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 相關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 相關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I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碩士論文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

相關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為例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net Usage

Behavior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net

Addiction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研究生:吳晨妟 撰

指導教授:張志成 教授

(2)
(3)

II 致謝 感謝一直這麼努力的自己,拖著生病羸弱的身軀,冒著生命的危險奔波,依 然這麼積極向上努力寫論文的自己。雖然不知道生著重病的自己還能夠活多久, 若是能夠存活下來,相信多年以後,一定會為這兩年來這麼努力的自己感到佩服, 感謝自己的勇敢,感謝自己的堅持,感謝自己的努力。

(4)

III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

相關研究:高雄市某國中為例

指導教授:張志成 教授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學生:吳晨妟 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不同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和 網路成癮的關係。方法:以叢集抽樣方式抽取高雄市某國中各年級 6 至 7 班,每 班抽取十男十女作為研究樣本,徵求同意後,讓其填寫真實人際互動量表、網路 人際互動量表及網路成癮量表,共有 442 名學生參與問卷調查,回收 333 份有效 問卷。結果:研究對象之網路使用活動類型前三名為「線上影音網站」、「網路即 時通訊軟體」、「社群網站服務平台」,主要以社交及娛樂活動為主。而「父母對 網路使用的態度愈開放」、「有社群網站 IG 帳號」、「臉書會加不認識的人為好友」、 「有智慧型手機」、「可上網電腦放自己房間者」,網路成癮及各層面皆達顯著差 異。另外,研究對象假日使用網路的時間愈久,網路人際互動關係愈好的學生, 其網路成癮傾向愈高。結論:對於手機使用上,本研究中高達 98.2%的人上網地 點在自己家中, 因此,家長應教育及管理學生使用網路的頻率,且應多陪伴孩 子,以減少其使用網路的時間,此外,學校應將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相關議題納 入課程中。 關鍵字: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網路成癮、國中學生

(5)

IV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net Usage

Behavior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net

Addiction 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Advisor(s): Professor Chiu-Chen Chang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Kinesiology, Health, and Leisur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Student: Chen-Yen WU

Department (Institute) of Kinesiology, Health, and Leisure Studi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ABSTRACT

Purpos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ternet use behavio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6 to 7 classes in each grade of a country in Kaohsiung City were selected by cluster sampling. Ten males and ten femal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After consultation, they were asked to fill in the Real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ale, Internet Interpersonal Releationship Scale and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A total of 442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33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Results: The top three types of online activity activities of the research subjects were “Online Video Website”, “Online Messaging Software” and “Community Website Service”, which mainly focused on social and entertainment activities. "The more open the parents are to the Internet," "Having social website IG account", "Adding friends with unknown people on Facebook", "Having smart mobile phones", "There is a computer of internet-using in personal room", Internet addiction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all levels. In addition, the longer the study object uses the Internet, the better the onlin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 higher 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ndency. Conclusions: For mobile phone use, up to 98.2% of the people in this study are online at their homes. Therefore, parents should educate and manage the frequency of students using the Internet, and should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ir children to reduce their use of the Internet. Time, in addition, schools should incorporate issues related to interpersonal and internet addiction into the curriculum.

Keywords: Internet usage behavioes, Interpetsonal relationship, Internet addiction,

(6)

V

目錄

學位論文審定書……… Ⅰ 致謝……… Ⅱ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Ⅳ 目錄……… Ⅴ 表目錄………Ⅶ 圖目錄……… Ⅹ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名詞定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網路成癮的概念及其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10 第三節 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15 第四節 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29 第二節 研究對象………30 第三節 研究工具………31 第四節 研究步驟………34

(7)

VI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3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現況………37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關係… 52 第三節 研究對象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75 第四節 討論………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88 第二節 研究限制………90 第三節 建議………9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93 二、英文部分………97

附錄

附錄一 正式施測問卷………99 附錄二 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使用同意書……… 104 附錄三 真實人際與網路人際互動量表使用同意書……… 105

(8)

VII

表目錄

表 2-2-1 性別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10 表 2-2-2 年級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12 表 2-2-3 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13 表 2-2-4 學業成績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14 表 2-3-1 網路使用時數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15 表 2-3-2 網路使用地點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16 表 2-3-3 開始學會網路的年數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18 表 2-3-4 家中無線網路及上網設備設置位置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19 表 2-3-5 網路使用類型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20 表 2-4-1 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之相關文獻……… 26 表 2-4-2 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27 表 3-2-1 研究母群體各年級之班級數與學生人數……… 30

表 3-2-2 Krejcie & Morgan 抽樣參考值……… 30

表 3-2-3 研究樣本之人數統計表……… 31 表 4-1-1 個人背景變項現況表……… 38 表 4-1-2 社群網站交友狀況現況表……… 38 表 4-1-3 平日網路使用時數與網路使用時段現況表……… 40 表 4-1-4 假日網路使用時數與網路使用時段現況表……… 41 表 4-1-5 網路使用地點現況表……… 42 表 4-1-6 網路使用歲數現況表……… 42 表 4-1-7 是否有智慧型手機現況表……… 43 表 4-1-8 家中上網設備現況表……… 43 表 4-1-9-1 網路使用活動類型現況表(工具性動機)……… 43 表 4-1-9-2 網路使用活動類型現況表(社交性動機)……… 44

(9)

VIII 表 4-1-9-3 網路使用活動類型現況表(參與性動機)……… 44 表 4-1-9-4 網路使用活動類型現況表(娛樂性動機)……… 45 表 4-1-10-1 真實人際關係現況表(與家人的親密性揭露)……… 45 表 4-1-10-2 真實人際關係現況表(與朋友的親密性揭露)……… 46 表 4-1-10-3 真實人際關係現況表(與朋友的訊息性揭露)……… 47 表 4-1-11-1 網路人際關係現況表(與網友的親密性揭露)……… 47 表 4-1-11-2 網路人際關係現況表(與網友的訊息性揭露)……… 48 表 4-1-12-1 網路成癮現況表(強迫性上網)……… 49 表 4-1-12-2 網路成癮現況表(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49 表 4-1-12-3 網路成癮現況表(網路成癮耐受性)……… 50 表 4-1-12-4 網路成癮現況表(人際健康問題)……… 50 表 4-1-12-5 網路成癮現況表(時間管理問題)……… 51 表 4-2-1 個人背景變項在「網路成癮總量表」之變異數分析……… 53 表 4-2-2 個人背景變項在「強迫性上網」之變異數分析……… 55 表 4-2-3 個人背景變項在「網路成癮戒斷症狀」之變異數分析……… 57 表 4-2-4 個人背景變項在「網路成癮耐受性」之變異數分析……… 59 表 4-2-5 個人背景變項在「人際健康問題」之變異數分析……… 61 表 4-2-6 個人背景變項在「時間管理問題」之變異數分析……… 62 表 4-2-7 網路使用行為在「網路成癮總量表」之變異數分析……… 64 表 4-2-8 網路使用行為在「強迫性上網」之變異數分析……… 66 表 4-2-9 網路使用行為在「網路成癮戒斷症狀」之變異數分析……… 68 表 4-2-10 網路使用行為在「網路成癮耐受性」之變異數分析……… 70 表 4-2-11 網路使用行為在「人際健康問題」之變異數分析……… 72 表 4-2-12 網路使用行為在「時間管理問題」之變異數分析……… 74 表 4-3-1 平日網路使用總時數與網路成癮之皮爾森積差相關摘要表………… 77

(10)

IX

表 4-3-2 假日網路使用總時數與網路成癮之皮爾森積差相關摘要表………… 78 表 4-3-3 網路使用活動類型與網路成癮之皮爾森積差相關摘要表……… 80 表 4-3-4 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皮爾森積差相關摘要表……… 82 表 4-3-5 網路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皮爾森積差相關摘要表……… 84

