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新異的體類:題跋、尺牘、字說

第二節 古文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9

第二節 古文影響

黃庭堅古文所樹立的典型對後學有長足的影響,後人或落實於創作中,或就 其作法加以討論。對於運用才學,後學繼承的情形如何?化用前人字詞、文意的 作法,後人的承襲在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之間並非兼顧二者,已有偏重,原因為 何?黃庭堅於古文中運用的詩作特色與技巧,以及於題跋、尺牘、字說所樹立的 典型,對於後人的影響又是為何?此為本節欲探討的重點。

一、後學落實黃庭堅屬意典範及作法

謝薖(?-1114A.D.)與韓駒(1082A.D.-1135A.D.)均為呂本中所列的江西宗派 後學,495且韓駒與黃庭堅有直接的授學關係:黃庭堅曾於〈與韓純翁宣義書之二〉

(外集卷第 21)指點其作詩需多讀書,且當以忠義孝友為根本。而徐俯為黃庭堅的 外甥,曾受過其指點作詩。496三人的古文均可見展現學識的痕跡。謝薖〈懷故園 賦〉內容為謝薖本想在故鄉築廬而居,之後卻飄泊異鄉,他想念故鄉的環境景致,

不願為了求溫飽而離鄉背井。此賦引用了《論語》「不知老之將至」形容原本預 計隱居於鄉里山林的安適,497而「雖信美非吾土兮,昔之人所以登樓而橫涕。……

辟纑猶可以易粟兮,吾豈從墦閒之祭。繄古人之不食兮,獨貿貿然而蒙袂」,498依 序引用了王粲(177A.D.-217A.D.)〈登樓賦〉「雖信美非吾土兮」、《孟子》中匡章 所言仲子之妻以辟纑換取糧食以及另一則齊人乞墦,499謝薖表示他寧願自食其 力,儘管困窮,亦不做齊人於東郭墦間乞討之事;尚引《禮記‧檀弓》:「有餓者 蒙袂輯屨,貿貿然來。」500表示他不食嗟來食。而〈送邵尉序〉中以「海濱之人 機心一萌,則鷗鳥不下,而索珠赤水之北者,唯象罔能得之」,501說明無心於得,

所得反而更多,讚美邵尉於名利窮達之間淡然處之的態度。引文前半部出自《列 子》鷗鳥忘機的故事;502後半部則為《莊子》記載黃帝於赤水之北遺失玄珠,使

495 見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序〉,收入《全宋文》第 174 冊,卷 3797,頁 81。唯該文「謝邁 幼槃」應為「謝薖幼槃」之誤。

496 例如:〈與徐師川書〉四首(卷 19)建議徐俯作詩應多讀經典與杜甫、李白、韓愈的詩;〈題所 書詩卷後與徐師川〉(卷 26)則勉徐俯創作當以古人為師。

497 見《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卷 7〈述而〉,頁 6,總頁數 62。

498 見謝薖:〈懷故園賦〉,收入《全宋文》第 136 冊,卷 2945,頁 354。

499 見(魏)王粲:《王粲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 5 月),卷 2〈登樓賦〉,頁 19。《十三經注 疏》,《孟子注疏》卷 6 下〈滕文公下〉,頁 8,總頁數 119;卷 8 下〈離婁下〉,頁 11、12,總頁 數 156。

500 見《十三經注疏》,《禮記注疏》卷 10〈檀弓下〉,頁 22,總頁數 196。

501 見謝薖:〈送邵尉序〉,收入《全宋文》第 136 冊,卷 2945,頁 355。

502 「海上之人有好漚鳥者,每旦之海上,從漚鳥游。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聞 漚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漚鳥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為無為。

齊智之所知,則淺矣。」見《列子》,卷 2〈黃帝〉,頁 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2

