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漢語與拉丁語族的音素失落現象

第三章 漢語與拉丁語族的共性

第一節 漢語與拉丁語族的音素失落現象

(一) 尾音-s 的失落

一、拉丁語尾音-s 的失落現象

拉丁語中最有代表性的尾音是-s,典型詞例有 FILIVS、BONVS、MARCVS、CAMPVS、

REX。但衍生出來的拉丁語族諸語幾乎沒有保留這個尾音的,如義大利語為 Figlio、Buono、

Marco、Campo、Rege,西班牙語為 Hijo、Bueno、Marco、Campo、Rey。尾音-s 很早就開 始有失落現象。

約活動於公元 1 世紀後期的馬庫斯·瓦萊里·普洛布斯(Marcus Valerius Probus),一位 出色的拉丁文法家和學者,已經在他的文章《Appendix Probi》提到當時常出現的錯誤(拼 寫變化)。我們藉著那些錯誤來考察當時的拉丁語演變。有關尾音-s 的失落,他指出: 要 寫 BOTRVVS、SOBRIVS、FIGVLVS、MASCVLVS、LANIVS、BARBARVS 而不要寫 BVTRO、SVBER、FIGEL、MASCEL、LANEO、BARBAR1。這表示當時尾音-s 已經開始 有失落現象。因為拉丁語語法較複雜一些,所以我們要把它一步一步分析尾音-s 的失落現 象。

拉丁語的名詞和形容詞都會產生一樣的變格法(declension),所以筆者把他們一起分 析。其實拉丁語的尾音-s 多為名詞或形容詞的主格 (Nominative),而且主格是最普遍的語

1Appendix Probi: botruus non butro, sobrius non suber, figulus non figel, masculus non mascel, lanius non laneo, barbarus non barbar.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1

2Herman, József. Vulgar Latin. Trans. Roger Wright. 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7.p. 40-41

52

從上面的表可以看除了主格和賓格以外,其他語義格都消失了。我們現在可以觀察拉 丁語族的語言就可以發現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法語都保留有尾音-s 的語義格,而義大利 語沒有尾音-s。而且法語則雖然在書寫上保留尾音-s,可是在發音上沒有。

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 法語 義大利語 複數 muros muros mures [myʁ] muri

拉丁語的尾音-s 在動詞出現的現象也很多,在第二人稱單數(你)、第一人稱複數(我 們)和第二人稱複數(你們)古典拉丁語有尾音-s。拉丁語族的語言裡有的到現在還保留。

以拉丁語動詞 AMA- (愛)為例:

人稱 古典拉丁語 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 法語 義大利語

-S(你) AMAS amas amas aimes [em] ami -MVS(我們) AMAMVS amamos amamos aimons [emɔ̃] amiamo -TIS(你們) AMATIS amais (amais) aimez [eme] amate

從上面的表可以看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法語都保留尾音-s,而義大利語則沒有。而 且法語則在發音上尾音-s 已經失落了。

我們看其他的詞類就發現一樣的現象: 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法語都保留尾音-s,而 義大利語則沒有。

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 法語 義大利語 NOS(我們) nos[otros] nós nous [nu] noi VOS(你們) vos[otros] vós (古老) vous [vu] voi TRES(三) tres três trois [tʁwa] tre SEX(六) seis seis six [sis], [si] sei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根據上面的資料可以看出在名詞、形容詞和動詞裡:

- 義大利語完全沒有保留拉丁語的尾音-s3。在義大利語(和羅馬尼亞語)中,尾音-s 完 全失落的時間比較晚,自西元 1 世紀左右失落發生,到西元 5 和 6 世紀完全失落。

- 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保留的尾音-s 最多。

- 法語尾音-s 失落的現象比較複雜一點: 書面語裡尾音-s 還是存在,但是口語裡尾音-s 幾乎都已失落。但是法語的尾音-s 偶爾可以聽得到,這個現象叫作法語的聯誦 (liaison)。

因為我們說話不是發單獨的音,而是說整句的話或成群的詞,把許多音節連接在一起,於 是被連接到語句或詞群當中去的音節,就會產生出語音的變化。這種變化法「法國話」稱 之為 liaison,意思就是「連音」。

凡是詞根和附加成分的聯合,或是複合詞的組織,或是短語的結構,或是句子的組合。

每一個成分都有它的語意,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成分結合在一起,音與音之間就發生了接觸,

而這接觸當中就起了語音的變化。特別要說明的一點是: 這種變化並不牽涉歷史的音變,

而是語音體系中各成分互相結合的時候所產生的現實音變現象。

聯誦是從法語單詞 liaison 音譯過來的,因為法語單詞一般最後一個輔音字母都不發 音,但如果後面跟一個以母音開頭的單詞,為了整句話節奏組的需要,原本不發音的輔音 字母要發音並和後面的母音拼到一起,此為聯誦,這是學習法語聽力比較困難的一環。比 如 les 一詞單獨讀時,[s] 不發音,讀成 [le] ,不過當後面跟一個母音開頭的單詞,[s] 就

