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界定

第五節 名詞界定

一、戒菸相關因素

戒菸相關因素包括個人因素(菸害知識、拒菸態度、吸菸危險知覺、

戒菸技巧及戒菸自我效能)、家庭因素(家人吸菸人數、家人吸菸態度)、

同儕因素(朋友吸菸人數、朋友吸菸態度)、學校因素(年級、學校類別、

自覺學校對禁菸態度)。。

(一)個人因素

1.菸害知識:研究者引用李景美之「菸害知識量表」,包括「吸菸對健康 之影響」、「菸害防制法」及「戒菸知識」等。就曾經吸菸和目前吸菸的 青少年來說,菸害知識仍然不足(柯珊如,2002);而吸菸學生在菸害知 識方面,以「戒菸知識」部份較缺乏(張明惠,2004)。

2.拒菸態度:研究者引用李景美之「拒菸態度量表」測量研究對象拒菸態

於吸菸行為有抑制效果(葉美玲、陳興夏、張惠芬,2002)。

3.吸菸危險知覺:研究者引用李景美之「吸菸危險知覺量表」測量研究 對象吸菸危險知覺;青少年會因吸菸所造成健康、金錢及外表的影響 而採取戒菸的行動,女生較會因外表和形象而戒菸,男生會戒菸主要 在吸菸會影響他們在運動上的表現(Turner & Mermelstein, 2004)。

4.戒菸技巧:研究者引用李景美之”過去一週使用過的戒菸技巧項目”;過 去一週曾使用這種技巧給 1 分,未使用給 0 分;各題得分加總後,分 數越高,表示使用的戒菸技巧越多(李景美,2007)。

5.戒菸自我效能:研究者引用李景美之「戒菸自我效能量表」測量研究對 象戒菸自我效能,有研究指出自我效能與吸菸行為間有高度相關,同 時也是預測戒菸行為的重要因素(Lawrance & Rubinson, 1986);另有研 究指出青少年的戒菸自我效能與戒菸行為改變階段有顯著相關,戒菸 自 我 效 能 在 準 備 期 顯 著 高 於 沉 思 前 期 及 沉 思 期(Woodruff, Lee, &

Conway, 2006)。

(二)家庭因素

1.家人吸菸人數:研究對象的父母親吸菸情況,包括從來沒有吸菸、以前 有吸但過去六個月已經戒了、偶爾吸菸、經常吸菸、每天吸菸及不知 道。有研究發現青少年觀察到父母親吸菸,因而讓自己更有機會繼續 吸菸;缺乏父母適當的鼓勵或支持,青少年可能會降低戒菸的意圖,

很難戒除吸菸的行為(Collins & Ellickson, 2004;Macy, Seo, Chassin, Presson, & Sherman, 2007)。

2.家人吸菸態度:研究對象的父母親對吸菸的態度,包括非常不同意、 不 同意、同意、非常同意及沒有討論過所以不知道。研究發現在態度方 面,家人如果愈不同意青少年吸菸,青少年愈傾向於去戒菸(Phyllis,

2001)。

(三)同儕因素

1.朋友吸菸人數:研究對象的朋友吸菸情況,包括從來沒有吸菸、以前有 吸但過去六個月已經戒了、偶爾吸菸、經常吸菸、每天吸菸。青少年 愈少朋友吸菸,則較傾向採取戒菸行為(Phyllis,Joan, &David,2001)。

2.朋友吸菸態度:研究對象的朋友對吸菸的態度,包括非常不同意、不同 意、同意、非常同意及沒有討論過所以不知道。朋友對戒菸的態度,

可有效預測青少年的戒菸行為(Turner & Mermelestein, 2004) (四)學校因素

1.年級:研究對象自填屬於高中職一年級、二年級或三年級;在年級方面,

高中生中年級愈高,吸菸年齡愈開始得早的規律吸菸者,比年級較小、

吸菸年齡愈開始得晚的規律吸菸者戒菸的機會較小,也就是高年級吸 菸者比低年級吸菸者不容易戒菸(Burt & Peterson,1998)。

2.學校類別:研究對象自填屬於國立高中、市立高中、私立高中、公立高 職及私立高職;高中生的吸菸率隨年級上升而增加(陳怡如,2001)。

高職學生的吸菸率為高中生之兩倍(陳秀娟,2001);私立學校之吸菸 率高於公立學校(陳怡如,2001),高職及私立高中的吸菸率普遍較高。

3.自覺學校對禁菸態度:研究對象自填學校對禁菸態度是非常嚴格、嚴 格、不嚴格及非常不嚴格;學校的禁菸政策必須嚴格執行才能有效阻 止青少年吸菸。在學校的禁菸政策執行時有群體效應;只有當學生感 覺大部份人都服從規定時,他本身才會認真戒菸(Lovato et al, 2007)。

二、戒菸行為改變階段:本研究所指之行為改變階段是以跨理論模式為 基 礎 , 包 括 沉 思 前 期 、 沉 思 期 、 準 備 期 、 行 動 期 及 維 持 期 等 (DiClemente,Fairhurst, & Velasquez, 1991)。為研究分析的需要,將行

為改變階段分為三類,分別為從未考慮戒菸(沉思前期)、考慮戒菸(沉 思期、準備期)及已在戒菸(行動期及維持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