(11)

X

圖目錄

(12)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先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提出研究目的,訂定研究問題與假設,並對本研 究之相關名詞作界定。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 「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假設」;第五節為「名詞解 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網際網路的發展日新月異,隨著網路使用的方便性以及普遍性,民眾的日常生 活與網際網路的關係愈來愈密切,許多智慧型手機、平板、穿戴裝置的持有普及率, 公共場所如便利商店、火車站,甚至在交通運輸工具上,都具備提供民眾使用無線 網路 (WiFi) 的條件,2014 年 4G 網路正式開台,使得網路成為目前人們生活上不 可或缺的一項工具。台灣網路資訊中心 (Taiwan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在

2017 年 6 月公布了「2017 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其中指出臺灣地區使用網 路的總人口數已達 1880 萬人,相較於 2010 年的 1622 萬人、2011 年的 1695 萬人, 以及 2013 年的 1798 萬人,臺灣總人口中,會使用網路的人的確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其中,2017 年的統計資料,12 歲以上的上網人口為 1760 萬人。 教育部在 2015 年委託成大進行「104 年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此調查 報告中指出,以國中學生來說,家中擁有可上網電腦的比例為 90.9%;家中擁有無 線網路的比例為 86.5%;上網地點在家中的比例為 92.6%;平日每天上網時間為 67.1 分鐘;假日每天上網時間為 301 分鐘;Facebook 的使用比例為 93.5%,智慧型手機 的持有率為 78.8%。

(13)

2 網路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機會,是個省時省力且屏除空了間限制的互動媒 介,市面上有許多即時通訊軟體(如 Line、WeChat、Skype)以及社群網站平台(如 Facebook、Instagram、Twitter、Plurk 等)的興盛,使用 iPhone 的客群甚至可使用 iPhone 內建的 Facetime 進行視訊通話,人們不需要在現實場域中面對面,即可知 道對方生活中的大小事。然而,根據上述教育部所進行的調查,國中學生在網路使 用方面,網路成癮之盛行率為 23.6%;在線上遊戲使用方面,網路成癮之盛行率為 28.3%;在臉書使用方面,網路成癮之盛行率為 24%;在智慧型手機平板使用方面, 網路成癮之盛行率為 28.6%。而在該項調查報告中指出,國中學生網路成癮者,在 身心健康問題上,較容易有身體上的症狀,例如會出現敵意、疑心、睡眠障礙等問 題。 人際關係的好壞影響著自我概念的形成以及社會適應的培養,因此,人際關係 對青少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際關係的形成,不僅影響著個人,也是影響社會的 一種歷程(張春興,1992)。人際關係較差的青少年,容易導致自我否定與退縮, 因此較容易與他人疏遠。然而,網路屏除了尷尬的面對面問題,因此,許多人在經 營現實人際關係中發生困難,便傾向於投入大量的時間在網路上,也因而,網路逐 漸取代現實社會中,人與人相互之間的互動關係。人際關係的好壞是否是造成網路 成癮的重要因素,值得進一步探討。 青少年若為了紓解人際關係的問題以及現實生活中的課業壓力,而藉由網路紓 解進而過度沉溺於網路,將會引發更多問題,卻仍然依賴網路,將會反覆投入網路 世界而造成無法跳離的循環(江佩縈,2008)。近幾年中,網路成癮的相關研究以 國內任教於台大的學者陳淑惠(2003)綜合許多標準開發出的「中文網路成癮量表」 使用最為廣泛,為國內目前編制完整且備受肯定的網路成癮量表。本研究也將以此 量表作為施測依據。

(14)

3 網路可由自己掌握主導權,可藉由網路展現自我,可與人互動交流,也可在網 路上找尋和自己有相同興趣的朋友,也可和真實生活中的朋友溝通,這些都改變了 以往我們對現實人際關係的面貌,本研究方向主要需探討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 網路成癮這三者之間是否有相關性。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將探討國中學生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 為、網路使用活動類型、人際關係對國中學生網路成癮的影響。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國中學生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現況。 二、比較不同背景變項國中學生在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差異。 三、瞭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針對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國中學生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現況為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學生在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是否有顯著 差異? 三、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關係為何?

(15)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欲驗證的研究假設如下: 一、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網路成癮會因個人背景變項的不同而具有 顯著差異。 二、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間具有顯著相關。

第五節 名詞定義

一、個人背景變項 本研究所指的個人背景變項,包括了受測學生的性別、年級、父母對網路使用 的態度(嚴格限制、有彈性、溺愛放縱、完全不會管)、學業成績(全班前三分之 一、全班中間、全班後三分之一)、網路對個人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可有可無、 完全不重要)、社群網站好友數量(臉書好友數、Instagram 粉絲數、Instagram 追蹤 數)與社群網站好友來源(是否會加現實生活中不認識的人為好友)。 二、網路使用行為 本研究所指的網路使用行為,包括了每日網路使用總時數及時段、網路使用地 點、接觸網路年資、是否有智慧型手機、家中可以上網的電腦是否放在自己房間、 家中是否有無線網路 WiFi 可使用、網路使用活動類型等。其中之「網路使用活動 類型量表」測得分數操作性定義之,即在量表上得分愈高,表示其網路使用活動愈 頻繁,反之亦然。

(16)

5 三、人際關係 本研究所指的人際關係包含了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其中,真實人際 關係是指在真實生活環境中,人與人所進行的面對面溝通與社會互動方式,對象包 括同儕、朋友、親人、師長,經由與這些人的互動與溝通,進而形成自己與他人在 真實的人際互動關係。而網路人際關係是指互相不認識的人們經由網路而結識,並 藉由網路的方式進行非面對面的溝通與社會互動。後續大部分相處時間都是在網路 上,幾乎沒有真實生活中上的溝通與互動。其中之「真實人際與網路人際互動量表」 測得分數操作性定義之,即在量表上得分愈高,表示其人際關係愈佳,反之亦然。 四、網路成癮 本研究所指稱的網路成癮是指,由於過度的使用電腦以及網路,而造成個人的 學業、職業工作、社交、家庭生活、身心功能之影響與減弱。依據「網路成癮量表」 (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將網路成癮的定義歸納成兩個部份及五個構

面: (一)網路成癮核心症狀 1.網路成癮耐受性 隨著網路使用的經驗與時間增加,需要透過更多網路活動,或更長的上網時間, 才能夠達到原先的滿足程度。 2.強迫性上網 是一種難以自拔的上網衝動與渴望舉動。每當看到或想到電腦時,會產生想要 上網的慾望,且在使用網路時,精神較為振奮,渴求能有更多時間使用網路。 3.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如果被迫突然必須離開電腦,容易產生情緒低落、生氣、空虛、注意力不集中、 心神不寧及坐立不安等受挫的情緒。

(17)

6 (二)網路成癮相關問題 1.人際健康問題 花費太多時間專注在網路上,而忽略了原先的社交與家庭活動,例如隱瞞上網行 為、與親友疏離。而生理症狀上也出現眼乾、頭痛、肩頸痠痛、睡眠不足、腸 胃問題等狀況。 2.時間管理問題 花費太多時間專注於網路上,而擾亂原有的生活,例如影響三餐進食、影響職業 工作安排、耽誤睡眠等。

(18)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以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相關的研究,進行文獻歸納與探 討,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概念架構。本章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網路成癮的概念 及其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第三節為網 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第四節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 相關研究。

