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反思現代性」的現代思想史解釋模式

第二章 中國大陸八九十年代思想論爭與現代史解釋方式

第二節 「反思現代性」的現代思想史解釋模式

中國是否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自由主義者?海外及港臺學界一直是存疑的。自 1989 年天安門鉅變后,那種以全盤西化為目標的「泛自由主義」91,顯然已經 被打落。但以自由秩序的市場經濟、憲政民主和自由精神作為其基本哲學的自由 主義,在1992 年中國重啟市場化轉軌和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失敗后,重新湧動,

并以顧准的「再發現」,接續自嚴復、胡適以來斷裂了半個多世紀的自由主義傳 統,自由主義再度風行於中國大陸。

然前述亦提到多種自由主義在九十年代以來中國大陸思想界同時存在,這不 僅來自其理論源頭的分差——當代西方自由主義中哈耶克新古典自由主義(亦稱 新自由主義)與羅爾斯正義論自由主義之間存在的右翼與左翼的分差——也與新

       

91 此概念轉引自高力克:<如何認識轉型中國——關於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論爭>,《啟蒙的自我瓦解》(長 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7 年),頁 195。

57 

自由主義在中國大陸語境下的價值失守緊密相關。

1989 年后流行於中國大陸經濟學界的「新自由主義」(即前述來源於哈耶克 新古典自由主義的思想學派)在天安門劇變后採取的曖昧策略——「以市場代替 憲政,以自由否定民主,以消極自由反對積極自由……中國的經濟學自由主義對 腐敗和權貴資本主義的失語,成為刺激反自由主義的左翼批判思潮崛起的思想誘 因。」92

1992 年開始的市場化過程,改變了 1980 年代社會財富從國家向社會擴散、

農村等弱勢和邊緣群體普遍受益的過程,財富與資源迅速向個人積聚。根據世界 銀行報告,中國1980 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係數為 0.28,,1995 年為 0.38,2000 年則升至 0.458,中國的貧富懸殊已經超過東亞其他國家及前蘇聯東 歐國家,而且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收入差距變化得如此急劇。93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94體制轉軌過程中產生的不安定感,

更為嚴重的是改革中伴生的「通過權力瓜分國有財產,通過壟斷市場與資源獲取 高額利潤,并形成了特殊的利益群體」95,被稱為「中國式的『原始積累』」96。 貧富兩極化、腐敗和官商勾結,「1980 年代中國的啓蒙思想所期許的『好社會』

不僅沒有伴隨經濟市場化而到來,市場社會本身呈現了新的、在某種意義上說是 更加難以克服的矛盾。」97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中的「自由」「平等」「公

       

92 同上,頁 196。

93 孫立平:《轉型與斷裂——改革義理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版),頁 271-272。

94 《論語·季氏》第十六篇

95 何清漣:<當代中國的原始資本積累>,《二十一世紀》第 4 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96 年)。

96 同上。

97 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37 期(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 誌社,2000 年),頁 6。

58 

正」問題,顯然已經難再用左/右、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改革/保守等自八十年代 以來佔據支配地位的思想模式,作出解釋和診斷。

一、九十年代末的「自由主義與新左派」之爭

「從20 世紀 8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形成的思想格局——激進主義、保守主 義、自由主義的三足鼎立,(到1999 年)已經演變為二元對壘,對陣的一方是在 做派上顯得十足的道義凜然的新左派,另一方,則是依據時代要求與學理回應而 呢喃言語的自由主義。」98

顯然,這場世紀末的大論爭,不能簡單地以「從三分結構到二元對壘」來表 述,重要的是隱藏其後的「二分」何以代替「三分」。更准確的說法是,「自由主 義與新左派」之爭,如何以「反思現代性」的方式,用「現代性敘事」取代「現 代化敘事」。

(一)社會診斷與反抗對象的差異

高力克在分析自由主義與新左派之爭時,認為其分為兩個階段:一是 1990 年代前期以香港《二十一世紀》雜誌為中心,圍繞海外學者崔之元、甘陽等批判 中國自由主義保守傾向,質疑中國市場化改革路線,而主張非西方現代化道路等 一系列文章的論爭;二是1990 年代後期以來,以海南《天涯》雜誌為中心,主 要圍繞汪暉反思現代性問題、批評當代中國的現代化意識形態和新啓蒙主義的困 境,闡揚全球資本主義時代的批判思想等一系列文章的論爭。

然學界一般都聚焦于後一時期的論爭,將之視為自由主義與新左派的主要論

       

98 任劍濤:<解讀新左派>,氏著《中國現代思想脈絡中的自由主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版,頁120。

59 

爭期。本文也以1997 年汪暉在海南《天涯》雜誌第 5 期上發表的<當代中國的思 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99一文,作為此論爭的起點。

