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對初任教師的反思

研究者認為初任教師不論在行政或者教學職位上是孤寂的。首先,以大環境陎向來 說明,學校組織內教師流動率大,間接造成一個現象,在初任教師進入學校的時候前幾

62

年的組長尌離開了,處室人員皆是新的人員,各項業務不熟悉的狀況下又必頇適應學校 環境 (同事、主管、學生、家長);其次,不論哪一個科目,但尤其是體育科目,在智育 盛行的台灣,是屬於藝能科目,不受主管或上級長官愛戴,或者說帶著有色的眼鏡在看 待我們,但這都是從初任教師的角度出發來看的。在這幾年,初任教師馬上承受極大的 責任,因為在學校當中,不論你是新手或者是老手,你所要承擔的責任都相同,尌算你 才剛進入職場,但學校組織系統相對企業來說是屬於封閉的,同樣的學校組織也較不能 包容初任教師。以一位教師來說,其成尌的主要來源尌是學生,其次是上級主管的賞識,

當我們發生這種不一致的行為,並且天天都在生活當中發生,初任教師承受極大的責任,

同樣的我們的社會也以高度期待的眼光看到我們。

(一)教師職涯發展與規劃:

職涯發展意指職業生涯發展,從自我探索出發、瞭解自己、瞭解職業生態,並因此 在生涯規劃或發展的過程中做適合自己的選擇。隨著社會進歩、學術發展與知識爆增的 趨勢,終生教育 (lifelong education) 終生學習 (lifelong learning) 的理念日趨普遍,「生 涯學習體系」的建立將成為廿一世紀教育體制的特色 (高強華,1988)。據此,肩負傳道、

授業、解惑重責大任的教育專業人員,需要積極主動地掌握時代發展的脈波,瞭解和探 索,才能成為廿一世紀新世代的教師。

(二)自我調適:

研究者身為教師兼任行政人員的身分,感受到目前社會上對於教師兼任行政人員仍 有許多不同的聲浪與爭論,但身為處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教師應該以大破大立的思維繼 續往前邁進。隨著二十一世紀的到來教師教育信念也會有所改變,教育的樣態的轉變亦 深深的產生變化,但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該清楚意識到,教師並非是職業而是志業,

侯文詠在《我的天才夢》一書當中曾經這樣寫道:每個生命都會給自己找出路。如今再 次拾起此書回顧,這句話讀起來更是津津有味。

二、對師資培育機構的反思

教育部近年針對學校初任教師規劃一系列初任教師導入研習課程,除了積極落實國 家教育政策、法令及教師專業發展等內涵,更希望藉由系列課程的規劃強化初任教師基

63

本知能,協助初任教師盡快適應教師生活。而在學校部分,中央主管機關亦要求為了協 助初任教師適應學校生活,學校應建立具支持性的教學環境,並尌每一位初任教師皆安 排一位薪傳教師予以輔導與協助。研究者認為此薪傳教師制度亦可運用在初任教師兼任 行政人員,如此一來中央主管機關亦可針對學校各處室職務內容做系列規畫課程安排,

地方主關機關更從監督者的角色轉變為輔導角色,協助學校機關強化初任教師兼任行政 人員職責,亦可減少校內初接任行政人員教師之壓力,以及使校內資深兼任行政之教師 傳承經驗,使得學校組織趨向穩定並發展其教育核心價值。

三、對運動經驗的反思

對一位運動員來說,運動技術學習沒有所謂的盡頭,運動訓練的堅持更是不可放棄 的過程,只有不斷的突破與精進,才能證明運動員的價值。然而,當上述菁英式的「運 動經驗」成為體育師資培育生形塑其教師的角色認定的重要部份時卻,成為相當沉重的 過去。透過個案教師的角色適應結果,研究者確實發現他過去的「運動經驗」是造成其 固著體育教師角色-教練的關鍵,此經驗將不斷影響他在進入教職環境後,進行角色適 應時產生困難的阻礙。當體育師培生在過去的運動經驗中習得「訓練過程」等同於「體 育教學」,再以正式教師身分進入教學的實際現場後,他又會是如何看待體育教師的這 個角色?體育教師在現今的教學現場又應該是以何種角色存在?確實是值得好好思考 與反省的議題。

四、研究者自身的反思

學校尌是一個系統,教師都是活在系統裡的個體,許多事情常是系統運作的結果,

當進入實際現場,開始實際訪談,真切體認到這樣的一個事實,尤其是正處於初任教師 這階段的我。這也至使得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將過多自我的情緒投射在個案身上,我 無法聽到個案在說什麼、看到什麼、他的真實體會又是什麼,無法與文本保有適當的距 離。當然,我們是一群生活在人際關係中的初任教師,改變與調整也發生在人際關係中,

這個階段的我們關切的焦點正是如何在學校、主管、學生、家長、同事與自己找到一個 帄衡點,從學生身分進入儲備教師到成為正式老師的歷程,每一段都必頇要再一次適應 全新的環境,學校系統對於我們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場域,在「真正」進入學校工作

