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行動研究歷程

第一節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位於台北市北投區,與筆者任教學校僅一段公車的 距離,如圖 4-1 所示,由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所管轄,園區地處貴子坑溪與水磨 坑溪的分水嶺上,如圖 4-2 所示,海拔高度約 120 公尺處,內部可略分為四大區塊,

包括:園區海拔高度最低處的 100 公尺平台,110 公尺平台的露營區,125 公尺平 台的情人湖區,130 公尺平台的五指山層地質教學步道與觀景台,如圖 4-3、圖 4-4 所示,園區為一個封閉的場域,是一個安全、適合操作戶外教學的地方。

圖 4-1 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位置 圖 4-2 園區與兩河的關係

圖 4-3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簡圖 圖 4-4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衛星影像 (資料來源:Google earth,2015/09)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之所以選定為水保園區其來有自,筆者在進行戶外 教學時,也就循著成為水保教學園區的脈絡來進行,以地質、陶瓷、災害與水保 四個面向,循序漸進地介紹:

一、 地質(整理自陳培源,1990、黃鑑水,2007)

貴子坑擁有台北市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五指山層屬於沉積岩,約 2400 萬年前,台灣島尚未出現,華夏古陸塊的河川不斷地將陸地上的泥沙,帶往濱海 地帶沉積,深埋岩化,形成今日的五指山層,其上又陸續堆積了包括木山層、大 寮層、石底層、南港層、南莊層、桂竹林層等岩層;待約 500 萬年前,台灣蓬萊 造山運動開始,台灣島逐漸浮出海面成形,也將這些沉積岩抬升成為台灣島的一 部分,原本應該是近乎水平的層理,也因為板塊擠壓,產生了褶皺;沉積岩隨著 時間流失而被風化侵蝕,最底的五指山層也因此又裸露在地表;接著,距今約 80 萬年前,大屯火山劇烈噴發,覆蓋了五指山層,於是上半部為 80 萬年前左右的火 成岩,下半部為 2400 萬年前的五指山層,兩岩層差距 2000 多萬年的不整合面,

代表著兩地層間的時間不連續,圖 4-5 為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地質景觀。

圖 4-5 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地質景觀

二、 陶瓷

五指山層主要由石英砂岩所構成,內含高嶺土,石英砂岩是製造玻璃的原料,

而高嶺土則是製作陶瓷的材料,從清代晚期就開始利用,採礦、製作陶瓷;到了 日治時代有「北投陶器所」與「大屯山製陶所」的先後成立,所生產的「北投燒」

與「大屯燒」,因為質地純白,更是盛名遠播;戰後,一方面因為陶瓷製品種類趨 向多元,從碗盤到衛浴設備,加上了機械投入生產,使得北投陶瓷土的需求大增,

甚至連鶯歌都因為貴子坑高嶺土的品質較好,而向貴子坑的礦區採購,採礦業大 為興盛 (陳新上,2004)。

三、 災害

開礦之初,環保意識尚未建立,加上管理不當,開礦後的廢土隨意傾倒,只 要雨勢大些,土石就會隨著水流,往下游沖刷,造成下游地區的災情,引發大小 爭端,已成當地長期頭痛的環境問題,接二連三的災情發生,也登上了當時的社 會新聞,如圖 4-6 的「貴子坑溪積砂久不清除,雨後淹埋良田,農民訴苦」、圖 4-7 的「上游採土危害農作」與圖 4-8 的「採磁土餘砂下流害農田」等;待西元 1977 年,薇拉颱風以西北颱的路徑,席捲北台灣,造成北台灣災情慘重,如圖 4-9、4-10 的新聞資料;而位於台北市北投區的貴子坑也不例外,長期以來,貴子坑礦區的 廢土淤積於河川中,颱風帶來驟大的雨勢,造成排水不良,淹過河堤,大雨挾帶 著廢土沖向下游的民宅,造成人員傷亡與屋舍、財務損失嚴重,民眾群起抗議,

致使政府在 1970 年代下令全面禁止採礦,結束了貴子坑的採礦時代。

圖 4-6 貴子坑土石流相關新聞 (1973/09/18 中國時報第七版)

圖 4-7 貴子坑土石流相關新聞 圖 4-8 貴子坑土石流相關新聞 (1976/08/03 中國時報第六版) (1977/06/20 中國時報第六版)

圖 4-9 薇拉颱風相關新聞 (1977/07/30 中國時報第一版)

圖 4-10 薇拉颱風相關新聞 (1977/08/01 中國時報第一版)

四、 水保

西元 1979 年,政府成立北投貴子坑整治小組,展開防止濫採瓷土與水土保持 的整修、維護工作;西元 1994 年 10 月,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啟用,園區內 建設了各項水土保持工程與示範設施,地質步道與動植物生態景觀,再加上原本 人為破壞的歷史背景,重生後的貴子坑園區是水土保持教學與環境教育的良好場 所。

