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

越極端。

3. 用前二期報酬率為基礎所建構的投資組合比僅以前一期為基礎所建構的投資 組合,在下期的投資組合報酬會出現較大的反應。這顯示了用前二期報酬率為 基礎所建構的投資組合包含了更多未來股價變動的資訊。

4. 依據當期愈極端的成交量和當期愈極端的報酬建構的投資組合,下期的投資 組合報酬反應會愈極端。

5. 將當期成交量資訊加入投資策略中時,我們將可以預測當期股價變動。

第二節 台股交易相關分析

(一) 台股交易行為之文獻探討

吳瑞萱(2000)針對臺灣股市日內交易行為是否具 U 型曲線效果進行實證分 析,探討分析臺灣加權股價指數日內波動率與交易量變動值之動態行為、以及臺 灣加權股價指數日內波動率與委買委賣量差之動態行為,實證結果如下:

1. 由大盤指數日內波動率之動態價格行為可顯示,臺灣加權股價指數存在 U 型 曲線效果。

2. 大盤指數日內波動率與交易量變動值之動態行為結果整理如下:(1)不同時段 之大盤指數波動率與交易量變動值動態調整行為不為一致;(2)若大盤指數波 動率連兩期皆呈較高之波動狀態時,交易量極有可能會從低波動狀態跳至高 波動狀態,此種現象之機率值明顯高於其他狀態發生之機率值,因此作者推 論:「價格波動率對交易量變動值有很強的影響力」;(3)大盤指數在開盤和收 盤之交易時段呈現較高的交易量變動值,因此波動率與交易量變動值之日內 動態行為存在 U 型曲線效果。

李昭賢(2000)針對臺灣股票市場當日沖銷者及投機者之存在是否對股票報 酬率之波動性及交易量之日末效果有顯著之影響,以確定該項變數是否為形成日 末效果之主要原因。其研究結果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4

1. 在日末效果的部分,大盤股價指數報酬率之波動性及成交量均呈現顯著日末 效果現象。

2. 當日沖銷者之存在對於交易量的日末效果隨著研究期間延長其顯著家數也隨 著增加,且對於市值較小之公司有顯著正相關。另外,隨著研究期間延長其 顯著家數波動性亦跟著增加,而市值較小的公司有較顯著之正相關。

3. 投機者多寡明顯與交易量之日末效果有正向之關係,投機者多寡亦明顯與波 動性之日末效果有正向之關係。

劉介宇(2002)以「企業資金缺口」作為研究之對象,由案例企業發生財務 危機之當時環境,針對企業經營過程中企業主之財務操作並經營心態、環境影響,

以及資金缺口的變化及企業的因應深入的討論。研究目的是希望在於企業經營上,

無論在長、短期所產生對於日後企業資金缺口之影響能降至最低,其研究成果如 下﹕

1. 觀察並歸納若干家在民國 87 年發生財務危機之公司,其爆發財務危機時資金 缺口之彙整。作者發現這些企業都是因為一個可能金額並非很龐大的跳票或 是違約交割,因為當時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包括銀行、證券公司、證 金公司、票券金融公司、上下游廠商、民間金主等),為了保障自身債權,在 採取軋票或斷頭股票後,陸續引起資金缺口連鎖擴大後,而因企業主已無力 在面對如此巨大之資金缺口,導致企業發生財務危機。

2. 當企業之短期負債超過一個臨界值(critical point)時,企業因應「資金缺口」的 能力會出現混沌(chaos)現象,而混沌(chaos)的情況下,任何的因應方法或補 救措施皆不一定會對目前的「資金缺口」有所改善,而混沌(chaos)現象之發 生時間點,也可以當作是一個財務危機發生之預警指標。

3. 本研究歸納併整理出資金缺口之性質,研究結果是「全面性」及「動態性」

的。本研究並根據這些性質,提出企業宜針對這些性質,採行「動態性」因 應之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5

林俊谷(2006)於台灣證券投資人之擇股因素研究中指出,過去對於台灣證 券投資人而言,其投資人之選股策略的研究偏向探討單一構面或報酬之關連性等,

關於投資人選股時的概括性構面分析之相關研究則非常稀少。而專業的投資者相 較於一般投資者而言,通常被認為較具備專業知識,文中作者也針對這兩類的投 資人進行分析,以試圖找出這兩類的投資人對於各類訊息的解讀及後續之投資行 為是否存在差異。因此作者從中整理並挑選了 5 個構面來檢測台灣股市主要交易 者(一般投資人)。分別是:總體經濟面、財務面、技術分析面、訊息推薦面與 投資人認知行為來進行分析。總體經濟與財務面看的是國家、公司之基本結構,

而技術分析面、訊息推薦面與投資人行為特性看的則是市場釋出之消息與投資人 的反應。

研究後,作者發現:在資訊收集行為方面,一般投資者其資訊收集行為較專 業投資人員較為不足,顯現一般投資大眾可能沒有花時間對各類股之產業進行資 料搜集;而在推薦訊息的部份,一般投資者較倚賴分析師或報章雜誌的專欄推 薦。