第一節 網路成癮的概念及其相關研究

一、網路成癮的定義 網路使用普及率提高之後,「網路成癮」成為新興的名詞,最早始於美國的 Ivan Goldberg (1996) 醫生,他認為網路成癮的症狀是:「由於過度的使用電腦網路,而 造成個人的學業、職業工作、社交、家庭生活、身心功能之影響與減弱。」他提出 了七項檢測來評估是否具有網路成癮的狀態: (一)耐受性:常需增加更多時間上網才能獲得滿足,或花了同樣的時間卻明顯覺 得滿足感降低 (二)戒斷症狀:減少上網時間會導致身體不適、焦躁不安、對網路有幻想、在工 作上分心等現象,以上這些症狀在現實中會出現,但使用網路的狀態之下就 能減緩症狀。 (三)上網的時間與頻率超過預期範圍。 (四)出現想要停止使用網路的念頭,但是無法成功。 (五)花費大量時間在網路活動。 (六)重要的家庭、社交、工作聚會與休閒活動會因為使用網路而減少頻率。

(19)

8 (七)儘管發覺網路使用已影響身心靈、家庭、社交、學業工作,但仍繼續使用網 路。 而 Kimberly Youth (1996) 則發表了網路成癮相關研究,參考了精神疾病診斷準 則手冊 (DSM-IV) 所提到賭博成癮的「衝動控制失序症」症狀,最為接近網路成 癮,修訂了八題的診斷問卷: (一)我會專注於網路上的活動,並且在離線之後仍持續想著上網時的情景。 (二)我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網路上才能獲得滿足。 (三)我曾努力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但是無法成功。 (四)當我試著減少使用網路,會覺得心情沮喪低落或暴躁不安。 (五)我會為了上網而願意承擔重要的工作、教育、人際方面機會損失的風險。 (六)我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比預期的時間還要長。 (七)我曾為了隱瞞我接觸網路的程度而向家人朋友說謊。 (八)我為了逃避問題而上網,以減少無助、罪惡感、焦慮、沮喪。 以上八題若達到五項符合,則有網路成癮的跡象。 國內學者陳淑惠(2003)則認為,網路成癮是過度使用網路,對網路產生心理 上的依賴以及衝動失控的失序行為。 二、網路成癮的判定標準 國內知名學者陳淑惠(2003)為了評估網路成癮的狀況,參考 DSM-IV 裡對成 癮的症狀標準和臨床個案案例訪談等,做出一份「中文網路成癮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 CIAS) ,試測後修改部分內容為「中文網路成癮量表修訂

版」(CIAS-R),為國內可信度高且完整性高的網路成癮量表,目前已正名為「網路 成癮量表」(Chen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 原始量表為共 26 題的四點量表,

(20)

9 並提供測量篩選依據,若研究對象為國、高中生,58 分以上算是已有沉迷傾向, 須留意;64 分以上者,則可能已經有網路成癮問題,且可能需要專業治療。「網路 成癮量表」將網路成癮歸納成兩個部份及五個構面: (一)網路成癮核心症狀 1.網路成癮耐受性 隨著網路使用的經驗與時間增加,需要透過更多網路活動,或更長的上網時間, 才能夠達到原先的滿足程度。 2.強迫性上網 是一種難以自拔的上網衝動與渴望舉動。每當看到或想到電腦時,會產生想要 上網的慾望,且在使用網路時,精神較為振奮,渴求能有更多時間使用網路。 3.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如果被迫突然必須離開電腦,會產生情緒低落、生氣、空虛、心神不寧、注意 力不集中及坐立不安等受挫的情緒。 (二)網路成癮相關問題 1.人際健康問題 花費太多時間專注在網路上,而忽略了原先的社交與家庭活動,例如隱瞞上網 行為、與親友疏離。而生理症狀上也出現眼乾、頭痛、肩頸痠痛、睡眠不足、 腸胃問題等狀況。 2.時間管理問題 花費太多時間專注於網路上,而打亂原有的生活,例如影響三餐進食、影響職 業工作安排、耽誤睡眠等。

(21)

10 三、小結 本研究參考國內外文獻內容後,為符合國內文化及風土民情狀況,將以國內學 者陳淑惠訂定之「網路成癮量表」(CIAS) 作為研究問卷內容中所定義的網路成 癮內容。

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

根據網路成癮相關文獻探討與及研究建議,文獻中所探討的個人背景變項部分 包括了性別、年級、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學業成績。 一、性別 根據性別與網路成癮的關係,研究結果大多數呈現男性的網路成癮現象顯著高 於女性,但也有少數研究發現性別與網路成癮並沒有顯著差異。表 2-2-1 為針對性 別與網路成癮的關係研究結果統整。 表 2-2-1 性別與網路成癮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富邦文教 基金會 2004 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 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 臺灣全國國中、 高中學生 男性高於女性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 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地區青 少年 男性高於女性 林唯斯 2008 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 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瑞芳 附近地區為例 瑞芳區、基隆市 國中學生 男性高於女性 陳佩庭 2008 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 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 研究 台東縣國中生 男性高於女性 (續下頁)

(22)

11 (續上表 2-2-1)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張高賓 2009 父母教養態度、家庭心理環 境與青少年網路成癮之相關 研究 台南嘉義雲林國 小高年級至國中 三年級學生 男性高於女性 戴奇華 2010 使用虛擬社群青少年人格特 質、網路使用行為、生命態 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12-24 歲有使用 臉書的青少年 無顯著差異 張嘉容 2011 澎湖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 為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 澎湖縣國中生 男性高於女性 賴亞岐 2011 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傾向與 心理需求、自我概念、同儕 關係之相關研究 台北市新北市三 所國中學生 男性高於女性 何振珮 2012 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與身心 健康、學業成績之相關性研 究 花蓮縣 4 所國中 男性高於女性 潘嘉和 2012 國中生網路過度使用與憂鬱 症之關連性 台北市某國中 無顯著差異 黃宏民 2013 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 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 之關係研究 新北市某國中學 生 男性高於女性 張介耀 2014 雲林縣國中生網路使用現 況、網路素養與網路態度之 相關性研究 雲林縣某國中生 男性高於女性 李佩珊 2015 青少年依附關係、憂鬱與網 路成癮的相關研究 臺灣全國國中、 高中學生 男性高於女性 白晏榕 2017 國中生自尊、幸福感與網路 成癮之相關研究 臺灣全國中學學 生 無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在性別與網路成癮的關係上,多數文獻指出男性的網 路成癮顯著高於女性,原因在於男性多沉迷於網路線上遊戲,而女性較多著重在社 群聊天上,在時間運用上,男性沉迷在網路線上遊戲的時間比女性在社群聊天上來 得多,因此多數研究中呈現出男性網路成癮顯著高於女性的狀況。

(23)

12 二、年級 根據年級與網路成癮的關係研究,國內研究中,有研究顯示國一學生的網路成 癮最高,也有研究顯示國三學生的網路成癮比例最高,甚至也有研究顯示年級與網 路成癮沒有顯著相關。因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國中學生,故以下表列呈現國內研究 者針對國中學生年級的不同與網路成癮的關係做出統整。 表 2-2-2 年級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 癮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地 區青少年 國二成癮比例 最高 林唯斯 2008 國中生網路成癮、人格特質 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瑞芳 附近地區為例 瑞芳區、基 隆市國中學 生 國三成癮比例 最高 陳佩庭 2008 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 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 研究 台東縣國中 生 無顯著差異 張高賓 2009 父母教養態度、家庭心理環 境與青少年網路成癮之相 關研究 雲嘉南國小 高年級至國 中三年級學 生 國二成癮比例 最高 張嘉容 2011 澎湖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 行為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 究 澎湖縣國中 生 國三成癮比例 最高 賴亞岐 2011 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傾向 與心理需求、自我概念、同 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台北市新北 市三所國中 學生 國一成癮比例 最高 黃宏民 2013 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 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 癮之關係研究 新北市某國 中學生 國三成癮比例 最高 李佩珊 2015 青少年依附關係、憂鬱與網 路成癮的相關研究 臺灣全國國 中學生 無顯著差異 白晏榕 2017 國中生自尊、幸福感與網路 成癮之相關研究 臺灣全國中 學學生 無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4)

