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與中國雙邊貿易之決定因素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灣與中國雙邊貿易之決定因素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7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坤銘博士 饒秀華博士.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台灣與中國雙邊貿易之決定因素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Trad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生:林冠丞.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七月.

(2) 摘. 要. 本文之目的在於分析台灣與中國雙邊貿易之主要決定因素,並深入探討造成台灣對中國長 期出現大量順差的主要原因。本文之實證模型與過去文獻主要差異在於分別尌進出口供給與需 求建立聯立方程式,推導成縮減式,分析進出口供需的相互影響。在台灣出口供給方面,本文 考慮了國內投入、進口中間投入、台灣外人直接投資(FDI)及研發創新等因素。在台灣進口需 求方面,除了考慮實質所得、雙邊匯率,本文也考慮了第三國匯率及雙向 FDI 之影響。. 政 治 大 得、台灣對中國直接投資與台灣研發創新的確皆造成台灣對中國進出口之增加。然而,各國對 立 本文實證分析採用自 1996 年 1 月至 2009 年 12 月期間月資料。實證結果顯示雙邊實質所. ‧ 國. 學. 台灣直接投資,卻造成台灣對中國進出口的減少。至於實質匯率的結果,在台灣對中國之出口 方面,當新台幣相對於人民幣貶值,確實造成對中國出口增加。在中國市場,第三國價格相對. ‧. 中國價格上揚,造成台灣對中國出口有負向影響,此顯示台灣出口財與第三國出口財為互補關. sit. y. Nat. 係。在台灣自中國之進口方面,當新台幣相對於人民幣貶值,的確造成自中國進口減少。在台. al. er. io. 灣市場,第三國價格相對於台灣價格上揚,造成台灣自中國進口有正向影響,表中國出口財與. v. n. 第三國出口財為替代關係。此外,本文發現,進口中間投入的相對價格上揚,將造成台灣自中 國進口減少。. Ch. engchi. i Un. 總而言之,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除了實質所得以及雙邊匯率之外,第三國匯率、雙向 FDI 以及研發在兩岸進出口貿易上也扮演相當重要角色。此結果有助於瞭解台灣對中國持續順差之 背後原因。. I.

(3) Abstrac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main determinants of bilateral trad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with a view toward exploring the causes of the Taiwan’s persistent large trade surplus with China. Our empirical model differs from most previous stud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we construct a system of equations to examine the demand-supply relationship ; on the supply side, the effects of inward FDI, the cost of intermediate imports on Taiwan’s production and R&D innovation are considered ; on the demand side, in additional to bilateral real exchange rates and real income, this paper also considers the indirect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of third countries and bilateral FDI.. The data covering January, 1996 to December, 2009 are used in ou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政 治 大. empirical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bilateral real income, Taiwan’s real direct investment to China. 立. and R&D innovation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aiwan’s exports towards and imports from China,. ‧ 國. 學. however, the inward FDI to Taiwan presents negative effects. As for real exchange rate, it appears that Taiwan’s export to China would increase along with the real depreciation of the NTD against the. ‧. RMB. In addition, the rising relative price of the third country against the price of China would result in a negative effect of Taiwan’s export to China, representing that the goods of Taiwan and the third. er. io. sit. y. Nat. country are complements.. al. iv n C of the NTD against the RMB. In addition,hthe rising relative e n g c h i Uprice of the third country against the n. On the other hand, Taiwan’s import from China would decrease along with the real depreciation. price of Taiwan would bring about a positive effect of Taiwan’s import from China. This reveals that. the goods of China and the third country are substitutes. Moreover,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import of Taiwan from China appears when the cost of intermediate imports of Taiwan increases.. In sum,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at, in addition to real income and bilateral exchange rates, the exchange rates of third countries, FDI inflows and outflows and innovation have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bilateral trad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s. It will help understand the driving forces behind Taiwan’s persistent trade surplus against China.. II.

(4)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方法--------------------------------------------------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5 第一節 實質匯率與貿易關係的文獻---------------------------------------- 5 第二節 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關係的文獻------------------------------------ 8. 治 政 第一節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變化------------------------------------------18 大 立 第二節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產品結構特徵----------------------------------- 20. 第三章 兩岸貿易發展概況-------------------------------------------------- 18. ‧ 國. 學. 第三節 台灣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 24 第四章 台灣對中國出口長期均衡關係 ---------------------------------------- 32. ‧. 第一節 出口函數之推導------------------------------------------------- 32. sit. y. Nat. 第二節 出口變數定義與資料來源----------------------------------------- 37. er. io. 第三節 計量方法------------------------------------------------------- 40. al. 第四節 檢定與估計結果------------------------------------------------- 42. n. iv n C 實證結果分析--------------------------------------------------44 hengchi U. 第五節. 第五章 台灣對中國進口長期均衡關係 ---------------------------------------- 50 第一節 進口函數之推導------------------------------------------------- 50 第二節 進口變數定義與資料來源----------------------------------------- 54 第三節 檢定與估計結果------------------------------------------------- 56 第四節 實證結果分析--------------------------------------------------- 58 第六章 結論 ------------------------------------------------------------- 62 第一節 主要發現------------------------------------------------------- 62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63 參考文獻-------------------------------------------------------------- 65 III.

(5) 圖 目 錄 圖 3- 1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值及順差值.............................................. 19 圖 3- 2 台灣出口國家結構........................................................ 19 圖 3- 3 台灣進口國家結構........................................................ 20 圖 3- 4 台灣對中國出口主要貨品(HS 二位碼) ........................................ 22 圖 3- 5 台灣對中國出口產品類別百分比............................................ 22 圖 3- 6 台灣對中國進口產品類別百分比............................................ 22. 政 治 大. 圖 3- 7 台商對中國投資金額...................................................... 24. 立. ‧ 國. 學. 圖 4- 1 出口主要變數對數值之時間趨勢............................................ 42 圖 4- 2 新台幣與人民幣匯率值(1995/07-2009/12)................................... 44. ‧. n. al. er. io. sit. y. Nat. 圖 5- 1 進口主要變數之對數值時間趨勢............................................ 56. Ch. engchi. IV. i Un. v.

(6) 表 目 錄 表 3- 1 台灣自大陸零組件與半成品進貨來源........................................ 25 表 3- 2 台商大陸投資事業與其他海外事業技術來源比較.............................. 27. 附表 3- 1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值及順差值............................................ 28 附表 3- 2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產品類別百分比........................................ 29 附表 3- 3 台灣對中國出口主要貨品(HS 二分碼) ..................................... 30. 政 治 大. 附表 3- 4 台灣對中國進口主要貨品(HS 二分碼) ..................................... 30. 立. 附表 3- 5 台灣對大陸出口結構:依產業區分........................................ 31. ‧ 國. 學. 附表 3- 6 台灣自大陸進口結構:依產業區分........................................ 31. ‧. 表 4- 1 長期均衡下出口方程式之共整檢定.......................................... 43. io. sit. y. Nat. n. al. er. 附表 4- 1 中國市場 台灣與主要國家出口近似程度指數............................... 47. Ch. i Un. v. 附表 4- 2 台灣自主要國家進口零組件、加工品與資本設備比重(%)..................... 47. engchi. 表 5- 1 長期均衡下進口方程式之共整檢定.......................................... 57 表 5- 2 台灣進口市場,與中國出口相似第三國對台進口 HS 二分碼分類前五名金額商品... 59. 附表 5- 1 台灣市場 中國與主要國家出口近似程度指數............................... 60. V.

(7)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動機 中國自 1978 年改革開放以來,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並鼓勵出口,憑藉著充分的勞動力 和廣大的市場腹地等經濟優勢,經過二十幾年之努力,不但已經成為「世界工廠」,也是最富 發展潛力之「世界市場」。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 自 1990 年代起,中國已逐漸成為出口大. 治 政 大 24%。中國貿易總額在三十年間成長約 106 倍。根據中國官方統計,中國貿易總額在 1978 年 立. 國,1990 年期間帄均每年出口成長為 17%,至 2000 年~2009 年期間帄均每年出口成長更高達. 僅 206 億美元,至 2009 年貿易總額 22,073 億美元(其中出口 12,017 億美元,進口 10,056 億美. ‧ 國. 學. 元,貿易順差 1,961 億美元),並在 2009 年超越德國1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家。加工貿易為中. ‧. 國貿易的主力,而外資企業大量投資中國製造業則是中國加工貿易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Nat. sit. y. 美國長期高居台灣第一大出口國家,但台灣對美國的出口依存度自 1980 年代達高峰後持. n. al. er. io. 續下降。相反的,台灣對中國市場的出口則逐年增加。2000 年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24.4%)超. i Un. v. 越美國(23.4%),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國。此外,台灣對美出超逐年減少,反之,台灣對大陸. Ch. engchi. 出超卻逐年增加,顯示兩者之間有彼此消長之關係。依據經濟部國貿局及中國海關資料顯示, 1991~2009 期間,兩岸雙邊貿易總額由 47.6 億美元增加至 1,347.3 億美元,帄均每年約成長 21.7%,其中台灣對大陸出口值由 36.4 億美元增加至 1,033.4 億美元,每年帄均成長 21.8%, 台灣自大陸進口值由 11.3 億美元增加至 245 億美元,每年帄均成長 19.8%。 台商對大陸的大量直接投資可能係兩岸貿易大幅擴張的重要因素。根據經濟部投審會對中 國核准投資金額統計,從 2002 年起我國對中國投資占我國對外投資比重已經超過 50%。1995. 1. 德國 2009 年出口總值達到 11,213 億美元。 1.

