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合作學習教學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6-4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4 合作學習教學法

表 2-8 學者們對合作學習之定義(續)

學者 定義

Nattiv

(1994)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方式,學生以小組方式在一起工作,

並一起面對共同的目標。每位成員都個別的為學習負責任

,不管是報酬上、工作上、材料上以及角色上都「互相依 賴」、小組成員在成就、性別、種族上通常是異質的。

林生傳

(1992)

合作學習是結合教育學、社會心理學、團體動力學等的一 種分組教學設計,主要是利用小組成員間的分工合作、互 相支持,去進行學習;並利用小組本位的評核及組間比賽 的社會心理氣氛,以增進學習成效。目的在使學習活動成 為共同合作的活動,其成敗關係團體的榮辱。

何素華

(1996)

合作學習是經由小組同儕合作協助的學習方式,在 2 至 6 人的異質小組中,透過團體互動的歷程,一起學習,彼 此協助完成工作,以達到個人及團體之共同學習目標。

林靜萍

(2005)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指透過教師將學生妥善異質分 組,每組人數 5-6 人。學習歷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協助者

,經由教師的協助和學生同儕的扶持進行學習活動。小組 為了共同目標一起合作,以完成個人和團體學習目標,進 而從中習得各種技能。

林達森

(2002)

合作學習是一種班級組織的改良狀態,採小組學習方式,

藉由各種策略促進同儕互動,營造組織命運共同體的狀態

,擴大自己與他人學習的機會,構成積極互賴的學習情境

資料來源:林穎(2011),合作學習之態念探討 綜合上述學者定義,合作學習有幾個共同點:

1.有系統的教學策略。

2.為兩人以上的學習小組。

3.有共同學習目標。

4.小組間可共同協商討論。

5.可提昇學生認知、社交與情意的發展,以增進彼此學習。

二、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

合作學習大都包含下列五項要素(Johnson & Johnson, 1994;黃政傑、林佩 璇,1996):

1.積極互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指學生能知覺到自己與小組是密不可分的,彼此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因此 小組內每一個成員都應該共同努力,以完成任務。

2.面對面的助長式互動(face-to-face promotive interaction)

二至六人為一小組,組內學生可以相互助長學習,透過面對面的溝通與互動 能增進彼此依賴關係,提升內在學習動機,進而提高學習表現。

3.個人學習績效責任(individual accountability)

小組的成功與否界定於組內每一個人是否成功,而非以小組某一成員的成功 為代表,換句話說,合作學習除了強調小組整體表現外,同時也強調個人績 效責任。因此,合作學習是「共同學習,獨自表現」。

4.人際與小團體技巧(interpersonal and small group skills)

組內的每一個成員皆必須學習與學業有關的任務工作(taskwork),以及人際 技巧和小團體技巧,此種能力合稱為小組工作(teamwork)。爭議在所難免,

所以教師要教導學生:1.相互認識和相互信任;2.清晰地溝通;3.相互接納 和支援,4.化解衝突。

5.團體歷程(group processing)

小組學習效能的展現有賴於每個組員能檢討其運作狀況和功能發揮程度,強 調自我檢視的重要。

真正的「合作學習小組」有其獨特性,必須以每一位學生為中心,具備這五項 基本要素,每個成員是互相依賴,互相幫忙,分享資源,以塑造合作學習情境,透 過學習與反省,促使團體達成共同目標,並增進人際關係、合作技巧或社會技巧,

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傳統教學與合作學習的比較

傳統教學中,大多偏重講述式、填鴨式的教學法,老師是教材的唯一來源,學 生雖然在團體中學習,但實際上卻是個人獨立學習,也較少分享,不若合作學習法 中,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做為教材的來源中心,也多了人際上的互動,注重問題如何 解決,也能提升學習保留率(retention rate)。黃政傑、林佩璇(1996)針對合作 學習與傳統教學,作了表 2-9 的比較:

表 2-9 合作學習與傳統教學的比較

項目 合作學習 傳統教學

空間 獨立座位或小組活動,隨時可調 整。

學生獨立於個別座位。

人員 教師、學生。 教師、學生。

小 組 性質

異質性小組。 同質性小組或隨意分組。

學 習 活動

同儕指導、小組討論分享資料、

問題解決、面對面溝通。

個人獨自練習作業鮮少顧及他人 學習情形。

教 學 策略

教師、學生均有教學資源、共同 分享學習歷程。

教師呈現教學資料、統一掌控學 習歷程。

成 員 互賴

高度互賴、成員負責自己及他人 的學習、學習焦點在合作、聯合 表現。

低度互賴、成員只為自己的學習 負責、學習焦點在獨立作業、表 現個人。

班 級 管理

師生共同解決問題、建立規約原 則。

由教師建立原則規約、解決問題

評鑑 團體和個人績效均重視。 只重視個人績效。

四、合作學習法的相關研究

自從合作學習法開始興盛後,廣泛被應用於不同領域,其中被應用於國小領域 之研究,整理如表 2-10。

表 2-10 合作學習法於不同領域之應用與效能

研究者 研究題目 效果

陳令瑜

(2010)

合作學習對屏東縣國小四 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就之 影響

1.學生在紙筆測驗上無顯著差異。

2.學生在口語測驗上部分達顯著差異之水 準。

3.學生在學習態度上無顯著差異。

何青芳

(2004)

電腦合作學習在國小英語 認字學習之研究

在英語字彙測驗、英語信心量表的表現上 皆無顯著差異。

江麗瓊

(2004)

國小生活課程合作學習教 學成效之研究

在社交技巧與學校成就的學習成效上,皆 有顯著差異。

柯昔玫

(2003)

合作學習對國小一年級學 生國語學習成就之影響

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方面無顯著差異。

吳世文

(2003)

合作學習法在國小社會學 習領域運用之探究

1.有助於提升學生在社會學習領域的學習 興趣。

2.學生能進行深度思考。

廖昭永

(2002)

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寫作 創造力成效之研究

1.促進學生在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面 的表現。

2.學生在寫作態度、流暢力方面無顯著差 異。

李秋芳

(2002)

國小高年級社會科合作學 習之行動研究

1.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

2.在態度與溝通技巧上皆有改善。

3.在學期成績上無顯著差異。

王海秀

(2002)

網路合作學習中合作技巧 的教學對國小學童學習之 影響

網路合作學習活動能讓學童較多使用合作 技巧的情形。

賴銳霞

(2001)

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 生國語科學習成效之研究

1.能促進學生在字彙學習、語詞編寫故事 的效果。

2.促進國語學習成就之立即和保留效果。

吳麗寬

(2000)

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習障礙 學生閱讀理解效果與同儕 社會關係之研究

1.合作學習能提升學習障礙學生的閱讀理 解能力。

2.能增進學習障礙學生的社交技巧與同儕 的接納程度。

表 2-10 合作學習法於不同領域之應用與效能(續)

研究者 研究題目 效果

吳素真

(1999)

合作學習對增進國小三年 級學生及人際關係欠佳兒 童社交技巧之效果研究

1.合作學習使班級秩序與學生人際關係 有明顯改善。

2.合作學習能夠增進全班及人際關係欠 佳兒童之社交技巧。

鄭月嬌

(1994)

小組探究式合作學習法對 國小資優生專題研究成果

、問題解決能力及合作技 巧的影響

學生在問題解決與合作技巧上無明顯效 果。

資料來源:本研究之整理

由於合作教學法不但可以改善學習態度,也能增進保留、進行深度思考,因此 將於本研究中使用合作學習法。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36-4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