13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在年級與網路成癮的關係上,國中各年級皆有文獻指 出網路成癮比例最高,其中以國二國三學生成癮比例最為明顯,原因在於國一學生 剛升上國中,家長與學生本身對於課業相較之下比較注重,而國二國三學生發生網 路成癮現象者大多已不注重學業,在網路使用上較為頻繁,因此呈現出國二國三學 生網路成癮比例最高的現象。 三、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 根據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與其子女網路成癮的相關研究中,在管教上對於網 路使用偏向沒意見或管教上屬於放任式的父母,其子女網路成癮的程度顯著高於管 教較於嚴格或管教較有彈性的父母;但也有研究顯示父母對於網路使用的態度與其 子女的網路成癮程度無顯著相關。故以下表列呈現國內研究者針對父母對網路使用 的態度與其子女在網路成癮的關係做出統整。 表 2-2-3 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陳佩庭 2008 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 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 癮之調查研究 台東縣國中生 無顯著差異 張高賓 2009 父母教養態度、家庭心 理環境與青少年網路 成癮之相關研究 雲嘉南國小高 年級至國中三 年級學生 父母管教放任者, 網路成癮程度高 張嘉容 2011 澎湖縣國中學生網路 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 之調查研究 澎湖縣國中生 父母對網路使用沒 意見者,網路成癮 程度高 何振珮 2012 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 與身心健康、學業成績 之相關性研究 花蓮縣 4 所國 中 父母對網路使用沒 意見者,網路成癮 程度高 李佩珊 2015 青少年依附關係、憂鬱 與網路成癮的相關研 究 臺灣全國國中 學生 父母管教放任者網 路成癮程度高於父 母管教民主者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5)

14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依照親子教養的態度上來看,在管教上屬於較無意見 採放任式的家長,其對孩子的管教程度較難掌握。Leung and Lee (2012) 在香港的 研究發現,嚴格限制的教養風格的確會減少孩子網路成癮的機率,其中最有效的方 法是控制使用量。因此多數研究結果呈現出管教不嚴格的家長,其子女網路成癮的 程度較高。 四、學業成績 根據學業成績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多數研究皆呈現學業成績較差者,網路 成癮程度較高。 表 2-2-4 學業成績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 癮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 地區青少 年 學業成績較差者, 網路成癮較高 何振珮 2012 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與身 心健康、學業成績之相關性 研究 花蓮縣 4 所國中 學業成績後三分之 一者,網路成癮較 高 黃宏民 2013 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 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 關係研究 新北市某 國中學生 學業成績後三分之 一者,網路成癮較 高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在學業成績與網路成癮的關係上,學業成績較落後的 學生,其落後原因可能來自於耗費太多時間在網路上,而忽略了自身課業的重要性; 也有可能是因為學業成績較為落後,而將生活重心轉移至網路上。因此,多數研究 皆呈現學業成績較差者,網路成癮程度較高。

(26)

15 五、小結 在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中,其中討論了包含性別、年級、 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學業成績。以性別上來看,多數的文獻指出男性的網路成 癮顯著高於女性,但也有研究指出性別與網路成癮無顯著差異;以年級來看,文獻 中各年級皆有網路成癮最嚴重的情形發生,但也有研究指出年級與網路成癮無顯著 差異;以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來看,多數文獻指出,管教上較為放任無意見的父 母,其子女網路成癮的情形也相對嚴重;以學業成績來看多數文獻指出,學業成績 較差者,網路成癮的程度也愈高。

第三節 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

根據網路成癮相關文獻探討與建議,文獻中所探討的網路使用行為部分包括了 每日網路使用總時數、網路使用地點、開始接觸網路的歲數、家中無線網路及上網 電腦之設置位置及網路使用活動類型。 一、每日網路使用總時數 根據每日網路使用總時數與網路成癮之關係研究,葉美莉(2016)針對雲林縣 某國中之研究,該校學生上網時數每日皆少於 0.5 小時,而其他相關研究則顯示, 學生每日使用網路的時間高達 7 小時左右,網路使用時間相當冗長。 表 2-3-1 網路使用時數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富邦文教 基金會 2004 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 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 臺灣全國國 中、高中學生 平均每日 7.2 小時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 癮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地區 青少年 平均每天 118 分鐘 (續下頁)

(27)

16 (續上表 2-3-1)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張嘉容 2011 澎湖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 行為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 究 澎湖縣國中生 平日與假日上 網時間皆未超 過 7 小時 王嵩音 2016 家長介入行為影響青少年 網路正負面使用行為之研 究 臺灣 9-17 歲 青少年 平均每日上網 近 3 小時 葉美莉 2016 國中生網路成癮與身心健 康之研究-以雲林縣建國 國中為例 雲林縣建國國 中國一二學生 平日與假日上 網時間每日 0.5 小時以內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根據網路使用時數與網路成癮之關係,學生的每日網 路使用時數愈來愈高,其中偏僻地區可能資源設備較為不足,因此偏僻地區的網路 使用時數較都會區來得少。 二、網路使用地點 根據網路使用地點與網路成癮相關研究,除了陳佩庭於 2008 年針對台東縣國 中生的研究結果較為特殊之外,因現今智慧型手機持有比例相當高,且無線網路上 網相當容易取得,因此近期研究中,學生上網地點最高的比例都是在家中。 表 2-3-2 網路使用地點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富邦文教 基金會 2004 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 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 臺灣全國國 中、高中學生 家中佔 86.1%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 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地 區青少年 家中佔 78.09% 陳佩庭 2008 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 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 研究 台東縣國中 生 家中佔 60.4%網 咖佔 23.3% (續下頁)

(28)

17 (續上表 2-3-2)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戴奇華 2010 使用虛擬社群青少年人格特 質、網路使用行為、生命態 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12-24 歲有使 用臉書的青 少年 家中佔 74.4% 張嘉容 2011 澎湖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 為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 澎湖縣國中 生 家中佔 90.1% 何振珮 2012 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與身心 健康、學業成績之相關性研 究 花蓮縣 4 所 國中 家中佔 80% 黃宏民 2013 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 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 之關係研究 新北市某國 中學生 家中佔 94.6% 張介耀 2014 雲林縣國中生網路使用現 況、網路素養與網路態度之 相關性研究 雲林縣某國 中生 家中佔 93.19%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網路使用地點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中,其中陳佩 庭於 2008 年針對台東縣國中生的研究結果較為特殊,該地區學生因經濟因素導致 家中無上網設備的比例較高,因此在該區學生在網咖使用網路的比例比其他地區來 得高。 三、開始接觸網路的歲數 目前 3C 產品相當普遍,家中普遍設置有可上網的電腦,甚至擁有智慧型手機 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使得孩子從小就開始會使用網路,開始接觸網路的年數逐年增 加。

(29)

18 表 2-3-3 開始學會網路的年數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富邦文教 基金會 2004 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用行 為與網路成癮之研究 臺灣全國國中、 高中學生 3-4 年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成癮 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地區青 少年 0-1 年 陳佩庭 2008 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 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 研究 台東縣國中生 5-6 年 戴奇華 2010 使用虛擬社群青少年人格特 質、網路使用行為、生命態 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 12-24 歲有使用 臉書的青少年 4 年以上 張嘉容 2011 澎湖縣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 為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 澎湖縣國中生 6 年以上 何振珮 2012 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與身心 健康、學業成績之相關性研 究 花蓮縣 4 所國中 4 年以上 黃宏民 2013 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使用 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 之關係研究 新北市某國中學 生 6 年以上 張介耀 2014 雲林縣國中生網路使用現 況、網路素養與網路態度之 相關性研究 雲林縣某國中生 5 年以上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開始接觸網路的歲數,回溯推算可以發現學生多在 小學三、四年級時就開始學會使用網路,且家長對於網路使用的態度也較為開放 普遍,因此學生使用網路的歲數持續升高。 四、家中無線網路及上網電腦之設置位置 根據家中上網設備之研究,以下五項研究中指出,家中有設置無線網路以及配 置電腦的比例高,因此學生使用網路的比例也較高。

