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台灣捷運系統發展與房價趨勢

第一節 台灣捷運系統沿革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三章 台灣捷運系統發展與房價趨勢

第一節 台灣捷運系統沿革

公共運輸(Public Transportation)一般亦稱之為大眾運輸(Mass Transit), 廣義而言是指具開放性集體運輸服務的交通方式,所謂開放性即非限特定人員 可乘載,一般社會大眾皆可透過某種方式搭乘,通常這種運輸服務是具使用者 付費性質,少部分具有特定資格或條件可以無償使用或以優惠價格使用,像公 車敬老票、兒童票及學生票等,因特定政策目的或社會福利政策等減免。我們 一般所熟知的公共運輸包恬水、陸、空等空間運輸工具,如海運、河運、鐵路、

公路及民航等;另外對一般民眾開放且具有付費性質,乘載量不如前述的交通 工具,我們稱之為準公共運輸工具,像計程車、人力車等。

另外為人們提供「快速」集體運輸服務的公共運輸即所謂的「大容量快速 交通系統(Mass Rapid Transit)」,因華語地區使用中文習慣不同,翻譯也不盡 相同,在台灣我們稱之為「大眾運輸系統」;香港地區稱之為「集體運輸系統」; 在大陸地區則稱為「快速公交」意即快速的公共運輸交通系統。在都會區的大 眾運輸系統其實不僅限於地下鐵,另外像嘉義、台中的公車捷運系統(BRT;

Bus Rapid Transit)也是標榜著快速載客服務,還有輕軌鐵路、高架鐵路及電車 等都是大眾運輸系統的範圍,在大多數國家的捷運系統一般是指地下鐵系統,

其界定的較為狹義,而本文研究範圍台北捷運系統包含了地下化及高架方式運 輸,其與鐵路運輸最大的不同在於其班次較為密集且運輸極限距離較短,主要 服務於市區與郊區間通勤短程距離,雖然台北捷運信義線全線皆是地下化,但 我們界定本論文所指捷運運輸系統包含地下鐵及高架二種方式,這也是台北都 會區公共運輸最為重要的一環。

台灣因為經濟的成長帶動國民所得增加,人們開始有能力購置代步的交通 工具,在 70 年代後台灣的機車族日益龐大,也造就了寶島機車王國的印象,

18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50310004949-260402

4 高雄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是台灣興建的第二座都市捷運系統,1999 年由高雄捷運股份有限公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捷運系統皆是部分路線由台鐵固有線路加以高架捷運化的構思,所謂鐵路捷運 化是指將班次密集化、興建短程車站及票價單純化,班次密集可以減少搭車民 眾等待時間,車站密集程度則是能夠惠及沿線居民,以及提昇人們搭乘意願,

而票價單純化就是為了方便人們使用鐵路工具,而原本舖設於地面的鐵路軌道 因安全性及便捷性考量,將鐵路軌道立體化,意即鐵路地下化或高架化,也因 為如此所以沿線除了新建短程車站外,原舊有車站也因應改良興建。

1968 年交通部即有在研擬台北都會區興建捷運系統的可行性,惟因當時交 通運輸量遠沒有 80 年代後龐大,再加上國家各種建設正如火如荼的展開,財 政支應尚有虞慮,是以暫緩執行後續評估及規劃。到了 70 年代台灣經濟快速 起飛,誠如前言因經經濟的發展使得都會區的交通愈形混亂複雜,1977 年為因 應解決交通擁塞的現象,交通部開始規劃台北捷運興建路線與周遭環境體系的 評估作業,並積極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研究台北捷運興建的細部處理,諸如月 台型式、車種、軌道舖設等重要環節,經過審慎評估作業後,台北捷運於焉催 生,為台灣大眾運輸開始新的里程。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南區工程處)

圖 3-1:台北捷運初期路網圖

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87 年 2 月 23 日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成立,同時也將初期捷運路線修 正成現在運行路線,包括板南線延伸至南港、木柵線修正路線、淡水線、新店 線、中和線等,後續於 1990 年加入內湖及土城線,台北捷運初期網絡就此確 立,各線呈現出 L 型環環相扣,民眾在轉乘時極為方便。1988 年 7 月 22 日北 投機廠舉行開工典禮,這也宣誓著台北捷運邁入了另一個里程碑,在當時捷運 局第一任局長齊寶錚先生力排眾議,堅持採取「六線齊發 」全面趕工,期能讓 捷運施工的陣痛期縮短早日通車,雖然一度台北城被形容成一座大工地,處處 挖路施工交通進入黑暗期,再加上經費控管及施工品質等問題,被政治人物炒 作及討論,台北捷運局也發生內部弊端等,交通的衝擊與人為的醜態,甚至造 成了拆除捷運的聲浪,但捷運通車正式營運後,台北的交通看到了曙光,台北 城也走出了黑暗期迎接美麗的新生,營運里程與旅客數逐年攀升,台北捷運路 網所提供四通八達的便捷運輸服務,改善都會區的交通與空氣品質,也因此台 北城也成為了亞洲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1996 年 3 月 28 日不斷延後通車時間的木柵捷運線終於通車,11是台灣第 一條捷運線通車,而這天也成了台北捷運的慶祝紀念日,後續初期路網相繼通 車,這期間因為南港線較晚完工,所以台北車站至忠孝復興站間沒有捷運可轉 乘,而淡水線與木柵二線都是南北向,旅客轉乘路線比較困難,因此被媒體戲 謔為「筷子路網」。直到 1999 年 12 月 24 日板南線市府捷運站至龍山寺站通車 後,一雙筷子終於被連起來形成了雙十路網,也就是形像「廾」字,至此台北 捷運初期路網完工完成。

