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六節 名詞解釋

一、科學史教學

本研究定義的『科學史教學』是指『能量科學史融入理化教學』,也就是將 笛卡兒(Descrates),牛頓(Newton),惠更斯(Huygens),萊布尼茲(Leibniz),

科里奥利(Coriolis),朗肯(Rankine),焦耳(Joule)等科學家在能量關鍵概念 突破上的解釋,以『整合式』(integrated approach)的科學史教法,按歷史上時 間先後順序來介紹『動能、位能與能量』的概念,說明此概念在科學史上演變的 來龍去脈,讓學生討論思考情境,進而建構學生對於『動能、位能與能量』概念 理解。

二、講述式教學

本研究定義的講述式教學,指的是將『動能、位能與能量』教材,以教師講

述的方式配合使用補充資料簡報投影(複習單元內容)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

沒有融入任何科學史演進歷程教材,但『動能、位能與能量』概念內容與練習題 目與科學史教學教材並無差異。

三、科學本質(the nature of science)

本研究定義的『科學本質』是認為科學知識具有暫時性,科學知識並非永久 的定理,也就是當面對質疑、驗證或出現更詳盡的創新科學理論知識蘊含時,會 使原來科學知識無法更清楚說明,讓原來知識就會被修改或推翻。同時地,雖然 科學知識受個人主觀與社會及文化影響,科學家觀察同一個現象可能因為角度不 同而有不同的解釋,但若能在開放的討論空間中,被科學社群檢視與接受就可能 成為科學知識。茲將科學本質分成三大面向如下:科學知識本質,科學探究本質,

科學事業本質。(AAAS, 1990;李玉貞,2000;邱明富,2003)

四、對科學的態度

與科學有關的態度大致可分為『對科學的態度』(attitudes toward science)

和『科學的態度』(scientific attitude)(徐錦美,2004)。後者是指合乎科學邏 輯開放心胸的探究態度,舉凡推理演繹或歸納,而本研究定義是指前者偏重情意 喜愛的層面,例如:對科學的興趣。因為本教學課程是理化科,故本文中對科學 的態度的科學學科是以『理化科』來代表,即本研究的『對科學的態度』也是指 學生對理化科的態度。

五、另有概念(alternative conceptions)

本研究所指的另有概念定義是指有別於專家所公認的知識,學生遍常存在的 錯誤觀念(黃心怡,2008),而有時也常以迷思概念(misconception)稱之。但 因科學具有『暫時性』,稱之『迷思概念』恐有已經認定該觀念一定錯誤,所以 現今多以另有概念等中性字眼來說明,因為學生的概念有可能不是錯的,只是有 別於現在專家所公認的知識。

六、能量(energy)

本研究所指的能量,定義源自機械功,一種具有作功能力的物理量,而能量

有不同形式,彼此可以互相轉換。本文提到的科學史能量概念是指功,動能與位 能(重力位能),也就是南一版自然與生活科技九上 3-2 章節,而廣義的能量包 含:功,動能,位能,熱能,光能,化學能,聲能,核能。

(一)功(work):本研究所指的功,演進起源於計算機器工作能力稱機械 功,現今科學定義為當力推動物體時,功是力與物體沿作用力的方向所走的位移

(W=F×S),功的單位為焦耳 J。F 代表力(單位牛頓 N),S 為位移(單位公尺 m)。

(二)動能(kinetic energy):本研究所指的動能,演進起源於彈性碰撞中 的動量(一種運動的解釋),接著因為具有力的效果被稱為活力,現今科學定義 為任何運動的物質,都有一種因運動而具有能量的作功能力,稱之為動能。常以 E= 表示,動能的單位為焦耳 J,m 代表質量(單位公斤 kg),V 為速度(單 位 m/s) (黃秀珍 2003)。

(三)位能(potential energy):本研究所指的位能,演進起源命名為死力,

因為這種力量沒有運動,但死力可只藉拉緊弦來保持著石頭的力量,或藉抬高高 度來保持著石頭的力量,而釋放更多活力。現今科學定義為在地球重力場下,一 種和其高度位置有關稱之為重力位能簡稱位能。為距離基準面的高度差而有的能 量。重力位能的大小和物體的質量 m、重力加速度 g 以及高度 h 有關。重力位能:

常以 U=mgh 表示,位能的單位為焦耳 J,m 代表質量(單位公斤 kg),g 代表 重力加速度值 9.8 m/s2,h 代表物體相對基準點高度,單位公尺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