(30)

19 表 2-3-4 家中無線網路及上網設備設置位置與網路成癮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富邦文 教基金 會 2004 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 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 究 臺灣全國國 中、高中學生 家中有設置無線 網路及配置電腦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 成癮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地區 青少年 家中有配置電腦 陳佩庭 2008 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 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 調查研究 台東縣國中生 家中有設置無線 網路及配置電腦 張介耀 2014 雲林縣國中生網路使用 現況、網路素養與網路態 度之相關性研究 雲林縣某國中 生 家中有設置無線 網路及配置電腦 葉美莉 2016 國中生網路成癮與身心 健康之研究-以雲林縣建 國國中為例 雲林縣建國國 中國一二學生 家中有設置無線 網路及配置電腦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當家中上網設備齊全,學生可觸及網路的機會增加, 除了可使用電腦上網之外,無線網路讓手機上網更加便利,網路成癮的比例也會相 對提升。 五、網路使用活動類型 根據相關文獻,可將網路使用動機歸納為四大類: (一)工具性動機:例如閱讀各類網站資訊與文章、使用網路搜尋生活上資訊、查 詢生活休閒資訊、利用網路學習課程與學業、運用線上資料庫。

(二)社交性動機:例如使用電子佈告欄系統 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即時 通訊軟體 app (Line、Wechat、Facetime、Skype)、電子郵件收發 email、網路 聊天室、社群網站(臉書、Instagram、Plurk、Twitter)等工具進行聯繫及溝 通。

(31)

20 (三)參與性動機:例如參與使用網路討論區轉貼各類消息、在網路上發表個人觀 感心得、對自己有興趣的議題發表見解與文章、製作剪輯多媒體檔案傳播 等。 (四)娛樂性動機:例如進行網路購物、觀看線上影音網站、進行網路遊戲對戰等, 為大部分人的休閒活動與打發時間等用途。 表 2-3-5 網路使用類型與網路成癮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富邦文教 基金會 2004 青少年休閒時間網路使 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研 究 臺灣全國國 中、高中學 生 與朋友通訊聊天 搜尋資料 玩網路遊戲 謝龍卿 2004 青少年網路使用與網路 成癮現象之相關研究 台灣中部地 區青少年 電子郵件 玩網路遊戲 下載資料 陳佩庭 2008 台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 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 調查研究 台東縣國中 生 玩網路遊戲 下載資料 聊天 戴奇華 2010 使用虛擬社群青少年人 格特質、網路使用行為、 生命態度與網路成癮之 相關研究 12-24 歲有 使用臉書的 青少年 線上即時聊天 觀賞多媒體 玩網路遊戲 張嘉容 2011 澎湖縣國中學生網路使 用行為與網路成癮之調 查研究 澎湖縣國中 生 玩線上遊戲 與朋友即時通訊 社群網站 賴亞岐 2011 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傾 向與心理需求、自我概 念、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台北市新北 市三所國中 學生 網路遊戲 交友聊天 線上影音功能 何振珮 2012 國中生網路成癮傾向與 身心健康、學業成績之相 關性研究 花蓮縣 4 所 國中 玩網路遊戲 上網聊天 電子郵件 (續下頁)

(32)

21 (續上表 2-3-5)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黃宏民 2013 新北市某國中學生網路 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 路成癮之關係研究 新北市某國 中學生 線上影音 搜尋資料 社群網站 張介耀 2014 雲林縣國中生網路使用 現況、網路素養與網路態 度之相關性研究 雲林縣某國 中生 社群網站 線上遊戲 上網聊天 王嵩音 2016 家長介入行為影響青少 年網路正負面使用行為 之研究 台灣地區 9-17 歲青少 年 做學校作業 學習新事物 閱讀新聞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根據眾多研究指出,大多數的學生在網路使用活動類 型上皆偏向社交性(即時通訊軟體、社群網站使用、線上交友)、娛樂性(上網玩 網路遊戲、觀看線上影片)以及工具性(上網搜尋資料)為主。 六、小結 在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中,其中討論了包含每日網路使 用總時數、網路使用地點、開始接觸網路的歲數、家中無線網路及上網電腦之設置 位置,及網路使用活動類型。在每日使用總時數方面,多數文獻中指出學生總時數 在每日 118 分鐘到 7.2 小時之間;網路使用地點方面,多數文獻中指出學生網路使 用地點皆在家中,比例皆超過 6 成;開始接觸網路的歲數,多數文獻中回溯推算可 以發現,學生多在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會使用網路;家中上網設備方面,多數文 獻中指出,家中設有無線網路以及可上網電腦放在自己房間者,網路成癮比例較高; 而網路使用活動類型方面,多數文獻中指出,學生多以社交性及娛樂性的上網活動 為主。

(33)

22

第四節 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的關聯及相關研究

一、人際關係的定義 人際關係是人與人之間為了某種目的,而產生交互作用的狀態與歷程(劉永元, 1988)。時榮華(1996)則認為人際關係是人與人在互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心理關 係,為了滿足社會中個人或群體所需要的心理狀態,而人際關係也會引起不同的情 緒反應。黃宏民(2013)則認為,人際關係是指人與人經常的社會性接觸,彼此之 間互相影響依賴之下所產生的心理連結,且彼此的互動在未來會持續下去。人際關 係是多數人所重視的焦點,對於朋友、家人間的關係也多抱持正面肯定的態度,並 且對於生命價值的實現非常重要。因此,對青少年而言,人際關係與其所處的環境 有直接的關係,並非只是單純的個人問題。 綜合上述觀點,人際關係就是人與人之間透過情感、想法、言語、行為,而在 互動過程中所影響彼此,互動關係的和諧與否也會影響個體看待事物的想法與態度 (陳思嘉,2015)。 對青少年而言,人際關係相當重要,一是與父母、師長間的人際關係,二是與 同儕、朋友間的人際關係(王淑娟,2006)。在同儕關係方面,依據社會心理學家 Erikson 的觀點,國中時期的青少年正面臨自我認同與角色混淆的危機,國小時期 的自我認同已經不再適合身心快速發展的青少年。 Cooley (1902) 則是提出了「鏡中自我」的概念,「自我」是由別人如何看自己 的結果來建立,就如同從鏡子中看見自己的行為,個人會透過想像他人對於自己的 看法而了解自己是怎樣的人。對青少年而言,尋求認同支持是相當重要的事情,而 青少年時期也開始學習獨立與家庭脫離,為了尋求自我認同的肯定,同儕就成為最

(34)

23 直接的模仿對象 (Erikson, 1998),透過與同儕之間的互動,來確認別人眼中的自己 是什麼模樣,進而形成穩固的自我認同。 在親子關係方面,在國中以前,父母的影響力是大於同儕力量,因此,青少年 時期雖受同儕的影響很大,但父母的影響力並未消失(王柏壽,1985),但到了國 中以後,則是同儕大於父母。父母的影響在於價值觀、道德行為,而同儕的影響比 較屬於表面化的層面,多集中於趕時髦、服裝、外在表象上(黃煜峰、雷靂,1995)。 父母親在孩子的價值觀及道德行為上,仍對青少年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同儕與 親子關係都影響著青少年的人際關係,兩者皆不容忽視。 二、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 近年在網路的便利性之下,網路延伸了人際關係所能觸及的範圍,使網路使用 者的人際關係更加寬廣,且網路同時也拓寬了人與人交往的管道,能使人們增加認 識不同族群的機會。 「匿名性」是網際網路的一大特色,在網路世界中,個人的年齡、性別、身高、 體重、學歷、職業、居住地點等相關個人隱私資訊都能被隱藏,人們可以重新建構 新的身分,以新的身分拓展新的人際關係網絡。研究發現,在匿名的情境之下,人 們的責任感會下降,內在的自我意識會模糊,因此在自我行為約束上較為放鬆,在 這樣的機制下,人們很容易在網路上做出在現實生活中不敢從事的行為(陳嬿竹, 2002)。 在網路具有拓展性以及匿名性的因素下,透過網路建立起的新人際關係不需要 呈現出完全真實的自己,卻又可以得到社會需求上的滿足,從網路人際關係中獲得 被關懷的感覺,藉由網路的管道滿足其親密需求,既方便又快速 (Smahel, 2012)。

