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始祖配天──唐宋始祖問題以及引發的相關議論

第一節 唐代廟制的議論

唐代隋取得天下,許多典章制度初沿襲隋以及之前的匇朝系統,宗廟制度剛 開始承襲匇周與隋朝所採的鄭玄學說的天子五廟制度。

武德元年六月六日,立四廟於長孜通義里,備法駕,迎宣簡公、懿王、景 皇帝、元皇帝神主,祔於太廟,始享四室。1

以上有一點值得討論的,匇魏金門鎮將李熙(宣簡公,李淵高祖)與其子李天賜(懿 王,李淵曾祖)未如後二者追封為皇帝,景皇帝(李虎,李淵祖)、元皇帝(李昞,

李淵父)追尊為皇帝。「武德初,定令:每歲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圜丘,以景帝配。」

2李淵祭天以李虎配,加上李虎為始封君(唐國公),所以李虎作為唐代始祖符合先 例。不過,若真要挑毛病,可以說李虎生前未晉封爵位,以生前位居八大柱國與 代魏有功,追封為唐國公,李虎子李昞的唐國公是襲封而來的。3唐代若真討論 此事,恐怕會引發一連串的議論。

到了太宗時期,唐代的廟制有了改變。貞觀九年,下詔命有司詳議廟制度。

諫議大夫朱子奢指出:

臣等謹按漢丞相韋元成奏立五廟,諸侯同五。劉子駿議開七祖,邦君降二。

1 《唐會要》卷 12(上海:上海古籍,2006),頁 336。已下引《唐會要》皆撽此本。

2 《唐會要》卷 9,頁 167。

3 《新唐書》卷 1(臺匇:鼎文書局,1981)〈高祖紀〉,頁 1。以下引《新唐書》皆撽此本。

鄭司農踵元成之轍,王子雍揚國師之波,分塗並驅,各相師祖,遂令歷代 祧祀,多少參差。《傳》稱「名位不同,禮亦異數。」《易》云〆「卑高以 陳,貴賤位矣。」豈非尊君卑佐,升降無舛,所貴禮者,義在茲乎〈若使 天子諸侯,俱立五廟,便是賤可以同貴,臣可以濫主,名器無准,冠履同 歸,禮亦異數,義將孜設〇《戴記》又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 廟。若天子五廟。纔與子男相埒,以多為貴,何所表乎。愚以為諸侯立高 祖已下,並太祖五廟,一國之貴也。天子立高祖已上,并太祖七廟,四海 之尊也。降殺以兩,禮之札焉。伏惟聖祖在天,山陵有日,祔祖嚴配大事 在斯。宜依七廟,用崇大禮。庹前依晉、宋,傍愜人情。4

中書侍郎岑文本附和指出:

自義乖闕里,學滅秦庭,而宗廟制度,典章散逸,習所傳而競偏說,執所 見而貣異端。自昔迄今,多歷年代,語其大略,兩家而已。祖鄭玄者,則 陳四廟之制,述王肅者,則引七廟之文,貴賤混而莫辨,是非紛而不定。

陛下誠宜定一代之宏規,為萬世之彝則。臣等奉述睿旨,討論載籍,紀七 廟者實多,稱四廟者葢寡,校其得失,昭然可見。《春秋穀梁傳》,及《禮 記》〈王制〉、〈祭法〉、〈禮器〉,《孔子家語》,並云〆「天子七廟,諸侯五 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尚書》〈咸有一德〉曰〆「七世之廟,可以觀德。」

至于荀卿、孔孜國、劉歆、班彪父子、孔晁、虞喜、干寶之徒,商較今古,

咸以為然。故其文曰〆「天子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是以、晉、

宋、齊、梁,皆依斯義,立親廟六,豈非有國之茂典,不刊之休烈乎〈若 使違羣經之明文,從累代之疑議,背子雍之篤論,尊康成之舊學,則天子 之禮,下逼于人臣,諸侯之制,上僭于王者,非所謂尊卑有序,名分不同 者也。臣等參議,請依晉宋故事,立親廟六,其祖宗之制,式遵舊典。5 於是,唐太宗下詔依他們所議,改採王肅的經解,立六親廟,迎祔弘農府君李重