3 其實除了外來語義大利語完全沒有保留以輔音結束的音節。參考: Krämer, Martin. The Phonology of Italia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p.29: “While Latin allowed almost any consonant in coda position, Italian has word-final consonants only in more recent borrowings.”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

要發音,和該母音組成一個音節,比如 les enfanʦ 發音是 [lez ɑ̃fɑ̃] 。另外一個例子: grands hommes 發音是[ɡʁɑ̃z om]。

二、漢語尾音-s 的失落現象

與漢語同一語系的藏語有-s 韻尾,它被當作後綴或詞根的一部分4。理論上,上古漢語 也有同樣的韻尾,不過它很早就失落了。-s 韻尾的痕跡可能在聲調的方面,有的學者認為 中古音的去聲源於上古音-s 韻尾的失落5。西方語言學者如歐第國(A.G.Haudricourt)、蒲立 本(Edwin G. Pulleyblank) 都提出了上古漢語有-s 韻尾的證明。6

1954 年歐第國著《Comment reconstraire le chinois archaique》第一次提出漢語去聲源於 -s 韻尾的說法。他的依據是越南話裡的漢語借字,如「寄、義、霧、訴、墓」等去聲字在 越南話中屬於兩種已證明源於-s 的聲調:「問聲」和「跌聲」。同年,歐氏的另一篇論文《De l’origine des tons en vietnamien》又列舉了另外十八個去聲字和越南的問聲、跌聲相當,例 如: 「卦、芥、嫁;帶、肺、慰」等。這些字在古越南話中都帶-s 韻尾。歐氏認為上古漢 語的-s 有區別詞性的作用。

蒲立本 1973 年提出了對音的證據,證明古代常用去聲字譯外語有-s 的音節。例如7:

波羅奈 梵語: Varanasi 提謂 梵語: Trapusa

4Schuessler, Axel. ABC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Old Chines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7.p-72.

5Woodard, D. Roger, ed. The Ancient Languages of Asia and the America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145.

6讀者可以進一步看 Edwin G. Pulleyblank “Some further evidence regarding Old Chinese –s and iʦ time of disappearance”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 36, part 2, 368-373) 1974.

7竺家寧著《聲韻學》五南圖書出版社。2010。頁 664。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5

舍衛 梵語: Sravasti 阿迦貳吒 梵語: Akanistha 須蹄 梵語: Sudrsa 對馬 日語: Tusima 都賴 Talas

罽賓 Kashmir

「奈」對應梵語的 nasi、「謂」對應梵語的 pusa、「衛」對應梵語的 vasti、「貳」對 應梵語的 nis、「蹄」對應梵語的 drsa、「對」對應日語的 tusi、「賴」對應 las、「罽」

對應 kash。

薛斯勒(A.Schuessler) 在他的《ABC Etymological Dictionary of Old Chinese》也構擬一 些字的上古音,如:

字 上古音 中古音 國語 粵語 閩南語 吳語

二 nis ȵi ɑɻ i li ȵi

大 das dai ta / taɪ taːi ta, tua, tai da 太/泰 tʰas tʰai tʰaɪ tʰaːi tʰai tʰa

三、拉丁語和漢語的比較

拉丁語和漢語以前都常用-s 尾音。如今我們已經可以看出-s 尾音在現代漢語都消失 了,在其他的方言中像閩南語、粵語、吳語也沒有保留任何-s 尾音的痕跡。不過在拉丁語 族的語言中,狀況比較複雜一些: 在義大利語中-s 尾音完全失落了,然而在法語中仍有一 些痕跡像法語的聯誦 (liaison),且在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中-s 尾音仍在名詞的複數和動詞 廣泛使用。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6

當說到語法的時候,拉丁語和漢語在語法上相去甚遠。我認為語法是保留尾音的一個 重要因素。在拉丁語中-s 尾音有很多不同的用途: 在名詞中,它代表的是單數主格 (nominative singular)和複數賓格;在動詞中,它代表的是單複數第二人稱。因此,-s 尾音 的失落可能會導致很多混亂的出現且語法系統必須用不同的方法來應付這個問題。義大利 語將-s 尾音改成母音;法語僅僅加人稱在動詞的前面;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則無改變,仍 完整保留-s 尾音。例如:

意思 丁語 義大利語 法語 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 [你]愛 AMAS ami tu aimes [em] amas amas

另一方面,漢語因為-s 尾音的失落而不會有如此問題的產生,但會有另外一個問題: 許 多尾音的失落會產生大量的同音字。有的學者認為中古音的去聲源於上古音-s 韻尾的失落

