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社會支持與學習態度對大臺北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游泳 課之學習成效的影響。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 校單位、學生師長進行游泳課程實施時的參考,進而促進學生之學習態度及學習 成效。本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問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

第四節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名詞解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蓬勃發展,國民生活水準提升,自 2001 年起全面實施週 休二日制,國人的生活品質逐漸提高,促使國人開始重視休閒生活,游泳水上運 動被正式列為學校體育課程運動項目以外,更被民眾規畫為生活休閒運動,成為 熱門的休閒活動。武而謨與周文博 (1993) 指出,水中運動有益於身體的復健且可 增強心肺功能,從參與游泳運動中可建立個人信心且對社會適應能力也有幫助。

由此可知,水域休閒活動不但受到社會大眾所喜愛,更對個人身心多所助益。

且臺灣是四面環海且陸域河川密布,溪流及湖泊眾多的海島型國家,國民親 近水域機會亦多,培養國民喜歡親水活動,熟練水域求生知能,並從事水域休閒 活動,是學校海洋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教育部,2007)。強化學生對於水域活動 安全的認知及水域活動能力,並具備安全自救的技能,與自我生存密切相關,實 為學校教育應首要傳授的基本知能。培養學生游泳能力,可提升體能,為從事水 域運動建立良好的基礎,並擴展水域運動體驗學習機會,進而鍛鍊健全體格與促 進身心均衡發展 (教育部,2000)。

因此,教育部自 2000 年推展「提升學生游泳能力中程計畫」,要求全國中 小學於體育課程中實施游泳教學。接連 2003 年訂出中小學生游泳分級標準; 2004 年提出「推動學生水域運動方案」,辦理學生游泳體驗營、教學觀摩會、管理人 員講習會;2005 年提出「推動學生游泳能力方案」,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提升學 校實施教學比例;2009 年「學生游泳能力 121 計畫」,提升游泳及自救能力、提 升游泳教學比例;也訂出「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救能力基本指標」,將自 救、游泳能力標準簡化為五級;更在 2010 年大力推展「泳起來!提升全民游泳能 力合格率及泳池新改建專案」,提升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合格率,並在游泳教學的 設備更新及由教學人力培育上多所努力。使得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應屆畢業學生游 泳檢測合格率自民國 98 年 42% 提升至民國 102 年的 55.46%;每 10 萬名學生溺水

2

死亡率從民國 98 年 1.08% 降至民國 102 年 0.84% (教育部體育署,2014)。教育部 在推動游泳教學的作為可說相當積極,亦逐步達成游泳教學之目標。

各縣市研究針對游泳教學現況探討指出目前游泳教學仍存在場地不足、師資 不足、經費不足 (張志銘、曾淑琳,2013;陳麗娟、王建臺,2010;湯子葳、林靜 萍,2013;羅鴻仁、蔡俊傑,2011) 等問題,教育部政策努力之方向亦朝向設備的 興建、師資的培訓、經費的調度等影響游泳教學成效的外在因素,卻往往忽略了 家庭、同儕、教練等社會支持力量對學生本身學習意願、學習態度甚至學習成效 之影響,頗為可惜。

研究者本身在國小游泳教學現場服務,見學校行政單位、教學人員為了游泳 教學推展在場地安排、課程時間規劃、交通安排、課程設計等細節盡心盡力。許 多學童在眾人盡心規劃游泳課程中樂於學習,不斷進步;而亦有部分學童若例行 公事,缺乏積極態度,學習成效亦未見起色。研究者不禁省思:如何能提升學童 內在的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呢?

蒲逸生 (2004) 認為,社會支持可以幫助個體強化並維持動機,抵制外來不良 影響的力量,成為行為背後的促動力。由此可知,社會支持有助於提升個體的內 在動機,給予力量及正面的影響。吳怡儒、蔡文榮與李林滄 (2012) 研究顯示家庭 支持度愈高,數學學習態度愈佳。蕭佳純、董旭英與饒夢霞 (2009) 研究指出,家 庭教育資源對於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成效確實有直接效果。由以上學者研究顯示,