(8) 年台商在中國投資為 10.9 億美元,2008 年達到 106.9 億美元,累計 1995 至 2009 年總投資金 額為 781.51 億美元,約佔我國對外投資比重的一半。台灣出口到中國的產品主要集中在中間 原料以及機械設備。這些出口有相當比例係供應在大陸台商加工生產所需,可見對外直接投資 有帶動母國出口的貿易效果。Pfaffermayr (1994)、Lipsey and Weiss(1984) 、Rugman(1990)、 Grubert and Mutti(1991)及 Chen and Ku (2000)等實證研究顯示兩者存在互補關係。這是由於 對外直接投資行為創造對母公司服務、無形資產及中間財貨的強烈需求,因而帶動本國出口, 發揮投資帶動出口的功能。楊曼君(2002)、龔明鑫(2005)及吳嘉玲(2008)等許多實證皆發現台商 對中國直接投資存量的確會造成台灣對中國出口增加。. 政 治 大 當地供應商採購,因此母國原來最終產品移至海外生產尌可能造成母國出口之減少。 Blonigen 立. 然而,隨著投資年數的增加,海外子公司營運上軌道後,上游原料與零組件有可能轉而向. ‧ 國. 學. (2001)及 Baldwin and Ottaviano (2001)指出,海外市場貿易障礙將會增加廠商對外直接投資誘因, 容易發生取代國際貿易的現象。張淑貞(2004)發現對中國投資與台灣食品業出口量之間影響為. ‧. 替代關係。劉碧珍與林惠玲(2001)以台灣為例,亦發現國內廠商為維持比較利益,轉至海外設. Nat. sit. n. al. er. io. hollowing out)問題。. y. 置生產據點,導致國內生產活動萎縮,明顯替代國內生產,造成「產業空洞化」(industrial. Ch. i Un. v. 對外直接投資擴張是否對出口貿易造成不利影響,一直是高度爭議的議題。倘若對外直接. engchi. 投資不利出口貿易,政府可能需考量政策上提供更多誘因或規範,減緩廠商外移腳步。反之, 若對外直接投資對出口貿易不具顯著負面影響,甚至發揮投資帶動出口的正面功能,政府對於 廠商海外投資行為應儘量減少不必要行政干擾,尊重市場機能,避免無謂交易成本及效率損失。 由此可見,台商對中國直接投資與兩岸貿易之聯動關係值得深入研究。 匯率係對外貿易主要決定因素之一,因匯率變動影響兩國價格競爭力。雖然人民幣對美元 名目匯率在 1995 年後持帄一段很長的時間,但是相對其他第三國的匯率卻呈現大幅波動走勢。 由於出口商品通常具有異質性以致彼此不能完全替代,出口國面對的競爭者除進口國內廠商外, 還有其他第三國的出口商,第三國匯率波動對台灣進出口需求將帶來間接影響。此外,台灣早 2.

(9) 期為加工出口區,出口供給依賴進口大量中間財或原材料及機器設備,第三國匯率波動也會影 響其生產成本,以致對價格競爭力造成衝擊。因此,在各國皆採浮動匯率制度下,第三國匯率 的確會對貿易量造成影響。 綜上所述,根據傳統貿易理論,影響兩國貿易主要因素是實質匯率與實質所得。但由於近 年來全球生產網路、國際分工及跨國企業投資盛行,一些實證資料發現,貿易出現一些傳統理 論難以解釋的現象(Chen(2001);王泓仁(2005);Garcia-Herrero and Koivu(2009)等),且 FDI 與兩岸貿易量究竟會產生替代或互補關係,也存在不一致看法。因此,本文以兩岸進出口貿易 為例,重新依成本最小化推導進出口模型,除了雙邊實質匯率與雙邊實質所得之外,特別在模. 政 治 大. 型中考慮了第三國匯率、進口中間投入及雙向 FDI 等因素,深入探討這些因素之重要性。. 立. ‧ 國. 學. 第二節研究目的. 本文之目的在於分析台灣與中國雙邊貿易之決定因素,以瞭解台灣對中國大量順差的主因,. ‧. 並深入探討台商至大陸外人直接投資在兩岸經貿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之實證模型與過去文獻. y. Nat. io. sit. 主要差異在於分別尌進出口供給與需求建立聯立方程式,推導成縮減式,分析進出口供需的相. n. al. er. 互影響。此外,在台灣出口供給方面,本文考慮了國內投入、進口中間投入、台灣之 FDI 流入. Ch. i Un. v. 及研發創新。在台灣進口需求方面,除了考慮實質所得、雙邊匯率,本文也考慮了第三國匯率 及雙向 FDI。. engchi. 3.

(10) 第三節研究流程與方法 本文共分成六章,各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介紹本文研究動機與目的及研究流程與方法。第二章回顧相關文獻,包括 探討匯率以及 FDI 對兩岸貿易的影響,並比較本文與過去文獻的差異表現。 第三章分析兩岸貿易發展概況,先討論台灣對中國出口貿易結構改變、兩岸貿易產品特徵 及 FDI 對兩岸貿易影響做陳述,再討論研發創新所造成影響及其角色。. 政 治 大 質匯率外,也考慮了其他第三國匯率、FDI 流入台灣或台灣 FDI 對中國流出引申對出口需求的 立. 第四章分析台灣對中國出口之決定因素。在出口需求面,除了考慮中國實質所得與雙邊實. ‧ 國. 學. 影響。在出口供給面,本文同時考慮了國內投入、進口國外投入價格、研發創新及 FDI 流入 台灣所造成出口能量的影響。最後,利用推導出來的出口供給與出口需求函數合併為縮減式,. ‧. 以便同時考量供需之相互影響。並依據計量方法,做單根檢定共整合檢定與共整向量估計,並. io. sit. y. Nat. 對實證結果做出結論。. n. al. er. 第五章探討台灣對中國進口之決定因素。利用類似前一章出口函數之作法重新推導出台灣. Ch. i Un. v. 對中國進口模型縮減式。在進口需求面,除了考慮台灣實質所得與雙邊匯率,基於其他競爭國. engchi. 產品可能替代或互補關係,其他第三國匯率影響納入模型中,也考慮了 FDI 流入台灣或台灣 FDI 對中國流出的影響。在國內供給面,考慮了國內投入、進口國外投入價格、研發創新及 FDI 流入台灣所造成的國內供給能量影響,並對實證結果做出結論。最後,第六章總結實證與 主要發現,並提出後續研究建議。. 4.

(11) 第二章文獻回顧 第一節實質匯率與貿易關係的文獻 本節歸納分析近年來針對台灣實質匯率與對外貿易關係的文獻。過去文獻除了探討匯率升 貶值對進出口影響外,主要著重在匯率波動性或不確定性對進出口、投資、產出與經濟成長的 影響。但兩岸貿易關係方面文獻仍不多見,而針對進口中間投入及第三國匯率影響之文獻更是 少見。以下評介主要相關文獻。. 政 治 大 Chen(2001)發現,1981~1998 年間實質匯率不管升值或貶值,皆造成台灣對美國產生順差, 立. ‧ 國. 學. 但對日本產生逆差。換句話說,新台幣升貶值皆不會減少對順差及逆差的影響,無法被傳統理 論解釋。他認為,可能原因為只有 10%台灣的進口用在於消費財,其他主要資本財或原物料財. ‧. 貨使用在中間投入生產。台灣超過 90%出口為工業產品,因此進口量是一個重要變數。他以台. sit. y. Nat. 灣出口量為應變數,並以進口量、實質匯率及國外實質所得為自變數,實證結果顯示:(1)兩. er. io. 國(美國與日本)實質所得對台灣出口皆有顯著正向影響且長期彈性大於 1。(2)來自日本進口量. al. iv n C hengchi U 有顯著影響,但卻對台灣出口至日本卻有顯著負向影響。(4)實質匯率對兩個國家淨出口皆有 n. 顯著影響台灣出口量,但來自美國進口量卻沒有顯著影響。(3)實質匯率對台灣出口至美國沒. 顯著影響,但其中兩國實質所得出現顯著影響,為係數符號卻不合理。美國所得增加造成台灣 對美國順差減少;而日本所得增加,卻造成台灣對日本逆差增加。 林孟鋒(2003)以 1987 年~1998 年季資料探討影響臺灣出口之相關總體經濟變數。他發現當 外國所得增加、外國物價上升或本國物價下跌、新台幣貶值或新台幣的匯率波動減少時,臺灣 的出口量將因而增加。陳美玲、王凱立、吳家豪(2004)提出一般化多變量 Student-t GARCH-M 模型,針對台灣匯率、對外直接投資和出口貿易之一階及二階交互動態關聯作探討。實證結果 顯示,匯率及其波動風險之於對外直接投資影響要大於出口貿易之衝擊,隱含藉由台幣貶值刺 5.

(12) 激出口及減少資金外移,以提振經濟成長及減少失業率的政策可行性。其次,出口之於對外直 接投資的影響,大於對外直接投資之於出口的衝擊,說明出口表現為臺灣廠商考量是否對外投 資的重要決策依據。最後,針對國內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之動機,發現國內企業投資於開發中國 家,主要著眼於尋求相對低廉之生產要素,屬防禦型對外投資動機;而已開發國家相對臺灣股 市熱絡程度所引發的財富效果,亦為吸引臺灣廠商投資之考量因素。 王泓仁(2005)以台灣 1989 年~2003 年月資料,探討匯率、匯率波動、及預期匯率對於台灣 進出口的影響。他發現實際匯率與預期匯率水準對於商品進出口皆有顯著且符合理論預期的影 響方向,而其中對於進口的影響效果更具統計顯著性。此外,匯率的上升,對於減少台灣對外. 政 治 大 直接投資皆增加。匯率的波動,則普遍對各類型的資金流出入,產生負面作用。徐千婷(2006) 立 證券投資、及增加外人對台直接投資的效果皆十分顯著,而預期匯率的上升,則使兩種方向的. ‧ 國. 學. 實證結果發現,當名目有效匯率指數上升(代表台幣相對一籃子通貨升值)時,實質輸出在第 3 季以後開始減少,表示台幣匯率的變動的確影響我國的出口表現。在實質輸入部份,當台幣升. ‧. 值後,由於其所引發的負向所得效果大於正向的價格效果,使得實質輸入不增反減。. y. Nat. er. io. sit. 以上文獻上的普遍看法是,一國貨幣的貶值對於該國出口具有正面的影響。兩岸貿易與匯 率關係,由於台灣對中國出口主要以加工出口的附加價值占大部分,因此已有越來越多的文獻. n. al. Ch. i Un. v. 注意到中國進口中間財對出口供給的影響。例如,Rahman and Thorbecke(2007)與 Thorbecke. engchi. and Smith(2010)研究人民幣單獨升值與中間財供給國的聯合升值對中國出口可能產生的影響 時,發現提供中國加工出口的進口供給國匯率升值對中國出口有較大影響,單獨的人民幣升值 影響則較小。雖然這兩篇文章考量到進口中間財對出口的可能衝擊,但對於 FDI 及出口市場 的第三國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卻未討論。在匯率對於進口的影響方面,越來越多的文獻從加工貿 易的角度出發,他們認為亞洲國家中間財與最終財的進口價格彈性應該不同。例如,Kamada and Takagawa(2005)認為當人民幣實質貶值時,加工出口增加將帶動更多的中間財進口,亦即進 口中間財的成長是由出口增加引伸而來,因此貶值實際上帶來中間財的進口增加。IMF(2005) 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為加工而進口的匯率彈性應該比為國內消費而進口的匯率彈性來得低,故 6.