8。西方語言學者如歐第國(A.G.Haudricourt)、蒲立本(Edwin G. Pulleyblank) 都提出了上古 音有-s 韻尾的證明。我們從上面可以看出上古漢語藉由創造出中古漢語去聲的方法來填補

-s 尾音的失落。

8Woodard, D. Roger, ed. The Ancient Languages of Asia and the America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p-145.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7

(二) 尾音-t 的失落

一、拉丁語尾音-t 的失落現象

尾音-t 比尾音-s 微弱一點。尾音-t 在很古老的石碑記錄中就已經開始失落,尤其在位 於輔音後面的位置時。如 POS CONSVLATVM,本應是 POST CONSVLATVM;又如 POSVERVN,本應是 POSVERVNT,這些例子都顯示出尾音-t 的失落。龐貝作的一幅有名 的塗鴉中,也可以發現元音後的尾音[t]失落:

QVISQVIS AMA VALIA PERIA QVI NOSCI AMARE9 原本應該是:

QVISQVIS AMAT VALEAT PEREAT QVI NESCIT AMARE10 這表示通俗拉丁語中尾音-t 的失落現象。

拉丁語的尾音-t 在動詞中出現的不少,在古典拉丁語中,第三人稱單數(他、她、它)

和第三人稱複數(他們、她們、它們)有尾音-t。拉丁語族的語言裡幾乎都沒有保留這個 音。比如拉丁語動詞 AMA- (愛):

古典拉丁語 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 法語 義大利語 -T(他) AMAT ama ama aime [em] ama -NT (他們) AMANT aman amam [amɐ̃w̃] aiment [em] amano

9Herman, József. Vulgar Latin. Trans. Roger Wright. University Park, Pennsylvani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7.p. 41.

10拉丁語的意思是: 誰會愛就很幸福,誰不會愛就很痛苦。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可以看出,現代的拉丁語族保留尾音-t 的遺跡非常少。在後期拉丁語的時代中,每個 以尾音-t 結束的單詞,特別是在以輔音開頭的單詞前面,尾音-t 開始失落了。

在法國的最古老拉丁語族文獻中還可以看到尾音-t 的紀錄:

iurat (在西元 842 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言 Les sermenʦ de Strasbourg) aimet (在西元 11 世紀的羅蘭之歌 La Chanson de Roland)

在現代的拉丁語族中,只有法語保留了尾音-t,不過尾音-t 的發音都藉由聯誦(liaison) 才可以讀出來。比如 parlent「(他們)說」一詞,單獨讀時,[t]不發音,讀成[paʁl],但當後 面連接母音開頭的單詞時,[t]就要發音,和該母音組成一個音節,比如 parlent-ils「他們說 嗎?」發音是 [paʁl.til]。

我們看其他的詞類就發現一樣的現象:

西班牙語 葡萄牙語 法語 義大利語 ET(和) y [i] e et [e] e, ed

AD(往) a à à a

法語 et(和)一詞單獨讀時,[t]不發音,但是藉由聯誦(liaison),尾音-t 可以發音,如 un garçon et une fille「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讀成[œ̃ ɡaʁsɔ̃ et yn fij]。義大利語還保留 ed 這 個詞(和),ed 和 e 都可以通用,且功能一樣。

二、漢語尾音-t 的失落現象

上古音也同樣具有尾音,像韻尾[-p]、[-t]、[-k]、[-m]、[-n]、[-ŋ],中古漢語也保留下 該韻尾。但到現代漢語,則只剩下兩個: [-n]、[-ŋ],就是說尾音[-t]完全失落。

尾音-t 失落的現象在上古漢語有可能已經發生。通過一些有同樣的意思或很接近意思 的漢字就可以看出,如「栝」和「矩」,都指古書上檜樹的意思;「淈」和「垢」,都指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9

骯髒的意思;「屈」和「句/鉤」,都指曲的意思;「察」和「差」,都指復審的意思;「卒」

和「酋」,都指末尾或結局的意思;「曰」和「于」,都會指說的意思。那些漢字上古音 的差異僅在尾音[t] 。

字 上古音 國語 粵語 閩南語 吳語 栝 kuat kʰuo, kuɑ kʰut kuat kueʔ 矩 kuaʔ ʨy kɵi ky ʦe 淈 kuət ku kʷat kyt - 垢 koʔ koʊ kɐu kau gø 屈 kʰut ʨʰy wat kʰut ʦʰeʔ

字 上古音 國語 粵語 閩南語 吳語 栝 kuat kʰuo, kuɑ kʰut kuat kueʔ 矩 kuaʔ ʨy kɵi ky ʦe 淈 kuət ku kʷat kyt - 垢 koʔ koʊ kɐu kau gø 屈 kʰut ʨʰy wat kʰut ʦʰe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