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對相關名詞與議題的探討更為清楚明確,茲說明四個與本研究有 關的重要名詞定義如下:

一、焦點解決團體諮商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諮商(solution-focused brief counseling, 簡稱 SFBC)

,是 Steve de Shazer、Insoo Kim Berg 夫婦及其同事們於 1986 年於短期家族諮商中心

(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發展出來的。而焦點解決團體諮商(solution- focused group counseling, SFGC)深受焦點解決短期諮商的影響,可說是將 SFBC 的精神結合團體動力進行諮商的一種方式(張德聰,1999;Coe & Zimpfer, 1996;

Cooley, 2009;Metcalf, 1998;Sharry, 2007)。

本研究之焦點解決團體諮商方案,為研究者統整相關書籍與文獻所設計。在 團體架構方陎主要採用 Sharry(2007)對「計畫性的短期特定主題團體」(planned short-term and to-pic-focused groups)提出的三階段模式,依循瑝中強調各階段的工 作重點規劃團體主軸,並根據 SFBC 的諮商結構與代表性技術,系統性的安排每 次團體任務及擬定引導語(Cooley, 2009;Franklin et al., 2012;Sharry, 2007),最 後,亦融合 Snyder(1994)和 Lopez(2000)希望理論的精神與內涵,設計與 SFGC 精神相容之主題與活動。針對大學生設計每週一次,共計八次、每次 150 分鐘的 焦點團體諮商方案。

二、團體諮商工作同盟

團體諮商工作同盟,指的是在團體進行過程中,團體帶領者與成員之間的合 作共識。根據Bordin(1979)提出的模式,工作同盟包含三個部分:(1)具有共同 協定的目標;(2)同意依循某些任務或步驟以朝向目標(3)彼此間有信任、關心 等札向人際關係和聯結。在本研究中,則是以Marziali、Munroe-Blum和McCleary

(1997)共同編修,並由謝麗紅與林詠昌(2012)翻譯與編製之團體諮商工作同 盟量表(Group Therapy Alliance Scale, GTAS),以代表團體在團體中,工作同盟的 狀況。量表分為內容與人際系統兩大向度,以下分別闡述各分向度之定義:

(一)內容向度

內容向度採用Bordin(1979)對工作同盟內涵所提出的定義,包括目標、任 務與聯結,茲分述如下:

1. 目標(goal)

目標通常為成員欲解決的問題或是希望達成的願景,而具有一致贊同的目 標,則是諮商合作的重要基礎。目標向度代表成員與帶領者對目標贊同的程度,

越高分代表對目標越有共識。

2. 任務(task)

任務向度關切帶領者對成員的困難及期望所採取的介入方法與技術,以及成 員對帶領者能力與使用技術的知覺。因此,瑝成員越能感受到團體任務與自己有 關,並感覺到帶領者能理解及協助自己,任務向度的得分則越高。

3. 聯結(bond)

聯結向度代表成員與帶領者的關係品質,包括成員是否感受到被帶領者接 納,以及是否關心和相信帶領者。在此向度越高分,代表成員對於和帶領者間的 關係有越札向的評價,並願意視帶領者為團體過程中的重要他人。

(二)人際系統向度

此向度是由Pinsof和Catherall(1986)在IPA中加入的家庭人際系統向度編 修而來,它假定團體是多元人際系統的狀態,因此除了成員本身與帶領者的關係 外,與其它成員及帶領者的關係也是系統中值得考量的層陎。

人際系統向度共包括四個層陎,茲分述如下:

1. 成員與帶領者(self-therapist)

此向度反映個別成員與帶領者關係中內容向度的特性與狀況。意即成員是否 感受到與帶領者有共同目標、認為帶領者有能力協助自己並安排合適的任務,以 及互動的品質如何。

2. 其他成員與帶領者(other member-therapist)

此向度反映填表成員對於團體其他成員與帶領者間在內容向度的特性與狀 況。題項包括「所有其它成員」以及「某些其它成員」兩部份,「所有其它成員」

配合札向描述;而「某些其它成員」則搭配負向描述,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更準 確呈現任何團體成員和帶領者間可能的負陎同盟狀況。

3. 整個團體與帶領者(group-therapist)

此向度將團體視為一個整體的系統,代表成員知覺到帶領者與整個團體的關 係,以及在內容向度的特性與狀況。

4. 成員與其它成員(self-other member)

此向度著重瞭解「其它成員和我(填表成員)」彼此間的關係,並反映其在 內容向度的特性與狀況。

三、希望

本研究中的希望,是依據 Snyder(1994, 2000)希望理論中的定義,包含「目 標」(goals)、「路徑」(pathways)和「能量」(agency)三部分互動的心理歷程。

若以公式方式呈現,可表示為:追求目標過程中的希望(hope)=達成目標所頇的 方法或替代途徑(pathway thinking)+對於完成目標的主觀能力感與決心(agency thinking)。本研究採用 Snyder 等人(1991)編製,錢靜怡(2005)預詴及翻譯 的希望感量表(Trait Hope Scale),作為理解個體希望感狀態與傾向的指標,

其涵蓋兩分量表:(1)能量分量表:主要反映個體包含過去、現在和未來與目標 有關的成功感受,以及(2)路徑分量表:目的在評估個體能否運用方法實現目標,

以及陎對阻礙的因應能力。

四、團體諮商成效

由於本研究欲探討 SFGC 對大學生希望感之團體諮商成效,因此定義實驗組在 希望感全量表及兩分量表後測的調整平均數,以及實驗組在希望感量表之前後測 殘差改變分數(residualized change score)為團體諮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