(13) 需將進口國外投入匯率納入兩岸貿易探討之必要。 而 Garcia-Herrero and Koivu(2009)的實證結果顯示,人民幣實質升值降低中國自亞洲國 家的進口,尤其是韓國與泰國顯著減少。而來自其他高所得國家的進口,例如,美國、德國與 日本雖然減少但統計不顯著。只有俄羅斯與澳洲在人民幣實質升值時,中國的進口是增加的, 但統計上仍不顯著。如此違反一般預期的結果,可能是亞洲區域內貿易的垂直整合特性使然。 如此違反直覺的實證結果,也出現在近期的文獻上。例如,Marquez and Schindler(2006)。 在出口需求方面,Goldstein and Khan(1985)認為在估計出口函數時必頇考慮第三國效果, 因為若出口產品具有異質性以致彼此不是完全替代品,則特定出口國面對的競爭者除進口國的. 政 治 大. 國內廠商外,還有其他第三國的出口商。在匯率變動不定的匯率制度時期此效果特別值得重視。. 立. 中國匯率制度在 1994 年發生重大變革,使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大幅貶值;而後人民幣雖長期. ‧ 國. 學. 釘住美元,但與中國競爭的出口國家之匯率卻大幅波動。例如,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後,. ‧. 日、韓與東協五國的匯率曾呈現相當幅度的貶值,但此期間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維持在 8.28。由此可見,分析兩岸貿易與匯率之關係時,本文有必要將第三國匯率波動可能造成的影. n. al. er. io. sit. y. Nat. 響納入考慮。. Ch. engchi. 7. i Un. v.

(14) 第二節對外直接投資與貿易關係的文獻 對外投資理論 現代對外投資理論2由 Hymer(1960)首開先河;他提出無形資產說(intangible asset hypothesis)。他認為廠商對外投資是因它擁有一些無形資產,例如專利、良好品牌形象、特殊 生產方法、特殊的產品於服務等,且可拿到海外市場上應用或與當地結合,應用時邊際成本很 低,很容易獲利。. 政 治 大 資與對外貿易之間究竟呈現互補或替代的關係,將會隨著產品處在不同的階段而不同。在新產 立 Vernon(1966)接者提出產品生命週期理論(Product LifeCycle,PLC)。他認為,對外投. ‧ 國. 學. 品階段時,由於新產品尚未標準化且廠商享有獨占利潤,所以此階段只在母國生產然後在供給 國內市場需求及出口市場。在進入成熟期產品階段後,母國原廠商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其他國. ‧. 家先後加入競爭,為了避免失去海外市場,開始至海外投資,亦即出口擴張,而被投資國也歷. sit. y. Nat. 經相同的過程,也尌是先進口替代,後出口擴張。最後,當產品進入標準化階段,原創新國的. er. io. 技術優勢不復存在,再加上國外廠商加入市場,生產技術成熟、價格競爭激烈、生產要素成本. al. iv n C hengchi U 創新國生產失去比較利益優勢,最後尌成為該產品的進口國家。但 Vernon n. 高低成為決定競爭力的主要原因,因此廠商將產品轉移至勞動成本較低的開發中國家生產,在 的產品生命週期理. 論是從先進國家投資至落後國家投資為出發點,無法解釋落後國家至先進國家的投資行為。 Akamatsu(1968)將 Vernon 的產品循環理論加以推廣應用。他提出「雁行產品循環理論」, 用以解釋開發中國家產品之發展形態與引進外資的關係。 他認為開發中國家起初進口新產品, 接著鼓勵外人直接投資,引進所需的生產技術與管理知識,跟隨著產銷經驗的累積以及規模的 擴大,提高國內企業的生產力,降低成本,並且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甚至有能力進行 外人直接投資。. 2. 參考劉碧珍、陳添枝與翁永和(2005)。 8.

(15) 之後,Buckley and Casson(1976)提出內部化說(internalization hypothesis)。他們認為,廠商 直接在海外進行生產活動、銷售活動或提供服務,目的尌是把市場交易變成內部交易,以節省 市場交易成本。最後,Dunning(1980)綜合以上理論,涵蓋了自身專屬優勢(無形資產說)、地區 性生產優勢(產品循環說)及內部化優勢(內部化說)成折衷理論(eclectic theory)。. 國外文獻 首先,Mundell (1957)提出,在貿易條件不變下,若國際間財貨貿易處於貿易障礙,則資 本移動將減少國際間要素價格及要素稟賦之差異,使得國際財貨市場的價格趨於一致,進而減 少財貨貿易量及國內生產毛額利益,要素在國際間可以完全自由移動與財貨自由貿易具有完全. 治 政 的「替代性」。Markusen (1983)提出另一種看法,他認為,要素在國際間移動與財貨貿易具有 大 立 「互補性」,前提條件為假設兩國相對要素稟賦無差異、生產技術無差異、產品或要素市場也 ‧ 國. 學. 無扭曲下,上述一個假設不成立,資本要素移動將產生額外的財貨貿易,如中間投入財貨之出. ‧. 口貿易。對外投資與貿易之間的關聯,受到許多學者的討論。對外投資對進出口為正向(互補). sit. y. Nat. 或負向(替代)效果?過去文獻有看法相當分歧。. n. al. er. io. 有關為對外投資與出口之間為「替代關係」的研究,Vernon(1966)從動態角度闡述了 FDI. i Un. v. 對貿易的替代效應。他認為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伴隨產品生命週期運動而展開,是對企業出口方. Ch. engchi. 式的替代。在產品生命週期運動中,由於產品和技術的標準化,企業在國外市場便會受到當地 企業的競爭壓力,這時企業將會考慮用對外直接投資來替代出口,以保護企業在國外的市場。 才發生投資對貿易的替代,而在技術進步日益加快的條件下,新產品的生命週期不斷縮短,因 此國際投資對國際貿易的替代越來越明顯。 另一個研究來自 Johnson( 1967)。他指出,由於貿易障礙會導致兩個國家的資本邊際收益 差異,從而導致資本的國際流動,即直接投資。由於這種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繞過關稅壁壘,以 克服貿易障礙對資本效率的抵消作用,因此,這種外國直接投資又被稱為關稅引致投資。在此 基礎上,作者認為關稅引致投資如果使不具有比較優勢的進口替代部門獲得發展,尌會減少貿 9.

(16) 易量。Belderbos and Sleuwaegen(1998)的實證研究支持了 Johnson 論點。他們研究了日本在 歐洲 FDI 的影響因素。其結論支持 FDI 和出口的替代關係。 Adler and Stevens(1974)基於企業層面的數據,對美國 1966 年在加拿大、德國、日本的 海外生產和母公司的出口額進行了統計比較分析。他們發現海外子公司的銷售和母公司的出口 呈現負相關,因此也支持替代關係。 Svensson(1996)認為,國外生產對於母國最終產品的 出口具有替代效應,但是同時促進了中間品的出口,但是淨效應是替代。 Helpman et al. (2004) 用 38 個國家 52 個產業的數據分析了出口和 FDI 銷售額之間的關係,也發現了兩者的替代關 係。Gopinath et al. (1999)研究美國食品加工廠商 1982 ~1994 年期間的對外直接投資與財貨貿. 政 治 大 小之目標函數設定對外直接投資及出口之實證模式,結果前期對中國投資與台灣食品業出口量 立 易間之靜態關係,結果發現對外直接投資與財貨出口間為替代關係。張淑貞(2004)以成本極. ‧ 國. 學. 之間影響為替代。. ‧. Garcia-Herrero and Koivu(2009)的實證發現,韓國與台灣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增加,導致 中國對這兩國的出口增加,但德國與義大利確有相反的結果。如此的差異,他們認為可能與亞. y. Nat. er. io. sit. 洲及歐洲的多國籍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不同反應有關。FDI 與出口的反向關連,可能反應出多國 籍企業逐漸將整個生產製造程序轉移至中國。例如,以往德國的多國籍企業將中國生產的半成. n. al. Ch. i Un. v. 品運回德國做最後組裝,再從德國出口。現在則把整個生產線轉移至中國後,直接由中國出口. engchi. 至第三國,沒有回銷德國的必要,如此一來,德國對中國的 FDI 增加與中國對德國的出口, 便呈現替代關係。Xing(2007)的實證結果則顯示,日本對中國的 FDI 是兩國製造業部門產 業內貿易的顯著決定變數,但在中美貿易產業內貿易方面,則沒有顯著證據支持美國的 FDI 對兩國產業內貿易的成長有刺激效果。 相對而言,對外投資與出口之間為「互補關係」得到更多實證研究支持。以下尌國家、企 業、產業三部分探討: Kojima(1978)以國家為分析對象,他認為廠商從事海外投資,應是在母國早已失去其比 10.

(17) 較利益,而被投資國卻仍擁有相對比較優勢的產業,將資金、技術與管理能力等生產要素移往 另一個國家,有效與當地生產要素結合後,可使帄均生產成本降到最低,而生產的產品除了供 給地主國需求外,還可以回銷至母國或其他第三國,如此一來,對外投資不但不會減少國際間 之貿易,反而會增進相互間的貿易流量。並以日本企業對外投資的行為為例,說明日本欲進行 對外直接投資之產業,雖在其國內已不具備比較利益,但對被投資國而言,該產業仍然是具有 發展潛力及展望,因此日本之產業對於開發中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若是製造業,其設備及零 組件等中間財或便由日本國內之廠商負責提供,再利用當地之廉價勞動力與其他生產要素,進 行生產活動,故對外投資不但沒有減少日本的出口貿易,反而因中間財貨之提供而促使出口貿 易之增加。. 政 治 大 Pfaffermayr(1994)也提及當對外投資能使國內廠商不經貿易獲得不可知的資產優勢 立. ‧ 國. 學. (Caves, 1982; Dunning, 1981)及增加規模報酬(Helpman, 1984;Helpman and Krugman, 1985), 這些情況下,對獨佔性競爭設定一般均衡模型,多國藉公司在規模報酬增加時,產生不可貿易. ‧. 的廠商要素(例如管理知識、組織設計及品牌等)。顯示要素秉賦不對稱時,廠商人力資本相. Nat. sit. y. 對豐富,變成跨國的廠商,與總公司產生服務及中間產品的廠商內部貿易,對外投資對母國出. n. al. er. io. 口也是產生正向效果。Pfaffermayr (1994)以格蘭傑因果關係(Granger causality),評估奧地利對. i Un. v. 外直接投資與財貨出口兩者間動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對外直接投資與財貨出口間具有因果關. Ch. engchi. 係,並且短期對外直接投資對財貨出口有顯著正效果。之後,Pfaffermayr (1996),評估 1996 年 奧地利 7 個製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與財貨貿易間動態關係,研究結果發現兩者為互補關係, 其中,對外直接投資對財貨出口的衝擊效果大於財貨出口對對外直接投資。 Bayoumi and Lipworth(1998)研究了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國內和國外固定投資以及匯率 之間的關係。作者將日本 FDI 分成流量及存量差別,用來估算暫時及持久的影響,和東亞、 北美、歐洲地區前 20 位貿易夥伴的雙邊數據,來分析 FDI 的決定因素和對貿易方式的影響。 發現對外直接投資是由在日本的投資和匯率推動的,對外直接投資對於出口有暫時的影響而對 進口有持久的影響。 11.