其後二期路網在 2000 年初也陸續進行,包含新莊線、蘆洲線、內湖線、南 港線東延段、信義線和松山線以完善台北捷運整體路網,2009 年內湖線完工,

將原本的木柵線串連至南港展覽館站,木柵、內湖二線合併並正名為文湖線,

2011 年初南港線東延段通車,板南線與文湖線因此連成一環形路網,同年 9 月,

11 1993 年木柵線試車發生 2 次火燒車,後續因為合約解約問題使得台北捷運局賠付 16 億 4 千萬元 予法國商馬特拉公司,工程也因之而延宕。

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台北捷運也因為每年載客量上昇至國際地鐵標準,正式成為國際地鐵聯盟會員。

在 2013 年及 2014 年,信義線及松山線相繼完工,規劃中台北市中心主要路網 全數完工,形成三縱三横的格局,服務大台北地區通勤民眾每月平均日運量也 來到了 200 萬人次,為台灣交通史上留下了另一段見證。

台北捷運的興建帶來的效益不僅僅只是硬體方面可見的成就,其為我國帶 來的無形效益更是寶貴,在經濟層面不僅僅只是公司雇用員工創造了近 5,000 名就業機會,其周邊產業更是衍生出其他無數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在捷運局 成立之初,因為台北捷運是國內首座捷運工程,所以聘請外國顧問公司辦理規 劃、設計、監造等事宜,當時國內技術人員跟隨著這些外國顧問忙進忙出,近 身學習,努力把捷運規劃設計及整合等細節內化成自己的知識及技術,當工程 完竣時國內的幹部及員工也都學習了完整的知識及技術,成功完成技術移轉,

後來除了國內其他都會區的捷運工程都有提供諮詢顧問外,甚至遠赴新加坡及 印度做技術性顧問服務,另外捷運沿線因為可及性程度較佳容易形成生活聚落,

也為車站附近居民帶來無限商機,活絡經濟。

另外台北捷運也為台灣人民塑造了新的生活文化,在過往人們在擁擠時常 常無秩序的推擠拉扯,當人們依捷運規定「排隊」遂養成了人們有秩序的習慣,

這更加深了外國人對我禮儀之邦的印象;另外台北捷運也形塑了國內在公共空 間設置公共藝術的風潮,在各個車站穿堂或是月台都不乏看到藝術創作者的作 品,而政府也在 1998 年公布「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明確規定公共工程經費超 過 5 億元,都須提撥 1%以上的工程費辦理公共藝術空間的相關設置,其帶動 國人提升文化與藝術涵養可見一斑。

24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

25

壓力團體「移民觀察」(Migration Watch)的研究,13台灣人口密度世界排名第 2,因為人口密度偏高及前述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我們可以觀察到在房屋交易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建物總量 平均每戶擁屋數

宅/戶

2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供給依然持續上昇,但人口比例亦逐年擴大,建物成長幅度遠不及全國總戶數 的成長,導致平均每戶擁有房屋比例從 2009 年的 1.117265(宅/戶)遞減至 1.095087,顯示出房屋市場供需不平衡的問題仍然存在。

近年來人們對不動產的觀念因受都會化的影響,從擁有土地轉變成擁有建 物,老一輩的長者會想擁有透天厝,而現在的年輕人觀念轉化為擁有一間房子 如公寓、華廈、套房等,是以在房價持續高漲的現在還能稍稍掩蓋供給面不足 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從房價與人均所得關係來觀察房價在台灣的問題,我們 會發現其實我們所面的問題頗為嚴竣。我們參考國內房仲業者信義房屋對歷年 由其媒介的交易案件資料所作成房價指數(業者稱信義房價指數)及行政院主 計總處所發布的 2015 年第 1 季統計資料,14以 2007 年基期將信義房價指數重 新表示,再將各年度人均所得除以基期 2007 年人均所得產出人均所得指數,

圖 3-3 可以看出信義房價指數從 2001 年 63.71456(%)成長至 2014 年的 190.8548,

成長幅度高達 3 倍之多,另外人均所得自 2001 年 79.79042 成長至 2014 年

圖 3-3:房價指數與人均所得指數比較圖 資料來源:信義房屋、行政院主計總處

14 取自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50

100 150 2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房價指數 人均所得指數

%

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Na tiona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