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

第三章 兩岸貿易發展概況

第三節 台灣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4

第三節台灣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歷年台商在中國投資概況(如圖 3- 7),從 2002 年起我國對中國投資 占我國對外投資比重已經超過 50%,1995 年台商在中國投資為 10.9 億美元,2008 年增加至 106.9 億美元,累計 1995 至 2009 年總投資金額為 781.51 億美元,約佔我國對外投資比重的一半。

經由以上兩岸經貿概況的數據,我們發現我國對中國之出口依賴日深,而且我國對中國之投資 比重遠高於其他地區的投資。但經濟部投審會統計資料,因 1993、1997、2002、2003 年因補 辦許可,投資金額劇增,使得時間序列資料相當不一致,且透過香港大量投資中國間接投資亦 未包含在內,造成兩岸統計投資金額落差相當大。實際上,台商投資中國實際金額應較台灣官 方統計更多。

圖 3- 7 台商對中國投資金額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中國商務司統計。

針對貿易收支而言,台商對中國投資可能造成貿易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4:1.在大 陸投資事業向台灣採購所需原材料、半成品及機器設備,將帶動台灣對大陸出口;2.對大陸投 資尌地生產供應當地市場,取代了台灣對大陸出口;3.為了維持外銷競爭力將生產基地轉至大

4 高長(2009)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中國官方對外公佈 經濟部投審會核准金額統計

億美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陸者,對外投資將促使出口訂單轉移;4.若對大陸投資是為了開發及尌近利用當地資源,則對 台灣貿易收支兼具正負面影響;5.在大陸投資生產的半成品或製成品回銷台灣。

因對外投資目的不同,對貿易有不同程度影響。「擴張型」對外投資主要目的在擴大他們 的市場,而在被投國家尋找市場。「防禦型」投資的目的則在尋找較廉價的生產基地,再把產 品銷售到第三國。台商到大陸投資開始是以防禦型為主,但現在已逐漸開始注意大陸的國內市 場,因此已逐漸轉向擴張型投資。再來,以對外投資理論檢視台灣對外投資現象,似乎以「產 品循環說」最適合詮釋台灣經驗。台灣對外投資產業以電子、化學、紡織等產業為主,這些產 業皆有產品循環的現象。台灣曾經是這些產品最有利的生產基地,生產內容位於成熟期和標準 化期階段為中心。在 1980 年代中期後,台灣因勞動成本上升,逐漸失去這些產品的優勢,只 好把生產據點轉移到海外工資便宜的地方。早期轉移的出路以東南亞為主,1990 年後則轉移 至中國者居多。中國工資只有台灣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低工資構成區位性的生產優勢,吸 引以勞動成本為競爭優勢的台灣產業。

但值得注意的是,表 3- 1 顯示,2005 年台商在大陸投資所需之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大陸 當地採購(台商或非台商)比重分別為 51.8%和 51.4%,而自台灣採購的比重則分別只有 35.1%

和 40.9%。與往年比較,台商在大陸當地採購比重逐漸增加,自台灣採購比重逐漸減少趨勢。

這現象與跨國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經驗頗為一致;主因大都基於本身經營策略之考量。台商企業 使用大陸當地原材料和半成品投入比重愈來愈大,當地似已建立了新的產業聚落,且此聚落也 逐漸擴張,顯示大陸製品比進口財更具競爭優勢,大陸當地製造供應能力已大幅改善。

表 3- 1 台灣自大陸零組件與半成品進貨來源

原料供貨地 零組件半成品供貨地

台灣 當地台商 當地非台商 其他國家 台灣 當地台商 當地非台商 其他國家

1993 54.7 32.9 12.3 60.8 23.3 7.6

1999 49.8 18.1 19.9 12.2 52.8 20.6 18.6 8

2005 35.1 15.9 25.9 13.1 40.9 25 26.4 7.7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問卷普查結果,單位(%)。

龔明鑫(2005)研究發現,台商投資大陸近幾年皆集中在電子及電器產品業,而且各業投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規模有日益擴大的情形。大上海地區逐漸成為投資主流,而環渤海地區將是未來台商投資最具 有潛力的地區。過去投資中國的台商多著眼於中國龐大且廉價的土地與勞動,但近來投資動機 已轉變為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為首要。中國在台商的眼中漸由世界的工廠,轉變為世界的市 場。

出口結構的變化乃是由投資所帶動。早期我對中國投資產業以民生工業為主,近幾年則轉 變以電子電器產業為對中國投資主力產業,因此也帶動上游電子零組件業的出口增加。若以商 品特性來觀察我國對中國之出口結構,由於勞力密集產業紛紛外移,以致耐久性消費財與非耐 久性消費財出口比重有下降趨勢,而中間產品 A 類、中間產品 B 類、機械設備之出口比重提 高。此現象應是近年來對中國投資所帶動的對中間零件及組件之需求增加所致。不過隨著台商 投資時間越長,當地化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似乎有趨緩的趨勢。

