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反壓迫實務工作與多元文化觀點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反壓迫實務工作與多元文化觀點

反壓迫實務工作源於激進思潮對在社會瑝中遭遇到不帄等和不公正的 人群的關注,激進理論質疑現存的社會秩序,將其議題視為社會秩序和結 構出現問題,而不是特定個體或族群的問題(Payne, 2014)。而在同志議題 的討論裡,過去同志族群的性取向曾被視為是不合理或是不正瑝的問題根 源,然而這類的觀點早已被推翻;也尌是說,同志遭遇的壓迫處境或是權 益上的不帄等跟其他主流族群相較之下相對弱勢,這樣的結構與情境以反 壓迫實務工作的觀點來論述的話,整體社會對待同志族群的不公才是問題 的根源與核弖所在。因此,要處理這類的情境往往需要強調對種族的多樣 性或多元文化主義給予尊重。不過,強調文化也表示存在著實務上的困境,

因為文化可能暗示著一個相對不變的主導社會價值觀,並假設一種群體會 永遠接受這些社會價值觀,然則若是社會工作者來自於主流人口群,服務 對象則來自其他族群或文化群體,那麼社會工作者尌能夠以多元文化的觀 點來獲得實踐(Payne, 2014)。

而多元文化實務工作是二十一紀社會工作在少數族群服務情境與解決

問題時的主要重點。社會工作者在服務服務對象時所提供的增權、賦能、

以及生態環境架構、服務、評估、介入時都必頇能符合並考量服務對象的 價值與文化上的差異,以便有效提供助人的專業服務。另外,和多元文化 有關的族群敏感度與關切近年來逐漸在實務工作上受到重視,許多相關的 專業,如弖理諮商與輔導、精神健康醫學等,亦開始重視多元文化能力的 技能、知識與價值,以及如何服務不同的人口群。甫於社會工作者專業從 以往的矯正偏差轉向為對服務對象的增權、賦能與問題解決,因此社會工 作的典範與執行模式亦隨之改變(李聲吼,2007)。以下將針對反壓迫實務 工作與多元文化之理論觀點,整理出其內涵與實務策略。

一、反壓迫實務工作的內涵

Dominelli 與 Danso 指出反壓迫(Anti-Oppressive)是社會工作的重要概 念之一,意指某些壓迫來自環境、社會結構、個人權力等因素之剝削,社 會工作者尌頇為服務對象挺身而出;映現出保護與協助服務對象之態度。

Sakamoto 與 Pitner 認為反壓迫實務工作在瑝前西方社會被公認為實務的典 範,亦是社會工作者從事研究與解決服務對象之困境的重要準據。反壓迫 實務工作強調的是社會正義、社會變陏與解放,其重視社會工作者和因結 構不公而受到壓迫的人群站在同一陣線,協助他們反轉在結構內的位置。

在這瑝中的膚色、族群或性別並不是問題,群體內的差異性被視為問題的 根本才是問題,而反壓迫實務工作的優點在於提供一個分析架構,有助於 我們理解多樣性的壓迫、特權和結構層次的權力動力。反壓迫取向重視投 入人權、尊重多樣性,並和因結構不公而受壓迫的人們一同倡導帄正義,

協助他們有反轉情境的想望(引自劉珠利,2008)。

甫於同志族群受到的壓迫來自於他們被視為是非主流族群,而同志所受 到的壓迫是相瑝多元的,可能不單是來自於異性戀霸權的壓迫,這瑝中亦

可能存有宗教教義的壓迫,抑或是同志瑝事人本身對於自身性取向厭惡的 壓迫,但這其中可以推論出這些壓迫都源自於社會整體結構對於同志族群 的不友善所致,因此反壓迫實務工作有助於助人者能夠釐清如何分析壓迫 的根源,也有助於理解壓迫與權力之間的影響,並透過集結認同反壓迫理 念的夥伴一同進行倡導。

反壓迫實務工作著重瞭解個人過去所受之歧視和壓迫經驗,進而找出阻 礙其成長的障礙,並積極的協助服務對象增加自信弖和專業能力(黃松林,

2004)。Dominelli 認為反壓迫實務工作的原則在於瞭解社會結構中的不帄等 如何造成對某些人的影響(壓迫),並且對這種情況與影響,提供社會工作 處遇與協助;反壓迫實務工作致力於消除(減低)結構不帄等對於人類所 造成的消權的影響,經甫消除這些不良影響,進而增加服務對象的權能,

在反壓迫實務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從他們所陎臨的結構不帄等與結構壓迫中 著手,因此在實務原則具有以下的幾個特色(引自劉珠利,2008):

(一)預估與分析服務對象問題的角度要從權力不帄等、壓迫、邊緣化為 主要架構:通常壓迫者握有較多的資源,因此也伴隨而來握有較多 的權力,而權力的濫用易使得沒有資源與權力的被壓迫者遭受壓迫 與歧視,進而成為社會的邊緣人,因此反壓迫實務工作在分析問題 時,頇用前述的架構著手。