(18) Hejazi and Safarian(2001)用引力模型,使用美國和 51 個貿易夥伴 1982-1994 年間雙邊 貿易的數據,驗證了美國的國際直接投資和貿易之間的關係。發現美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對出口 的影響較大,而外國直接投資對進口的影響較大。此外,研究還發現製造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對 於出口和進口都具有創造效應,而服務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只對出口具有創造效應。 Oscar(2001) 根據西班牙 1977-1998 年的季資料,使用格蘭傑因果檢驗,分析了對外直接投資和出口之間的 關係,結果存在互補關係,格蘭傑因果檢驗的結果表明,在短期內對外直接投資促進了出口, 在長期內存在雙向的格蘭傑因果關係。Aizenman and Noy(2006)使用了 207 個國家和地區的 對外直接投資和貿易數據,將這些國家分為發展中國家和工業化國家兩類,實證研究發現,貿 易和 FDI 的相關係數,在發展中國家顯著為正,而在工業化國家則不太明顯。另外,通過格. 治 政 蘭傑因果檢驗發現,儘管存在雙向關係,但 FDI 對於貿易的效應大於貿易對於 FDI 的效應。 大 立 ‧ 國. 學. Lipsey and Weiss(1984) 、Rugman(1990) 、Grubert and Mutti(1991)等以企業為觀點切 入討論。他們認為對外直接投資會通過不同的渠道增加對母公司最終產品的總需求,也尌是說,. ‧. 對外直接投資會導致貿易的增加。Lim and Moon(2001)從廠商的觀點實證分析南韓,以廠商. Nat. sit. y. 對外投資的地理位置、子公司的建立期間及產業生命週期,檢驗一國的對外投資活動及出口之. n. al. er. io. 間的關係。實證結果顯示假如其子公司位於開發程度較小的國家,或者設立期間較短,以及在. i Un. v. 母國屬於衰退產業,其對外直接投資對母國出口影響是正向的。. Ch. engchi. Kim and Kang(1997)以產業別為探討對象,提出假設市場的大小與市場的廠商佔有率是 外生給定的,並以南韓及日本橫斷面的資料,將南韓及日本對外投資樣本分為所有樣本、低開 發國家、已開發國家、紡織產業及鐵製機械產業樣本。研究結果發現南韓使用 1989 ~1993 年 的資料,對外投資對出口的影響,除了鐵製機械產業是負的,其他均是正的。且在各種樣本中, 除了低開發國家,對外投資對出口的係數均是不顯著的。因此,南韓對外投資不會減少出口, 也不會顯著增加出口。日本採用 1989~1992 年的資料,結果與南韓相似,除了紡織產業之外, 對外投資對出口的係數均不顯著,且係數比南韓更小,日本的對外投資既不會減少出口,也不 會顯著增加母國的出口值。 12.

(19) 然而,上述研究分析大多以不完全市場為前提假說,而有些無考量經濟理論模型。近年研 究,為了避免在決定影響廠商赴海外投資因素之研究分析上過於主觀而脫離一般經濟理論。因 此,Oscar and Simon (1994)與 Marchant et al. (2002)以成本極小化理論分別建立西班牙與美國的 對外直接投資模型,結果發現國內生產毛額與對外直接投資關係為正向,貿易障礙與對外直接 投資關係為正向﹔此外,前者研究結果發現通貨膨脹率與前期資本存量和對外直接投資關係為 負向,但工資、利率與對外直接投資關係無顯著。後者研究結果發現利率、出口量和對外直接 投資關係為負向,匯率與對外直接投資關係為正向。Barrell and Pain (1996)以利潤極大化理論 發展美國的對外直接投資模型,研究結果發現國內生產毛額、廠商利潤、匯率效果、相對工資 及利率與對外直接投資關係為正向,短期出口與對外直接投資關係為負向,但長期則為正向。. 政 治 大 綜上,對外投資對母國的貿易影響,在進口、出口及貿易總額三個方面,部分學者的研究 立. ‧ 國. 學. 顯示對外投資與進、出口及貿易之間的估計結果不顯著(Kim and Kang, 1997; Pfaffermayr, 1994;Hejazi and Safarian, 2001)。因此,或許對外投資對雙邊貿易的影響為非線性,所以採用. ‧. 線性模型的研究方法估計,估計結果不顯著,假如採用非線性模型的研究方法,估計結果可能. n. al. er. io. sit. y. Nat. 顯著。. 國內文獻. Ch. engchi. i Un. v. Lin(1995),研究台灣對東南亞國家(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及菲律賓)FDI 對雙邊進出口影 響,自變數分別考慮了雙邊實質 GDP、雙邊躉售物價、雙向 FDI 流量及存量。實證結果顯示, 台灣對四國 FDI 流量及存量(即 outward),皆造成台灣對四國皆有正向顯著出口的影響,說明 了 FDI 的確引申台灣中間財及零組件出口的增加;另外,除了菲律賓以外,FDI 存量皆造成台 灣正向顯著進口的影響,說明了 FDI 的確引申加工後最終財的回銷,造成自三國進口的增加。 此外,四國對台灣 FDI 流量及存量(即 inward)皆對台灣進口沒有顯著影響,可能原因在於數量 上不顯著或機器設備轉向當地購買。最後,作者提到在 1987~1992 年台灣對中國累積 FDI 約 13.

(20) 89.8 億美元(約當時東南亞各國的 6.9 倍),卻因數據不足而未做兩岸討論。 楊明憲(1997)、張捷昌(1998)、黃兆仁(1999)說明台灣對大陸出口順差自 1996 年後順差呈 現減少趨勢。而兩岸間貿易依賴度升高,兩岸雙邊貿易不斷地擴張的主因乃是台商自台灣採購 機器設備、原材料和半製品,在大陸生產之半製品而回銷台灣,以及大陸台商主要機器設備仍 大部份自台灣地區採購等所產生的貿易情形,導致彼此貿易相互依賴程度提高。然而,隨著雙 方貿易的擴大,經濟發展及技術水準差距縮小,海峽兩岸商品的競爭性將愈來愈高。王明輝 (1997)、楊明憲(1997)、張捷昌(1998),也在研究中以數據分析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增加使台灣 對中國大陸出口貿易金額增加。. 政 治 大. 劉邦典(1999)針對台灣已赴海外投資之 3280 家製造業者的對外投資調查結果,在赴大陸. 立. 投資的台商中,對台原材料或零組件半成品之採購比例超過五成。九成以上需依賴母公司技術。. ‧ 國. 學. 產品未來回銷台灣之比例將會再增加。有三分之一大陸台商所生產之產品,在國際上與台灣本. ‧. 土企業形成競爭。企業赴大陸投資後尌母公司營業額與獲利均有增加的趨勢。. sit. y. Nat. 王明輝(1997)、楊明憲(1997)、黃兆仁(1999)、劉邦典(1999)、高長(2001)等,發現在 1993. n. al. er. io. 年以前,赴大陸投資的產業多為勞力密集產業,但之後投資的產業已漸趨資本與技術密集的產. i Un. v. 業。目前大陸台商投資之產品已有四成以上之產品比例,屬高技術及高資產密集者。且投資區. Ch. engchi. 域分布於南方沿海一帶,而漸漸朝北方及內陸發展。. Liu et al.(2001) 利用 19 國家3,研究中國 1984~1998 年 FDI 與其貿易量的關係,發現進出 口成長皆與 FDI 存量有互補關係。中國對 19 個國家進口與出口皆有互補關係。說明了各國對 中國進口增加引申 FDI 流入中國增加,更導致中國對各國出口增加,出口增加又引申進口的 增加,如此的循環綜效加乘,解釋了中國近 20 年來中國 FDI 快速增加。 高長(2001)研究指出,台商赴大陸資當地化的程度提高,一方面由投資衍生的中間投入需 3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比利時,丹麥,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瑞典, 英國,印尼,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 14.

(21) 求帶動台灣出口將有正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資金外流不利於台灣的資本形成,對台灣產出水 準則有負面的影響。 楊曼君(2002)研究顯示影響台灣M2貨幣供給額之變數發生結構性的改變,證明,近些年 來台商赴大陸投資確實造成台灣地區資本大量外流,顯示出台商除了在中國設廠時匯出大量資 金之外,已赴大陸投資的子公司,其所需資金來源也大多仰賴台灣母公司支應所致。此外,台 灣消費者物價指數與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額對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呈正相關,美元兌台幣匯率 與兩岸利率差距對台商赴大陸投資金額呈負相關。顯示出目前兩岸間之投資貿易關係乃由投資 帶動貿易所致。美元兌台幣匯率、中國國內生產毛額、台灣躉售物價指數、前期台商赴大陸投. 政 治 大 口貿易之情形。美元兌台幣匯率、台灣國內生產毛額、台灣躉售物價指數,所有變數均與台灣 立. 資金額均會使台灣對中國出口額呈正相關,由此可知台灣目前台灣對中國出口屬於投資帶動出. ‧ 國. 學. 對中國進口額呈正相關。. ‧. 龔明鑫(2005)研究台灣對中國實質出口與中國實質所得、實質匯率、FDI 流量及 FDI 存量 之關係。 他發現中國經濟快速成長所帶動強勁的需求的確有助於我國出口增加,而實際投資. y. Nat. er. io. sit. 金額流量對出口的影響則不顯著,但在投資存量方面,得到落後一期累計投資金額對出口有顯 著正的影響、落後二期累計投資金額對出口有顯著負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FDI 對出口的影. n. al. Ch. i Un. v. 響的確會隨著時間出現負的效果,而由迴歸結果看出落後一期正向效果略高於落後二期的負向. engchi. 效果,強調必頇持續不斷的投資,投資所帶動貿易效果才會一直存在。 宋承穎(2003) 利用 1987~2001 期間實證結果顯示,FDI 流入台灣亦使得台灣出口增加,兩 者為互補的關係; FDI 流入台灣與進口的關係雖為負,但 FDI 流入對台灣貿易的關係為互補 大於替代,因此雙向 FDI 對台灣貿易的效果為正向。在 FDI 流出台灣對貿易的關係方面,實 證結果不夠顯著,因此無法明確地判斷。 吳嘉玲(2008)研究兩岸投資與貿易關係,實證結果發現非線性模型的解釋能力較佳。此外, 她發現當台灣對中國投資增加時,台灣對中國出口增加,自中國進口減少,因此對中國產生貿 15.

