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實質匯率與貿易關係的文獻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實質匯率與貿易關係的文獻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第二章文獻回顧

第一節實質匯率與貿易關係的文獻

本節歸納分析近年來針對台灣實質匯率與對外貿易關係的文獻。過去文獻除了探討匯率升 貶值對進出口影響外,主要著重在匯率波動性或不確定性對進出口、投資、產出與經濟成長的 影響。但兩岸貿易關係方面文獻仍不多見,而針對進口中間投入及第三國匯率影響之文獻更是 少見。以下評介主要相關文獻。

Chen(2001)發現,1981~1998 年間實質匯率不管升值或貶值,皆造成台灣對美國產生順差,

但對日本產生逆差。換句話說,新台幣升貶值皆不會減少對順差及逆差的影響,無法被傳統理 論解釋。他認為,可能原因為只有 10%台灣的進口用在於消費財,其他主要資本財或原物料財 貨使用在中間投入生產。台灣超過 90%出口為工業產品,因此進口量是一個重要變數。他以台 灣出口量為應變數,並以進口量、實質匯率及國外實質所得為自變數,實證結果顯示:(1)兩 國(美國與日本)實質所得對台灣出口皆有顯著正向影響且長期彈性大於 1。(2)來自日本進口量 顯著影響台灣出口量,但來自美國進口量卻沒有顯著影響。(3)實質匯率對台灣出口至美國沒 有顯著影響,但卻對台灣出口至日本卻有顯著負向影響。(4)實質匯率對兩個國家淨出口皆有 顯著影響,但其中兩國實質所得出現顯著影響,為係數符號卻不合理。美國所得增加造成台灣 對美國順差減少;而日本所得增加,卻造成台灣對日本逆差增加。

林孟鋒(2003)以 1987 年~1998 年季資料探討影響臺灣出口之相關總體經濟變數。他發現當 外國所得增加、外國物價上升或本國物價下跌、新台幣貶值或新台幣的匯率波動減少時,臺灣 的出口量將因而增加。陳美玲、王凱立、吳家豪(2004)提出一般化多變量 Student-t GARCH-M 模型,針對台灣匯率、對外直接投資和出口貿易之一階及二階交互動態關聯作探討。實證結果 顯示,匯率及其波動風險之於對外直接投資影響要大於出口貿易之衝擊,隱含藉由台幣貶值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激出口及減少資金外移,以提振經濟成長及減少失業率的政策可行性。其次,出口之於對外直 接投資的影響,大於對外直接投資之於出口的衝擊,說明出口表現為臺灣廠商考量是否對外投 資的重要決策依據。最後,針對國內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之動機,發現國內企業投資於開發中國 家,主要著眼於尋求相對低廉之生產要素,屬防禦型對外投資動機;而已開發國家相對臺灣股 市熱絡程度所引發的財富效果,亦為吸引臺灣廠商投資之考量因素。

王泓仁(2005)以台灣 1989 年~2003 年月資料,探討匯率、匯率波動、及預期匯率對於台灣 進出口的影響。他發現實際匯率與預期匯率水準對於商品進出口皆有顯著且符合理論預期的影 響方向,而其中對於進口的影響效果更具統計顯著性。此外,匯率的上升,對於減少台灣對外 證券投資、及增加外人對台直接投資的效果皆十分顯著,而預期匯率的上升,則使兩種方向的 直接投資皆增加。匯率的波動,則普遍對各類型的資金流出入,產生負面作用。徐千婷(2006) 實證結果發現,當名目有效匯率指數上升(代表台幣相對一籃子通貨升值)時,實質輸出在第 3 季以後開始減少,表示台幣匯率的變動的確影響我國的出口表現。在實質輸入部份,當台幣升 值後,由於其所引發的負向所得效果大於正向的價格效果,使得實質輸入不增反減。

以上文獻上的普遍看法是,一國貨幣的貶值對於該國出口具有正面的影響。兩岸貿易與匯 率關係,由於台灣對中國出口主要以加工出口的附加價值占大部分,因此已有越來越多的文獻 注意到中國進口中間財對出口供給的影響。例如,Rahman and Thorbecke(2007)與 Thorbecke and Smith(2010)研究人民幣單獨升值與中間財供給國的聯合升值對中國出口可能產生的影響 時,發現提供中國加工出口的進口供給國匯率升值對中國出口有較大影響,單獨的人民幣升值 影響則較小。雖然這兩篇文章考量到進口中間財對出口的可能衝擊,但對於 FDI 及出口市場 的第三國對中國出口的影響卻未討論。在匯率對於進口的影響方面,越來越多的文獻從加工貿 易的角度出發,他們認為亞洲國家中間財與最終財的進口價格彈性應該不同。例如,Kamada and Takagawa(2005)認為當人民幣實質貶值時,加工出口增加將帶動更多的中間財進口,亦即進 口中間財的成長是由出口增加引伸而來,因此貶值實際上帶來中間財的進口增加。IMF(2005)

的研究報告也指出,為加工而進口的匯率彈性應該比為國內消費而進口的匯率彈性來得低,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需將進口國外投入匯率納入兩岸貿易探討之必要。

而 Garcia-Herrero and Koivu(2009)的實證結果顯示,人民幣實質升值降低中國自亞洲國 家的進口,尤其是韓國與泰國顯著減少。而來自其他高所得國家的進口,例如,美國、德國與 日本雖然減少但統計不顯著。只有俄羅斯與澳洲在人民幣實質升值時,中國的進口是增加的,

但統計上仍不顯著。如此違反一般預期的結果,可能是亞洲區域內貿易的垂直整合特性使然。

如此違反直覺的實證結果,也出現在近期的文獻上。例如,Marquez and Schindler(2006)。

在出口需求方面,Goldstein and Khan(1985)認為在估計出口函數時必頇考慮第三國效果,

因為若出口產品具有異質性以致彼此不是完全替代品,則特定出口國面對的競爭者除進口國的 國內廠商外,還有其他第三國的出口商。在匯率變動不定的匯率制度時期此效果特別值得重視。

中國匯率制度在 1994 年發生重大變革,使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大幅貶值;而後人民幣雖長期 釘住美元,但與中國競爭的出口國家之匯率卻大幅波動。例如,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後,

日、韓與東協五國的匯率曾呈現相當幅度的貶值,但此期間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一直維持在 8.28。由此可見,分析兩岸貿易與匯率之關係時,本文有必要將第三國匯率波動可能造成的影 響納入考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