社會支持是足以對個人的內在學習態度構成影響的,而國內對於社會支持對學習 態度及學習成效之影響多侷限於家庭支持的範疇,亦少有人探究其對游泳學習領 域之影響。

所以,研究者希望能完整探究社會支持各來源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態度及 學習成效之影響,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單位、學生師長進行游泳課程實施時 的參考,以期對游泳教學以及學童學習有所助益。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參與游泳教學之高年學童為研究對象,欲探究社會支持對其游泳學 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影響。目的有四點,茲將分述如下:

一、瞭解不同背景學童在游泳學習上社會支持之情形。

二、瞭解不同背景學童在游泳學習上學習態度之情形。

三、瞭解不同背景學童在游泳學習上學習成效之情形。

四、探討高年級學童社會支持、學習態度對游泳學習成效之影響。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四項研究問題以供探討:

一、不同背景學童在在游泳學習上,社會支持之差異為何?

二、不同背景學童在在游泳學習上,社會支持之差異為何?

三、不同背景學童在在游泳學習上,社會支持之差異為何?

四、高年級學童社會支持、學習態度對游泳學習成效之影響為何?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依上述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將本研究之研究範圍及限制說明如 下:

一、研究範圍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103 學年度大臺北地區 (臺北市及新北市) 進行游泳課教學之國小 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

(二) 研究區域

本研究以 103 學年度大臺北地區 (臺北市及新北市) 進行游泳課教學之國民 小學為研究範圍。

(三) 研究期程

2014 年 9 月~ 2015 年 5 月 二、研究限制

(一) 研究樣本方面

本研究僅以大臺北地區國民小學進行游泳課教學之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 象,故推論時僅能適用於本研究所界定的範圍及對象,若要推論其他年級或地 區應採取謹慎態度。

(二) 研究問卷填答方面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為自陳式量表,由於填答者易受個人情緒認知等主觀因素 影響,且問卷對象為國小學童,對於問卷內容的解釋可能會有偏差。因此,受 測者是否完整了解問卷內容且否據實以答,實非研究者所能掌握,僅能假設受 測者均完整了解問卷內容並據實以答。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相關的名詞解釋為社會支持、學習態度、學習成效,茲分別說明如下:

一、 社會支持 (social support)

「社會支持」是依附於社會網絡架構上所產生的功能,社會網絡是指社會互 動的結構層面;社會支持則是偏屬於社會互動的功能層面。社會支持對個人有正 向的助益及具有資源的概念;並基於個人與他人之間的互動而產生且因個人主觀 的「感受」或「接受」而存在 (張俊一,2012)。實質上來說,社會支持是指個體 透過與其他人或團體之間的互動,而獲得家人、同儕、其他重要他人在實質與情 緒上的幫助。本研究所指的社會支持,係指學童受到來自家人、教師 (教練)、同 儕間情緒性、訊息性以及工具性的支持。

二、 學習態度 (learning attitude)

鄭文輝 (2005) 認為學習態度乃指學習者於接受學習活動後,對於學習活動所 產生的一些一致性與持久性的思想與行為,而這思想又包含認知與情感兩種層面。

黃順良 (2002) 指出學習態度的涵意,包括對學校課程的態度、學校環境的看法、

對老師的態度、對同學的態度、對自己的態度以及對教育價值的態度。本研所指 的學習態度,係指學童在參與游泳課學習時,在認知層面、情感層面及行動意向 三層面所呈現出的態度。

三、 學習成效 (learning effectiveness)

學習成效係個體練習或經驗,使其行為或潛意識產生較為持久改變的歷程;

而成就則是指個人的天生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努力學習的結果,最後成為個 人在某方面所表現的實際能力 (張春興,1996)。趙德淵 (2009) 指出學習係指學生 因經驗累積而使個體行為或行為表現產生改變且維持長久的一種歷程,亦是一種

「知識或技能」的獲得結果,其範圍不僅僅限於知識的獲得,並包含情意與技能 的養成。本研究所指的學習成效,係指學童在參與游泳課學習後,在認知、情意 及技能三層面所呈現出來之改變結果。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國小學童的社會支持對游泳課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的相 關研究。共分成四部分,第一節探討游泳教學的發展現況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社 會支持的介紹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學習態度的相關研究;第四節探討學習成 效的相關研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