(22) 易順差。她同時亦發現當台灣對中國投資增加時,帶動中國所得成長。但隨著中國與台灣相對 所得增加時,台灣對中國出口比例減少,自中國進口比例卻增加,減弱投資衍生的貿易順差效 果。 綜上所述,過去國內外文獻在決定影響廠商赴海外直接投資因素之研究方面,整體而言, 其理論架構皆依循 Dunning 的區位優勢理論。並且實證結果發現影響廠商赴海外直接投資, 除了總體經濟因素(例如市場規模、母國的國內生產毛額、經濟成長率、匯率、匯率變動率、 工資及利率)之外,文化、社會因素(例如語言程度及文化距離)、政治環境因素(例如外國所得 稅及生產者等額補貼之稅制)、區域經濟整合等方面。. 政 治 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也興起引力模型在貿易流量關係之應用。早期使用引力模型的研究,. 立. 如 Tinberg(1962)和 Linneman(1966),曾被指責是立基於缺乏理論基礎的引力方程。但是,因. ‧ 國. 學. Anderson(1979)、Bergstrand(1989)、Deardorf(1988)、Evenett and Keller (2002)等人的努力,證. ‧. 明引力模型可視為貿易模型的簡約形式。此外,傳統上運用引力模型所分析對象,大部分為橫 斷面資料(cross-section data)的分析,模型分析的狹隘,遭受到運用上的質疑。但隨著計量方法. y. Nat. er. io. sit. 在縱橫資料(panel data)上的進步,引力模型已經可以處理縱橫資料的問題(Egger,2000,2002)。 使用引力模型的好處在於引力模型來自貿易的一般均衡理論,而且引力模型與不同的一般均衡. n. al. Ch. i Un. v. 貿易模型具有一致性。例如,Helpman and Krugman(1985)尌證明了引力方程可以從不同部門、. engchi. 不同因素、不同國家的一般均衡模型導出。因此過去曾出現藉由引力模型分析兩岸貿易量的文 獻(李紀珠與林靖,2001;盛斌與廖明中,2004;黃登興與黃帅宜,2006),因此非本文採用之 實證方法,故不做進一步的討論。 本文與過去文獻差異在於,本文分別尌出口供需及進口供需函數,並將供需函數代入成縮 減式,因此可探討相互間接影響,舉例:匯率除了考慮出口需求價格彈性,也包含出口供給價 格彈性的間接影響,因此可解決過去文獻相關研究,多僅以單一迴歸方程式探討對外直接投資 於出口貿易的單向直接影響。若兩者存在聯立關係的可能,忽略這方面考量,而僅以最小帄方 法的單一方程式推估,可能造成估計偏差及誤導的結論。本文亦強調經濟理論基礎,建立實證 16.

(23) 估計迴歸,作共整合關係。共整合分析適當性應為在給定一個經濟模型,模型中為非定態變數 根據經濟理論在某些線性組合下為定態,以共整合結果來驗證經濟理論。若隨意找一組變數作 共整關係,得到統計上共整關係並宣稱其存在長期均衡關係來解釋經濟理論,則不適當 (Johansen, 200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7. i Un. v.

(24) 第三章兩岸貿易發展概況 第一節台灣對中國進出口變化 海峽兩岸長期以來一直處於政治對峙狀態,經貿往來幾乎完全中止。自 1980 年代初期起, 一方面由於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積極引進外資及拓展對外貿易,創造很多商機;另一 方面也由於台灣經濟環境及國際政經情勢改變,使許多傳統勞力密集加工型產業在台灣逐漸喪 失競爭優勢,不得不到海外投資,尋找新的生產基地,開拓新市場。因此,兩岸之間的經貿交. 政 治 大. 流逐漸發展,尤其在 1980 年代後期以來,發展更加迅速。. 立. ‧ 國. 學. 依據經濟部國貿局及中國海關資料顯示(圖 3- 1),1991~2009 期間,兩岸雙邊貿易總額由 47.6 億美元增加至 1347.3 億美元(附表 3- 1),帄均每年約成長 21.7%,其中台灣對大陸出口值. ‧. 由 36.4 億美元增加至 1033.4 億美元每年帄均成長 21.8%,台灣自大陸進口值由 11.3 億美元增. io. sit. y. Nat. 加至 245 億美元,每年帄均成長 19.8%。. n. al. er. 向來美國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國家,但台灣對美國的出口依存度,自 1980 年到達 48%高峰. Ch. i Un. v. 後持續下降;相反的,台灣對中國市場的出口及中國對美國則逐年增加。圖 3- 2 顯示,2000. engchi. 年中國的佔台灣出口比重(24.4%)超越美國(23.4%),成為台灣第一大出口國,並且台灣對美出 超逐年減少。反之,台灣對大陸及大陸對美出超則逐年增加,顯示兩者之間有消長關係。進口 面,由圖 3- 3 顯示中國自 2007 年後取代美國,為台灣第二大進口國僅次於日本。. 18.

(25) 圖 3- 1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值及順差值 進出口值. 單位:億美元.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出口值. 20.3. 20.5. 21.5. 10.2. 10.8. 12.9. 11.6. 9.7. 8.9. 7.5. 15.8. 26.6. 20.2. 14.4. 23.4. 7.6. 7.3. 24.6. ←其他. ←歐洲五國 ←東協五國. 12.0 6.9. 2007. 2008. 39.0. ←美國 ←日本. ←中國. 2009. er. v i39.8 n U 2006. 2003. 2001. 2000. 2002. 32.1. 24.4. sit. y. 7.1. 38.0. 2005. engchi. 1999. Ch. 2004. 11.1. 8.4. 1998. 1995. 1993. 9.1. 23.4. 23.3. 22.7. 10% 18.8 0%. al. 11.6. 1997. 10.8. 10.8. 22.8. 1996. 25.8. 28.7. 1992. 20.9. 1994. 20%. 21.0. n. 30%. 22.3. io. 40%. 22.0. ‧. 50%. 圖 3- 2 台灣出口國家結構. Nat. 60%. 學. ‧ 國. 立 90% 21.9 80% 70% 12.6. 順(逆)差.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如附表 3- 1. 100%. 進口值. 附註:中國資料含香港。東協五國係指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及越南。 歐洲五國指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及英國。 資料來源:計算自財政部統計處,「中華民國台灣地區進出口貿易統計月報」(AREMOS 資料庫)。. 19.

(26) 圖 3- 3 台灣進口國家結構 100%. 40%. 27.3. 27.7. 30.1. 32.2. 34.5. 37.6. 38.4. 10.9. 11.6. 11.5. 13.3. 10.8. 9.7. 8.2. 7.6. 7.1. 7.2. 13.3. 11.6. 12.1. ←美國 10.3. 25.6. 25.2. 21.0. ←日本 20.7. 10.1. 12.2. 13.6. ←中國 14.6. 22.4. 21.6. 20.0. 20.2. 17.8. 24.0 7.4. 17.0. 資料來源:同圖 3- 2。. 立. 2004. 2003. 2002. 2001. 6.1 1999. 5.1 1998. 4.7. 1997. 3.5. 1996. 25.2. 1995. 29.1. 1994. 30.0. 27.6. 1993. 1992. 1991. 20% 29.9 10% 0% 3.5. 2000. 30%. ←歐洲五國 ←東協五國. 2009. 50%. 27.5. 2008. 60%. 26.7. 2007. 70%. ←其他. 27.7. 2006. 80%. 2005. 90%.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二節台灣對中國進出口產品結構特徵. ‧ sit. y. Nat. 兩岸貿易不只規模成長快速,其貿易商品結構亦呈現顯著變化。圖 3- 4 顯示,以 2009 年. io. er. HS 二位碼為例,台灣對中國主要出口貨品為電機設備及零件(HS85)、光學照相等儀器及其零. al. 附件(HS90)、機械用具及其零件(HS84) 、塑膠及其製品(HS39)等,不過,其中 HS90、有機化. n. iv n C 學產品(HS29)、銅及其製品(HS74)、雜項化學產品(HS38)等四大貨品,並非 1995 年主要貨品。 hengchi U 另一方面,根據國貿局統計,1995 年台灣對中國出口主要貨品中,人造纖棉(HS55)、其他車 輛及其零附件(HS87)、針織品(HS60)、生皮革(HS41)等四大類貨品到 2005 年已經被擠出主要 出口榜單外。 台灣對中國出口貨品主要為工業原料、半成品和機器設備及其零配件等,此特徵與台商在 中國投資息息相關。具體來說,台商起初赴中國一般利用既有產業網路,自台灣採購原料、半 成品,促成台灣相關產品對中國出口擴張,例如電機設備及零件(HS85)、光學照相等儀器及其 零附件(HS90)、機械用具及其零件(HS84)、塑膠及其製品(HS39)、鋼鐵(HS72)等。不過,隨著 20.