的情思。而後道出主旨:「感顏色之屢榮,迫歲華之又莫。歲莫如何,傷情實多。」

520梅花雖美,終已至歲末,感傷美好事物因時光流逝而不長久。

再者,為議論文的影響。謝逸〈送汪信民序〉開頭說:「古人之學也為道,

今人之學也語言句讀而已。古人所以治心養氣,事父母、畜妻子,推而達之天下 國家,無非道也。」謝逸即遵行古人之法,他讀《詩》、《書》、《易》、《春秋》……

等經典,皆體會當中的義理,例如:《詩》中所蘊含的君臣、兄弟、朋友之義,

而他的好友汪信民(?-?)亦為善學者,其為學無所不通,已及第進士,後因欲至 長沙擔任學官,於離別之際,謝逸特意告知其古人之學,「庶幾從其學者慕古人 之學,而不溺于今人之學也」,521此句呼應文章最初的議論。謝逸所分享古人之 學的內容不僅是送給汪信民,更是贈予當時的士人,希望汪信民散播它的影響 力。謝逸另外作了〈淇澳堂記〉,開頭言:「富貴而驕,貧賤而怨,人之情也;富 貴而不驕,貧賤而不怨,豈人之情也哉?學使之然也。」522晏防(?-?)自小跟著 王安石讀書,王安石名其「防」,字其「宗武」,出自《詩‧淇奧》,此詩讚美衛 武公能以禮自防,亦為王安石對晏防的期望。晏防雖然為晏殊(991A.D.-1055A.D.) 的後代,因蔭祐得領中散的俸祿,但為人樸質溫恭,如一般平民。後來他於居處 作淇澳堂,將王安石囑咐的話刻在牆壁上警惕自己。謝逸於文末再度提及學習的 重要,並說晏防不忘王安石之言,即使日後如晏殊般富貴,必定不驕傲,呼應文 章開頭富貴而不驕傲為學習的成效。

綜觀上述例證,由謝薖〈雙柏頌并引〉的序言可知後學遵循黃庭堅的指示,

先看前人如何作文,再仿效之;而就賦而言,黃庭堅說要經心《左傳》、《漢書》

的佳句善字,他本身作賦少引用二書,但謝薖〈竹夫人賦〉即引用《左傳》,謝 薖與林敏功的賦亦接近黃庭堅所謂的前人步驟:先鋪述後曉諭主旨。唯後學作賦 的主旨多為個人的體悟或是感傷,與黃庭堅關注士人節操、振興文風、善用人才 的淑世關懷格局不同。最後,後學的議論文字亦得見前後呼應的情況,黃庭堅提 出的為文方式,後學實有繼承。

二、將「奪胎換骨」過渡至古文領域

黃庭堅點化前人用語、文意的作法為後學所承,且落實於古文創作上,著錄

「奪胎換骨」一詞內容的釋惠洪即有相似的作法:

520 見《全宋文》第 133 冊,卷 2880,頁 299。

521 上二段引文《全宋文》第 133 冊,卷 2875,頁 224。

522 見《全宋文》第 133 冊,卷 2876,頁 23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3

予自南來,流落山水,久不見偉人,便覺胸次勃土可掃。宣和二年冬,湧 師於湘西古寺中出以為示,如見蘇、黃連璧下馬,氣如吐霓也。523

此為釋惠洪欣賞蘇軾與黃庭堅書法後所作的題跋,認為蘇、黃的書法令人彷彿得 見其形貌光采,有滌淨心胸的功效。當中「連璧下馬,氣如吐霓」應出自李賀 (790A.D.-816A.D.)的詩:「馬蹄殷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東京才子文章公,

二十八宿羅心胷。」524形容才子下馬的氣質樣態,釋惠洪取其意而造以新語,近 似奪胎換骨。

饒節(1065A.D.-1129A.D.)為呂本中所列的江西宗派後學,525其與謝薖均有化 用前人語意的作品:

以君為在山林耶,炯然之容如珠玉,儼然之衣有表襮。以君為在市朝耶,

泠然之泉如濯足,翩然之鴻與寓目。蓋用之而行則服鑾輅,被羈絡,而為 奉輿之駟;舍之而藏則脫斤鋸,老谿壑,而為蔽牛之木。526

少汲天資近道,如《楞嚴》、《圓覺》、《維摩》,宜少汲所甚畏者,不可令 去几案間,庶幾濯優曇於烈火也。漸貴矣,恐漸不聞此語,而我漸不敢作 此語,亦恐漸不喜此語。及此時汲汲早獻林下之芹,止如是耳。527