4 《唐會要》卷 12,頁 336。

5 《唐會要》卷 12,頁 336~337。

耳(李淵五世祖)與高祖李淵二主,加上高祖立廟時已有的四主,共三昭三穏,六 主奉祀太廟之內。至於太祖位的問題,當初有意以西涼王李暠(李淵七世祖)為始 祖,太子左庹子于志寧認為他非王業所因,此議戰暫罷,太祖之位虛位以待景皇 帝李虎依世次升迭正位。6

貞觀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六日,太宗崩。八月二十八日,高宗從許敬宗 之議,太宗神主祔太廟,弘農府君李重耳已過六世,遷後者神主於夾室中。往後 唐代的遷主皆依此例處理。高宗崩,神主升祔太廟,將李熙神主祧遷夾室中,此 時太廟內還是六廟。高宗後期武后逐漸掌握朝政。高宗崩,中宗繼位,二個月後 尌被廢,太后改立睿宗,並立廟以崇武氏,但欲減皇帝廟不果。

(睿宗)垂拱四年札月,又於東都立高祖、太宗、高宗三廟,四時享祀,如 京廟之儀。別立崇先廟以享武氏祖考。則天尋又令所司議立崇先廟室數,

司禮博士、崇文館學士周悰希旨,請立崇先廟為七室,其皇室太廟,減為 五室。春官侍郎賈大隱奏曰〆「臣竊準秦、漢皇太后臨朝稱制,并據禮經 札文,天子七廟,諸侯五廟。蓋百王不易之義,萬代常行之法,未有越禮 違古而擅裁儀注者也。今周悰別引浮議,廣述異文,直崇臨朝權儀,不依 國家常度,升崇先之廟而七,降國家之廟而五。臣聞皇圖廣闢,寔崇宗社 之尊々帝業弘基,實等山河之固。伏以天步多艱,時逢遏密,代天理物,

自古有之。伏惟皇太后親承顧託,憂勤黎庹,納孝慈之請,垂矜撫之懷,

實所謂光顯大猷,恢崇聖載。其崇先廟室,合同諸侯之數,國家宗廟,不 合輒有移變。臣之愚直,並依札禮,周悰之請,實乖古儀。」則天由是且 止。7

睿宗垂拱四年(688),行在居東都洛陽,故營建東都廟,不過僅立高祖、太宗、高 宗三廟。此時武照已經開始在宗廟禮制上鋪陳稱帝的道路。先為先祖立崇先廟,

且企圖比擬天子七廟制,並將唐太廟降為五廟,最後在春官侍郎賈大隱反對下暫

6 《唐會要》卷 12,頁 337。

7 《舊唐書》卷 25〈禮儀志‧太廟〉(臺匇:鼎文書局,1981),頁 945。以下引《舊唐書》皆撽 此本。

時打消此意。兩年後,武照稱帝,改國號周,既代唐命,以天子規制立武氏廟在 所必然。

天授二年,則天既革命稱帝,於東都改制太廟為七廟室,奉武氏七代神主,

祔於太廟。改西京太廟為享德廟,四時唯享高祖已下三室,餘四室令所司 閉其門,廢其享祀之禮。又改西京崇先廟為崇尊廟,其享祀如太廟之儀。

萬歲登封元年臘月,封嵩山迴,親謁太廟。明年七月,又改京崇尊廟為太 廟,仍改太廟署為清廟臺,加官員,崇其班秩。聖曆二年四月,又親祀太 廟,曲赦東都城內。8

故東都的唐太廟改為武周太廟,奉祀武氏七世神主。並將西京唐太廟改為享德 廟,僅祀高祖已降三主,其餘四室封貣來。9後來又將西京的崇先廟改為崇尊廟 又改為太廟,與東都一樣。

神龍元年(705)中宗復立,復國號唐,正月將西京的享德廟回復為太廟,五月 又在東都洛陽創立太廟。太常博士張齊賢首發議論,他指出:

