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欲驗證的研究假設如下:

一、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網路成癮會因個人背景變項的不同而具有 顯著差異。

二、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間具有顯著相關。

第五節 名詞定義

一、個人背景變項

本研究所指的個人背景變項,包括了受測學生的性別、年級、父母對網路使用 的態度(嚴格限制、有彈性、溺愛放縱、完全不會管)、學業成績(全班前三分之 一、全班中間、全班後三分之一)、網路對個人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可有可無、

完全不重要)、社群網站好友數量(臉書好友數、Instagram 粉絲數、Instagram 追蹤 數)與社群網站好友來源(是否會加現實生活中不認識的人為好友)。

二、網路使用行為

本研究所指的網路使用行為,包括了每日網路使用總時數及時段、網路使用地 點、接觸網路年資、是否有智慧型手機、家中可以上網的電腦是否放在自己房間、

家中是否有無線網路 WiFi 可使用、網路使用活動類型等。其中之「網路使用活動 類型量表」測得分數操作性定義之,即在量表上得分愈高,表示其網路使用活動愈 頻繁,反之亦然。

5

三、人際關係

本研究所指的人際關係包含了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其中,真實人際 關係是指在真實生活環境中,人與人所進行的面對面溝通與社會互動方式,對象包 括同儕、朋友、親人、師長,經由與這些人的互動與溝通,進而形成自己與他人在 真實的人際互動關係。而網路人際關係是指互相不認識的人們經由網路而結識,並 藉由網路的方式進行非面對面的溝通與社會互動。後續大部分相處時間都是在網路 上,幾乎沒有真實生活中上的溝通與互動。其中之「真實人際與網路人際互動量表」

測得分數操作性定義之,即在量表上得分愈高,表示其人際關係愈佳,反之亦然。

四、網路成癮

本研究所指稱的網路成癮是指,由於過度的使用電腦以及網路,而造成個人的 學業、職業工作、社交、家庭生活、身心功能之影響與減弱。依據「網路成癮量表」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將網路成癮的定義歸納成兩個部份及五個構 面:

(一)網路成癮核心症狀 1.網路成癮耐受性

隨著網路使用的經驗與時間增加,需要透過更多網路活動,或更長的上網時間,

才能夠達到原先的滿足程度。

2.強迫性上網

是一種難以自拔的上網衝動與渴望舉動。每當看到或想到電腦時,會產生想要 上網的慾望,且在使用網路時,精神較為振奮,渴求能有更多時間使用網路。

3.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如果被迫突然必須離開電腦,容易產生情緒低落、生氣、空虛、注意力不集中、

心神不寧及坐立不安等受挫的情緒。

6

(二)網路成癮相關問題 1.人際健康問題

花費太多時間專注在網路上,而忽略了原先的社交與家庭活動,例如隱瞞上網行 為、與親友疏離。而生理症狀上也出現眼乾、頭痛、肩頸痠痛、睡眠不足、腸 胃問題等狀況。

2.時間管理問題

花費太多時間專注於網路上,而擾亂原有的生活,例如影響三餐進食、影響職業 工作安排、耽誤睡眠等。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以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相關的研究,進行文獻歸納與探 討,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概念架構。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網路成癮的概念 及其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網 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第四節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 相關研究。

第一節 網路成癮的概念及其相關研究

一、網路成癮的定義

網路使用普及率提高之後,「網路成癮」成為新興的名詞,最早始於美國的 Ivan Goldberg (1996) 醫生,他認為網路成癮的症狀是:「由於過度的使用電腦網路,而 造成個人的學業、職業工作、社交、家庭生活、身心功能之影響與減弱。」他提出 了七項檢測來評估是否具有網路成癮的狀態:

(一)耐受性:常需增加更多時間上網才能獲得滿足,或花了同樣的時間卻明顯覺 得滿足感降低

(二)戒斷症狀:減少上網時間會導致身體不適、焦躁不安、對網路有幻想、在工 作上分心等現象,以上這些症狀在現實中會出現,但使用網路的狀態之下就 能減緩症狀。

(三)上網的時間與頻率超過預期範圍。

(四)出現想要停止使用網路的念頭,但是無法成功。

(五)花費大量時間在網路活動。

(六)重要的家庭、社交、工作聚會與休閒活動會因為使用網路而減少頻率。

8

(七)儘管發覺網路使用已影響身心靈、家庭、社交、學業工作,但仍繼續使用網 路。

而 Kimberly Youth (1996) 則發表了網路成癮相關研究,參考了精神疾病診斷準 則手冊 (DSM-IV) 所提到賭博成癮的「衝動控制失序症」症狀,最為接近網路成 癮,修訂了八題的診斷問卷:

(一)我會專注於網路上的活動,並且在離線之後仍持續想著上網時的情景。

(二)我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網路上才能獲得滿足。

(三)我曾努力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是無法成功。

(四)當我試著減少使用網路,會覺得心情沮喪低落或暴躁不安。

(五)我會為了上網而願意承擔重要的工作、教育、人際方面機會損失的風險。

(六)我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比預期的時間還要長。

(七)我曾為了隱瞞我接觸網路的程度而向家人朋友說謊。

(八)我為了逃避問題而上網,以減少無助、罪惡感、焦慮、沮喪。

以上八題若達到五項符合,則有網路成癮的跡象。

國內學者陳淑惠(2003)則認為,網路成癮是過度使用網路,對網路產生心理 上的依賴以及衝動失控的失序行為。

二、網路成癮的判定標準

國內知名學者陳淑惠(2003)為了評估網路成癮的狀況,參考 DSM-IV 裡對成 癮的症狀標準和臨床個案案例訪談等,做出一份「中文網路成癮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 CIAS) ,試測後修改部分內容為「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修訂 版」(CIAS-R),為國內可信度高且完整性高的網路成癮量表,目前已正名為「網路 成癮量表」(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 原始量表為共 26 題的四點量表,

9

並提供測量篩選依據,若研究對象為國、高中生,58 分以上算是已有沉迷傾向,

須留意;64 分以上者,則可能已經有網路成癮問題,且可能需要專業治療。「網路 成癮量表」將網路成癮歸納成兩個部份及五個構面:

(一)網路成癮核心症狀 1.網路成癮耐受性

隨著網路使用的經驗與時間增加,需要透過更多網路活動,或更長的上網時間,

才能夠達到原先的滿足程度。

2.強迫性上網

是一種難以自拔的上網衝動與渴望舉動。每當看到或想到電腦時,會產生想要 上網的慾望,且在使用網路時,精神較為振奮,渴求能有更多時間使用網路。

3.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如果被迫突然必須離開電腦,會產生情緒低落、生氣、空虛、心神不寧、注意 力不集中及坐立不安等受挫的情緒。

(二)網路成癮相關問題 1.人際健康問題

花費太多時間專注在網路上,而忽略了原先的社交與家庭活動,例如隱瞞上網 行為、與親友疏離。而生理症狀上也出現眼乾、頭痛、肩頸痠痛、睡眠不足、

腸胃問題等狀況。

2.時間管理問題

花費太多時間專注於網路上,而打亂原有的生活,例如影響三餐進食、影響職 業工作安排、耽誤睡眠等。

10

三、小結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文獻內容後,為符合國內文化及風土民情狀況,將以國內學 者陳淑惠訂定之「網路成癮量表」(CIAS) 作為研究問卷內容中所定義的網路成 癮內容。

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

根據網路成癮相關文獻探討與及研究建議,文獻中所探討的個人背景變項部分 包括了性別、年級、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學業成績。

一、性別

根據性別與網路成癮的關係,研究結果大多數呈現男性的網路成癮現象顯著高 於女性,但也有少數研究發現性別與網路成癮並沒有顯著差異。表 2-2-1 為針對性 別與網路成癮的關係研究結果統整。

表 2-2-1 性別與網路成癮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富邦文教 基金會

2004 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 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

臺灣全國國中、

高中學生

男性高於女性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 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地區青 少年

男性高於女性

林唯斯 2008 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 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瑞芳 附近地區為例

瑞芳區、基隆市 國中學生

男性高於女性

陳佩庭 2008 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 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 研究

台東縣國中生 男性高於女性

(續下頁)

11

12

13

14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依照親子教養的態度上來看,在管教上屬於較無意見 採放任式的家長,其對孩子的管教程度較難掌握。Leung and Lee (2012) 在香港的 研究發現,嚴格限制的教養風格的確會減少孩子網路成癮的機率,其中最有效的方 法是控制使用量。因此多數研究結果呈現出管教不嚴格的家長,其子女網路成癮的 程度較高。

四、學業成績

根據學業成績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多數研究皆呈現學業成績較差者,網路 成癮程度較高。

表 2-2-4 學業成績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

癮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 地區青少

台灣中部 地區青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