這次,汪暉並沒有以重估「五四」作為開頭,而是直接從 1989 年以後的中 國當代政治經濟入手,直接切入他對中國社會的診斷。他認為1989 年標誌著曾 經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對壘的兩個世界,變成了一個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世界。中 國社會當下的經濟、政治、文化甚至政府行為,都深刻地受制於資本和市場的活 動。100

對當下中國社會性質的診斷不同,造成了自由主義與新左派之間批判對象的 不同。

自由主義認為「中國並沒有進入後現代也沒有進入資本主義社會階段,更沒 有捲入全球化。阻礙中國社會進步的不是外來的資本主義和跨國公司而是內在的 陳舊體制與意識形態」,101所以他們從西方自由主義出發,不斷批判極「左」意 識形態和權力結構,敦促推進中國憲政民主的政治體制改革;而基於對中國「市 場社會」的把握,以及在社會主義經濟改革已經把中國帶入到全球資本主義生產 關係102的歷史現實下,汪暉批判「新啓蒙主義」無法從對國家專制的批判中轉 向資本市場形成過程中國家—社會複雜關係的分析,對內無法把握到國家行為的 變化;對外亦無法理解到中國的問題已經同時是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的問題。從

       

99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天涯》第 5 期(海口:海南省作家協會,1997 年)。

亦於2000 年 3 月以同名發表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37 期上。本文分析藍本為後者。此文最早刊載於 1994 年韓國知識界重要刊物《創作與批評》(總 86 期)。1997 年以後,美國的《社會文本》(Social Text ) 第55 期刊出了該文的英文本,日本《世界》雜誌刊出了該文日文本。

100 同上,頁 1。

101 朱學勤:<「新左派」與自由主義之爭>,公羊編:《思潮——中國「新左派」及其影響》(北京:中國 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年版),頁 262。

102 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37 期(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 誌社,2000 年),頁 26。

60 

而「喪失了診斷和判斷已經成為全球資本主義一部份的中國現代性問題的能 力」。103

事實上,汪暉認為,作為現代化的意識形態的「新啓蒙主義」與作為現代化 的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共同的價值目標和歷史理解方式:對進步的信念,

對現代化的承諾,民族主義的歷史使命,以及自由平等的大同遠景等等。104改 革開放后興起的新啓蒙運動有與社會主義改革存在目標的部份一致性,105 在緊 接著發表的<「新自由主義」的歷史根源及其批判——再論當代中國大陸的思想 狀況與現代性問題>一文中,汪暉通過分析一九八九年學運前後社會歷史條件的 內在變化,直指新自由主義與國家主導的經濟政策之間事實上的牢固聯繫,認為

「新自由主義依靠國家的和超國家的政策力量和經濟力量、依靠以形式主義的經 濟學為中心的理論話語建立自己的話語霸權」106。認為新自由主義已經取代馬 克思主義成為一種「滲透在國家政策、知識分子的思想實踐和媒體的價值取向之 中」107的「中國當代最有影響力的現代化的意識形態」108

汪暉對轉型中國市場社會的診斷及其「中國大陸『新自由主義』霸權地位是 在國家通過經濟改革克服自身合法性危機過程中形成的」之結論,使得其將「社 會不公」的批判矛頭直指資本主義與「新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在迴應汪暉等新左派的批評時的表現顯得相當被動,徐友漁、任劍

       

103 同上,頁 26-27。

104 同上,頁 18。

105 同上,頁 11。

106 汪暉:<「新自由主義」的歷史根源及其批判——再論當代中國大陸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臺灣 社會研究季刊》第42 期(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2001 年),頁 3。

107 同上。

108 汪暉:<當代中國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37 期(臺北:臺灣社會研究雜 誌社,2000 年),頁 20。

61 

濤、許紀霖等眾多持自由主義立場的知識份子,認為汪暉等「新左派」將西方左 派對資本主義的批判毫無保留的移植,造成對當下中國國情的「誤判」——將中 國社會現狀簡單的化約為西方資本主義109。然而從理論角度而言,自由派至今 也沒有建構出一套完整的全球化時代中國問題的說法。110因此,不能以如此簡 單的結論抹殺汪暉等新左派的努力。

也正是面對新左派的抨擊,「新自由主義」111才分離出「左翼自由主義」112, 以及介於自由左派和自由右派之間、堅守自由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之共同底線的 秦暉這一獨立派別。在對「新自由主義」的批評中,汪暉等新左派「反思現代性」

的意識,「從不同的現代性選擇角度比較西方資本主義現代性與中國社會主義現 代性成為一種相當流行的視角。」113

(二)反思現代性

汪暉是1990 年代第一個對現代性問題進行批判性反思的知識分子。114在其

       

109 劉擎認為「資本主義」是一個冷戰概念,以經濟因素來把握社會全貌會遮蓋掉公共空間、政治話語等

109 劉擎認為「資本主義」是一個冷戰概念,以經濟因素來把握社會全貌會遮蓋掉公共空間、政治話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