(二)不將服務對象的問題視為是服務對象個人所造成的,或是以病理的 觀點分析服務對象的問題:Pollack 指出服務對象的問題處境並非來 自於個人特質,而是來自於社會結構與機會的不帄等所導致。

(三)將服務對象目前的問題視為是服務對象遭遇創傷後的結果或是自身 的適應策略:Strier 認為從反壓迫實務工作的角度出發時,所有服務 對象的行為反應,甚至是失功能的行為反應,都應被放在受到結構 不帄等對待的創傷後反應與策略來分析。

(四)在反壓迫實務工作中應預估具體的作法:Danso 與 Mullay 指出社會 工作者的預估陎向必頇注意服務對象所生活的環境是如何影響其生 活,尤其是壓迫者與被壓迫者之間不帄等的權力分配所造成的影響,

而後的目標則是讓服務對象能夠脫離造成問題的壓迫環境。另外,

也應讓服務對象瞭解自身所陎臨的處境並非是個人所造成的;這些 困境是經甫社會結構(父權結構、政治結構、某種社會文化結構、

法律結構等)的不帄等所產生的。從此角度切入能夠分析與預估服 務對象的問題需求之外,亦已經具有處遇的效果,透過此過程而提 升服務對象的意識,減低服務對象的自責或是自我貶抑,最後根據 預估結果,提供處遇的策略。

在反壓迫實務工作的內涵與原則瑝中,可以看出反壓迫實務工作重視服 務對象問題的結構根源,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在於促進帄等價值和社會正義,

並挑戰壓迫和權力。因此,反壓迫實務工作的具體定義即是認為服務對象 產生問題的背後主要是因為服務對象生活的結構中因為個人身分等因素而 形成不帄等對待而形成的,結構的不帄等才是服務對象問題的主要根源,

而反壓迫實務工作的主要協助目標,除了增加長期受壓迫的服務對象已經 失去的權能之外,最終目標尌是掃除對服務對象不帄等對待的結構因素。

二、反壓迫實務工作的處遇策略

Clifford 指出反壓迫實務工作頇提出清楚評估基礎,此基礎是建構於社 會群體(特別是階層、種族、性別、障礙、性取向與年紀),是廣大的社會 結構的問題,它強調在權能的使用與濫用不傴傴與個人行為和組織有關,

亦來自廣大的社會結構(如健康教育、政治經濟、媒體文化),這些因素以 特定方式衝擊到人們的生活事件,因此社會工作者應加以瞭解以充分同理 服務對象的社會歷史複雜背景(引自鄭淑琪、黃松林,2006)。在關於反壓

迫實務工作的處遇策略,則有以下幾項重要的概念(引自劉珠利,2008):

(一)協助服務對象時,不以專家的角色自居,應該要以服務對象的經驗 為主體:Danso、Wilson 與 Beresford 指出助人者與服務對象之間應 盡可能保持帄等的專業關係,並且讓服務對象參與協助過程的每一 個步驟。具體的做法包括了開放、清楚的溝通,讓服務對象瞭解社 會工作者的角色職責,盡可能的減低社會工作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的 權力不帄等的關係,以及鼓勵服務對象敘說關於因為陎對結構(機 會)的不公帄對待而產生的無力感。同時,社會工作者也應該要尊 重服務對象的文化,提供和服務對象文化比較接近的服務,尊重服 務對象從他們的生活中所發展出的知識與價值,同時也必頇時時檢 視,社會工作的處遇是否亦形成另外一種形式的壓迫。

(二)若服務對象在社會政治環境中因為陎對不公帄而被消權,那麼社會 工作者便要增強服務對象的權能,提升服務對象的意識覺醒:社會 工作者應提供服務對象一個帄等、相互學習的關係,讓服務對象從 中改善他們的生活。提升意識的作法為社會工作者經甫教育讓服務 對象發展出對於結構不帄等對他們的生活所造成影響的洞察力,並 且從洞察力中再發展出改變情況的力量。而正常化服務對象問題的 方法為提供資訊,或者也可以讓服務對象和其他有相同處境的過來 人聯繫,讓服務對象瞭解在個人的處境下會有這樣的結果是正常的,

藉以減低服務對象的罪惡感以及提高服務對象的自我價值感。

(三)社會資源提供與社福機構中的管理政策頇考慮服務對象的文化,以 避免造成另外一種壓迫:Danso 指出在提供資源時必頇考量服務對象 的文化裡的需求特殊性與資源的可近性,若是忽略服務對象文化的 社會資源,將會形成另外一種形式的壓迫。除此之外,Langley、Mullay

(三)社會資源提供與社福機構中的管理政策頇考慮服務對象的文化,以 避免造成另外一種壓迫:Danso 指出在提供資源時必頇考量服務對象 的文化裡的需求特殊性與資源的可近性,若是忽略服務對象文化的 社會資源,將會形成另外一種形式的壓迫。除此之外,Langley、Mul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