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3.2 問卷設計與衡量變數

風險感知屬於社會科學的研究領域,模式中受訪者內心的感受,無法直接由觀察獲 得,因此模式中各個變數如何有效衡量(measurement)是一重要的議題。本研究架構 中之人格特質中追求刺激、父母家庭影響、同儕朋友影響、新聞媒體、風險感知及騎乘 行為等潛在變數(Latent variable),無法直接量測,需要透過一連串之外顯變數(manifest variable)來推論。因此,本小節重點將針對量測尺度之選取、各影響構面及風險感知量 測等問卷內容之設計為重點,論述本研究之問卷設計程序。

一般測度或量表是利用數字或語意代表抽象觀念、態度或表達一般具體的事實和現 象。而測量(measurement)指的是將數字指定到某個研究對象,使其具有某種數字化的特 質,一般將測量的程度分為:名目、順序、等距、等比等四種測量程度。另外,在量測 受訪者對某項問題之態度時,則通常會採用態度量表的方式進行測度,最常使用的態度 量表為李克特態度量表(Likert Attitude Scale),係為一種心理反應量表,常在問卷中使 用,其是將受訪者對於試題之反應態度劃分為5個尺度,由受訪者依其偏好程度勾選一 項代表心中對該項問題之態度表現。

然而在使用李克特選項時,要將其視為區間數據或只應該被視為順序數據,仍然是 頗具爭議性的議題。故本研究在各影響構面及騎乘行為係以極不同意(1分)、不同意(2 分)、無法確定(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等5個尺度來進行量測;風險感 知則以不危險(1分)、不太危險(2分)、普通(3分)、很危險(4分)、非常危險(5分)

等5個尺度來進行量測,並假設各尺度間皆是等距性。其各構面之定義與衡量問項如下 所述:

3.2.1 人格特質中之定義與衡量問項

由文獻回顧得知,人格特質被定義為個體反映環境刺激時的一種內在傾向,且個體 間之人格特質是有所差異性。人格特質主要由遺傳與環境所決定,具有指揮人類行為的 一種功能。根據人格特質五大模型中(NEO Five Factor Inventory),強調該人格模型中 每 一 維 度 的 廣 泛 性 , 其 五 個 維 度 因 素 分 別 為 : 神 經 質(Neuroticism) 、 外 傾 性 (Extraversion) 、 經 驗 開 放 性 (Openness) 、 親 和 力 (Agreeableness) 和 認 真 性

(Conscientiousness)。而其中之冒險、焦慮、憤怒、無規範感及利他主義等5種特質,在 許多研究中皆證實會和危險駕駛行為或是涉入交通事故有顯著的關係。

因此本研究擷取人格特質中之冒險特質構面,並採用Costa and McCrae(1992)[8]

所發展出NEO-PI-R之量表,其追求刺激構面測量指標如下表3.1所示。

表3.1 人格特質中追求刺激問項內容表

題號 問項

1 我常常渴望尋找刺激

2 有時候,我做某些事情只因為要尋求冒險和刺激 3 我避免看到那些令人震憟或恐佈的電影 4 我喜歡雲霄飛車的刺激

5 在球賽時,我喜歡成為群眾中之一份子 6 到賭場時,我不會覺得快樂

7 我喜歡身歷其境,置身於事件之中 8 鮮豔的色彩和華麗的款式吸引者我 3.2.2 父母家庭影響之定義與衡量問項

現今社會,青少年時期仍深受父母家庭影響。根據王柏壽(1985)[36]指出如果是 涉及「教育」或「道德」方面待作決定的問題,不論青少年在那個時期,父母家庭的影 響力都是最深遠的。況且青少年時期普遍還是與父母同住,父母的言行舉止仍深受青少 年的模仿對象,因此將青少年受父母家庭影響構面測量指標如下表3.2所示。

表3.2 父母家庭影響問項內容表

題號 問項

9 我的雙親曾經為了方便,無進行二段式左轉彎 10 我的雙親會告訴我有關騎乘機車的危險性

11 我的雙親曾經貪圖方便,超載(超過 2 人)騎乘機車 12 我的雙親是個遵守交通法規的人

13 我的雙親會教導我如何安全騎乘機車的觀念 14 我的雙親騎乘機車習慣(或行為)會影響我的騎乘習慣(或行為) 15 我的雙親交通守法態度,會影響我交通守法的態度 16 我的雙親會要求我騎車配戴安全帽

17 我的雙親曾經有過沒遵守交通法規,因此我也可以不遵 守交通法規

3.2.3 同儕朋友影響之定義與衡量問項

同儕朋友關係是個人發展和社會化的基本人際關係。對青少年來說,同儕朋友間的 相處時間就僅次於家庭,因此青少年與朋友同學間的相互學習,奠定了青少年時期人格 發展的基礎,因此同學間錯誤及不良的騎乘行為,容易造成交通意外事故的發生。為量 測同儕朋友間相互影響騎乘行為的程度,將青少年受同儕朋友影響構面測量指標如下表 3.3所示。