〈祭法〉稱王立七廟,一壇一墠。〈王制〉曰〆『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 之廟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謂之太祖。太祖之廟,百世不遷。祫祭之 禮,毀廟之主,陳於太祖。未毀廟之主,皆昇合食於太祖之廟。太祖東向,

昭南向,穆北向……景皇帝始封唐公,實為太祖……今之議者,或有欲立 涼武昭王為始祖者,殊為不可。何者,昔在商、周,稷、契始封。湯、武 受命,湯、武之興,祚由稷卨,故以稷卨為太祖。即皇家之景皇帝是也。

涼武昭王勳業未廣,後主失國,土孙不傳,景皇始封,實基明德,今乃舍 封唐之盛烈,崇西涼之遠構,考之前古,實乖典禮……武德貞觀之時,主 聖臣賢。其去涼武昭王,葢亦近于今矣。當時不立者,必不可立故也。今 既年代寖遠,乃復立之,是非三祖三宗之意,實恐景皇失職而震怒,武昭 虛位而不答,非社稷之福也。宗廟事重……請准加太廟為七室,享宣皇帝

8 《舊唐書》卷 25〈禮儀志‧太廟〉,頁 945。

9 案,此四室當為遷主夾室,以及高祖以上(不含)三主廟室。

以備七世,其始祖不合別有尊崇。10

張齊賢建議應依高祖、太宗故事,重申太廟以始祖景皇帝居之。不過他主張回復 宣黃帝(李熙)神主,以合太廟七世之數。這種硬湊七廟之數的看法,馬上引發不 却的意見。太常博士劉承慶、尹知章指出:

謹按〈王制〉〆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而七。此載籍之明文,古今之 通制。皇唐稽考前範,詳采列辟,崇建宗靈,式遵斯典。但以開國之主,

受命之君,王迹有淺深,太祖有遠近。昔湯武受命,祚因稷卨,太祖代遠,

出于昭穆之上,故七廟可全。若夏繼唐虞,功非由鯀。漢除秦項,力不因 堯。及魏晉經國,周隋撥亂,皆勛崇近代,祖業非遠,受命始封之主,不 離昭穆之親,故肇立宗祊,罕聞全制。夫太祖以功建,昭穆以親崇,有功 百世而不遷,親盡七葉而當毀。或以太祖世淺,廟數非備,更於昭穆之上,

遠立合遷之君,曲從七廟之文,深乖迭毀之制。皇家千齡啟旦,百葉重光,

景皇帝濬德基唐。世數猶近,號雖崇于太祖,親尚列于昭穆,且臨六室之 位,未申七代之尊。是知太廟當六,未合有七。故先朝惟有宣光景元神堯 文武六代親廟。大帝登遐,神主升祔于廟室,以宣皇帝世數當滿,准禮復 遷。今止有光皇帝已下六代親廟〃非是天子之廟,數不當有七。本由太祖 有遠近之異,故初建有多少之殊。敬惟三后臨朝,代多儒雅,神祊事重,

禮豈虛存,規模可沿,理難變革。宣皇既非始祖,又廟無祖宗之號,親盡 既遷,其廟不合重立。若禮終運往,建議復崇,實違〈王制〉之文,不合 先朝之旨。請依貞觀之故事,無改三聖之宏規,光崇六室,無虧古義。11 劉、尹等的說法認為,因為近代受命開國之主,世次尚近,所以開國初期太祖之 位多虛位以待。迎回宣主雖合乎七廟之數,但他既不是本朝太祖,亦無廟號,無 不祧遷之理,迎回神主有逾六世親廟之制,於禮不符,也不符合先朝虛太祖位待 景皇帝正太祖位之制。鑒於有兩派不却的說法,中宗下旨令百官群議。最終的決

10 《唐會要》卷 12,頁 338~340。

11 《唐會要》卷 12,頁 340~341。

定尌是綜合兩派的看法,以李虎為唐太廟始祖,當朝太廟維持六室之制,換言之 維持先朝之制無所更動。

神龍元年八月,東都太廟落成,祔光皇帝李天賜以下神主。值得注意的將中

神龍元年八月,東都太廟落成,祔光皇帝李天賜以下神主。值得注意的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