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命題原則

教師自編試題的過程中,除要能把握教學目標及教材內容外,還要有命題的 概念與技巧。尤其是學校的段考、大考皆是教師與學生關注的主題,其成敗也會 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心情。若是考試成績長期偏低,也會促使學生在數學學習 上產生挫折感及降低學習的興趣(陳昭地,2009)。因此,如何編擬品質優良的試 題以達到評量的目的,是一件甚為重要的工作。而無論編擬何種類型的題目,均 須考慮下列幾項重要的命題原則,如此才能提升題目的品質。

1.試題須符合教學目標與教材內容

在命題時,首先應根據教學內容所欲達成的目標編擬題目,並能確保取材的 內容能均勻分布於各教材的主題中,使試題的內容具有取樣的代表性。同時,各 個試題必須是教材內容中的重要概念和原則,而非無關緊要的字詞或枝微末節。

2.試題的文字需力求簡明扼要,但題意要清楚明確

試題的用字應避免艱深難懂,句子結構亦力求簡單,以免閱讀能力影響答題 的正確性。

3.試題必須有公認的正確答案,避免有爭論的答案存在 4.試題必須以概念為中心命題,避免直抄課文或原來材料

照本宣科的試題只能測量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養成死背課本的不良讀書習 慣,為了使試題能真正測量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命題應以概念為中心,重新組織 文句,或以課本不同的事例為題材。

5.試題中宜避免含有暗示答案的線索 6.每個試題必須獨立,不宜相互牽涉

7.試題必須是測量重要概念,而非零碎片斷的無用知識

有時教師為了提高試題的難度,常以生僻或鑽牛角尖的知識為命題內容,這

9

樣不但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而且這些零碎無用的知識很快就遺忘。

8.試題宜注重概念或原理原則的理解與應用,避免純粹的記憶

一些概念、公式和原理原則的記憶,固然是理解與應用能力所必須,但若是 太偏重純粹記憶的命題,易養成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與態度,可能會導致學生善 於記憶而拙於推理,甚至所記憶概念未必了解其意義。

9.如為運算試題,宜注重原理的應用,避免繁雜的計算

在計算機發達的今日,應用問題宜強調觀念或原理原則的應用,而非繁複的 計算數字或過程。

10.整合教材前後相關聯的內容命題,以測量融會貫通的能力

為提供試題的思考層次,可以打破章節、單元、冊數的限制,將相關的概 念整合在一起命題,以鼓勵學生念書力求前後融會貫通,或比較分析的能力(郭 生玉,2004)。

在教育部高中數學學科中心電子報第 41 期中,成功高中的游經祥老師分享 了命題的基本原則:

1. 配合學生學習背景與程度來命題。

2. 配合教材的重要數學概念為主軸來命題。

3. 掌握與確定試題的難易度,並對難中易題數作適當的分配。

4. 確定每一道題的測驗目標、難易度、鑑別度,以貼近課程精神。

5. 試題當依題型種類,由易而難的難易程度排列。

6. 試題當能診斷學生該段考試範圍數學概念是否瞭解,避免無法診斷學生是錯 誤在那一個環節。

7. 設計澄清重要數學觀念、強化教學目標的試題。

8. 試題的呈現要清楚明白,勿讓考生因不清楚題意或敘述上的問題,造成無法 下手思考,影響學生權益。

9. 多選題的 5 個或 4 個選項雖然獨立,但其複雜度不宜過高,每個選項的難度

10

勿太難或偏離要考的主要概念太遠或分散於不同的主題概念。

10. 針對易錯或模糊不清的觀念來設計試題,以澄清易錯或模糊不清之數學概 念。

11. 提供部份讓學生安心、穩定、熟悉的基礎試題,以安定學生的答題情緒。並 且讓用功的學生得到該有的分數,以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12. 選擇題之選項設計要精巧、誘答力高、具合理性、似真性,以達到測驗目標。

13. 能準確評量考生對某重要數學概念、性質、定理等是否正確理解或應用。

14. 試題中之計算勿太過煩雜;以免學生數學概念清楚,但因計算太過煩雜而計 算錯誤。

15. 在同一道題中,同一觀念勿重複使用太多次,形成機械式計算的試題。

於「MTS2008 高中數學教學研討會」中,師大附中陳材河老師表示一份好 的試題評量準則,應從「評量目標面向」、「教育與教學面向」、「評量技術面向」

等多元客觀的角度切入:

A、評量目標面向

A1. 強調評量數學能力

A2. 強調評量重要而基礎之數學概念且題目新穎 B、教育與教學面向

B1. 有助於澄清數學觀念 B2. 有助於指出教學盲點 B3. 有助於活化教學內容 B4. 能貼近課程精神 B5. 能強化教學目標 C、評量技術面向

C1. 鑑別度高

C2. 誘答力高(選項設計精巧、具合理性、似真性)

C3. 能準確評量考生對某重要數學性質(概念、程序)是否正確理解或 應用

1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