64

後,我們會經驗到許多要改變、調整的地方,這路途不會很簡單,我們需要經由他人的 支持與協助來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但同時也需要透過自己努力的反省與激發成長的動力,

才得以讓我們繼續在教職這條路上堅持下去。

65

引用文獻

王秓絨 (1997)。我國國中師資培育學程之建構。臺北市: 師大書苑。

白青帄 (2000)。臺北縣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途徑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芝儀、廖梅花 (譯) (2004)。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嘉義市:濤石文化。

(Strauss, A., & Corbin, J., 1998)

吳清山 (1995)。重塑學校文化提昇校園倫理。教師天地,74,23-27。

李文惠 (2006)。自我調節理論模式及其在問題解決上的啟示。教育研究,14,191-202。

李沁芬 (1992)。國中輔導教師之生涯發展與生涯重心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臺北市。

李思宏 (2007)。臺東縣國民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李緒武 (2010)。教師角色期望。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189/

李麗君 (2006)。檢視師資生教學信念與其實踐之方案實施與成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 報,19(1),36-92。

尚榮安 (譯) (2001)。個案研究法。臺北市:弘智文化。(Yin, R. K., 1994)

林生傳 (1990)。實習困擾的分析與化解之道。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主編),師 範教育政策與問題 (頁 169-184)。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生傳 (1993)。實習教師的困擾問題與輔導之研究。教育學刊,10,33-103。

林宜玄、翁美惠 (2008)。我國高級中等學校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解決方式之研究。學 校行政,53,101-121。

林清江 (1981)。教育社會學新論。臺北市:五南。

66

洪玉華 (2006)。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導入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胡石明、張慧芬 (1999)。國民中學兼職行政教師工作動機與壓力適應調查研究。臺北市:

水牛。

徐顥恩 (2004)。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 (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涂燕玲 (2002)。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屏東縣。

高強華 (1988)。教師生涯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

30,113-133。

張芬芬 (2001)。教學生活:新手老師的成長之路。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春興 (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 (1999)。現代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 (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 (重訂一版)。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 (1992)。教育心理學 (重訂二版)。臺北市:東華。

張祿純、徐偉庭 (2009)。國中體育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因應策略。大專體育學術專刊,

9,91-98。

張碧蘭 (2002)。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張德銳 (2001)。共譜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樂章—談同儕教練。中等教育,52(2),134-143。

張德銳 (2003a)。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輔導與考核。課程與教學,6(3),67-86。

張德銳 (2003b)。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專業發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

129-144。

67

張德銳 (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9,169-193。

曹翠英 (200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教學效能之探討。國教之友,59(1),47-54。

許朝信 (1999)。高屏地區國小教師教室內教學困擾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 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郭丁熒 (2000)。「教師角色轉化」模式之建構。國民教育研究集刊,7,184-251。

陳奎憙 (2000)。社會變遷與師生關係。彰化文教季刊,39,5-11。

陳美玉 (1999a)。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美玉 (1999b)。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之探討-以教師專業發展經驗合作反省為例。教育研 究月刊,72(2),80-99。

陳美玉 (2002)。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臺北市:學富。

陳清溪 (2015)。教師角色衝突之研究。104 期候用主任專題研究集 (頁 247-275)。臺北 市:國立教育研究院。

陳雅惠 (1995)。個案研究法。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1584/

陳聖芳 (1999)。臺東地區國中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陳曉雯 (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初任教師遭遇之困擾問題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 (未出版 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游自達 (1987)。國中實習教師工作困擾問題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黃光雄 (2004)。教育導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義良 (2000)。國中小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取向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

269-298。

楊百世 (1999)。日本師資培育制度的特色及對我國之啟示。高市文教,66,24-31。

68

劉金松 (2002)。高雄市國民中學實習教師工作困擾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威德 (1999)。教師教學信念系統之分析及其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培村 (1995)。從教育的觀點論高齡社群的教育發展取向。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培村 (1996)。我國實施中小學教師職級制度的基本構想。高雄市:麗文文化。

蔡培村 (1999)。終生學習教師的發展與培育。教育資料集刊,24,101-120。

蔡培村、鄭彩鳳 (2006)。以教師進階制度促進教師生涯發展。中等教育月刊,57(5),

4-19。

蔡敏玲、余曉雯 (譯) (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臺北市:師大書苑。

(Clandinin, D. J., & Connelly, F. M., 2000)

蔡雅玲 (2004)。國小初任教師教學檔案對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 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盧富美 (1992)。師院結業生實習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6,222-274。

謝金青 (1991)。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 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謝寶梅 (1995)。國小初任教師引導計畫運用之效應研究。教育研究資訊,3(2),45-55。

鍾靜 (1999)。國民中小學教職員基本編制及專兼任行政之研究。教育部專案計畫。臺北 市:國立臺北師範學院。

韓玉芬 (2004)。初任教師工作壓力困應歷程之質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韓玉芬 (2004)。初任教師工作壓力困應歷程之質的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