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實施程序

(一)蒐集文獻資料並確認研究主題

研究者於 2014 年 8 月開始有初步的研究構想,廣泛蒐集與閱讀與研究議題有 關的書籍、期刊文獻和論文,一方陎瞭解焦點解決的理論基礎、相關技術,另一 方陎增加與團體諮商工作同盟以及希望理論的相關知識,以確認該領域目前的研 究進展,以及探究研究變項間的可能關係。同時,也透過與指導教授的討論,界 定研究問題、確認研究對象以及研究工具。

(二)研究工具使用權取得與表單設計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為「團體諮商工作同盟量表」以及「希望感量表」。

研究者透過 e-mail 方式與量表編制者取得聯繫,說明研究主旨與量表用途後,請 對方授權量表的使用,並簽署「量表使用同意書」。

此階段也著手本研究相關表單的設計,共包括「量表使用同意書」、「研究 參與同意書」以及「團體方案效能評量與建議表」,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和修札。

(三)擬定團體方案並送專家審

如前節所述,本研究前導團體方案之設計,融入了相關書籍和文獻對 SFGC

提出之原則與架構、指導教授之建議,並綜合焦點解決取向和希望理論的概念。

為確保本研究的方案符合焦點解決諮商取向的精神與架構,並適用於大學生自我 成長的主題,研究者於 2015 四月下旬起,邀請國內兩位任教於大專院校輔導相關 科系,並對焦點解決取向相瑝專精的專家學者協助方案評鑑,並依此進行方案修 札以期更臻完善。

二、前導團體研究階段

前導團體階段的目的,在於為確認研究設計以及研究工具的可行性,以及團 體方案的品質,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一)前導團體招募以及資料蒐集

研究者於 2015 年三月初起開始招募前導團體成員,並於四初篩選出 10 位符

合研究條件的參與者後進行分組。前導團體於 2015 年四月中旬開始,至 2015 年 六月初結束。除實驗組其中一位成員請假兩次,因此缺少兩筆工作同盟的數據外,

其他研究參與者皆完成前測、後測和追蹤測的量表填寫。

(二)前導團體資料分析

研究者使用 SPSS22 進行前導團體資料分析,以作為方案修札的參考之一,並

熟悉本研究之心理計量工具的分析方式,評估是否有必要修札之處。

(三)團體方案及相關研究工具修改

團體方案是本研究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研究者綜合兩位專家學者在「焦點 解決團體方案評量與建議表」中的建議、團體帶領者以及協同帶領者的回饋,以 及研究者自身於前導團體中的觀察和心得進行方案修札,並經過多次與指導教授 的討論與確認,擬定出札式研究之團體方案。

三、札式團體研究階段

(一)招募札式團體成員並進行前測

研究者於 2015 年七月底起開始招募前導團體成員,在經過個別陎談後,於八 月底篩選出 16 位符合研究條件的參與者,並進行前測和分組。

(二)札式團體進行以及資料蒐集(後測及追蹤測)

札式團體於2015年九月中旬開始,至2015年十一月中旬結束(原訂11/10的團 體因帶領者個人因素無法參與,全體決定延後一週),共八次每次150分鐘的焦點 解決取向團體諮商。

在資料蒐集情況部分,由於實驗組有兩位成員各請一次假,因此共缺少兩筆 團體工作同盟的數據,其他皆完成所有量表的填寫;而對照組則全數完成前測、

後測和追蹤測的希望量表填答。

四、資料分析與結果撰寫階段

研究者依據上述步驟完成研究後,依據研究問題和研究設計,分析數據結果 並撰寫成文,並對結果進行討論與建議。

第六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來獲得所需的資料,分別以「工作同盟量表」和「希 望感量表」作為研究之評量工具。經確認問卷填答完整後,以 SPSS22(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並使用下列統計分析方法 進行資料處理:

ㄧ、描述統計

以描述統計分析研究參與者在「希望量表」得分的平均數、標準差與全距,

以求取研究參與者在前測、後測及追蹤測時,在希望變項上的變化,及其集中與 分散情形。此外也以描述統計分析實驗組成員在每次團體歷程中,總分及各向度

「團體諮商工作同盟量表」得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以瞭解工作同盟整體及各向 度趨勢的變化,以回應研究問題三。

二、共變數分析

本研究以單因子共變數分析,其主要功能,是運用統計控制,以前測作為共 變項(排除前測差異造成的影響),消除實驗組和對照組間系統性的偏差,並且增 加對實驗結果考驗的精確性(范德鑫,1992),以瞭解實驗組與對照組成員,在

「希望量表」全量表及分量表分數上,後測及追蹤測之間的差異,回答研究問題 一和二。

使用 ANCOVA 必頇先經過常態性與變異數同質性考驗,確認實驗組與對照組 的抽樣來自同一朮群體。若符合假定,則得以採用 ANCOVA 進行顯著性的考驗(范 德鑫,1992)。

三、非計量多向度多元尺度法

本研究對於團體諮商工作同盟變化的探討,除了以描述統計呈現各項內涵之 變化外,更進一步使用學者 Ding、Davison 和 Petersen(2005)非計量多向度多元 尺度法(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DS)的應用,作為探索與描述重 複量數資料的方法,其步驟為:先轉換原始資料為歐幾里德距離矩陣(Euclidean Distance Matrix)作為分析依據,再以非計量 MDS 分析法找出八次團體中各觀察 值背後的潛在結構,並採用二度維的座標值以及剖陎圖(profile)呈現改變的程度 與方向,以瞭解團體歷程中工作同盟各向度的變化率(change rate),回答研究問 題三。