中國替代我國高技術人力密集產業比例逐漸增加。過去中國在各主要市場替代我國的產品,

皆為技術密集度較低的產品。但隨著我國對中國投資結構與動機的轉變,被取代產業的比例也 開始有了變化。2000 年以前我國被中國替代比例較高的產業皆以傳統產業為主,如成衣服飾 業、皮革毛皮製品、木竹製品業及其他工業製品等。但到了 2001 年後,隨著電子電器產業大 舉在中國投資(尤其是筆記型電腦與消費性電子產業),中國替代我國資訊電子產業比例逐漸 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皆認為中國與東協等國對我國高技術產品應不構成競爭的威脅,但 近幾年國內高技術人力產品被替代的比例逐漸擴大,甚至超過中、低技術的被替代比例。韓國 亦與我國情況相似,但高技術人力產品被替代的比例較為緩和。此現象值得政府密切的注意。

至於技術來源與研發策略方面,近年來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同時加入 WTO 後市場更開放,

給大陸台商企業創造更多新的商機。儘管如此,大陸經濟環境近年來也發生重大變化,例如:

缺水、缺電、缺油、缺工等,此外環保意識、勞工意識、消費者意識等,現象皆影響台商在大 陸投資企業的營運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其他國家跨國企業積極進入大陸投資,藉著連鎖經營、

併購、策略聯盟、戰略性持及股合作經營等手段,在大陸境內市場攻城掠地,加上大陸民營企 業崛起,以上種種皆造成大陸內需市場之競爭更加激烈,台商在大陸經營被迫威脅,為求生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

與發展空間,唯一途徑尌是調整經營策略,絕大數台商都加強了研發和創新的腳步。

表 3- 2 根據經濟部統計調查顯示,大陸台商事業技術來源,超過八成都是由台灣公司所提 供的,其次主要是來自大陸事業自行研發。由此可見台灣研發創新對台灣出口競爭性占的重要 性。但近年來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表 3- 2 台商大陸投資事業與其他海外事業技術來源比較

2006 1999

來源 香港 馬來西

亞 泰國 越南 大陸 大陸

由台灣公司提供 96.77 75.00 85.71 93.75 85.83 92.06 由合作企業提供 9.68 25.00 0.00 12.50 13.63 11.16 從接受輔導過程中學習 6.45 12.50 0.00 0.00 3.88 7.78 來自共同研究發展計畫 9.68 25.00 0.00 6.25 7.16 8.25 海外事業自行研發 19.35 37.50 28.57 12.50 23.31 20.83 向同業挖角 0.00 0.00 0.00 0.00 1.22 2.83 委託研究開發 0.00 0.00 0.00 0.00 2.67 3.54 對外購買技術 0.00 0.00 0.00 0.00 2.59 3.69 同業觀摩 3.23 0.00 14.29 6.25 5.26 8.25 其他 0.00 0.00 0.00 0.00 0.99 0.71 資料來源: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單位:%)。

資料來源:出口值取自中國官方統計的自台灣進口值(World Trade Atlas 資料庫),進口值取自國貿局統計(AREMOS 資料庫),其他由本文計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附表 3- 2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產品類別百分比

年份 初級財貨 加工產品 零組件 資本財 消費財

出口 進口 出口 進口 出口 進口 出口 進口 出口 進口

1989 0.52 8.52 54.52 62.24 14.75 13.55 14.72 4.15 15.5 11.54

1990 0.59 7.06 55.65 32.62 14.05 27.88 11.07 9.37 18.64 23.07

1991 0.57 7.71 53.72 33.92 14.9 25.7 10.63 10.14 20.19 22.52

1992 0.6 5.8 47.74 29.59 16.91 29.26 13.28 10.84 21.48 24.51

1993 0.48 4.25 47.13 20.76 18.28 40.04 16.94 11.47 17.17 23.48

1994 0.48 5.41 53.14 18.23 19.41 30.6 13.85 14.04 13.12 31.73

1995 0.53 5.07 55.09 15.79 21.16 36.05 12.06 13 11.16 30.09

1996 0.53 2.89 54.71 13.36 22.29 36.79 13.21 13.87 9.25 33.09

1997 0.5 3.18 52.83 12.49 26.08 38.39 12.28 14.33 8.3 31.6

1998 0.54 2.26 51.71 11.25 29.54 46.26 11.1 14.39 7.12 25.84

1999 0.53 1.04 48.75 16.78 32.37 44.68 11.82 13.35 6.53 24.15

2000 0.52 1.18 45.6 19 34.71 36.26 13.64 14.05 5.53 29.51

2001 0.49 0.7 45.31 16 33.62 34.28 14.82 13.28 5.76 35.74

2002 0.41 1.31 41.51 12.02 35.54 44.71 17.25 12.7 5.29 29.26

2003 0.46 1.86 39.07 12.89 40.05 44.86 15.33 13.3 5.09 27.09

2004 0.52 2.23 36.71 13.23 43.23 46.7 15.31 10.78 4.24 27.07

2005 0.56 3.26 34.65 22.8 44.27 34.47 16.33 10.33 4.19 29.13

2006 0.59 8.34 31.7 29.78 48.92 25.39 14.74 12.33 4.05 24.15

2007 0.7 15.51 30.67 32.94 51.22 21.69 12.42 11.47 4.99 18.39 資料來源:自 RIETI-TID 資料庫,本文計算。

HS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85 電機設備及其零件 13.6 12.9 15.8 19.8 22.1 25.2 26.6 30.6 34.6 36.9 38.7 41.1 41.2 40.2 44.8

HS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85 電機設備及其零件 13.6 12.9 15.8 19.8 22.1 25.2 26.6 30.6 34.6 36.9 38.7 41.1 41.2 40.2 44.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