(35)

24 同樣的,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也可能從網路上重新建構新的身分來滿足其親密 的需求,為他們帶來另一種逃避性社交(壽旭霞,2001),無論是外貌、社會經濟 地位、人際關係等在真實人際關係中受挫的人,可利用網路來彌補現實生活中的缺 憾,能從網路虛擬的世界中尋求滿足,補償心理的需求。 因此,網路提供了人們彌補真實人際不足的另一個環境,使得原本處於劣勢的 人有了發展新關係的機會,但是同時這種虛擬的溝通方式算是一種逃避現實的手段。 在現實生活中感到寂寞孤單與缺乏安全感的人,可以在網路的世界中投注情感、表 現自身內心深處的渴望,訴說祕密,也可能在自尊、自我認同及自我價值上獲得滿 足 (Suler, 1996)。 網路人際關係與真實人際關係確實有著相異之處,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透過 互動來滿足其心理需求,而在網路上其實也能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同樣地能夠 滿足其心理需求,但網路上的虛擬世界中,不論是具有交談功能的即時通訊軟體聊 天室,或是透過網路遊戲及交友平台的形式,還是有著書信功能的電子郵件,透過 網路的快速便利,電腦螢幕兩端彼此陌生的人們可以藉由這些管道形成社交關係, 甚至成為朋友、戀人,這樣特殊的管道與特性是與真實生活的不同之處,也是我們 在網路使用上必須要小心謹慎的地方。 網路人際關係與真實人際關係兩者之間也有著類似與重疊的部分。但比較起來, 網路的人際互動似乎更為脆弱以及不確定,只要一離線,所有關係可能也隨之消失。 事實上,網路的虛擬世界也非全然虛無飄渺的,網路上的人際關係也未必不能轉移 到現實生活中,現今生活周遭甚至也有因網路而結識,進而在現實生活中進一步發 展關係的例子(黃厚銘,2000)。有研究也發現網路社交活動因為快速便利、發展 迅速,但相對地關係也很脆弱(林以正,1998)。網路使用者也許花了許多的時間

(36)

25 與精神在經營網路世界中的友誼,也更喜歡自己在網路上型塑出來的角色特質,但 虛擬與真實之間終究還是存在著不同,使用者還是得回歸現實,面對現實中的人生, 不論使用者是否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獲得了滿足,向外拓展了虛擬的生活圈,這種 新的網路人際關係還是多多少少影響了他在真實世界裡的人際關係。 在正面的作用方面,青少年時期是邁向自主獨立和同儕朋友建立彼此認同的時 期,而網路交友就可以使現實生活中不滿足的青少年逃避生活中的寂寞和孤單(陳 增穎,2000)。另外也有研究指出,網路並不會造成人際關係疏離,有超過六成的 受訪者表示,網路對親朋好友的互動有正面的影響(胡玲玲,2001)。網路除了提 供拓展人際的功能之外,也能夠增強現有的人際關係互動,利用網路即時性的聯絡 功能,與真實生活中的朋友互動來往,對於真實人際關係也有提升的作用(黃玉蘋, 2003)。 在負向的作用方面,使用者可能會為了逃避現實而更加沉迷於網路,並因此破壞了 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學者認為,網路使用會使人產生人際互動快感以及逃避壞感, 意即在網路上因與他人溝通即因逃避困難與責任而獲得的快感(王澄華,2001)。 Suler (1996) 指出,社會型的網路成癮者,在網路世界中,可以不需真實呈現自我 的角色來獲得關懷;非社會型的網路成癮者,則是為了逃避生活中的不滿足,而導 致了網路成癮。國外研究發現,網路的重度成癮者,其沮喪感與寂寞感較為嚴重, 且真實人際關係也相對的縮小。根據 Young (1998) 的研究,也顯示了網路過度使 用者,會因上網時間失序,而造成人際、學業、休閒的時間減少等產生負面的影響。 表 2-4-1 為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之相關文獻總整理。

(37)

26 表 2-4-1 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之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林以正 1998 網路人際互動特質與 依賴型態對網路成癮 的影響 網路社交活動因為快速便利、發展迅 速,但相對地關係也很脆弱 陳增穎 2000 開啟或封閉?網際網 路對青少年人際關係 的影響 網路交友就可以使現實生活中不滿足 的青少年逃避生活中的寂寞和孤單 黃厚銘 2000 網路人際關係的親疏 遠近 網路上的人際關係未必不能轉移到現 實生活中,甚至也有因網路而結識, 進而在現實生活中進一步發展關係的 例子 王澄華 2001 人格特質與網路人際 互動對網路成癮的影 響 網路使用會使人產生人際互動快感以 及逃避壞感,意即在網路上因與他人 溝通即因逃避困難與責任而獲得的快 感 胡玲玲 2001 網路讓現代人更疏 離?! 網路並不會造成人際關係疏離,有超 過六成的受訪者表示,網路對親朋好 友的互動有正面的影響 壽旭霞 2001 影響中學學生網路成 癮與虛擬人際關係之 相關因素研究-以台 中縣某中學為例 在真實人際關係中受挫的人,可利用 網路來彌補現實生活中的缺憾,能從 網路虛擬的世界中尋求滿足,補償心 理的需求。 陳嬿竹 2002 網路與真實人際關 係、人格特質及幸福 感之相關研究 在網路匿名的情境之下,人們的責任 感會下降,很容易在網路上做出在現 實生活中不敢從事的行為 黃玉蘋 2003 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 為與人際關係、自我 概念之關係研究 網路能夠增強現有的人際關係互動, 利用網路即時性的聯絡功能,對於真 實人際關係也有提升的作用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三、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 劉家儀(2001)指出,部分網路使用者將網路人際關係視為現實人際關係的延 伸;對部分使用者而言,現實生活中人際關係的不滿足可透過網路人際關係取代; 但在高度網路成癮的使用者中則發現,他們企圖透過虛擬人際情感滿足其現實生活

(38)

27 中未被滿足的人際需求,不但無法使其獲得滿足,反而會因為網路人際關係的不滿 足而更加焦慮。 廖家和(2009)研究則發現,網路人際關係是真實人際關係的擴大,其過程發 展與真實人際關係發展過程相似。因此,網路人際關係可以使人發展親密關係並建 立情感互動,然而由電腦傳播媒介建構的情境只是一項情感交流的管道,人們不可 能脫離現實的人際關係。 以親子互動而言,Lin and Wu (2009) 認為,網路使用時間的增加會減少家庭 生活上溝通與互動的時間,引起家庭成員間的孤立與退縮。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良 好,則其子女較不易產生孤獨寂寞感,可能會減少網路成癮行為的發生;孩子網路 的使用時間愈長,與家人溝通相處的時間愈少,網路成癮發生的機會愈高(陳新豐, 2009)。 戴怡君(1999)的研究發現,真實生活中人際關係較差者,透過網路與他人互 動的頻率較高;游森期(2002)也提到,真實人關係愈差者,網路成癮傾向愈高; 蕭銘鈞(1998)則提到,網路成癮者會利用網路來發展人際關係,且依賴網路人際 關係的頻率較高。 表 2-4-2 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相關文獻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蕭銘鈞 1998 台灣大學生網路使 用行為、使用動機、 滿足程度與網路成 癮之初探 網路成癮者會利用網路來發展人際關 係,且依賴網路人際關係的頻率較高 戴怡君 1999 使用網際網路進行 互動者特質之探索 真實生活中人際關係較差者,透過網路 與他人互動的頻率較高 (續下頁)