謝薖認為溪堂先生宜仕宜隱,卻又非仕非隱。「蔽牛之木」出自《莊子‧人間世》,: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 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問匠石 為何匠伯不仔細觀視大樹,匠石說:「散木也,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槨則速腐,

以為器則速毀,以為門戶則液樠,以為柱則蠹。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 若是之壽。」528櫟樹雖高大,卻因內在不夠紮實而不適合任何用途。謝薖並非指 溪堂先生如櫟樹一般「不材」,而是指他不眷戀富貴權勢,能夠安然老於山林,

用舍行藏得宜,用語與文意皆新,近似奪胎換骨的作法。饒節建議胡少汲(?-?)

523 見釋惠洪:〈跋東坡山谷墨蹟〉,收入《全宋文》第 140 冊,卷 3020,頁 183。

524 見(唐)李賀:《李賀歌詩編》(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 年 8 月),卷 4〈高 軒過〉,頁 26

525 見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序〉,收入《全宋文》第 174 冊,卷 3797,頁 81。

526 見謝薖:〈溪堂先生畫像贊〉,收入《全宋文》第 136 冊,卷 2945,頁 363。

527 見饒節:〈與胡少汲簡〉,收入《全宋文》第 97 冊,卷 2108,頁 36。

528 見(西晉)郭象註、(唐)成玄英疏:《南華真經注疏》,內篇第四,頁 204-206,所錄《莊子》原 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84

為官之後仍需多讀佛經,自謙此為微不足道的建議。「獻芹」出自《列子‧楊朱》:

「昔人有美戎菽,甘枲莖、芹萍子者,對鄉豪稱之。鄉豪取而嘗之,蜇於口,慘 於腹。眾哂而怨之,其人大慙。」529之後獻芹便有贈送微薄禮物之意。而「林下」

指叢林裡,禪宗僧眾所居寺院可稱為叢林,「獻林下之芹」於此便指致贈予某人 與禪宗相關的瑣言小語。饒節於原本的語詞上加入了自己的意見,產生了新的用 語與文意,亦近似奪胎換骨。

由上述梳理不僅得見黃庭堅的影響,更可以發現後學多是同時改變前人的用 語與文章,也就是較常運用奪胎換骨,而少有「語舊意新」的點鐵成金之例。況 且不僅實際作品如此,後人對黃庭堅的相關討論亦有此傾向,多關注奪胎換骨,

少言點鐵成金。本論文第三章曾提及奪胎換骨最初用以討論詩的作法,但宋代俞 成(?-?)擴大範圍,將之應用至所有的文章:

文章一技,要自有活法;若膠古人之陳迹,而不能點化其句語,此乃謂之 死法。死法專祖蹈襲,則不能生於吾言之外;活法奪胎換骨,則不能斃於 吾言之內。……呂居仁嘗序江西宗派詩,若言靈均自得之,忽然有入,後 惟意所在,萬變不窮,是名活法。楊萬里又從而序之,若曰,學者屬文,

當悟活法,所謂活法者,要當優游厭飫,是皆有得於活法也如此。530

其所謂的活法即是奪胎換骨,意指不能只蹈襲古人既有的文字,應該就其意生發 出不同的變化,能於其中悠遊自得,不受到拘泥束縛。俞成舉呂本中論詩與楊萬 里論文為例,可見其將詩、文均納入奪胎換骨指涉的範圍。南宋陳模則言:「使 古事,一句做兩句使,數句卻作一句使,用其辭不用其意,用其意不用其辭。作 詩,以不用其辭為奪胎體,不同其意為換骨體。」531陳模主要在闡述用典的方式,

他主張伸縮事典的語意、原文,只保留語意與原文二者之一,並帶入詩法的名稱。

陳模比較著重如何化用既有的典故,不涉及開創新語或是新意。清代田同圃(?

-?)著有《西圃文說》與《西圃詩說》,田氏於《西圃文說》討論此法,足見亦 納入文章來談:

文章雖不要蹈襲古人一言一句,然古人自有奪胎換骨法,載在篇章,歷可

文章雖不要蹈襲古人一言一句,然古人自有奪胎換骨法,載在篇章,歷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