此次的地理戶外教學輔導,在公車下站步行至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學園區的途 中,會經過貴子坑溪與水磨坑溪的會合處,如圖 4-2,筆者在此停留解說,用以連 結學生在教室內操作過的兩河等高線圖;在爬坡段,筆者會請學生回想行前教學 中,曾用比例尺算過該爬坡段的距離,讓數字可以具體化;在進入貴子坑水土保 持教學園區後,筆者依照解說據點的編號,如圖 4-11 所示,依序由 1 到 13 進行解 說,其中編號 10 為該園區最高處,設有觀景台可登高望遠,筆者在此會解說台北 盆地地形與眼下的關渡平原,也可藉此觀察樹冠與賞鳥,而編號 12 的據點擺設了 長桌椅,可容納 20 人左右,筆者利用該場地來進行「咬土司」的等高線活動與「賓 果」的統整活動。除了上述的編號 10 與 13 的解說點外,其餘十一個解說據點,筆 者編寫了解說資料如附錄,表格形式修改自申士芳 (2003) 的「解說據點登錄表」。

在編號 1、2、3 的解說據點,筆者會與行前教學中強調過的土石流三條件做連 結;在編號 8 的解說據點,筆者除了會與課本中的風向概念作結合外,也會請學 生在此居高臨下,觀察園區的坡向,也回想剛剛在園區的路徑,像是在走兩個大 的階梯,這就是地圖上的 125 公尺與 130 公尺的平台,是土石流後人為的整修;最 後筆者在編號 13 利用提問、賓果遊戲,依序從編號 1 到 12 發問,來為戶外教學的 內容做回顧與統整。

圖 4-11 貴子坑水土保持園區教學輔導路徑

第二節 地理戶外教學活動設計 一、 地理戶外教學活動準備

(一) 戶外教學地點現況分析

貴子坑水土保持戶外園區開放時間為上午九點到下午五點,自由進入,

不收門票,免費導覽申請,需兩周前提出,有數個不同的申請網頁,筆者嘗 試後,最好的途徑不是從貴子坑水保園區的首頁點入解說申請,也不是台北 市 e 點通進入申請,而是從台北市政府大地工程處的志工解說服務網路點入 申請,網址:http:/163.29.39.182/Swclass/,該網頁可隨時查看申請進度,如 果申請通過,在出發前可連絡大地工程處的負責人,詢問負責此次解說的導 覽員電話,以方便做行前溝通與確認。在 2015 年 11 月時進行園區內情人湖 環湖步道的整修,但不影響本次地理戶外教學的解說點,唯解說路線要視現 場狀況適時調整,園區內有充足的空曠空間可做大地遊戲;另外,園區旁有 一貴子坑親山步道,長度約 2.4 公里,步行時間約 3 小時,也可帶領學生做親 山體驗,以上偏重自然地理的探索,若要加入人文地理,距離貴子坑水保園 區約兩公里的北投溫泉區是很好的選擇,如北投溫泉公園、北投圖書館綠建

築等,可視地理戶外教學的時間與需求,彈性納入考量。

(二) 學習者分析 1. 學生背景分析

本研究以筆者任教的台北市百齡高中附屬國中部的低成就學生為地理 戶外教學活動研究對象;針對四組不同對象,進行四次貴子坑水土保持教 學園區的地理戶外教育,第一次為筆者導師班的學生,施測當時為國中八 年級上學期;第二次為十四位低成就學生,施測當時為國中九年級上學期;

第三次為地理低成就班級,施測當時為國中九年級上學期;第四次為五位 地理低成就學生,施測當時為國中七年級下學期。

筆者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雖然知道哪些學生的學習低落,但多分散 於各個班級中,從未有機會面對所有的地理低成就學生,當這些學生通通 聚集起來在同一個空間時,強化了他們的存在,也讓筆者想藉補考的機會,

特別為他們做些甚麼,事實上,在這幾次的教學輔導過程中,比起以前,

筆者有更多機會與這些學生深談,建立了不同以往的師生情誼。

2. 教學目標分析

筆者在實施第二次與第四次的地理戶外教學時,分析了這兩次共十九 位地理低成就學生,對於國中七年級上學期三次定期評量的答題表現,找 出學生對於國中七年級上學期的地理課程中,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接著 將這些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對此次地理戶外教學的課程內容,歸納出三 個可融入的地理概念,即比例尺、等高線與土石流;筆者不論是在設計學 習單,或是在地理戶外教學過程中,都強調這三個地理概念,而後測評量 也是以這三個概念的相關題目為主。

以往課程設計的過程中,筆者常會給學生太多或太難的課程內容,此 次的地理戶外教學,是因應國中七年級上學期的地理課程補考,筆者為了 清楚界定學生在補考中能力可以且應該達到的表現標準,參考了教育部與 台師大心測中心所提出的「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準表現等級表」, 如表 4-2,本研究是為了做地理低成就學生補考事宜,而補考應關注的重點

是在個人表現,不與團體做比較,而這套「國民中學學生學習成就評量標 準表現等級表」符合補考理念,採用標準參照,專注在個人的能力精進,

將表現標準分為 A 到 E 五個等級,A 等級代表優秀,B 等級代表良好,C 等級代表基礎,D 等級代表不足,E 等級代表落後,若學生評量後,評估歸 類於 D 等級或 E 等級,代表學生需要施以補救教學,反之,若學生參與補 救教學後,達到 A、B 或 C 等級,就代表合格,基本上各表現等級的區分是

將表現標準分為 A 到 E 五個等級,A 等級代表優秀,B 等級代表良好,C 等級代表基礎,D 等級代表不足,E 等級代表落後,若學生評量後,評估歸 類於 D 等級或 E 等級,代表學生需要施以補救教學,反之,若學生參與補 救教學後,達到 A、B 或 C 等級,就代表合格,基本上各表現等級的區分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