(27) 上、中游關聯產業也前往中國投資,在當地形成新的產業聚落尌地供應後,台灣對中國出口的 成長速度趨緩。例如,人造纖棉(HS55)、其他車輛及其零件(HS87)、針織品(HS60)、生皮革(HS41)、 工業紡織物(HS59)等貨品(如附表 3- 3)等產品近年來對中國出口比重逐年減少的現象,都是典 型的例證。 至於尌台灣自中國進口主要貨品,附表 3- 4 顯示,自 1995 年來發生一些變化。2009 年幾 類主要進口貨品中,電機設備及其零件(HS85)、光學照相儀器(HS90)、有機化學產品(HS29) 等在 1995 年金額皆不大,非當年主要進口貨品。而 1995 年主要進口貨品中,人造纖棉(HS54、 HS55)、針織品(HS60)、工業紡織物(HS59),現今已經相對萎縮,不再是主要進口貨品。. 政 治 大. 綜合兩岸進出口結構變化,我們可以發現大致上並不違背理論上的比較利益原則。此一方. 立. 面反映兩岸資源稟賦的差異,另一方面也反映兩岸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以. ‧ 國. 學. 2009 年資料為例,電機設備及零件(HS85)、機械用具及其零件(HS84)、光學照相等儀器及其. ‧. 零附件(HS90)、鋼鐵(HS72)、有機化學產品(HS29)、塑膠及其製品(HS39)等貨品既是台灣自中 國進口主要貨品,也是台灣對中國出口主要貨品。甚至 HS 四位碼,如積體電路及微組件. y. Nat. er. io. sit. (HS8542)、二極體、電晶體及類似半導體裝置等(HS8541)、電音響或視覺信號器具(HS8531)、 印刷電路(HS8534)等,也都在台灣對中國進口及出口主要貨品清單上。依「比較利益」與「內. n. al. Ch. i Un. v. 部規模經濟」等因素,當兩國資源稟賦愈相似(差異小),內部規模經濟角色越重要,通常發生. engchi. 在同一產業內同時存在出口與進口,稱為產業內貿易(intra-industry trade)。顯然,前述資料顯 示兩岸已出現日趨緊密的產業內貿易現象。. 21.

(28) 圖 3- 4 台灣對中國出口主要貨品(HS 二位碼)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85電機設備及 其零件 90光學照像儀 器及其零件 39塑膠及其製 品 29有機化學產 品 84機械用具及 其零件 74銅及其製品.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政 治 大 根據 RIETI-TID 資料庫數據,圖 立 3- 5 及圖 3- 6 描繪 1989~2007 年台灣對中國進出口產品 資料來源:如附表 3- 3. ‧ 國. 學. 類別百分比。在出口方面,起初(1989~2000 年)傳統加工產品一直為主要出口財貨(佔約 50%左 右)。但近年來,零組件出口比重逐漸快速增加,甚至超越加工產品的比重。此現象顯示,近. ‧. 年來台商至中國投資引申大量零組件、半成品的出口擴張。進口方面,台灣初期產業以加工為. Nat. n. al. er. io. sit. y. 主,大量進出口加工產品。但近幾年來,零組件的進口也如同出口有顯著增加。. Ch 圖 3- 5 台灣對中國出口產品類別百分比 60. i Un. v. e n g c h圖i 3- 6 台灣對中國進口產品類別百分比 70. %. %. 60. 50. 50. 40. 40 30. 30. 20. 20. 10. 10. 0. 0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零組件 加工產品 資本財 消費財. 初級財貨.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零組件 加工產品 資本財 消費財. 資料來源:如附表 3- 2 22. 初級財貨.

(29) 尌產業區分來看,附表 3- 5 顯示,早期台灣對大陸出口以紡織品為主。1995 年時紡織品 占 24.52%,電子產品只占 11.06%。但是,之後,紡織品出口尌日益減少,而電子產品出口則 日益增加,到 2009 年已達 34.21%。在進口方面,附表 3- 6 顯示也是電子產品的比例最高,2009 年達到 16.74%。由產業結構可看出,由兩岸貿易之間有很高的產業內貿易,在加上兩岸貿易 商品有九成以上為零組件和半成品,此結果反應的其實是產業垂直整合的結果(林祖嘉;1995)。 台灣與大陸形成上下游的供應鏈,才會出現此種明顯的產業內貿易。起背後之原因在於台商大 陸工廠在兩岸組成供應鏈與產業垂直整合。.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3. i Un. v.

(30) 第三節台灣對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發展 根據經濟部投審會統計歷年台商在中國投資概況(如圖 3- 7),從 2002 年起我國對中國投資 占我國對外投資比重已經超過 50%,1995 年台商在中國投資為 10.9 億美元,2008 年增加至 106.9 億美元,累計 1995 至 2009 年總投資金額為 781.51 億美元,約佔我國對外投資比重的一半。 經由以上兩岸經貿概況的數據,我們發現我國對中國之出口依賴日深,而且我國對中國之投資 比重遠高於其他地區的投資。但經濟部投審會統計資料,因 1993、1997、2002、2003 年因補 辦許可,投資金額劇增,使得時間序列資料相當不一致,且透過香港大量投資中國間接投資亦. 政 治 大. 未包含在內,造成兩岸統計投資金額落差相當大。實際上,台商投資中國實際金額應較台灣官. 立. 圖 3- 7 台商對中國投資金額. 億美元. ‧ 2009. er 2008. v. 2007. engchi. 中國官方對外公佈. i Un 2006. 2004. 2003. 2002. Ch.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n. al. 2005. io. sit. y. Nat.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學. ‧ 國. 方統計更多。. 經濟部投審會核准金額統計.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審會統計,中國商務司統計。. 針對貿易收支而言,台商對中國投資可能造成貿易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4:1.在大 陸投資事業向台灣採購所需原材料、半成品及機器設備,將帶動台灣對大陸出口;2.對大陸投 資尌地生產供應當地市場,取代了台灣對大陸出口;3.為了維持外銷競爭力將生產基地轉至大. 4. 高長(2009) 24.

(31) 陸者,對外投資將促使出口訂單轉移;4.若對大陸投資是為了開發及尌近利用當地資源,則對 台灣貿易收支兼具正負面影響;5.在大陸投資生產的半成品或製成品回銷台灣。 因對外投資目的不同,對貿易有不同程度影響。「擴張型」對外投資主要目的在擴大他們 的市場,而在被投國家尋找市場。「防禦型」投資的目的則在尋找較廉價的生產基地,再把產 品銷售到第三國。台商到大陸投資開始是以防禦型為主,但現在已逐漸開始注意大陸的國內市 場,因此已逐漸轉向擴張型投資。再來,以對外投資理論檢視台灣對外投資現象,似乎以「產 品循環說」最適合詮釋台灣經驗。台灣對外投資產業以電子、化學、紡織等產業為主,這些產 業皆有產品循環的現象。台灣曾經是這些產品最有利的生產基地,生產內容位於成熟期和標準. 政 治 大 好把生產據點轉移到海外工資便宜的地方。早期轉移的出路以東南亞為主,1990 年後則轉移 立. 化期階段為中心。在 1980 年代中期後,台灣因勞動成本上升,逐漸失去這些產品的優勢,只. ‧ 國. 學. 至中國者居多。中國工資只有台灣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低工資構成區位性的生產優勢,吸 引以勞動成本為競爭優勢的台灣產業。. ‧. 但值得注意的是,表 3- 1 顯示,2005 年台商在大陸投資所需之原材料和半成品,在大陸. y. Nat. er. io. sit. 當地採購(台商或非台商)比重分別為 51.8%和 51.4%,而自台灣採購的比重則分別只有 35.1% 和 40.9%。與往年比較,台商在大陸當地採購比重逐漸增加,自台灣採購比重逐漸減少趨勢。. n. al. Ch. i Un. v. 這現象與跨國企業海外投資發展經驗頗為一致;主因大都基於本身經營策略之考量。台商企業. engchi. 使用大陸當地原材料和半成品投入比重愈來愈大,當地似已建立了新的產業聚落,且此聚落也 逐漸擴張,顯示大陸製品比進口財更具競爭優勢,大陸當地製造供應能力已大幅改善。 表 3- 1 台灣自大陸零組件與半成品進貨來源 年. 原料供貨地 台灣. 當地台商. 當地非台商 32.9. 零組件半成品供貨地 其他國家. 台灣. 12.3. 60.8. 當地台商. 當地非台商 23.3. 其他國家. 1993. 54.7. 7.6. 1999. 49.8. 18.1. 19.9. 12.2. 52.8. 20.6. 18.6. 8. 2005. 35.1. 15.9. 25.9. 13.1. 40.9. 25. 26.4. 7.7.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問卷普查結果,單位(%)。. 龔明鑫(2005)研究發現,台商投資大陸近幾年皆集中在電子及電器產品業,而且各業投資 25.

(32) 規模有日益擴大的情形。大上海地區逐漸成為投資主流,而環渤海地區將是未來台商投資最具 有潛力的地區。過去投資中國的台商多著眼於中國龐大且廉價的土地與勞動,但近來投資動機 已轉變為當地市場發展潛力大為首要。中國在台商的眼中漸由世界的工廠,轉變為世界的市 場。 出口結構的變化乃是由投資所帶動。早期我對中國投資產業以民生工業為主,近幾年則轉 變以電子電器產業為對中國投資主力產業,因此也帶動上游電子零組件業的出口增加。若以商 品特性來觀察我國對中國之出口結構,由於勞力密集產業紛紛外移,以致耐久性消費財與非耐 久性消費財出口比重有下降趨勢,而中間產品 A 類、中間產品 B 類、機械設備之出口比重提. 政 治 大 投資時間越長,當地化的比例也越來越高,投資帶動貿易的效果似乎有趨緩的趨勢。 立. 高。此現象應是近年來對中國投資所帶動的對中間零件及組件之需求增加所致。不過隨著台商. ‧ 國. 學. 中國替代我國高技術人力密集產業比例逐漸增加。過去中國在各主要市場替代我國的產品,. ‧. 皆為技術密集度較低的產品。但隨著我國對中國投資結構與動機的轉變,被取代產業的比例也 開始有了變化。2000 年以前我國被中國替代比例較高的產業皆以傳統產業為主,如成衣服飾. y. Nat. er. io. sit. 業、皮革毛皮製品、木竹製品業及其他工業製品等。但到了 2001 年後,隨著電子電器產業大 舉在中國投資(尤其是筆記型電腦與消費性電子產業),中國替代我國資訊電子產業比例逐漸. n. al. Ch. i Un. v. 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皆認為中國與東協等國對我國高技術產品應不構成競爭的威脅,但. engchi. 近幾年國內高技術人力產品被替代的比例逐漸擴大,甚至超過中、低技術的被替代比例。韓國 亦與我國情況相似,但高技術人力產品被替代的比例較為緩和。此現象值得政府密切的注意。 至於技術來源與研發策略方面,近年來大陸經濟快速崛起,同時加入 WTO 後市場更開放, 給大陸台商企業創造更多新的商機。儘管如此,大陸經濟環境近年來也發生重大變化,例如: 缺水、缺電、缺油、缺工等,此外環保意識、勞工意識、消費者意識等,現象皆影響台商在大 陸投資企業的營運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其他國家跨國企業積極進入大陸投資,藉著連鎖經營、 併購、策略聯盟、戰略性持及股合作經營等手段,在大陸境內市場攻城掠地,加上大陸民營企 業崛起,以上種種皆造成大陸內需市場之競爭更加激烈,台商在大陸經營被迫威脅,為求生存 26.