(39)

28 (續上表 2-4-2) 研究者 年代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劉家儀 2001 以人際關係論與計 畫行為論探討網路 交友之現象 在高度網路成癮的使用者中則發現,他 們企圖透過虛擬人際情感滿足其現實生 活中未被滿足的人際需求,不但無法使 其獲得滿足,反而會因為網路人際關係 的不滿足而更加焦慮 游森期 2002 大學生網路使用行 為、網路成癮及相關 因素之研究 真實人關係愈差者,網路成癮傾向愈高 陳新豐 2009 國小高年級學童電玩 成癮與人際關係之調 查研究 孩子網路的使用時間愈長,與家人溝通 相處的時間愈少,網路成癮發生的機會 愈高 廖家和 2009 影響中學學生網路成 癮與虛擬人際關係之 相關因素研究-以台 中縣某中學為例 網路人際關係是真實人際關係的擴大, 其過程發展與真實人際情感關係發展過 程相似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可以發現,由以上得知,網路對於真實人際生活會有正向及負向 的關係,若是使用得當,能夠開拓新的人際關係網絡,亦能以網路維持良好的現實 人際關係;反之,使用不得當,則可能影響現實生活的人際關係與生活型態。

(40)

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團體問卷調查方式,收集高雄市某完全中學國中部學生網路使用及網 路成癮之資料加以分析。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對象, 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研究步驟,第五節為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架構主要在探討個人背景變項與網路成癮之關係;網路使用行為與 網路成癮之關係;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關係。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個人背景變項 1.性別 2.年級 3.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 4.學業成績 5.網路對自身的重要性 6.是否有社群網站帳號 7.社群網站好友來源 網路使用行為 1.網路使用時數 2.網路使用時段 3.網路使用地點 4.開始網路使用歲數 5.是否有智慧型手機 6.家中上網設備 7.網路使用活動類型 人際關係 1.真實人際關係 2.網路人際關係 網路成癮 1.網路成癮耐受性 2.網路成癮戒斷症狀 3.強迫上網症狀 4.人際健康問題 5.時間管理問題

(41)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研究母群體 基於人力與時間上的限制,本研究選定一百零六學年第二學期就讀於高雄市某 完全中學國中部之學生為母群體,國一學生為 495 人,國二學生為 537 人,國三學 生為 565 人,全校共 1597 人。人數分配如表 3-2-1 所示。 表 3-2-1 研究母群體各年級之班級數與學生人數 年級 班級數 學生數 百分比 國一 17 495 31.0% 國二 19 537 33.6% 國三 20 565 35.4% 合計 56 1597 100% 二、研究樣本

研究對象人數參照 Krejcie and Morgan (1970) 之抽樣建議,當母群體為 1500 人至 1600 人時,抽樣人數應為 306 人至 310 人,如表 3-2-2 所示,預計抽樣 308 人,參考黃宏民(2013)研究中回收問卷之經驗,回收率為九成,但研究者本身所 處學校地處偏遠,廢卷率可能偏高,需考慮樣本代表性,預計回收率為七成,以叢 集抽樣法抽取樣本,以年級為單位,隨機抽樣出各年級若干班,再以班為單位,每 班各抽出 10 名男學生與 10 名女學生。國一學生較少,因此國一抽出 6 班,國二及 國三各抽出 7 班,以團體施測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計 442 名學生,回收有效問卷 333 份,佔施測問卷的 75.34%。

表 3-2-2 Krejcie & Morgan 抽樣參考值

母群體 抽樣參考值 母群體 抽樣參考值

1400 302 1600 310

(42)

31 表 3-2-3 研究樣本之人數統計表 年級 施測問卷 有效問卷 有效施測率 國一 135 109 80.74% 國二 151 112 74.17% 國三 156 112 71.79% 總計 442 333 75.3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結構式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問卷內容包含個人背景變 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等部分。問卷中的個人背景變項及網路使 用活動類型的問卷內容為研究者自擬,其餘分別採用陳淑惠等(2003)編製的中文 網路成癮修訂量表 (CIAS) 及黃宏民(2013)編製的真實人際與網路人際互動量表。 分述如下: 一、個人背景變項 本部份包含性別、年級、父母對網路的使用態度(嚴格限制、有彈性、溺愛放 縱、不會管)、學業成績(全班前三分之一、全班中間、全班後三分之一)、網路對 自身的重要性(不可或缺、可有可無、完全不重要)、社群網站服務平台交友狀況, 其中「社群網站交友狀況」是調查臉書及 Instagram 的好友人數、追蹤人數,以及 好友來源(是否會加不認識的人為好友)。 二、網路使用行為 本部份包含網路使用時數、網路使用時段、網路使用地點(包括自己家、同學 家、學校、補習班、網咖)、開始使用網路歲數、家中上網設備(是否有智慧型手 機、家中是否有無線網路 WiFi、可上網電腦是否在自己房間)、網路使用活動類型。 其中「網路使用時間」與「網路使用時段」分成平日與假日,每日時段以 4 小時為

(43)

32 區間,將一天的時間分成 6 個區間提供給研究對象進行勾選。而網路使用活動類型, 根據文獻探討,將網路使用活動類型分為四種動機,包含了工具性動機,例句:我 常上網收發電子郵件。社交性動機,例句:我常使用社群網路服務平台。參與性動 機,例句:我常使用網路討論區。娛樂性動機,例句:我常瀏覽線上影音網站。採 用五點量表量尺,受試著針對題目敘述,勾選出與自身相符合的情況回答,「非常 不符合」得 1 分、「不符合」得 2 分、「還算符合」得 3 分、「符合」得 4 分、「非常 符合」得 5 分,得分愈高表示該名研究對象使用此網路活動類型愈頻繁。 三、人際關係 本研究採用黃宏民(2013)所編製之真實人際與網路人際互動量表,此量表在 測量真實人際關係與網路人際關係互動上的揭露程度。 (一)真實人際互動量表 真實人際互動量表三個構面共 19 題,第一個構面為「與家人的親密性揭露」8 題,例句:我與家人會聊到學校發生的事。第二個構面為「與朋友的親密性揭露」 6 題,例句:與同學談話時,讓我覺得有歸屬感。第三個構面為「與朋友的訊息性 揭露」5 題,例句:與同學談話時,我可以獲得有益的訊息。採用五點量表量尺, 受試者針對題目敘述勾選出與自身相符的情況回答,「非常不符合」得 1 分、「不符 合」得 2 分、「還算符合」得 3 分、「符合」得 4 分、「非常符合」得 5 分。得分愈 高表示真實人際關係愈親密。 (二)網路人際互動量表 網路人際互動量表兩個構面共 11 題,第一個構面為「與網友的親密性揭露」6 題,例句:我會跟網友講個人的隱私。第二個構面為「與網友的訊息性揭露」5 題, 例句:我會與網友聊到休閒生活。採用五點量表量尺,受試者針對題目敘述勾選出 與自身相符的情況回答,「非常不符合」得 1 分、「不符合」得 2 分、「還算符合」

(44)