表3.3 同儕朋友影響問項內容表

題號 問項

18 同學朋友間,會討論有關騎乘機車的經驗 19 同學朋友間的影響下,我曾經無照騎乘機車

20 同學朋友間,為了博取他們的認同及注意,我會標新立 異

21 我曾經因同學朋友不遵守交通法規(如闖紅燈),而與他 做出相同不遵守交通法規的情形發生

22 就算是同學朋友間再怎麼慫恿及鼓吹之下,我仍然堅持 不做出違反交通法規的原則

23 同學朋友騎乘機車習慣(或行為)會影響我的騎乘習慣 (或行為)

24 同學朋友交通守法態度,會影響我交通守法的態度 接續

上題

同學朋友的影響下,我曾經與他們一起參與危險性機車 騎乘行為

□不曾 □曾有過(□闖紅燈□飆車□無照騎乘□其它:__)

3.2.4 新聞媒體之定義與衡量問項

現今之各種新聞媒體報導案件,天天充斥於青少年的生活當中,然而青少年並沒有 足夠正確知識來判斷其報導是否正確,因此新聞媒體之正(負)面報導,將有可能成為 青少年學習及模仿的對象,因此將量測將青少年騎乘機車行為受新聞媒體影響構面測量 指標如下表3.4所示。

表3.4 新聞媒體影響問項內容表

題號 問項

25 我有收看電視新聞的習慣 26 我有閱讀報紙的習慣

27 當新聞媒體報導有關機車意外事故案件時,我會試圖瞭 解讀該新聞報導的內容

28 我曾經藉由新聞媒體或報紙獲知正確騎乘機車的方法

題號 問項

29 當報紙刊登有關機車意外事故案件時,我會試圖瞭解讀 該報紙刊登的內容

30 因新聞媒體曾經報導青少年飆車事件,所以我對飆車也 會想嘗試看看。

31 我知道新聞媒體常有報導負面的新聞,而且我有能力去 判斷對與錯。

32

我曾經由新聞報導得知,有關機車騎士與大型車輛(如 公車、連結車)擦撞意外事故。因此我騎乘機車接近大 型車輛時,我會更加注意小心騎乘

3.2.5 風險感知之定義與衡量問項

青少年騎(乘)機車時風險感知的高低,關係到意外的發生與否。風險感知高其相 對於意外事故的發生機率就相對較低,因為警覺性能讓騎(乘)者做出提前的反應措施;

相反地,風險感知較低的話,則發生意外事故機率就相對高,因為無法提早做出即時的 應變措施。因此,風險感知程度對青少年就顯得相當重要,因為生命是很寶貴的,一旦 發生意外事故,再多事後補救都無法挽回已造成的事實。茲就量測青少年騎(乘)風險 感知量測指標如下表3.5所示。

表3.5 風險感知問項內容表

題號 問項

33

當我騎乘機車,遇見大型車輛(如公車、連結車或大卡 車)即將進行轉彎時(輪差死角),沒有適當保持安全 距離

34 當我雨天騎乘車行經標線、圓(方)型桶蓋時,我不用 特意放慢速度行駛

35 當機車道上,有車輛佔用到機車道或併排停車時,我騎 乘經過不會特意放慢速度以防車門突然開啟

36 當與人共乘機車時,由於我不是騎乘者(而是被搭載 者),所以我不用隨時注意前方行車狀況

3.2.6 騎乘行為之定義與衡量問項

為了量測青少年騎乘行為與風險感知之間的關係,建立了以下9 題騎乘行為問項,

包括行經不熟悉路段、隨意變換車道、遵守交通規範、酒後是否騎乘機車及天候不佳時 是否穿著鮮明衣物以利判別之服裝等問項,來瞭解青少年對騎乘行為是否有正確的騎乘 觀念。茲將量測將青少年騎乘行為量測指標如下表3.6 所示。

表3.6 騎(乘)行為問項內容表

題號 問項

37 我騎乘機車,行經不熟悉之道路時,我不會特意放慢速 度,小心騎乘

38 我騎乘機車,行經無紅綠燈之十字路口時,我不會特意 放慢速度,小心騎乘

39 我騎乘機車時,隨意變換車道

40 我騎乘機車時,我不用去注意公車或計程車突然靠右停 靠,載送乘客的事情發生

41 我騎乘機車時,看見前方十字路口號誌即將由黃燈轉為 紅燈時,我不會減速行駛,而加速通過該路口

42 我有喝酒時,我仍會騎乘機車

43 我騎乘機車時,為了貪圖節省時間(沒有進行二段式左 轉),我會逆向行駛

44 雨天時,我騎乘機車仍無穿著鮮豔的服裝

45 我騎乘機車變換車道時,毋需使用後照鏡,而任意變換 車道

相關文件