(33) 與發展空間,唯一途徑尌是調整經營策略,絕大數台商都加強了研發和創新的腳步。 表 3- 2 根據經濟部統計調查顯示,大陸台商事業技術來源,超過八成都是由台灣公司所提 供的,其次主要是來自大陸事業自行研發。由此可見台灣研發創新對台灣出口競爭性占的重要 性。但近年來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表 3- 2 台商大陸投資事業與其他海外事業技術來源比較 2006 1999 馬來西 來源 香港 泰國 越南 大陸 大陸 亞 由台灣公司提供 96.77 75.00 85.71 93.75 85.83 92.06 由合作企業提供 9.68 25.00 0.00 12.50 13.63 11.16 從接受輔導過程中學習 6.45 12.50 0.00 0.00 3.88 7.78 來自共同研究發展計畫 9.68 25.00 0.00 6.25 7.16 8.25 海外事業自行研發 19.35 37.50 28.57 12.50 23.31 20.83 向同業挖角 0.00 0.00 0.00 0.00 1.22 2.83 委託研究開發 0.00 0.00 0.00 0.00 2.67 3.54 對外購買技術 0.00 0.00 0.00 0.00 2.59 3.69 同業觀摩 3.23 0.00 14.29 6.25 5.26 8.25 其他 0.00 0.00 0.00 0.00 0.99 0.71 資料來源: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製造業對外投資實況調查報告》,(單位:%)。.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7. i Un. v.

(34) 附表 附表 3- 1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值及順差值5 單位:億美元 貿易總額 年度. 金額. 出口值(中國官方統計). 成長率(%). 金額. 成長率(%). 36.4. 進口值(國貿局統計) 金額. 成長率(%). 11.3. 順差 金額. 成長率(%). 1991. 47.6. 25.1. 1992. 69.8. 46.6. 58.7. 61.2. 11.2. -0.6. 47.5. 88.9. 1993. 139.5. 99.7. 129.3. 120.4. 10.2. -9.2. 119.2. 151.0. 1994. 159.4. 14.3. 140.9. 8.9. 18.6. 83.0. 122.3. 2.6. 1995. 178.8. 12.1. 147.8. 5.0. 30.9. 66.3. 116.9. -4.4. 1996. 192.4. 7.6. 161.8. 9.4. 30.6. -1.0. 131.2. 12.2. 1997. 203.5. 5.8. 164.3. 1.6. 39.2. 28.0. 125.2. -4.6. 1998. 208.0. 2.2. 166.9. 1.6. 41.1. 5.0. 125.8. 0.5. 1999. 240.6. 15.6. 195.4. 10.0. 150.2. 19.3. 2000. 317.2. 31.8. 37.6. 192.7. 28.4. 2001. 332.5. 4.8. 255.0 立 273.4. 2002. 460.5. 38.5. 2003. 603.8. 2004. -5.1. 214.4. 11.2. 380.8. 39.3. 79.7. 35.0. 301.1. 40.5. 31.1. 493.6. 29.6. 110.2. 38.3. 383.5. 27.3. 815.5. 35.1. 647.6. 31.2. 167.9. 52.4. 479.7. 25.1. 2005. 947.5. 16.2. 746.6. 15.3. 200.9. 19.7. 13.7. 2006. 1119.2. 18.1. 871.4. 16.7. 247.8. ‧. 545.6. 23.3. 623.6. 14.3. 2007. 1290.0. 15.3. 1009.9. 15.9. 280.2. 13.0. y. 729.7. 17.0. 2008. 1347.2. 4.4. 1033.3. 2.3. 313.9. 12.1. 719.3. -1.4. 2009. 1102.1. -18.2. -17.1. 245.0. -21.9. 612.0. -14.9. Nat. io. 857.1. n. al. er. ‧ 國. 59.0. 學. 7.2. sit. 政17.0 治 45.2 大 30.5 62.2. i Un. v. 資料來源:出口值取自中國官方統計的自台灣進口值(World Trade Atlas 資料庫),進口值取自國貿局統計(AREMOS 資料庫),其他由本文計算。. 5. Ch. engchi. 因兩岸貿易大多數透過第三地進行,有轉口、轉運及過境貨物等,加上兩岸政治關係,造成兩岸在統計兩. 岸進出口貿易值差異頗大,造成嚴重的高低估。高長(2009)比較四種方式優缺點,包括:台灣海關統計、大陸海 關統計、國貿局統計及宋恩榮(2007)的推估。他指出自 2001 年後大陸海關統計局估計自台灣進口值已相當準確。 此外,自 2000 年起,以國貿局統計來表示台灣自大陸進口值已相當準確。故本文台灣對中國出口值採中國官方 進口統計值,台灣對中國進口值則採自國貿局統計值。 28.

(35) 附表 3- 2 台灣對中國進出口產品類別百分比 年份. 初級財貨. 加工產品. 零組件. 資本財. 消費財. 出口. 進口. 出口. 進口. 出口. 進口. 出口. 進口. 出口. 進口. 1989. 0.52. 8.52. 54.52. 62.24. 14.75. 13.55. 14.72. 4.15. 15.5. 11.54. 1990. 0.59. 7.06. 55.65. 32.62. 14.05. 27.88. 11.07. 9.37. 18.64. 23.07. 1991. 0.57. 7.71. 53.72. 33.92. 14.9. 25.7. 10.63. 10.14. 20.19. 22.52. 1992. 0.6. 5.8. 47.74. 29.59. 16.91. 29.26. 13.28. 10.84. 21.48. 24.51. 1993. 0.48. 4.25. 47.13. 20.76. 18.28. 40.04. 16.94. 11.47. 17.17. 23.48. 1994. 0.48. 5.41. 53.14. 18.23. 19.41. 30.6. 13.85. 14.04. 13.12. 31.73. 1995. 0.53. 5.07. 55.09. 15.79. 21.16. 36.05. 12.06. 13. 11.16. 30.09. 1996. 0.53. 2.89. 54.71. 13.36. 22.29. 36.79. 13.21. 13.87. 9.25. 33.09. 1997. 0.5. 3.18. 52.83. 12.49. 26.08. 38.39. 12.28. 14.33. 8.3. 31.6. 1998. 0.54. 2.26. 51.71. 11.25. 29.54. 46.26. 11.1. 14.39. 7.12. 25.84. 1999. 0.53. 1.04. 48.75. 16.78. 32.37. 44.68. 11.82. 13.35. 6.53. 24.15. 2000. 0.52. 1.18. 45.6. 19. 14.05. 5.53. 29.51. 2001. 0.49. 0.7. 45.31. 16. 5.76. 35.74. 2002. 0.41. 1.31. 41.51. 立 12.02. 13.28. 2003. 0.46. 1.86. 39.07. 2004. 0.52. 2.23. 2005. 0.56. 3.26. 2006. 0.59. 8.34. 2007. 0.7. 15.51. 治36.26 13.64 政34.71 33.62 34.28 大 14.82 17.25. 12.7. 5.29. 29.26. 12.89. 40.05. 44.86. 15.33. 5.09. 27.09. 36.71. 13.23. 43.23. 46.7. 學. 13.3. 15.31. 10.78. 4.24. 27.07. 34.65. 22.8. 44.27. 34.47. 16.33. 10.33. 4.19. 29.13. 31.7. 29.78. 48.92. 25.39. 14.74. 12.33. 4.05. 24.15. 30.67. 32.94. 51.22. 21.69. 12.42. 11.47. 4.99. 18.39. ‧ 國. 44.71. ‧. 35.54. y. Nat. n. er. io. al. sit. 資料來源:自 RIETI-TID 資料庫,本文計算。. Ch. engchi. 29. i Un. v.