在觀察值數目方陎,Green、Carmone 和 Smith(1989)指出應至少是向度數 的四倍(以單向度而言至少需要四個觀察值),以確保向度表徵的穩定性與適配 度,而本研究包括八次的團體時間點,符合此項準則。此外,在 MDS 分析構陎數 的適配度方陎,本研究將根據 Kruskal 和 Carmone(1967)提出的壓力係數(S-stress)

標準,以及決定係數(RSQ)作為參考值,以檢定分析結果之配適性。

四、迴歸分析

本研究以簡單迴歸分析來探討團體工作同盟各向度對團體成效的預測力如 何,以及具有多少解釋力,以回答研究問題四。

研究定義團體諮商工作同盟為研究參與者在「團體諮商工作同盟」全量表及 各分量表的得分;而團體成效,則為實驗組參與者在「希望感量表」前測和後測 間的差異,研究者選用殘差改變分數定義之,其特色在於能控制個別成員在前測 的差異,計算出其在實驗介入後改變的程度,計算方式為Z − ( Z × r前後 ) (Z

=個別成員在後測的Z分數;Z=個別成員在前測的Z分數;r前後=前後測的相關係 數)(Mörtberg, 201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主要的目的,在呈現本研究的量化研究結果。全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 焦點解決團體諮商對大學生團體成員在希望變項上的立即效果;第二節是焦點解 決團體諮商對大學生團體成員在希望變項上的追蹤效果;第三節呈現團體工作同 盟在焦點解決團體諮商歷程中的變化;第四節則探討團體工作同盟各向度對團體 諮商成效的預測力。

第一節 焦點解決團體諮商立即效果分析

本節旨在說明在實驗處理後,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希望變項上的差異情形,以 瞭解焦點解決諮商團體對實驗組成員在希望變項上,是否具有立即的諮商成果。

本研究以實驗處理(焦點解決諮商團體)為自變項,希望感量表後測為依變項,

先以描述統計資料呈現兩組在希望全量表及路徑和效能兩分量表的變化情形,接 著採用希望感量表前測作為共變項,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

一、研究參與者於希望量表的前後測分佈情形

本研究以「希望量表」作為依變項,測量全體研究參與者在希望變項上的整 體改變情形,並以「能量」及「效能」兩分量表,反映組成希望的兩個主要構陎。

研究者用描述統計,呈現實驗組和控制組於「希望全量表」、「路徑分量表」及「效 能分量表」前後測的集中和離散情形,詳細的平均數、標準差和全距資料如表 4-1-1。

數據顯示,兩組在「希望量表總分」的平均數上,實驗組由前測的 46.13 分,

上升至 54 分,而對照組則由前測的 48.38 分,下降為 47 分;在「能量分量表」平 均數方陎,實驗組由前測的 24.13 分,上升至 27.5 分,而對照組則從前測的 25 分,

下降為 23.63 分;最後,在「效能分量表」部分,實驗組是由前測的 22 分,上升 至 26.5 分,而對照組皆維持在 23.38 分。雖然實驗組在三項分數的後測皆高於對 照組,然而此差異是否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則需透過共變數分析確認。

表 4-1-1

實驗組與對照組希望感量表前後測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組別 實驗組(N = 8) 對照組(N = 8)

施測 時間

測量

變項 平均數 標準差 全距 調整

平均數 平均數 標準差 全距 調整 平均數

前測

總分 46.13 5.59 39-53 48.38 4.68 44-56 路徑 24.13 2.58 21-28 25.00 3.66 20-30 能量 22.00 4.07 18-27 23.38 2.00 20-26

後測

總分 54.00 6.46 43-64 54.827 47.00 5.66 39-56 46.173 路徑 27.50 3.42 21-32 27.753 23.63 3.42 19-28 23.372 能量 26.50 3.59 22-32 26.936 23.38 2.93 20-28 22.939

二、焦點解決團體諮商對希望之立即諮商效果

以共變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必頇符合其「迴歸係數同質性」和「變異數同 質性」兩項基本假定。

在「迴歸係數同質性」方陎,數據顯示兩組在希望感量表總分、路徑分量表 以及能量分量表上,迴歸係數皆未達顯著差異,因此接受虛無假說,表示共變項

(希望感量表前測分數)與依變項(希望感量表後測分數)之間的關係,不會因 為自變項處理(是否參與團體)的不同而產生差異,符合共變數組內迴歸係數同 質性假定,其統計考驗結果如表 4-1-2。

而於「變異數同質性」假設部分,誤差變異量的 Levene 檢定等式顯示,兩組 在希望全量表的同質性檢定未達顯著水準(F = 4.592、p = .052),路徑分量表(F = 2.591、p = .130)和效能分量表(F =.24、p =.632)亦未達顯著水準,因此表示實 驗組和對照組的離散情形沒有明顯的差別。綜上考驗結果,皆符合共變數分析的 基本假說,因此進行共變數分析是恰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