱內儀器均已失修。

註、資料來源:

1. 中央氣象局

http://www.cwb.gov.tw/V7/eservice/docs/overview/observation/metro/

附錄七

苦藤解說登錄表 名稱:苦藤(瘤莖藤)

景點位置:編號 5

描述:

解說觀念:

苦藤,名字來自全株皆苦性,也稱瘤莖藤,名稱來自莖部會有許多 疣狀小凸起;苦藤纏繞著他物生長,幼莖黃綠色,老化轉綠褐色至

暗褐色,莖節具瘤刺狀突起。心形葉,有人入藥說清熱解毒之效,

但喝多也有急性肝炎的案例出現。

註、資料來源:

2. 解說員的解說內容 3. 一花一木一世界

http://goo.gl/zuwkJV

附錄八

客土植生解說登錄表 名稱:客土植生

景點位置:編號 6 描述:

未進行植生之裸露岩層

採掘跡地綠化植生工程

解說觀念:

貴子坑水保戶外園區的前身是開挖瓷土的礦區,早期的植被大多破 壞殆盡,裸露坡面貧瘠,也容易遭受雨水沖蝕,植物不易附著,園 區採取放置客土包方式,所謂客土包即是內有外來的土壤與肥料,

或有種子,或在土包上栽種草類,經一段時間後,植被就會生成;

或有種子,或在土包上栽種草類,經一段時間後,植被就會生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