(36) 附表 3- 3 台灣對中國出口主要貨品(HS 二分碼) HS.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85 電機設備及其零件. 13.6 12.9 15.8 19.8 22.1 25.2 26.6 30.6 34.6 36.9 38.7 41.1 41.2 40.2 44.8. 90 光學照像儀器及其零件 39 塑膠及其製品 29 有機化學產品 84 機械用具及其零件. 1.4. 1.7. 1.6. 1.5. 1.6. 1.9. 3.2. 6.8 10.6 14.8 16.1 18.1 18.9 19.9 17.1. 14.8 14.5 15.3 14.9 14.8 14.0 13.3 10.7. 9.2. 8.8. 8.5. 7.9. 8.3. 8.1. 9.4. 3.7. 4.5. 5.1. 4.7. 5.9. 6.7. 6.5. 20.3 22.4 16.6 13.9 15.9 16.6 16.5 16.8 13.8 11.2. 9.7. 8.7. 7.3. 6.5. 5.6. 1.5. 1.3. 0.7. 0.9. 1.3. 2.3. 3.3. 3.2. 72 鋼鐵. 2.2. 3.4. 4.8. 5.7. 7.0. 7.3. 7.8. 7.8. 7.3. 5.7. 5.8. 4.0. 3.5. 2.9. 2.9. 74 銅及其製品. 2.7. 2.6. 2.8. 3.0. 3.0. 2.9. 2.6. 2.3. 2.0. 2.0. 2.1. 2.6. 2.8. 2.5. 2.2. 54 人造纖棉. 7.1. 6.9. 7.0. 7.1. 5.6. 5.0. 4.3. 3.5. 2.8. 2.2. 1.8. 1.6. 1.3. 1.1. 1.2. 38 雜項化學產品. 1.3. 1.5. 1.7. 1.9. 1.7. 1.6. 1.4. 1.5. 1.2. 0.9. 0.9. 0.9. 1.0. 1.0. 1.0. 60 針織品. 2.2. 2.4. 2.7. 2.7. 2.2. 1.6. 1.3. 0.9. 0.7. 0.6. 0.5. 0.5. 0.5. 0.5. 0.5. 48 紙、紙板及其製品. 3.0. 2.9. 2.8. 2.4. 2.1. 1.6. 1.6. 1.4. 1.1. 0.9. 0.7. 0.5. 0.5. 0.4. 0.5. 41 生皮革. 3.9. 3.5. 3.4. 3.1. 2.4. 2.0. 1.8. 1.6. 1.2. 0.9. 0.7. 0.6. 0.5. 0.4. 0.4. 55 人造纖棉. 4.0. 3.7. 4.1. 1.4. 1.1. 0.8. 0.6. 0.5. 0.3. 0.4. 59 工業紡織物. 3.6. 3.4. 0.7. 0.6. 0.5. 0.4. 0.4. 0.4. 87 其他車輛及其零件. 1.2. 立 1.0 0.8. 0.9 0.8. 0.7. 0.5. 0.4. 0.3. 0.2. 0.2. 3.6 2.8 治 2.3 2.0 1.7 政 3.4 3.0 2.6 1.9 1.7大 1.3 0.7. 0.8. 0.9. 0.7. 0.5. ‧. ‧ 國. 學. 附表 3- 4 台灣對中國進口主要貨品(HS 二分碼). y. Nat. 85 電機設備及其零件.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13.6 12.9 15.8 19.8 22.1 25.2 26.6 30.6 34.6 36.9 38.7 41.1 41.2 40.2 44.8. sit. HS. io. er. 90 光學照像儀器及其零件 1.4 1.7 1.6 1.5 1.6 1.9 3.2 6.8 10.6 14.8 16.1 18.1 18.9 19.9 17.1 39 塑膠及其製品. 14.8 14.5 15.3 14.9 14.8 14.0 13.3 10.7 9.2 8.8 8.5 7.9 8.3 8.1 9.4. 29 有機化學產品. 1.5 1.3 0.7 0.9 1.3 2.3 3.3 3.2 3.7 4.5 5.1 4.7 5.9 6.7 6.5. 72 鋼鐵. iv n C 20.3 22.4 16.6 h 13.9 16.8 13.8 11.2 i U e 15.9 h16.5 n g16.6 c 2.2 3.4 4.8 5.7 7.0 7.3 7.8 7.8 7.3 5.7 n. 84 機械用具及其零件. al. 9.7 8.7 7.3 6.5 5.6 5.8 4.0 3.5 2.9 2.9. 74 銅及其製品. 2.7 2.6 2.8 3.0 3.0 2.9 2.6 2.3 2.0 2.0 2.1 2.6 2.8 2.5 2.2. 54 人造纖棉. 7.1 6.9 7.0 7.1 5.6 5.0 4.3 3.5 2.8 2.2 1.8 1.6 1.3 1.1 1.2. 38 雜項化學產品. 1.3 1.5 1.7 1.9 1.7 1.6 1.4 1.5 1.2 0.9 0.9 0.9 1.0 1.0 1.0. 60 針織品. 2.2 2.4 2.7 2.7 2.2 1.6 1.3 0.9 0.7 0.6 0.5 0.5 0.5 0.5 0.5. 48 紙、紙板及其製品. 3.0 2.9 2.8 2.4 2.1 1.6 1.6 1.4 1.1 0.9 0.7 0.5 0.5 0.4 0.5. 41 生皮革. 3.9 3.5 3.4 3.1 2.4 2.0 1.8 1.6 1.2 0.9 0.7 0.6 0.5 0.4 0.4. 55 人造纖棉. 4.0 3.7 4.1 3.6 2.8 2.3 2.0 1.7 1.4 1.1 0.8 0.6 0.5 0.3 0.4. 59 工業紡織物. 3.6 3.4 3.4 3.0 2.6 1.9 1.7 1.3 0.9 0.7 0.6 0.5 0.4 0.4 0.4. 87 其他車輛及其零件. 1.2 1.0 0.8 0.7 0.8 0.9 0.7 0.5 0.8 0.7 0.5 0.4 0.3 0.2 0.2. 附表 3- 3 附表 3- 4 資料來源:取自 WTA 資料庫,比重係指台灣對中國出口(進口)該項貨品占台灣對中國出口(進 口)總額之百分比。. 30.

(37) 附表 3- 5 台灣對大陸出口結構:依產業區分. 總計 1995 26,484. 11.06. 1.95. 11.79. 4.67. 8.11. 9.09. 4.22. 24.52. 5.10. 2.71. 16.77. 1996 27,420. 10.88. 1.85. 10.95. 4.82. 9.12. 11.40. 4.23. 22.96. 5.30. 2.53. 15.96. 1997 29,333. 13.89. 1.67. 10.41. 4.51. 9.99. 10.07. 4.46. 21.41. 5.79. 2.68. 15.14. 1998 25,646. 16.62. 1.70. 10.42. 4.75. 10.73. 8.64. 4.52. 19.56. 6.59. 3.13. 13.34. 1999 28,552. 20.24. 1.93. 11.00. 4.97. 11.03. 8.66. 4.12. 16.83. 6.77. 2.74. 11.73. 2000 35,558. 22.97. 2.53. 11.74. 5.12. 11.07. 8.60. 3.86. 14.35. 6.99. 3.01. 9.77. 2001 31,699. 23.02. 2.79. 11.30. 6.13. 11.32. 8.91. 3.97. 13.25. 6.38. 3.49. 9.45. 2002 43,486. 28.13. 4.25. 9.70. 5.71. 10.61. 9.14. 6.24. 9.76. 5.14. 4.25. 7.06. 2003 53,759. 28.68. 8.91. 9.21. 5.84. 10.83. 8.39. 4.93. 8.19. 4.87. 3.37. 6.79. 2004 69,246. 29.43. 12.67. 9.57. 6.33. 9.70. 7.55. 4.89. 6.81. 4.10. 2.38. 6.57. 2005 77,679. 29.73. 13.53. 9.98. 7.12. 5.94. 3.47. 1.68. 6.03. 2006 89,190. 31.78. 14.81. 9.42. 3.55. 1.12. 6.16. 2007 100,396. 31.26. 15.85. 立 9.57. 5.12. 2008 99,573. 30.18. 18.36. 2009 83,694. 34.21. 15.97. 政 10.23治 6.63大 5.66 6.69 9.66 6.02 5.65 8.21. 9.33. 5.52. 5.73. 4.28. 2.90. 0.75. 6.58. 9.25. 9.18. 8.26. 4.83. 4.54. 3.88. 2.51. 0.74. 8.27. 9.89. 9.16. 7.18. 3.93. 3.98. 3.99. 2.78. 1.01. 7.89. 學. ‧ 國. 年. 單位:百萬美元,% 精密儀 塑膠 橡 基本金 其他機 資訊與 電子產 機械產 電機產 器、鐘 膠及其 化學品 屬及其 紡織品 械及電 通訊系 其他 品 品 品 錶、樂器 製品 製品 機設備 統. io. 1.36. 礦產品. 4,934. 12.22. 16.74. 1996. 4,772. 14.67. 9.51. 1997. 5,908. 15.93. 10.60. a l 2.01 C 2.00 h. 1998. 6,062. 19.38. 9.44. 2.29. 1999. 6,618. 17.91. 6.98. 2000. 8,411. 16.93. 2001. 7,750. 2002. n. 1995. 7.34. 8.84. 8.11. 11.34. e6.45 hi n g c11.53. 化學品 其他機 (有機化 械及電 學除外) 機設備. y. 電機產 品. sit. 資訊與 通信產 品. er. 總計. 鋼鐵及 其製品. Nat. 年. 電子產 品. ‧. 附表 3- 6 台灣自大陸進口結構:依產業區分. 機械產 品. 金屬製 品(鋼鐵 其他 及其製 品除外). 3.12. 4.46. 2.41. 5.84. 37.68. 4.30. 3.37. 2.77. 4.46. 39.46. 4.59. 3.30. 5.30. 36.46. iv n U 3.86. 6.04. 12.69. 3.50. 5.71. 3.37. 4.98. 32.61. 2.89. 5.21. 13.25. 3.66. 6.80. 3.25. 6.38. 33.68. 8.77. 3.77. 5.27. 13.65. 3.33. 6.21. 3.46. 6.17. 32.45. 16.88. 4.44. 5.59. 8.12. 13.74. 4.12. 7.59. 3.60. 5.43. 30.50. 9,883. 18.24. 3.54. 9.87. 6.95. 12.75. 4.03. 7.42. 4.71. 5.27. 27.23. 2003. 12,935. 18.82. 3.99. 11.78. 6.73. 10.47. 3.87. 7.04. 5.50. 4.82. 26.97. 2004. 19,101. 18.67. 9.08. 8.86. 6.91. 8.81. 3.61. 6.95. 5.45. 5.42. 26.23. 2005. 22,203. 20.51. 8.62. 7.56. 7.13. 8.75. 3.73. 6.33. 5.65. 4.45. 27.27. 2006. 26,664. 20.09. 8.97. 8.45. 6.44. 8.61. 4.04. 5.45. 5.25. 6.29. 26.40. 2007. 29,840. 18.52. 8.81. 9.13. 6.21. 8.19. 5.45. 5.94. 4.97. 6.01. 26.78. 2008. 32,884. 16.74. 9.59. 9.12. 8.13. 7.80. 7.53. 5.63. 5.58. 4.12. 25.75. 2009. 25,546. 21.75. 2.90. 11.47. 4.11. 7.82. 7.44. 4.88. 5.99. 2.60. 31.03. 附表 3- 5 附表 3- 6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貿局《貿易預測趨勢季刊》 ,百分比本文計算,大陸(含香港)。 3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K., let’s study chiral phase transition. Quark

The existence of cosmic-ray particles having such a great energy is of importance to astrophys- ics because such particles (believed to be atomic nuclei) have very great

The temperature angular power spectrum of the primary CMB from Planck, showing a precise measurement of seven acoustic peaks, that are well fit by a simple six-parameter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With the aid of a supply - demand diagram, explain how the introduction of an effective minimum wage law would affect the wage and the quantity of workers employed in that

Following the supply by the school of a copy of personal data in compliance with a data access request, the requestor is entitled to ask for correction of the personal data

However, the SRAS curve is upward slop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tends to raise the quantity of goods and services supplied and a decrease in

Teacher then briefly explains the answers on Teachers’ Reference: Appendix 1 [Suggested Answers for Worksheet 1 (Understanding of Happy Life among Different Jewish Sects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