33 得 3 分、「符合」得 4 分、「非常符合」得 5 分。得分愈高則代表其網路人際關係愈 好。 全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 0.88;真實人際互動分量尺與網路人際互動分量尺 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為 0.84 與 0.93,顯示信度良好;各因素量尺之因素負荷量 介於 0.74 與 0.93 之間,顯示此量表效度良好。 四、網路成癮量表 本部分採用陳淑惠(2003)「網路成癮量表 (CIAS)」做為評估網路成癮傾向的 自填式量表。由「網路成癮核心症狀」與「網路成癮相關問題」等兩個層次五個構 面編擬而成,共 26 題。第一個構面為「強迫性上網」5 題,例句:我每天早上醒 來,第一件想到的事就是上網。第二個構面為「網路成癮戒斷症狀」5 題,例句: 網路斷線或接不上時,我覺得自己坐立不安。第三個構面為「網路成癮耐受性」4 題,例句:其實我每次都只想上網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待很久下不來。第四個 構面為「人際健康問題」7 題,例句:上網對我的身體健康已造成負面的影響。第 五個構面為「時間管理問題」5 題,例句:我習慣減少睡眠時間,以便有更多時間 上網。採用五點量表量尺,受試者針對題目敘述勾選出與自身相符的情況回答,「非 常不符合」得 1 分、「不符合」得 2 分、「還算符合」得 3 分、「符合」得 4 分、「非 常符合」得 5 分。得分愈高表示網路成癮情況愈嚴重。 全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為 0.94,兩週再測信度為 0.83;網路成癮核心症狀分 量尺與網路成癮相關問題分量尺的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為 0.79 與 0.81,顯示信度 良好;各因素量尺之因素負荷量介於 0.34 與 0.79 之間,顯示效度良好。

(45)

34

第四節 研究步驟

一、研究計畫擬定及匯集相關文獻 本研究於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6 月間,匯集相關文獻探討,確定研究方主題, 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正細節與方向,最後擬定主要變項及建立研究架構。 二、擬定問卷 於 2018 年 4 月取得陳淑惠等人(2003)之網路成癮量表 (CIAS) 之使用同意 權、黃宏民(2013)之真實人際與網路人際互動量表之使用同意權,經指導教授修 訂潤飾以完成正式問卷。 三、聯繫各班導師 於 2018 年 4 月與各班導師聯繫,以叢集抽樣法抽取國一 6 班,國二 7 班,國 三 7 班,再於各班當中抽取 10 名男學生與 10 名女學生,向抽到的班級導師徵求同 意與請求協助發放施測問卷。 四、正式施測 於 2018 年 4 月請經過研究說明訓練的導師們,於早自習時間以口頭徵求抽樣 學生同意參與問卷調查意願,同意後,於午休時間,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之下完成問 卷填寫。填寫問卷前,導師先花三分鐘時間說明此研究之研究目的、施測流程、聯 絡方式及強調問卷匿名性,並當場完成問卷(約二十分鐘)。完成時,再請研究對 象檢查是否遺漏,如有遺漏隨即補上;若無遺漏,則為達保密性請其將問卷投入回 收箱,告知如有任何問題歡迎與研究者聯繫,各班級收齊 20 份問卷後由導師將回 收箱交回研究者辦公室。總共發出 442 份問卷,最後回收 333 份有效問卷進行資料 分析。

(46)

35 五、資料處理與分析 於 2018 年 5 月將回收問卷進行編碼以進行資料處理分析。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問卷回收後,先檢核填答情形之完整性,剔除無效問卷後,進行問卷編號及編 碼登錄工作,鍵入問卷資料,以電腦套裝軟體 SPSS For Windows 23 版進行統計分 析。 一、描述性統計 依據研究對象在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網路成癮等項目, 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等進行描述。 二、推論性統計 (一)獨立樣本 t 檢定 本研究以 t-test 檢定不同「性別」、「是否有臉書帳號」、「是否有 Instagram 帳號」、 「社群網站好友來源」、「是否有智慧型手機」、「家中可上網的電腦是否在自己房間」、 「家中是否有 WiFi 無線網路」之研究對象,在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網路成 癮方面的差異。 (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檢驗不同「年級」、「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學 業成績」、「網路對自身的重要性」之研究對象,在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網路 成癮方面的差異。

(47)

36

(三)皮爾森積差相關

本研究以皮爾森積差相關來瞭解研究對象不同之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 路成癮之相關情形。

(48)

37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問卷統計結果進行分析以及討論,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個人背景變 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現況;第二節為不同背景變項、網路使 用行為、人際關係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第三節為研究對象網路使用行為、人際 關係與網路成癮之間的關係;第四節為討論。

第一節 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及網路成癮之現況

本節依序呈現研究對象個人背景變項、網路使用行為、人際關係、網路成癮之 實際情況,分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個人背景變項現況 針對研究對象之性別、年級、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學業成績、網路對自身 的重要性、是否社群網站帳號、社群網站好友人數等資料,使用次數分配、百分比 來呈現其分布情形。 (一)個人背景變項 個人背景變項部分,依據表 4-1-1,以「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來看,父母 對於網路使用的態度選擇「有彈性」為最高,有 243 人 (73%),選擇「嚴格限制」 有 35 人 (10.5%),選擇「溺愛放縱」有 26 人 (7.8%),選擇「完全不會管」有 29 人 (8.7%),比較屬於放任式管教的父母有 16.5%,顯示目前的家長對於網路使用的 態度較為開放。而以「網路對自身的重要性來看」,有 187 人 (59.5%)表示網路對 自己來說「可有可無」,而有 134 人 (40.2%) 表示網路對自己來說是「不可或缺」, 僅有 1 人 (0.3%) 回答網路對自己來說「完全不重要」。

(49)

38 表 4-1-1 個人背景變項現況表 n=333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性別 男 164 49.2% 女 169 50.8% 年級 國一 109 32.7% 國二 112 33,6% 國三 112 33.6% 父母對網路使用的態度 嚴格限制 35 10.5% 有彈性 243 73.0% 溺愛放縱 26 7.8% 完全不會管 29 8.7% 學業成績 全班前三分之一 122 36.6% 全班中間 117 35.1% 全班後三分之一 94 28.2% 網路對自身的重要性 不可或缺 134 40.2% 可有可無 187 59.5% 完全不重要 1 0.3% (二)社群網站交友狀況 社群網站交友狀況來看,依據表 4-1-2,高達 320 人 (96.1%) 擁有臉書帳號, 臉書好友人數大多在 200 人以下(148 人,44.4%),在臉書上約有 43.2%的人會加 不認識的人為好友;而以 IG 來說,擁有 IG 帳號者有 236 人 (70.9%),約有 41.7% 的人會追蹤不認識的人。IG 的粉絲人數大多在 200 人以下(173 人,52%);IG 的 追蹤人數也大多在 200 人以下(154 人,46.2%)。 表 4-1-2 社群網站交友狀況現況表 n=333 項目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是否有臉書帳號 有 320 96.1% 沒有 13 3.9% (續下頁)

數據

表 3-2-2 Krejcie & Morgan 抽樣參考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巴斯德研究院(法語:Institut Pasteur)總部位於巴黎,是法國的一個私立的非營利研究 中心,致力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疾病和疫苗的相關研究,其創建者巴斯德於

 據美國的研究指出網上體育課一般都以體適能為主 (Fitness-focused), 但主要的學習成果以認知 多於技能 (difficult to provide real-time psychomotor feedback, which is invaluable

各系所正取生請於民國 104 年 12 月 30 日(星期三)前於本校招生資訊網 http://www.cyut.edu.tw/~recruit

• 1961 年Lawrence Roberts使用低速網路線 將劍橋與加州的電腦相連,展示廣域網路 (wide area network) 的概念..

• 學生聽講中可隨時填寫提問單發問,填妥後傳送予課程助教;一 學期繳交提問單0-2次者仍得基本分數B,達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本研究依據受試者網路人際程度的不同,將受試者網路人際程度各題項所得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