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流程

欲瞭解科學史教學是否能幫助學生瞭解科學本質觀,澄清『動能、位能與能 量』單元中學生的另有概念,並對科學的態度產生正面的效果,針對國中自然與 生活科技『動能、位能與能量』的學習單元,採準實驗研究法(變項關係整理如 表 3-1-1),探討九年級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教學教材方法對於學習成效影響。一組 為實驗組『動能、位能與能量科學史融入理化教學』(以下簡稱科學史教學組),

另一組為控制組『講述式與投影補充資料教學』(以下簡稱講述式教學組),『科 學史教學組』在兩個九年級班級,教師將『動能、位能與能量』的科學知識演進 歷程,以學習單師生討論方式教學,並讓學生討論其中演變代表的科學意義,並 輔以演練題目。『講述式教學組』在一個九年級班級,教師將『動能、位能與能 量』的科學知識,以學習單講述方式,並針對觀念重點舉例與練習最後投影補充 資料教學。然後使用測驗與問卷,針對學生的『動能、位能與能量概念』『動能、

位能與能量另有概念』『科學本質』『對科學的態度』,多方面收集資料,並做概 念前後測,問卷量表前後測分析。

表 3-1-1 本研究中變項關係 自變項

(研究中介入的教學法)

控制變項

(研究中教學環境)

依變項

(研究中學習成效)

實驗組

(科學史教學)

對照組

(講述式教學組)

教學時數 授課單元 教學教師 題目演練

學生的『動能、位能與能 量』概念,科學本質觀,

對科學的態度,對科學史 教學的態度

一、背景分析、擬定研究計畫(97.9~97.10):固定閱讀科學教育論文,與教 授保持定期討論出研究方向,接著擬定並撰寫研究計畫,並從文獻中探討題目的 可行性、並制訂欲研究的內容與結果。

二、文獻探討,設計課程與試卷(97.10~97.11):選定教學單元『動能、位 能與能量』,搜集、討論可用的資源、文獻、期刊及評估學生可能的能力。並針 對該單元目標訂定學習主概念與次概念,找出合適的量表問卷。接著設計『動能、

位能與能量』概念試卷,編寫並修改教案搜集文獻中試卷。最後在台北市某一所 公立高中高中作信度預試,並使用 SPSS 統計軟體與 ConQuest 項目反應建模軟 體,建立一份『動能、位能與能量』概念試卷。

三、教學計畫實施與資料收集(97.11~97.12):使學生先完成前測試卷與問 卷,『科學史教學組』與『講述式教學組』進行教學,再使學生完成後測試卷與 問卷。最後將前後測試卷與問卷收集並觀察記錄教學過程。

四、資料分析(97.12~98.2):學習使用 SPSS 統計軟體分析資料,接著登錄 學生前後測成績,並使用 SPSS 統計軟體與 EXCEL 作圖分析以瞭解學生的前後 測成績差異。

五、研究結果與討論(98.2~98.5):根據分析結果回查文獻討論,時時針對 題目主題回饋討論,使論文充實豐富。

六、研究全程(97.9~98.5):與教授保持定期討論,時時針對研究主題查文 獻修正,並申請國立教育資料館~中西文資料庫帳號查國內外文獻。執行流程圖 如圖 3-1-1。

圖 3-1-1 研究執行流程圖 背景分析、擬定研究計畫

97.9~97.10

文獻探討,設計課程與預試 97.10~97.11

教學計畫實施與資料收集 97.11~97.12

資料分析 97.12~98.2

研究結果與討論 98.2~98.5

每 項 目 隨 時 回 饋 研 究 主 題

9 7 . 9 ~9 8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