邱敬貿(2006)於台灣股票市場日內市場深度與股價行為之研究中,衡量台 灣證券市場,市場深度日內型態及探討其與買賣價差、委託單不均衡間之關係。

作者在文中運用 Brockman and Chung(1999)以委託單驅動市場特性提出之模式,

分別針對研究樣本公司成交下最佳五檔及最佳一檔委託單流量,以及 Kyle(1985)

提出交易量對價格衝擊之模式,衡量市場深度並加以比較是否均存在相同日內型 態,接著探討市場深度與買賣價差及委託單不均衡三者間之關係,最後進行市場 深度日內型態之敏感度分析。

Brockman and Chung (1999) 認為,當開盤時有較多的未揭露資訊,因此流 動性較低,而流動性會隨著開盤後因資訊慢慢揭露而轉而提高,而到了收盤期間,

因交易即將停止,此時便產生了資訊無法消化之風險,故當交易期間接近收盤時,

其流動性也變得比較低。Kyle(1985)文章提供了大量關於不對稱資訊下的市場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衡分析。Kyle 依據市場微結構理論指出:「市場參與者擁有不同的資訊蒐集能力,

加上彼此交易信念預期的差異,是導致市場波動產生的主因。」而本文研究結果 整理如下:

1. 市場深度日內型態,均呈現倒 U 型,此型態可由市場關門理論及逆選擇現象 解釋。

2. 買賣價差與委託單不均衡日內型態均呈 U 型結果,推測可能是因資訊不對稱 及市場關門理論所致。

3. 買賣價差擴大將降低市場深度,即買賣價差對市場深度具有反向衝擊影響;

而委託單不均衡程度愈高將會顯著擴大買賣價差,顯示委託單不均衡與買賣 價差呈現正向關係;最後,委託單不均衡與市場深度具有反向關係。

4. 市場深度日內型態之敏感度分析方面,從星期構面發現,星期一之平均 市場深度均為一星期中最低,之後變逐漸上升,至星期四與五時則為一星期中市 場深度最高點;金融產業之平均市場深度均顯著高於電子與其他產業,影響因素 之ㄧ可能為金融產業平均每家公司規模較大。且電子與金融產業在收盤前,提前 出清的情況更為顯著;

彭心玉(2006)針對台灣證券市場散戶投資人進行存活研究,研究發現民國 79 年 2 月 12 日的崩盤跌幅雖然曾高達 83%,但是離開市場之散戶投資者其比例 並不大,有高達九成的投資者在後續的年度仍然繼續進出市場,且其交易次數與 平均交易金額都逐漸增加,顯示出,這些散戶投資者除了積極參與市場之外,亦 是市場中最主要的穩定投資人之一。在分析中可以發現,在存活者群中,存在高 頻率之交易次數、低價之單次交易金額與低頻率之交易次數、高單次金額兩類,

與台灣證券市場散戶實證研究中,周轉率與報酬率呈 U 型分配,交易次數特別 高及特別低的兩群樣本投資人,可能報酬較佳,所以得以存活於市場的情況相呼 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朱方萍(2009)於投資行為與決策因素對台股投資績效影響之研究中,以台 灣證券市場投資人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目的為了解投資行為與決策因素對台股投 資績效之影響。研究結果發現:

1. 投資者之背景變項在市場選擇之自變數資產狀況有顯著差異。

2. 投資者之背景變項在決策因素之自變數個人年齡、學歷、職務、收入、平均 每季投資金額、資產狀況在基本面因素有顯著差異。

3. 投資者之背景變項之自變數個人年齡、平均每季投資金額、資產狀況在心理 面因素有顯著差異。

4. 投資者之背景變項之依變數平均每季投資金額、資產狀況在總體經濟因素有 顯著差異。

5. 投資者的在投資行為之自變數策略選擇有顯著相關。因此,投資者在空頭市 場無論在投資行為與決策因素之變項,保有現金部位及嚴設停損才能持盈保 泰。

(二) 網路交易發展之文獻探討

在國內,大信證券於民國 87 年極力推廣網路交易下單,為網路交易之濫觴。

在美國,網路交易始於 1995 年,Spring Street Brewing 首次由網路交易公開發行 (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 IPO) 公司的股票,而美國證管會( Security Exchange Committee, SEC) 則於 1996 年 3 月正式核准券商可經由網路進行交易。1996 年,

第一家網路券商 E*Trade 開始使用網路交易後,隨後,著名折扣券商 Charles Schwab 也迅速跟進。目前美國提供線上網路交易的券商大約 160 家 ,但占市 場大額交易比重仍為少數幾家。

黃錦瑭(2000)針對網路下單對證券市場之影響進行券商效益與市場績效之 分析,研究成果如下:從調查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網路下單的投資人族群仍是以

黃錦瑭(2000)針對網路下單對證券市場之影響進行券商效益與市場績效之 分析,研究成果如下:從調查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網路下單的投資人族群仍是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